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安建大09).doc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安建大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安建大09).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2、工程性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能源供给系统,通信系统,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行政管理,基础性商业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及住房保障。2.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1)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2)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少占或不占3)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的污染和消耗4)水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5)地表、地下水源地的有效保护6)地表雨水的收集和
2、综合利用7)雨污分流、污水的综合处理及循环利用(中水回用技术)8)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及回收利用9)管线综合布局减少对地表的影响与破坏10)城市多种管线布置的综合协调及分期建设的有效衔接11)城市安全与防灾的综合防治,包括城市防洪、消防、人防、防震及应急突发卫生事件等的预防.3.理论:系统理论,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4.基设的生态发展原则:采用清洁能源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废弃物排物质循环生态控制。5.资源利用3R原则:Reservation保护不可再生能源.Reduce减少资源使用.Reuse能源资源再利用。6.我国基设问题及对策:问题:交通堵,供水设施不足,环境待提高,能效低,资金缺
3、,管理差。对策:制定合理规章,加大投资:“大投资,多融资”。7、工程系统规划内容:总规层面:根据总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上级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合理布局重大关键设施和网络系统,制定政策,规定,和实施措施。分规层面:依据总规,结合现状自然条件,分析论证分区规划可行性,确定主体设置和工程管网,制定分区的规定和实施措施。详规划层面:依据分规,布置室外工程设施和工程管线,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和实施措施。第二章 城市供水工程系统规划1.城市用水量预测:1)用水量标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景观用水、消防用水、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最高可用水量的1525);生
4、活用水根据城市规模不同而不同,如特大城市合肥最高日180270(升/人日),平均日140210(升/人日);住宅生活用水定额参见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用水量计算(多种方法):分类加和法:(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量+市政、景观用水+消防用水+其它),综合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工业用水量按单位面积指标、万元产值指标来计算。单位用地面积法: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天人均综合指标计算:城市每日的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2.城市水源规划及水源地保护。1)水源选择:选用优于四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限制不在城市的发展方向)2)给水系统布置的4种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
5、环给水系统。系统选择要在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需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给水系统。3)水源地保护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取水点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不劳,停靠船只;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划为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源取水点30m以内不能有污染物3.给水工程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地形条件及用户需求;2)经济分析与多方案比较,尽量减少投资,近远期结合;3)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水质好、距离近取水条件好的水源;4)水厂位置应接近用水区,节约投资;5)注重
6、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6)提高重复用水的可能性、发展清洁工艺、减少污染。4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结合现状,近远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2)干管走向与供水主要流向一致,尽量缩短干管距离3)管网环状布置,间距500-800m,连通管间距800-1000m 4)管网布置结合城市道路,尽量避免在高级或重要路面下5)力求最短距离敷设,降低管网造价5.三种缺水类型: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6、管网布置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适用范围:1.树状图,其特点为:a.管线长度短,构造简单,投资省b.安全可靠性差c.水力条件差,易产生“死水区”,末端水流停滞影响水质,适用范围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城市和小
7、型工业企业2.环状网,其特点为:a.管线长度长,投资大b.安全可靠性好c.水力条件较好不宜产生“死水区”,水锤危害轻。适用范围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工业企业。树状管网投资较省,但供水安全性较差,环状管网投资明显高于树状管网,但增加了供水的可靠性,一般在城镇的发展逐渐连成环状管网,在城市的中心布置成环状管网,郊区布置成树状管网。第三章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1.排水系统规划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估算分区雨污水排放量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确定排水干管的走向、位置、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图纸内容:分区排水系统现状图、分区排水系统规划图,标明规划期末分
8、区范围内的主要排水设施的位置、规模、用地范围;雨污水干管、渠的平面位置、走向、控制管径;排水口位置。2.排水体制:合流制(直排式,截流式)分流制(完全,不完全)。3.排水体制选择。1)充分考虑城市总规、环境保护、水环境容量及地形、气候条件2)环境保护方面:截流式合流制污水未完全处理,污水厂多,管径大,投资多,但能减少初期雨水污染,暴雨时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分流制初期雨水污染无可避免,但完全分流比较灵活,能够适应发展,符合城市卫生要求,是城市排水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3)工程投资方面:合流制总造价比分流制低,但不如分流制分期建设灵活4)一般新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直排式合流制不宜采用;雨水少、街
9、道狭窄、地下设施多、修建两条管线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合流制4.污水处理场选址。1)从分考虑城市地形走向,设在地势较低处污水可重力自流2)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污水排入水体3)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域的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厂址和生活区保持300m以上安全距离,并设卫生防护带,考虑污水回用,尽可能与工业、城市和农业等回用用户靠近4)满足防洪要求,避免水淹5.污水管网布置原则1)主内: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选择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拟定污水干管的路线,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和设置泵站的位置等。2)尽可能在管网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自
10、流排出。3)定线时充分结合地形,地形复杂时宜布置几个独立的排水系统。4)尽量用重力自流形式,避免提升,尽可能少建提升泵站。5)管网定线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影响,尽量布置在坚硬密实的土壤中。6)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7)管线布置应简捷顺直,不要绕弯,注意节约大管道的长度。8)应考虑城市远 、近期规划和分期建设的安排。6.污水管敷设;最大埋深不超过7-8m,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不应小于0.7m,最大覆土深度不宜大于6m,指标最小污水管径应大于200mm,相应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7.雨水管渠系统布置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2)尽量避
11、免设雨水泵站;3)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不宜设在交通量大的干道下,雨水管应平 行道路布置,且布置在人行道或草地带下,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4)雨水口的布置应使雨水不致漫过路口而影响交通,在街道交叉路口的汇水点、低洼出应设雨水口;5)靠近山地的建设应布置排洪沟截流洪水。8.雨水排水分区划分1)充分利用地形与水系,以最短距离靠重力系统将雨水排入附近水系,排水出口可分散可集中(依建设难度而定)2)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第四章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1.高压走廊控制指标500kv(60-75m);330kv(35-45m);220kv(30-40m);110kv(15-30,m);35kv(12-20m)2区
12、域变电所(站)的选址要求(国家电网).1)变电所(站)接近负荷中心线网络中心。2)便于各级网络线路的引入与引出,高压线走廊与所(站)址同时决定。3)建设地点: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耐力较强,地质构造稳定,避开断层、滑坡、坍塌、溶洞等地带,避开岩石,易发生滑坡的场所,如选址在有矿藏的地区,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4)所址地势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灾影响,山区的防洪设施应满足泄洪要求。5)110kv500kv选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的高水位以上,35kv所址宜高于50年一遇水位。6)所址尽量不设在空气污浊地区(腐蚀作用)。7)应考虑对临近设施的影响(留出100m的防护绿带)3核电厂半径
13、;1km为隔离区。4城市变电所(站)规划选址1)符合城市总规的用地布局要求2)靠近负荷中心,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3)应考虑对周围环境与临近工程设施的影响与协调,如军事设施,通信电台,电信局5.电网规划:220kv(一次)110kv(二次)10kv(中压供电)380/220v(低压供电)等级越少越好,电压越高,损耗越少 6.电力线路:架空线路;地下电缆线路。7.电压等级:500KV,330KV,220KV(城市送电);110KV,66KV,35KV(高压配电);10KV中压配电;380V/220V(低压配电)。8、输配电形式: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网格式,联络式。9、分类:架空线路,地下电
14、缆线路。9、高压线路规划原则:1.线路的长度短捷2.保证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3.高压下路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4.高压线路穿过城市时,须考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5.高压线路必须经过有建筑物的地区时,应尽可能选择不拆迁或少拆迁房屋的线路6.高压线路应尽量避免在有高大树木成群的树林地带通过7.高压走廊不应设在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方8.高压线路应尽量远离空气污浊的地方9.尽量减少高压线路转弯次数,适合线路的经济档距,使线路比较经济。第五章 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1.气源选址:1)与总体规划衔接,符合交通运输条件2)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3)供应基位
15、于城市边缘,位于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4)注意与周围建筑的安全防火距离5)液化石油气气化站应靠近负荷区2.燃气调压站的规划布置:燃气调压站分为区域调压站、用户调压站和专用调压站。区域调压站:连接三种压力不同的城市输配管网的调压站;用户调压站:与中压管或低压管连接,直接向用户供气的调压站,专业调压站:与较高压力管网连接,向用气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供气的调压站。调压站布置原则:1)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2)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3)调压站应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4)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
16、3、城市供气管网布置的一般原则:1.结合总规和有关专业规划2.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分期实施3.尽量靠近负荷中心4.减少穿越,跨越5.一般沿路布置6.避免与变压电缆平行敷设第六章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1.城市供热对象的选择:“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即先满足居住,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业用热,先选择布局较集中的用户作为供热对象,以达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2.城市供热管网规划1)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主要干管应靠近大型用户和人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 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区;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道和繁华的街道;供热管道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敷设在人行道下面;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
17、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管桥,也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穿过;保持与其它管道的安全距离;2)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敷设深度尽量浅,减少土石方量,埋在绿化带时,埋设深度应大于0.3m,热力管道土建结构顶面至铁路路轨基底的最小净距离应大于1m,距电车路面基础为0.75m,距公路路面基础为0.7m,地下敷设要高于地下水位,注意与其它地下管道的安全距离。3、热负荷:室温调节,生活用水,生产用热。4、环状/枝状 开式/闭式第七章 城市通信系统工程规划1.通信包括邮政通信+电信通信。2.传输系统的方式:有线、无线、卫星传输3.邮政局:要根据人口密集程度和地理条件所确定的不同的服务人口数,服务半径及选址原则4.邮
18、政局选址原则:1)局址应设在闹市区,居民集聚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所在地,车站、机场、港口以及宾馆内应设邮电业务设施2)局址应交通便利,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3)局址应有较平坦地形,地质条件良好4)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第八章 城市环境卫生系统工程规划1.垃圾:生活、建筑、一般工业固体废弃、危险固体废弃。处理方法有:填埋、焚烧、堆肥。2.城市环境卫生系统处理设施规划:(1)公厕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广场、大型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查场所应配置公厕城市公共厕所布局要求:1)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风景
19、名胜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场(馆)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新建住宅区及老住宅区。2)公共厕所的设置数量: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以7501000m为宜。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3)旧区成片改造地区和新建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4)城市公厕一般按常驻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5)公共厕所用地及面积指标:1525平米/千人(人流密集)、610平米/千人(新建住宅区),城市公共厕所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2)废物箱商业金融街道50100m,主干路、次干路100200m,支路、有人行的快捷路200-40
20、0m(3)垃圾收集点r70m,新建住宅区又无垃圾管道,1个14幢楼(4)垃圾转运站:0.7-1平方公里设置1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间隔不小于5m.。3.环卫工程设施规划1)生活垃圾转运站非机动车,r 0.41km小型机动车,r 24m大中型机动车,视情况而定2)垃圾码头3)生活垃圾及卫生填埋场(使用年限大于10年):距离大中型城市建成区大于5km;小型城市建成区大于2km;居民点大于0.5m;场地应设宽度大于20m的绿化4)生活垃圾焚烧厂5)生活垃圾堆肥场第九章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1.防灾:防洪、防震、消防、防空、生命线。2.道路消防:1)建筑沿街150M或总长220m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工程 系统 规划 安建大 09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