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生产规划.doc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生产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生产规划.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之九生产规划生产技术部2010年9月目 录前言- 1 -一、总则-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和内容- 2 -(三)规划依据- 2 -二、“十一五”生产管理基本情况- 3 -(一)电网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3 -(二)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 -(三)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5 -(四)技改大修管理进一步加强- 6 -(五)配网管理和生产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加强- 7 -(六)“十一五”电网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8 -三、“十二五”国家电网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1 -(一)特高压大电网对生产管理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11 -(二)频发的自
2、然灾害对各级电网安全运行形成严峻挑战- 12 -(三)风电大规模开发和集中接入对电网运行提出新的要求- 12 -(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迫切需要变革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13 -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和目标-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规划原则- 13 -1.加大变革创新力度,稳步推进大生产体系建设- 14 -2.加大技术管理创新力度,提高生产运维效率- 14 -3.优化技改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 14 -4.深化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14 -(三)规划目标- 14 -五、“十二五”生产管理重点任务- 15 -(一)构建大生产管理体系- 15 -1变革生产组
3、织结构- 16 -2.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 18 -3.创新专业化检修管理模式- 20 -4.合理利用社会化资源- 21 -(二)优化技改投资方向- 22 -1.投资规模- 23 -2.投资分布- 23 -(三)深化电网设备状态检修- 25 -1.强化状态检修组织保障- 26 -2.强化状态检修技术保障- 27 -3.强化状态检修人才保障- 28 -4.强化状态检修制度保障- 28 -(四)深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 29 -1.规范生产组织结构- 29 -2.规范生产技术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职责- 31 -3.完善生产技术管理标准体系- 32 -4.深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33 -5.细化强
4、化设备状态管理- 34 -(五)建立先进高效的生产装备体系- 35 -1.完善设备状态监测检测装备配置- 35 -2.加强生产专业车辆配置- 35 -3.加快直升机业务发展- 36 -(六)强化跨区电网运行管理- 37 -1.完善跨区电网运维管理机制- 37 -2.建立完善跨区电网管理信息化系统- 38 -3.加大运维人才培养力度- 38 -(七)强化配网建设与管理- 38 -1优化配网网架结构- 38 -2.全面开展配网带电作业- 39 -3.加快推进配网状态检修- 40 -4.全面推广应用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40 -(八)积极实施智能电网改造- 41 -1.输电环节- 41 -2.变电环节
5、- 41 -3.配电环节- 42 -六、保障措施- 42 -(一)组织保障- 42 -(二)制度保障- 42 -(三)技术支撑- 43 -(四)人才保障- 43 -(五)资金保障- 43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生产规划前言“十二五”是公司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关键时期,公司“三集约”管理将进一步深化,“五大体系”建设将全面展开,公司生产管理面临的创新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认真总结公司“十一五”发展的经验,科学编制公司“十二五”生产规划,对于保障国家电网安全、经济、优质供电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技术部根
6、据公司统一部署,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在全面总结公司“十一五”生产工作基础上,分析了“十二五”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大生产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五年公司生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总则(一)规划背景“十一五”是国家电网发展最好最快时期,公司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国家电网主网架基本形成,资源配置能力比“十五”末大幅提高。公司生产系统按照公司党组的工作部署,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完善责任体系,创新管理方式,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精
7、益化水平,妥善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电网设备造成的冲击,确保了电网安全可靠供电,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十二五”公司和电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国家电网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国家电网将得到长足发展,资源配置能力将大幅提升;为适应国家电网的发展要求,以“三集五大”为特征的公司发展也将深入推进,到“十二五”末,公司将基本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二)规划目的和内容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适应“十二五”公司和电网发展要求,全面总结“十一五”生产管理工作经验,正确把握“十二五”形势和任务,重
8、点规划“十二五”生产管理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公司生产精益化和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到“十二五”末,公司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三)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编制。主要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大生产”体系研究报告二、“十一五”生产管理基本情况(一)电网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09年底,公司系统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54.7万公里,变电容量19.5亿千伏安,变电站12398座,变压器23166台,断路器92255台,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
9、长了43.3、98.4%、34.7、61.3、95.4。城市配网635千伏配电线路长度达47.9万公里,配电容量2.94亿千伏安,配电变压器72.1万台,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77.5%、98.1%和88.3%,电网供电能力显著提高。在电网设备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电网装备技术水平也迅速提升,截至2009年底,公司系统66千伏及以上断路器组合化率达到19.2,无油化率达到96.5、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微机化率达到99.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达到81.8%,与“十五”末相比,分别提高了5.8、4.2、5.9、8.8个百分点 。城市配网方面,电缆化率达35.2%,架空绝缘化率达41%,单辐射线路
10、占21.1%,联络线路满足“N1”准则比例为68.4%,配网装备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二)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跨区电网运维管理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跨区电网发展迅速,跨区电网资产规模达到1150亿,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交直流线路195条,总长度32982公里;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含开关站)68座,变电容量7916万千伏安;500千伏直流换流站18座,输送容量2721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260;跨区交流输电容量达到2950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119。为充分发挥跨区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公司不断改进资产运维管理方式,发挥集团
11、化运作优势,妥善处理专业化管理和属地化运维的关系,将32982公里交直流输电线路和常规交直流变电(换流)站实施属地化运维,由总部生技部直接实施专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管理效率,跨区电网运行可靠性显著提高。其中,直流输电系统年平均单双极强迫停运次数显著降低,2009年年平均单极停运次数为2次/极年,较2005年减少50%,远低于10-12次/极年的设计水平;通过控制强迫停运次数,强迫能量不可用率逐年下降,2009年平均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为0.13,比2005年降低1.17个百分点。通过建立实施生产运行、基建施工、技术监督和设备厂家组成“四位一体”运维保障机制,确保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
12、工程、800千伏特高压复奉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的安全稳定运行,充分验证了发展特高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标志着公司已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建设、生产运行核心技术,占领了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为建设、运行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生产对标活动,充分调动各单位加强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全面开展基于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电网生产运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保证了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党的十七大及国庆60周年等重要保
13、电任务。截至2009年底,公司系统人身伤亡事故从2005年的28人下降到2009年的6人,同比降低78.57%;电网和设备事故从271起下降到2009年的37起,同比降低86.35%。110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可用系数从99.314%、99.709%和99.776%提高到2009年的99.528%、99.852%和99.903%,分别提高了0.214、0.143、0.127个百分点;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从99.150%提高到2009年的99.447%,提高0.297个百分点;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RS-)从99.7545%提高到99.9108%,提高0.1563个百分点。(三)生
14、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公司继续加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力度,实施无人值班集中监控,缓解结构性缺员矛盾。截至2009年底,公司系统74%的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从变电站值班模式看,28家网省公司(不含华东、华中、蒙东)中,有6家采用集控站模式,18家采用集中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只有4家单位采用传统的有人值班模式。根据统计,采用集控站模式的运行值班人员是集控中心值班人员的3倍以上,统筹考虑运行值班和运维操作人员,则采用集控站模式的单位平均人站比数约为3.88人/站,集中监控中心模式为2.86人/站,传统模式为9.87人/站。以公司目前变电站规模,若按有人值班人员定额测算,共需变电运
15、行人员约13.7万人,而公司系统现有变电运行人员为5.82万人,通过改进变电站运行管理方式,变电运行管理效率有了大幅提高。电网快速发展和设备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到期必修”检修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电网生产管理的要求。生技部根据公司关于全面推行状态检修的工作部署,全面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制订了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以及主要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和检修导则,建立了以状态检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基础,以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为核心,以专家队伍建设、检测装备和信息化平台开发为保障的状态检修工作体系。截至2010年6月,29家网、省(市)公司及所属地市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
16、全部通过公司总部及网省公司组织的状态检修工作验收,公司系统输电线路、主变压器及断路器三类主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实现了从“到期必修”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转变。通过全面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电网可靠性明显提升,设备检修效率大幅提高。以开展状态检修工作较早的浙江公司为例,通过状态检修的全面开展,一是输变电设备健康水平和可靠性指标明显上升,与状态检修开展前(2007年)相比,2009年1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检修由705台减少到327台,减少了46.2%,可用系数提高了0.023%,计划停运率降低了26.295次/百台年;断路器检修由1461台减少到770台,减少了47.3%,可用系数提高
17、了0.009%,计划停运率降低了15.812次/百台年。二是结构性缺员矛盾得到缓解,浙江公司系统现有变电检修人员1386人,运行人员2438人,输电运行检修人员794人,负责运维的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136座、输电线路32141千米。通过开展状态检修,设备有效检修运维工作量大大降低,2009年与2007年相比,检修工作票减少了25%,操作票减少了30.43%。尽管近年来输变电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基建、技改任务繁重,但检修人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三是生产综合绩效显著提升,通过实施状态检修,输变电设备检修人工工时、差旅费、车辆台班费等检修成本大幅下降,经测算,2009年全省输电线路、变电设备检修费
18、用节约达14762万元。若计及减少电网不必要停电所创造的多供电效益,按现行平均电价计算,2009年增加效益约52500万元。(四)技改大修管理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公司全面加强电网技术改造集约化管理,严格执行限上项目审批程序,确保投资取得预期的效益。“十一五”电网技术改造共完成68104项,完成投资864.1亿元。其中,公司总部完成37.8亿元,各网省公司、直属单位完成826.3亿元,2006-2010年度技改投资分别完成150、193、189、190和142亿元。以高低压电磁环网解环和受端电网改造为重点,实施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工程1146项,投资129.1亿元(占14.94),累计提高电网
19、输送能力85533兆瓦。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为重点,投资579.4亿元(占67.05%),对制造工艺落后、材质差、故障率高等老旧设备进行了改造,累计改造变压器6776万千伏安,改造断路器27580台,改造输电线路86200公里,改造二次设备33818台套。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广节能环保技术,降低供电能耗,累计投资34.9亿元(占4.04%),改造高损耗变压器1255万千伏安, 减少电能损失22810万千瓦时。针对频发的雨雪冰冻灾害,公司以战略性输电通道、骨干网架和特别重要的供电线路为重点,全面实施输电线路抗冰改造工程。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抗冰改造1039条,其中包
20、括3条500千伏直流线路和136条500千伏交流线路,完成投资90.4亿元,有效提高了电网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五)配网管理和生产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公司为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在生技部成立了配电处,配网专业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在全面开展配网现状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重点措施。组织制定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建立完善配网建设与管理的标准体系;制定下发电缆通道管理规范,从电缆网状态监测、通道综合整治、故障诊断技术、带电检测技术应用等方面推进电缆设备精益化管理;深入推进配电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累计培训配电带电作业技能人员6154人
21、,开展配电带电作业101223次,提高供电可靠性0.0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配网智能化改造,第一批4个城市配网自动化试点项目按计划顺利建设,第二批试点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加强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发完成公司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及状态检修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总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缺陷管理、试验报告管理等基础功能以及现场标准化作业、设备状态监测等高级应用。截至2010年6月,系统应用全面覆盖公司系统32家网省公司和直属单位,系统注册用户达到29万人。目前,每月系统应用超过100万人次,产生的运行数据达到86万余条。初步建成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覆盖公司总部
22、、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个层面、贯穿电网生产全过程的一体化生产管理信息体系,为提高电网生产管理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六)“十一五”电网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十一五”生产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加以解决。一是国家电网主网架还处于发展建设初期,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加强。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电网设施首当其冲遭受破坏。2005-2009年,公司系统因恶劣气候引发电网和设备事故152起,占电网和设备事故总数的24.71%。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严重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等电网设施损毁严重,80个
23、县市供电几乎全部中断,国家电网直接财产损失达104.5亿元。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公司系统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系统员工遇难150人,失踪255人,受伤390人(重伤100人)。公司经营区域内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个省级电网、23个地市的110个县、1875个乡镇、18046个行政村供电受到影响,累计停电用户525.36万户。公司35kV及以上变电站因灾停运245座、10kV及以上线路因灾停运3322条,倒塌房屋19005栋(间),损毁机器设备58611台(套);地震灾区公司9座水电站及4座农网水电站大坝不同程度损坏。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2009-20
24、10年冬季,受七次大范围大风降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河南、山西、东北、辽宁、山东等13个网省公司634条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发生舞动现象,337条线路闪络跳闸619次,215条线路出现机械损伤。此外,每年夏季台风、雷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对电网形成严重威胁。自然灾害已成为影响大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随着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建设,电网输电线路陪停迁改数量增多,电力设施外力破坏风险增加。2005-2009年,由于外力破坏引起的电网、设备事故共102起,占事故总数的16.59%,成为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二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公司“两个转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电网 公司 十二 发展规划 生产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