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doc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一、指导思想1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1(一)评估目的2(二)评估方式2(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2(四)评估原则3(五)评估程序4(六)基础资料收集5(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5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10(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10(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11(三)规划修改原则12(四)规划修改程序13(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14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15(一)规划评估成果15(二)规划修改成果16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18(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18(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18附录1
2、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19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27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3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
3、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一)评估目的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布局、措施等进行评估,掌握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特点,分析规划实施
4、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提高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二)评估方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分为定期评估与适时评估。1定期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把规划期分为若干个时间段,针对某个时间段对规划进行全面评估。2适时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因行政区划范围调整、国家战略性规划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等原因,对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适时评估可根据客观需要开展。(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1评估层级新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原则上每5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开展定期评估工作;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与县级规划同步开展评估工作;
5、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根据需要,由所在省(区、市)在5年内组织1至2次规划评估工作。2工作组织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由规划审批机关组织,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由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机关组织,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开展评估工作。为体现规划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开,省级以及报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技术工作,应选择并委托在土地规划甲级机构推荐名录中的机构承担。(四)评估原则1客观真实原则评估应采用依法公布和审批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数据,保证评估过程和结论的客观性,如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2综合评估原则规划评估应
6、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对各类用地变化情况、用地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情况、规划措施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估,综合分析规划实施效益。3统筹兼顾原则评估过程中调查并充分听取城建、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估中涉及的问题,在分析、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提出解决办法。(五)评估程序规划评估程序主要包括:工作准备。开展工作组织准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申请评估经费,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培训和宣传;开展技术准备,制定技术方案,选择技术单位,确定技术人员。 前期调查。收集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相关行业数据、资料、图件,开展相关实地调研。开展规划评估。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定性分析与定量
7、评价,总结规划实施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评估主要结论和促进规划进一步有效实施的建议。编制成果。编制规划评估报告、表格、图件等成果。成果审查论证。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规划评估成果进行审查论证。成果上报、备案。在进一步修改规划评估成果的基础上,将成果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规划评估具体工作流程见附录1。(六)基础资料收集规划评估工作开展前,应收集的主要数据、资料包括:1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涉及评估时点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料,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政策资料等。2土地利用状况资料。主要包括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
8、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情况、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低效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等。3基础图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图、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布局图、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反映评估时点现状的遥感影像图、发展战略图等。4规划与“二调”成果衔接情况。5相关行业、部门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评估时点现状的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城镇体系建设、城乡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地质、水文、环境等规划资料。(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1定性分析主要内容(1)规划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说明。包括规划范围
9、、期限、规划获批时间、采用的基础数据、与“二调”成果衔接情况;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战略、主要规划目标、调控指标及分解方案、规划布局、分区、重点建设项目安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主要规划内容。(2)规划主要调控指标实现程度评估。在梳理年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和新增建设用地等情况基础上,分析评估范围内所辖各行政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对评估时点对应的规划阶段目标、规划远期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主要包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实现度评估。对规划实施期间耕地变化情况、耕地占补平衡情况、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生态保护情况和基本农田面积、质量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度评估。对规划实施期
10、间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及其占用农用地和耕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指标实施情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补充耕地目标实现度评估。对规划实施期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指标实施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3)规划布局和分区评估。分析评估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对用地变化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功能分区或用途分区确定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和主导功能(用途)进行评估。对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执行情况、规划布局与实际发展方向匹配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4)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工程实施情况,交通、水利
11、、能源、环保、旅游等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估。(5)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分析规划提出的经济激励、技术保障、制度完善等实施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措施对规划目标实现的有效性。2定量评价(1)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评价目标与评价指标两个层次,由5个评价目标、22个评价指标构成,从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实施情况、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规划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必选指标为必须进行评价的指标;备选指标各地可根据管理需要选择,也可结合实际增设备选指标。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应对规划实施情况
12、进行定量评价。表1 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表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乡(镇)规划规划主要指标实施情况耕地保有量目标实现程度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必选必选必选必选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目标实现程度必选必选必选必选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目标实现程度必选必选必选必选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建设用地总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备选备选备选备选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备选备选备选备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备选备选备选备选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备选备选备选备选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城乡用地结构变化情况必选
13、必选必选备选生态用地保护情况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允许建设区使用情况必选必选必选禁止建设区保护情况必选必选必选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建设用地地均GDP增长率必选必选必选必选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必选必选必选必选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必选必选必选必选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备选备选备选备选规划实施情况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结案率必选必选必选必选规划修改情况必选必选必选必选规划协调衔接与公众参与情况备选备选备选备选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城镇化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必选必选必选必选(2)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法,理想值和评价分值确定可采用目标值法、经验借鉴法、专家
14、咨询法等方法,指标标准化处理可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确定指标分值后,通过加权求和依次计算目标分值和综合分值。具体方法见附录2。3综合分析与主要评估结论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1)规划效益分析。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述,分析规划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程度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对规划实施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战略相一致、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规划中考虑不充分,或评估阶段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重大政策变化及新的重点任务,分析
15、其对规划产生的影响。4下一步实施建议根据规划评估结论,结合区域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客观需求,提出在规划不进行调整前提下,进一步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建议和措施;根据评估结论认为需要修改规划的,提出规划修改动意,明确规划修改涉及的层级、范围和主要内容。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以下简称“规划修改”)是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依据评估结果及有关规定,经规划原审批机关批准,适时对规划目标、方案及措施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不断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过程。(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凡符合以下情形,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经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可开展规划修
16、改工作:1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因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旅游、国防军事、民生建设、矿山开发等独立选址项目建设,确需进行规划修改的;2经评估,因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建设需要,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确需调整或突破、需进行规划修改的; 3因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现行规划范围、用地规划规模和布局变化、确需进行规划修改的;4经评估,因国家战略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改变、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引起现行规划范围、用地规划规模和布局变化、确需进行规划修改的;5经评估,基本农田布局、自然保护区
17、核心区或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边界发生变化、确需进行规划修改的;6因地震、泥石流等自然与人为灾害发生,由抢险避灾引起的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变化、确需进行规划修改的;7经评估、论证,城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规模突破、有条件建设区扩展边界发生变化、确需进行规划修改的。上述规划修改适用情形中,需经评估确定规划是否修改的,评估结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开展规划修改: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指标分值在85以上;3“城镇化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指标分值在85以上。(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1规划修改层级和时限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土地利
18、用总体规划均可开展规划修改工作。原则上,省级、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修改每5年开展一次。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根据需要,由所在省(区、市)在5年内组织1至2次规划评估修改工作。规划修改不得改变规划期。2规划修改工作组织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由规划审批机关组织,规划同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实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由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机关组织,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开展修改工作。为体现规划修改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开,省级以及报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技术工作,应选择并委托在土地规划甲级机构推荐名录中的机构承担。(三)规划修改原则1评估前置原则除法
19、律规定的部分情形外,一般规划修改前必须进行规划评估,评估是规划修改的前提和基础,凡提出规划修改,应先开展规划评估。2总量平衡原则本级规划修改原则上不得突破规划约束性调控指标,确需突破的,应先通过上级规划修改进行统筹平衡。3规模控制原则每次规划修改涉及的指标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用地指标的规定比例。4保护耕地原则规划修改应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确保规划修改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5节约集约原则规划修改涉及的用地标准,应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相关要求、准入条件和行业用地标准等。6优化配置原则规划修改涉及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其目标应比规划修改前趋于合理、优化,科学配置用地。7公众参与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评估 修改 指导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