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目 录一、建设背景1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22.1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32.2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32.3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4三、建设目标43.1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平台43.2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库43.3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特色信息服务5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54.1国外发展现状54.2国内发展现状64.2.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64.2.2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94.3江西省发展现状104.4南昌市发展现状12五、建设内容145.1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145.1.1统一门户网站145.1.
2、2网络到村、服务到户,实现全市农村全面覆盖155.2建立信息资源联盟155.2.1建立网络化农业信息标准155.2.2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165.2.3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平台175.2.4建立面向应用的知识库185.3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95.3.1“文化村村通”的农村文化信息服务205.3.2“教育村村通”的农村教育信息服务205.3.3“科技村村通”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215.3.4“党建村村通”的农村党建信息服务215.4信息服务人才队伍225.4.1科技创新人才队伍225.4.2推广服务人才队伍235.4.3信息采集人才队伍235.4.4管理运营人才队伍24六、实施推进246.1分段
3、实施246.2逐步推进256.2.1认真制定实施方案256.2.2更新完善基础设施256.2.3及时开展人员培训256.2.4完成基础信息采编266.2.5组织信息上网发布266.2.6完善网络服务功能266.3服务流程276.4信息采集及维护286.4.1人员配置286.4.2采集内容28七、管理保障机制297.1运行机制297.1.1政府主导、实体运作297.1.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307.1.3面向需求、创新服务307.1.4示范先行、滚动发展317.2保障措施317.2.1组织保障317.2.2体制保障317.2.3经费保障327.2.4技术保障327.2.5队伍保障32一、建设背景农
4、村信息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早在1994年就提出“金农工程”的建设,中央政府提出,要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划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05年9月22日,以“推进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举行。特别指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信息化也明确地出现在“十一五”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
5、息化发展战略等有关文件,为做好当前和今后5-15年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仅提供食品,还提供40%的工业原料,直接影响1/4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形成;农村市场总需求对二、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4,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从中央政府到全国各个省市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紧密围绕“三农”需要,开发、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向农民提供市场、科技和教育等信息;开发和应用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系统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已经启动,国家农业部正在
6、新农村建设示范和联系村进行信息服务站建设试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使农民群众共享国家信息化建设成果。并力争在“十一五”末达到“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目标。可以这样说,中国若没有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
7、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这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尽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多方式、多途径、多终端地把信息接入广大农村,提供方便实用的信息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
8、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广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我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及管理控制、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2.2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9、和效益。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突出代表,它在各领域的渗透、融合和应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正在进入初步工业化的社会,我们在城市工业化的过程中,有过规划滞后、资源浪费、效益低等许多教训,在目前正在推进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充分发挥信息化成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效率。2.3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
10、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涵盖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三、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实体运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面向基层,创新服务;试点先行,滚动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传播方式为手段,调动各类社会职能,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3.1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平台构建起适应“三农”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较为完备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市、县、乡、村
11、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网络服务平台。3.2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库采集农村最基层信息,形成数据中心,便于各级政府领导部门了解基层的农业人口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企业信息、农村经济组织等资料。3.3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特色信息服务深入挖掘各级农村具有特色的业务服务,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具有特色、本地化的信息服务。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4.1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美国,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低成本共享。采用公益性、基础性农村科技信息的事业性共享服务和国家调控下的增值服务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模式。日本是由农林水产省、邮政省、自治
12、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府部门联手推进的形式,主要负责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村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二是大容量通讯网络及地方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农业科技信息内容的建设。日本政府还将农户购买电脑纳入了农户大型农业投入补助金范围之内,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政府派农技指导员承担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法国的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很多,但不同主体在服务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服务方式和对象也有所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国家农业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政策法规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农业商会主要是传播高新技术信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专家、学者讲课等。各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
13、会都尽量地收集对本组织有用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为组织本身及其成员使用。印度在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很低的情况下,政府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农村地区的政务和农民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印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各种项目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建立,由邦政府负责实施。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大众,使农村地区的人们受益于信息技术这方面做得很成功。4.2国内发展现状4.2.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的“九五时期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和“金农工程”政策指引下,农村信息化在各个方面努力下,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阶段成果。目前已经建设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面比较广的农业信息组织机构体
14、系和信息队伍,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向社会和农民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得到了一定的进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涉农网站已达到2200多家,正常运营的1600多家,占70%,网站所属行业和信息内容涉及到18个大类127个子类,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全国已经有29个省(市、区)的农业厅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站,成立了250多个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由此可见,在政府主导投资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推动下,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3573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61268个,占产业化组织
15、总数的45.1%,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4010个;中介组织62914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4%,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5060个;专业市场11543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8.5%,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达3824个,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国内各省市纷纷在投入巨资,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本地数字乡村信息化的建设,如:1、河北省农村信息化综合管理建设:河北省与电信投资20个亿建设农村信息化,并实施 “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工程”。加快省级门户网站和行业网站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特色专业网站,构建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实施 “信息资源
16、共建共享工程”。按照 “符合省情、农民急需、简单适用、共建共享”的要求,以政府为主体,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扩充农业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加大应用系统开发力度,促进信息资源便捷高效利用。2、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及数据采集系统建设:该项目是省级工程,总共投资2个多亿,建立覆盖云南省的连接省、州(市)、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六级结构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络的控制管理及信息交换服务,包括与其它涉农系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采集以自然村为起点和建设重点的农村基础信息,并将自然村的全部信息及各级基本情况以文
17、字、数据、图片等形式发布上线,全面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完成后,村委会(行政村)以及自然村一级基本普及互联网,实现“村村能上网”;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库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完善,基层涉农信息库和市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较快发展;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完成向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村经济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延伸。3、广东省山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平台主要包括镇(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农村基层信息化应用、农业专家支持系统应用等,广东省从2003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由省财政安排3500万元,用于全省51个山区县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推动全省农村
18、信息化发展。4、湖北省农业信息网:作为全国重点农业大省的湖北省,近年来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湖北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全省17个农业基点县市和17个市、州农业部门实现了INTERNET互联,农业植保、畜禽养殖、湖北种业、湖北蜂业、湖北油菜籽等专业网站建成并运行,全省各县市区均制定了本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的规划,并联合各种传统媒体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4.2.2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受到地域、经济、认识等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十多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
19、础,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源分散、发展不协调。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呈现出五个趋势性特征:1、政府的主导化趋势。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需求的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种类上,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热点;在信息需求的质量上,及时、有效的定制信息成为主流;在信息需求的主
20、体上,农民的需求势头强劲的同时,各类涉农企业、中介组织等需求也较为迫切。3、渠道的多样化趋势。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呈现出多渠道、多手段综合应用、模式多样化的态势。“三电合一” 信息服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有效方式之一。4、工作的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农业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信息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了,外延扩大了,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紧密了,出现了工作交织推进趋势。5、发展的社会化趋势。政府主导并不排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21、主导的重要意义在于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电信运营等工商企业的力量,根据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4.3江西省发展现状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步履蹒跚,受投入不足、人员匮乏等多方面影响,信息化工作总体滞后。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在全省涉农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在农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网站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我
22、省已建成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新农村建设网、江西农村综合信息网三个专门为“三农”服务的省级网站。这些网站依托自身优势,及时在网上发布农业科技、农业政策等涉农信息,宣传我省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产品信息,及时为农民提供全面、准确的农业和市场信息。这些网站由于信息更新及时、内容丰富、界面友好,现已成为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工作、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向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有效地满足了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对市场、科技、政策等农业信息的需求。农业信息网络。近年来,我省涉农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延伸力度。江西农业信息网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
23、网站并与江西农业信息网链接,22个县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82个县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成了信息服务平台,1536县乡级信息服务点通过网上认定认证,其中乡镇信息服务站1252个,占全省乡镇的86.4%。同时,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也由单一市场信息拓展到产品供求、市场分析预测、劳动力供求、权益维护等各方面。目前,我省省市两级农业网络畅通,县乡两级网络正在形成,为下一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站通”网上交易平台。“一站通”是农业部在中农网上开辟的供求信息服务平台,它是电子商务的雏形,农业企业及广大农民可以通过“一站通”发布和采集农产品供求信息,既而进行现货交易,方便快捷,目前,我
24、省注册“一站通”会员4千多名,网上交易近千起,交易额逾亿元。手机短信、“118”等声讯平台。萍乡、抚州等地农业系统已开通了手机短信服务,每个农业干部每天至少能收到一条农业信息,这为农业干部了解当前农业形势、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帮助;声讯服务如吉安的“118”农民热线是成功典型,吉安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为市局和13个县局按统一标准建起了“农民热线118”信息服务中心,储备了一批农业专家学者,为农民群众释疑解答,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另外如赣州“农家乐”、新余的“800”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结合江西省政府推进的“阳光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力开展了农民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知识培训。近年来,我
25、省各地农业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信息员培训,到目前为此,共举办信息员培训班120余次,培训农村信息员6千多名。4.4南昌市发展现状南昌市450万人口中,有近258万在农村,目前,农村固定电话用户有28.7万,不到电话总用户数的35 %,农村电话普及率仅有14%;我市“村村通”工程已实现,电信宽带网络已到达乡镇,但全市的农话普及率和宽带渗透率还比较低,全市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3.5万,农村宽带用户仅有3068户,占比仅为2.27%,其中乡镇宽带用户为2574户,乡镇以下宽带用户只有494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我市当前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仍在扩大,因此,加快我市“信息化新
26、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南昌农经网建设。南昌农经网自2001年6月开通后,先后进行了三次更新改版。目前该网站日点击率在4000人次以上,成为我市“三农”工作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依托南昌农经网,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青山湖、湾里、高新等六个区以及部分乡镇以南昌农经网为载体开通了信息通道,形成了纵向的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建设。为有效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路”,我市于06年年初建立了手机短信服务“三农”平台,将市场信息、农技信息、政策信息等农经信息以短信的
27、方式免费发给全市1000多户种养大户,使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实用的信息服务,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尝试了新的服务方式。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与农业信息化的需要,今年以来,我市成立了新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摆在了战略高度。在全市“一村一品”示范点中优选了“三镇、三村、四协会”打造了1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对它们统一门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并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硬件设备。这些服务站现已成为活跃在农村一线的新型农村信息化服务载体,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农业信息员队伍培训工作。至今全市已建成了一支上千人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28、。通过他们收集、整理、上传信息,帮助农民群众上网发布和查询信息,培训农民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已成为一支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五、建设内容5.1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网络系统建设结构: 5.1.1统一门户网站按照“资源技术服务”的模式打造一站式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 “一个门户,四级服务联动”,建立市、县、乡、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门户网站建设包括“四统一”: 统一数据标准:建立统一编码标准,建立数据字典,规范各类信息的数据结构和数据链,为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扩充、数据挖掘打下良好的基础; 统一安全认证:为方便对用户的管理与服务,在市级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用户安全认
29、证和管理系统; 统一应用平台:建设系统的硬件平台和系统软件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并且集中安装,便于维护和升级管理。统一系统接口,提供多种应用接入端口,在统一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功能的个性扩充和原有系统功能的升级。 统一技术支持:在市平台建立技术支持队伍,为整个门户网站提供技术支持。5.1.2网络到村、服务到户,实现全市农村全面覆盖依托公共网络资源和县、乡镇等各级网站,延伸到村级科技信息服务点,再通过村信息员为农户提供面向实际需求的服务,实现信息服务的本地化和特色化,全方位提供及时、持续的服务。5.2建立信息资源联盟为进一步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采用多部门协调、建立信息联盟机制,把全市的“三农”信息资
30、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5.2.1建立网络化农业信息标准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为信息资源联盟的建设提供规范、标准化的基础。网络化农业信息标准的建设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和规范的数据交换、处理标准。建立起覆盖农村信息各个领域的网络化农业分类编码规范,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采用分类规范、编码规范技术。规范化数据交换、处理标准的提出,将统一科技、新闻、市场多种类型的信息整合格式,基于XML的主流数据传输和存储格式将有效解决农业信息数据库结构规范、数据库的无缝对接与信息交换,以统一的信息处理方式确保农业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快速利用。同时,也奠定了农村标准化信息综合服务的基础。5.2.2建
31、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是农业信息化的源头,直接制约着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于南昌农业信息网,以南昌市农工部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经营实体和农业专家密切合作,通过基于长效信息整合机制的资源联盟建立,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共享平台有稳定的、高质量的信息来源;通过建立全市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形成高效的农业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建立基于统一的信息资源建设流程系统和农业信息处理标准的信息整合体系。5.2.3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平台农村信息资源建设将遵循“外引、自建、内联”三结合的模式,按照信息资源需求的轻重缓急,以“抓关键需求,建
32、特色资源”为宗旨,逐步整合、开发各类信息资源。因此,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平台的构建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牵头,联合市县乡的科技、农业、信息等部门共同开发,建设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共享平台将各合作单位、全市各县乡信息资源采集中心或信息服务点连接起来,广泛地从各种渠道主动采集和整合信息,通过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信息资源部的分析、加工处理储存到平台各个专业数据库。5.2.4建立面向应用的知识库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将通过在全市布设信息采集点,以及在农业各行业和农村服务领域建立的稳定信息采集渠道,收集大量的农业信息资源。为了使这些
33、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能真正为农村各层次的农民所使用,根据本地实际需求和农业生产情况建立面向应用的知识库。知识库建设由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采集、审核、编码后进入知识挖掘、加工、分类和组织环节,从而生成新知识并用基于XML的知识表示法表示,存储到分布式的知识库系统中。面向应用的知识库具有本地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特点,用户可通过电脑、手机、信息机和触摸屏等工具,获取知识库的知识,最终实现公共信息与商业信息有效整合以及科技知识在农村的传播,为指导农业农村生产和管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5.3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功能和内容高度综合集成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综合性强,其功能模块覆盖了信息采集
34、、监控、分发、传输和接收的各环节;该平台信息内容综合多样,对农村生产全过程和生活各领域的信息“一网打尽”,主要包括:农业科技、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农村普法、教育培训、农村科技、农村保健、农村党建等。5.3.1“文化村村通”的农村文化信息服务“文化村村通”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传播、建设先进文化的大型的公益性的文化网络工程,旨在整合文化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市农村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文化村村通”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针对农民群
35、众的实际需求,以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进村入户带动农民致富为目标,大力开展网上信息服务,为改善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文化落后的状况,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提供服务平台。5.3.2“教育村村通”的农村教育信息服务“教育村村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和完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筑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平台,本着“让党员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宗旨,充分利用资源向广大农民贯彻党和国家对农村倾斜的政策、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等,介绍农村的新产品、新技术,使广大农民具有立足本地自主发展的能力。“教育村村通”远程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力量,建立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为农
36、村经济建设构筑坚实的根基,其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农村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从根本上缩小差距,促进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教育和经济的均衡发展。5.3.3“科技村村通”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村村通”链接全国各地农村最新的科技信息,定期将收集下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等信息资料,及时发布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宣传发展新兴的农村产业,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技村村通” 将努力打造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在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等高效产业上,在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安全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上,构建科技信
37、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农村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5.3.4“党建村村通”的农村党建信息服务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党建工作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传统工作方式有许多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在国外深造的党员,无法开展组织生活,党组织对他们教育管理比较困难;有些方面存在滞后性,如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陈旧。这就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把现代网络技术引入党务工作中来,通过“党建村村通”,可以简化繁琐的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党建村村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有效整
38、合资源,适时转变工作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村广大党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拥护党的领导,更好地把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新时期党建工作阵地,进而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4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在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中,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是农村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保证。5.4.1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是农村信息化技术工程的力量源泉。为适应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需要,确保工程建设的工作质量,
39、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按照“门类齐全,素质适应,志愿服务,市级牵头,县乡支撑”的原则,整合专家人才资源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三农。通过组织各县市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经验的农、林、畜、水产、农机、农业经济、农业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服务型的当地人才,激活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根据市级统一调度,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网上服务、语音咨询、现场指导等。还将健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管理规范和激励工作机制,鼓励专家加入工程建设当中,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凝聚和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级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
40、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5.4.2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新信息、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农业推广服务人才。农业信息服务推广人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将发展市县农技人员特别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线人员、地方种养大户、经济人等建立完善的推广服务人才队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建立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市、县、乡、村各级信息推广和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开展信息服务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全面提高农业推广整体服务功能,形成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村传播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保证。5.4.3信息采集人才队伍为了更好地、有效地建设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信息资源服务,可利用农村基层团干部和在校大学生,在全市建立起一支高效的信息采集人才队伍,这是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战略资源。建立信息采集人员管理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信息采集人员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理论知识、信息采集和发布等基本技能,形成一批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农村基层人才,确保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信息采集的广泛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信息采集人才队伍在地方上“落地”,为专业化本地化的信息服务提供了符合当地情况的及时的信息需求收集,有利于更好地服务
42、于农村信息化科技建设。5.4.4管理运营人才队伍农村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以市级运营平台为核心,逐步建立各级运营队伍,培养既有信息服务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又有经营才能的管理运营人才队伍,保证农村信息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六、实施推进6.1分段实施进度建设内容启动阶段成立南昌市农村信息项目小组搭建市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网络技术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实地调研,选定示范县乡村确定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管理考核办法培训建立信息员队伍示范阶段完善示范点的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以村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市统一的技术平台
43、和技术支撑体系总结示范点的各种模式,探索制订推广模式标准发展阶段完善农村网点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信息基础设施通过培训,组建各级农村网点信息管理员队伍全面完成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完善建设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6.2逐步推进6.2.1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调研,结合各地实际研究草拟实施方案,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解决的重点问题,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工作。6.2.2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更新完善县、乡、村网站信息运行维护所必须的硬件设施,对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作相应的更新
44、和配置。6.2.3及时开展人员培训建立分级培训制度,对县、乡、村等相关人员就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以及信息采编、传播方法以及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使其能够熟练使用系统,能独立管理平台、站点和完成信息更新,确保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顺利进行。6.2.4完成基础信息采编组织完成各县辖区内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等农村基础信息的采集,包括以自然村为重点的基本情况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的收集整理和视频图像的拍摄等工作,并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社会综合信息数据库。6.2.5组织信息上网发布完成全市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软件的开发,包括市
45、、县、乡、村等四级网页的制作,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信息平台并实现各村委会、自然村的信息上网发布。6.2.6完善网络服务功能进一步充实完善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加强系统维护,实现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实现与各有关涉农部门的分系统网站的建立和连接,实现“一站发布、全网共享”的任务。6.3服务流程市管理中心: 负责整个服务平台的信息管理,并发布市级的农业政策、信息等。县信息中心:负责全县信息发布,并对其所辖乡村信息进行审核乡服务站: 在每个乡设立乡服务站,指派专人负责所辖区内各村的信息收集、发布、维护工作。村农民: 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浏览、供求信息发布、
46、咨询问题等。部分网络不发达的村,也可以通过手机发送信息给乡服务站负责人员进行查询信息。6.4信息采集及维护信息采集是此次项目实施的重点和关键,应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推进;6.4.1人员配置鉴于目前我市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品层次不齐,缺少计算机专业人才,因此,网站维护体系只建设到乡一级,每个乡的管理员负责本乡和下辖自然村的网站信息发布、更新维护;信息审核由各县(县级市)的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负责。各级网站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所需管理人员的指派、人数均不相同,初步规划见下表:网站维护单位人数主要工作市市委农工部6人网站信息的采编发布,中心机房的管理维护、
47、各级维护人员的软件培训、日常信息审核维护等县县政府及县农业主管部门2人网站信息的采编发布,本站及所辖乡镇信息的审核维护乡镇乡农经站1人本站及所辖自然村网站的信息采集、发布6.4.2采集内容遵循统一制定的标准及规范采集以下四类信息:信息发布类:主要村级网站的功能以信息的发布为主,重点介绍本村的组织情况、经济、人口、科教、卫生、基础设施、特色等栏目;电子地图类:采集,制作全市各级行政区的电子地图;图文视频类:采集,制作全市各级行政区的图文、视频;报表采集类:采集,填报全市各级行政村、自然村的基础信息表数据采集、报表统计、汇总分析、图表生成等七、管理保障机制7.1运行机制7.1.1政府主导、实体运作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惠农工程。市委农工部在项目的启动和优势资源的协调上起到了主导性作用,有效地解决资源整合难、信息和力量分散等问题。政府宏观组织和策划了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实施,确保了信息化服务“三农”的宗旨和导向,而且能够办成单靠市场和企业办不了的事情,通过建立协调共建机制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力量,通过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运营推进中,企业发挥了主体性作用,有效地克服了信息化服务体系难以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问题。7.1.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