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省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管部门:湖北省农业厅建设单位:湖北省京山县农作物种子管理站建设地点:湖北省京山县编写单位:湖北省京山县农业局编制时间:二七年五月第1章 项目摘要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湖北省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1.2 主管单位湖北省农业厅。1.1.3 建设单位湖北省京山县农作物种子管理站。1.1.4 项目由来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京山县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通过
2、开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和带动本县及周边地区发展粮食生产。为全面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粮食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依据农业部关于提前开展2008年部分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0714号)文件要求,特申请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1.1.5 建设地点及规模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地点定在京山县孙桥镇余家沙坡、蒋家大堰、官桥、幸家岭、古堤埂、李家巷、双岭七个村,总建设规模为18000亩,其中原种生产基地200亩,良种生产基地17800亩;种子检测楼建设用地2.8亩,地点在京山县新市镇申公路中段,北依京山新阳大道,西与规划的京山行政中心相接。1.1.6 工艺技术
3、方案集原种提纯到良种扩繁为一体,以湖北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为协作单位,引进“鉴真二号”、“鄂中5号”等原种,在本地实施原种生产与良种繁育,选择具有成熟性、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的“三圃制”原种生产及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不断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促进水稻良种大范围推广应用。1.1.7 主要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新建农机具室209平方米;新建种子储藏室258平方米;新建生产资料室256 平方米;新建种子检测室140 平方米;新建种子样品室93 平方米;新建种子考种室133 平方米;新建种子挂藏室123 平方米;新建晒场5000平方米。2、田间工程新建泵站6座,装机93千瓦;开挖
4、疏浚沟渠80条45公里,衬砌硬化渠道22条41公里;完成渠系配套建筑物566处;新建拦河坝8处,维修拦河坝3处,增加蓄水12万m3;改良平整土地500亩;修建机耕路30条25公里,其中砂卵石硬化路4条6公里;栽树1.5万株(白杨树)。计划完成土石方30万m3,砼0.8万m3,浆砌块石0.2万m3,标工11.7万个。3、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184台(套),其中种子检测室仪器设备23台(套),种子加工设备12台(套),农机具149台(套)。1.1.8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1、投资规模该项目总投资996万元,其中土建工程177.39万元,占17.81;田间工程607.55万元,占61;仪器设备购置费1
5、25.06万元,占12.56;工程建设其它费用46万元,占4.62;基本预备费40万元,占4.02。2、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99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82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67万元。1.1.9 建设期限该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2008年元月至2009年12月。1.1.10 运行成本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运行成本80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15万元,技术培训费15万元,维修费用5万元,其它费用5万元),主要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及收取种子经营管理费等途径解决。 1.1.11 经济、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受益后,每年可生产 “鉴真二号”等水稻良种712万公斤,种子生产基地农户年增收
6、384万元,种子经营企业新增利润221万元。2、社会效益:712万公斤水稻良种可供142万亩大田生产用种,每年可新增效益2.13亿元。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标值备 注一土建工程1新建农机具室 平方米2092新建种子储藏室 平方米2583新建生产资料室平方米2564新建种子检测室平方米1405新建种子样品室平方米936新建种子考种室平方米1337新建种子挂藏室平方米1238新建晒场 5000二田间工程1新建拦河坝处112新修泵站座6装机93千瓦3开挖疏浚沟渠公里454新建衬砌渠公里415渠系建筑物配套处5666土
7、地平整亩5007新修机耕路公里258农田林网植树株15000白杨树三仪器设备台(套)1841购置检测室仪器设备台(套)232购置加工设备套123购置农机具台(套)149四产量万公斤712五总投资万元9961工程建设费万元910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463基本预备费万元40六资金来源1中央投资万元8292地方配套万元167七效益万元6051农户增收万元3842企业增效万元221八建设期限年21.2 结论与建议1.2.1 结论1、综合评价京山县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开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粮食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是国家和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与主攻方向。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改善京山县水稻良
8、种繁育体系和手段,提高全县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优化全县水稻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将会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京山县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交通通讯畅通,技术力量雄厚,农业基本项目建设及管理经验丰富,项目承建单位、协作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在技术力量、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力,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配套设施与环境条件。2、结论意见京山县开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好,项目设计合理,目标明确,技术先进,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有保障,社会多方鼎力支持配合,项目实施对改善项目区生产环境,提高
9、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本项目建设切实可行。1.2.2 建议建议农业部批准该项目立项建设,并尽快付诸实施。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1 项目由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国通过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有效途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强烈冲击,但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粮食生产区农民种粮效益低下,种粮面积锐减,产量明显下降的问题,直接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上述严峻
10、局面,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及种子法等重大政策、法规,强调加速农业科技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非常明确地提出实施农作物良种科技行动计划,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加强良种繁育技术开发,推动良种产业化。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又提出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粮食基地,加强大宗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强化技术集成能力,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推广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围绕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实施,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湖北省也通过各种途径充分
11、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级支农扶农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水稻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得到迅猛发展。京山县是国家首批50个商品粮建设基地县市之一,是全国最早的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县。现有耕地面积84万亩,粮食生产作为京山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全县粮食总产连续多年来稳定在50万吨以上。通过开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依靠京山县在良种繁育方面多年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全面提升良种繁育能力和水平,上述问题与不足就必将得到有效解决,京山县的粮食生产能力也必将会随之大大提高,同时还可有效带动周边
12、地区粮食生产发展。因此,建立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完善水稻良种繁育体系,健全水稻良种生产、加工、供应体系,对推进水稻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2 项目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和环境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粮食既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物质保证,又为改善人们生活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意义。农业法明确规定,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国家还提出,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首先要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农
13、业首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商品率上下功夫,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围绕推动粮食生产,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良种繁育是搞好水稻生产的核心。从目前我国水稻良种繁育体系来看,提高良种生产力,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在要求。通过开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完善现有基础条件,配套提升优质品种开发能力,配套完善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水稻良种研发和供应能力,建立健全水稻良种科研、生产、推广、销售体系,对促进水稻规模种植,稳定粮食
14、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建设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和环境要求,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1.3 项目符合国家优质粮食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要求近年来,国家对大宗农产品生产,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从政策上予以大力倾斜,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制度,在全国各粮食主产区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制定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促进和保护措施,以进一步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恢复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空
15、前高涨,粮产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不仅在总量上会有新的突破,而且在品质上会有更高更新的要求。实施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水稻产业发展,能有效地恢复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迅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粮食生产良性循环。2.1.4 项目符合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要求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属于大洪山南麓向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适合种植水稻。拟建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中的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求。根据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京山县是湖北省21个粮食主产区之一,通过开
16、展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搞好相应示范,能够极大地促进水稻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粮食向产、购、加、销一体的粮食产业化发展,延长粮食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同时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1.5 项目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投资方向的要求目前国家对农业专项资金投资方向主要是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致力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商品粮基地,发展开发性农业,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农副产品出口体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关系到农业发展战略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围绕提高粮食综合
17、生产能力,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支农扶农项目建设,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在投入上大幅增加,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湖北省京山县水稻良种繁育项目,拟在京山县境内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和种子检验仪器设备等,适当补充种子收割等农机具,符合国家农业投资方向和重点建设的投资要求。2.2 项目建设可行性2.2.1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鄂中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跨东经1124311329,北纬33423127,是全国首批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是闻名全国的生态农业试点县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现辖14个镇、1个开发区,总人口64万,其中农
18、业人口45万。版图面积35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万亩(其中水田64万亩)。近年来,京山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稳步推进。2006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万亩,总产51.8万吨,比2005年增加0.71万吨。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31.3亿元,比2005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6元,比2005年增加310元,增8.3%。2.2.2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京山县地理环境独特,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境内兼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多种地貌,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46%,丘陵占21%,岗地占29%,平原占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区间为27950米。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
19、土、石灰土和紫色土5个大类,13个亚类,43个土属,283个土种。京山县居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6.1,全年10积温4993,无霜期233天,年降雨量10201150mm,日照总时数1970.5小时。境内有大小河(溪)流500余条,有270余处大小泉眼,由以上河(溪)流、泉眼汇集成漳水、京山河、大富水、敖水、石板河、司马河、永隆河等11大水系及其他小水系。建有大中小型水库168座,塘堰3万多个,总蓄水量13.29亿立方米,其中蓄水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3座(包括惠亭水库、高关水库等)。2.2.3 技术力量雄厚京山县农业技术力量雄厚,
20、推广服务网络健全,农作物品种科研成效显著。京山县农业系统现有技术骨干200多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0多名,推广研究员2名。同时全县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通过竞争择优上岗的办法,于2005年2月成功进行了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乡镇38名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已全部到位,并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重新建立健全全县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保障。2.2.4 产业后盾坚强近年来,京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植,先后建起了大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最大的县国宝桥米公司为京山县轻机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资力雄厚,管
21、理先进,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优质大米加工流水线,日产精加工优质大米500吨以上,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其开发的国宝牌系列桥米,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自1997年以来连续多年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全县建有相对稳定的优质水稻产业化生产基地,总面积50万亩以上,在全县各优质水稻主产区建有较大规模的粮食批发市场4个,年吞吐量30万吨以上。在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深圳、武汉等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外埠销售窗口达180多个。基本形成了优质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2.5 基础设施完善农业基本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在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京山县积极筹措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2002年投入2
22、000多万元,2003年投入近2400万元,2004年投入3500多万元,2005年投入4500多万元,2006年投入5000多万元,累计完成投工2846.8万个,开挖土石方2208.6万立方米,建成了60多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共改造中低产田近30万亩,(其中平整土地9.6万亩),增加灌溉面积12多万亩,改善排涝面积13.9万亩。2.2.6 交通、通讯、电力发达近年来,京山县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快,交通通讯网络已具相当规模。现有省道汉宜公路、应随公路、皂当公路和长荆铁路纵横贯穿全境,加上在建的汉荆(汉口荆门)、随岳(随州岳阳)两条高速公路,亦将分别呈东西向和南北向通过境内,使得全县交通将
23、更加畅通发达。邮电通讯业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全县市话交换机总量4万门以上,农话交换机总量4.8万门以上,移动电话用户近5万户。全县行政村通话率达100%。此外,总投资1.02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现已全面完成,基本解决了全县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问题。2.2.7 制种历史悠久京山县是湖北省最早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之一,制种历史久负盛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水稻制种的研究与开发,并不断发展壮大,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水稻制种经验,90年代初的最辉煌时期,全县水稻制种规模曾达到2万亩,年产种250多万公斤,除充分满足本县市场需求外,还外销国内60多个省市及地区。水稻种子生产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京山县 水稻 良种 繁育 建设项目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0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