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城市群产业规划.doc
《东部城市群产业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部城市群产业规划.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第一节 规划背景3第二节 编制依据4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4第二章 发展基础5第一节 基本情况5第二节 发展环境8第三章 发展方式10第一节 指导思想10第二节 发展原则11第三节 发展目标11第四章 战略路径14第一节 全面发展特色农牧业14第二节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14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4第四节 着力发展园区经济15第五章 发展重点15第一节 特色农牧业15第二节 新型工业17第三节 现代服务业20第四节 产业园区22第六章 项目建设25第一节 重点项目25第二节 投资估算25第三节 资金筹措26第七章 预期效益26第一节 经济效益26第二节 社会效益27第三
2、节 生态效益27第八章 保障措施28第九章 规划实施29附件一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农牧业项目表31附件二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工业项目表40附件三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服务业项目表58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规划背景青海省东部地区处在国家兰西格主体功能区,是我省乃至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是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之一,是我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是加速全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对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3、展和推动实现“四个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从全省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青海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编制了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东部城市群发展,于2010年12月批准了总体规划,印发了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意见,于2010年12月26日召开了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标志着东部城市群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产业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动
4、力和引擎,为加快推进产业集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编制了青海省东部城市群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本规划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青海省东部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第二节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3、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5、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6、青海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7、青海省“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8、青海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9、青海省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10、青海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5、; 11、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12、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13、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14、青海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1年本);15、相关市(区)、县、镇总体规划和“十二五”相关规划;16、相关园区总体规划。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西宁市区和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及海东行署所辖平安县、乐都县、民和县和互助县的农牧业、工业、服务业发展。二、规划期限根据总体规划,规划期限分三期: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第二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基本情况青海省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
6、区经过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东部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7.95亿元,占全省的56.87%,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农牧业增加值53.46亿元,工业增加值313.5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42.72亿元,分别占全省农牧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9.62%、42.11%、72.7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84元,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增强,设施农业、农牧区畜牧业和集约化养殖业已成为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型优势工业不断壮大,成为引领城市群产业发展新引擎;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7、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西宁市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圈已初步建成,有力推动和促进了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西宁市。2010年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24.47亿元,工业增加值275.4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83.05亿元,分别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89%、43.83%、45.06%。工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已形成8个产业集群,即以太阳能光伏硅材料和动力储能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轻金属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锂电池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铝、铜、铅、锌、镍为主的有色金属生产和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复合肥、PVC、烧碱、甲醇等化工产
8、品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集群,以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现代中藏药为重点的高原生物产业集群,以机织藏毯、牛羊绒精梳纺为主的特色轻纺产业集群,以高档数控机床、石油机械、专用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民族服装、民族饰品、手工艺品为主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是全省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中国夏季会展之都。2011年西宁市被评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大通县。2010年大通县地区生产总值80.77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8.51亿元,工业增加值54.7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79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0.54%、67.76%、13.36%。
9、目前,已形成以煤炭开采为主的采掘业,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铝冶炼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设施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以老爷山、宝库峡、鹞子沟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旅游业。2009年列全国西部百强县第79位。湟中县。2010年湟中县地区生产总值90.02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10.28亿元,工业增加值58.4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1.87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1.42 %、64.89%、13.19%。湟中县是全省的农业大县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县,现有耕地87.5万亩,总耕地面积占全省的七分之一,主要作物有春小麦、蚕豆、豌豆、马
10、铃薯、油菜;有天然草场183万亩,主要畜产品有猪肉、牛羊肉、羊毛、牛羊皮、牛奶等。甘河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成为青海省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和盐湖化工精深加工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塔尔寺、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景点。湟源县。2010年湟源县地区生产总值17.08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3.01亿元,工业增加值7.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5.01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7.62%、44.50%、29.34%。现已形成建材、冶金、轻工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青海日月山、赞普林卡和丹噶尔古城等重点旅游景点。2009年在“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三。平安县。20
11、10年平安县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2.82亿元,工业增加值7.3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2.43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0.97%、28.44%、48.37%。现已形成以高精铝板带、镍资源开发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种植为主的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物流、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乐都县。2010年乐都县地区生产总值35.31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7.58亿元,工业增加值8.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5.81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1.47%、24.92%、44.77%。农业生产相对发达,设施农业起步较早,蔬菜生产已形成产业优势,是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已
12、形成以装备制造、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乐都县是河湟文明发源地之一,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瞿昙寺、原始社会墓地遗址、柳湾彩陶等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具有文化旅游优势。互助县。2010年互助县地区生产总值46.16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11.93亿元,工业增加值13.7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7.06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5.84%、29.83%、36.96%。互助县是青海农牧业大县,有耕地90万亩,草场114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已形成以青稞酒酿造、土豆、蚕豆、豌豆、油菜籽“三豆一油”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特种水泥为主的建材业。民族特色旅游业发展势
13、头强劲,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土族民族风情园为青海民族特色,鼓楼、青稞酒作坊等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和县。2010年民和地区生产总值28.85亿元, 其中,农牧业增加值6.66亿元,工业增加值7.1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2.18亿元,分别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3.08%、24.61%、42.2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葱、韭菜、大头菜、辣椒、苹果等蔬菜瓜果。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下川口工业园有效整合了当地铁合金生产,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得到有序发展,青海的东大门形象得以改善。第二节 发展环境一、有利因素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和变
14、革,信息化迅速推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产业发展。2、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转移进程加快,青海作为我国西部内陆省份,要素资源成本较低、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3、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东中部地区加强对口支援,支持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有助于我省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为东部城市群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4、东部城市群产业体系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以生态农牧业为基础,以特
15、色服务业为支持的产业体系框架,为东部城市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5、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东工业园两大工业平台的搭建,引大济湟工程、青藏铁路、京藏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东部城市群的基础环境,为东部城市群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6、国家继续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继续实施强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将使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牧民增收致富途径进一步拓展,为农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条件。二、不利因素1、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未消除,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存在,我国产业发展在新环境下多
16、年积累的粗放型矛盾继续显现。2、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加剧,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3、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的基本省情,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不足,资源约束日趋凸显,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依然薄弱。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产业同质化现象,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园区集聚度不高,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产业整合度不高,示范、带动作用难以发挥。第三章 发展方式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四个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园区经济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
17、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领域拓宽、优势突出、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 发展原则一、坚持扩大总量,实现跨越发展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集团、建设大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强实力。二、坚持生态立省,实现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农牧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坚持
18、重点突破,实现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园区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三节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800亿元,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3.5%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30年总量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二、具体目标(一)农牧业到2015年,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综合产业能力显著提高;菜、肉、奶等主要农畜产品自给水平明显提升;农牧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农牧民生活更加殷实,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示范园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一县一
19、园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园。1、粮食总产达到79.94万吨,确保农牧民口粮自给;油料、蔬菜总产分别达到20.6万吨和176万吨;肉类、奶类、禽蛋、水产品分别达到18.32万吨、18万吨、4万吨和1000吨,实现大宗农畜产品肉、奶、油、菜的全面自给。2、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达到65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突破6800元/人。3、“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4、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做大做强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特色果品、牛羊肉、奶牛、毛绒、饲草料等十大农牧特色产业,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80%以上。打造3-
20、5个全国有知名度、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二)工业到2015年,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钢铁、轻工纺织、生物和建材等九大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规模明显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持续增强。1、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值15%,到2015年达到630亿元以上。2、“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三)服务业西宁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成效,骨干企业数量增加,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进一
21、步提高,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中介、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商务会展等全面发展,服务业成为东部城市群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1、“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2、“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3、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四)园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要,集聚效应凸显,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成长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十二五”末,园区经济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80%以上。第四章 战略路径第一节 全面发展特色农牧业做大做强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
22、药、特色果品、牛羊肉、奶牛、毛绒、饲草料等十大农牧特色产业。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牧业设施建设,大力推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打造一批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县乡农牧业产业园区。大力培育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提高农牧业综合产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水平,实现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全覆盖,形成现代生态农牧业全面发展新格局。第二节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钢铁、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支柱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战略
23、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中介、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商务会展等十大产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使服务业成为东部城市群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第四节 着力发展园区经济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东工业园等园区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部 城市群 产业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