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新城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doc
《上海市松江新城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松江新城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概况 11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都市圈是中国规模最大、综合社会经济发展实力最强、最有发展活力和魅力的区域(54个设市城市,GDP占中国的1/6强,1999);也是21世纪太平洋西岸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热点地区之一。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沿沪杭、沪宁、沪海交通轴线发展为主的梯度辐射和组团开发。在这一区域中,沪杭轴线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时空领域中社会、经济、文化等联系最为紧密的都市带,即:上海松江嘉善嘉兴海宁、桐乡余杭杭州。在这一都市带中,松江地处沪杭线上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底部,长江三角洲要冲,是上海连接浙江和南方的重要门户,既是上海对外辐射的窗
2、口,又是南方各省进驻上海的前哨。松江因此成为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黄浦江的上游。新城内的原松江镇是上海市重要的卫星城镇。松江区域东与闵行区,奉贤县为邻,南与金山区接壤,西北与青浦区毗邻。全区北狭南宽,略呈梯形,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总面积604.78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范围包括整个岳阳街道(原松江镇)以及方松街道、永丰街道、中山街道的部分区域。整个区内土地平整,水网密布,现状总建设用地面积为23.55平方公里,总人数19.617万人,是松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松江区新城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离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沪杭高速公路和沪杭铁路复线横贯东
3、西,与外界联系极为便捷,拥有现代交通优势。 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1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12历史沿革 松江区历史悠久,据考古,约6000年前在松江九峰一带已有先民生息。秦时,松江区地属会稽郡的长水县(秦末改为由拳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娄县(后改昆山县)南境。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请划本部郡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之地,建立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府,辖华亭1县,翌年,改松江府。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松江府辖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县、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
4、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改称松江县。民国期间,江苏省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松江。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后,苏南行署曾设松江专区,1958年1月,松江专区撤消,松江县并入苏州专区;11月划入上海市。1998年6月,松江撤县改区。 松江新城也随着松江的历史发展而演变。原松江镇老城区日益扩展:新城是现有老城区的扩展部分,以沪杭高速公路为界,向北延伸,成为松江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松江工业区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沪郊首家市级工业区,已开发15平方公里;原茸北镇的一部分也划入了松江新城,属于待发展区。 13行政区划 松江区地域总面积为604.78平方公里,现有4个街道、11个镇
5、,下辖219个村民委员会,2683个村民小组,88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966个居民小组,2000年底全区总人口495508人,区域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19人。总人口中农业人 315378人,占63.6;非农业人口180130人,占36.4。 松江新城包括岳阳街道的全部和中山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的部分地区。 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2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14自然条件 1.4.1地形地貌 松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缘。整个地势东高西低,略呈倾斜。地面高程(吴淞高程,下同)东部在3.5至4.5米,最高5米,南部一般为3.2米左
6、右,西南一般为2.4米,西北部的低洼腹地在2.2至3.2米。西北部有史称“松郡九峰”的佘山、天马山、小昆山等十余座高度在100米以下的小山丘。 1.4.2气候气象 松江区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二季时间长,春秋两季时间短。年平均气温0015.4C,极端最低气温-10.4C,出现在一月份,极端最高气温038.3C,出现在七月份。年平均降雨量为1117.1毫米,年平均雨日136天,春夏季多偏南风,晚秋和冬季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平均风速3.8米秒。全年平均日照2047.3小时,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80.6千焦
7、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期230天,11月中旬初霜,4月上旬终霜。67月有梅雨,平均雨日20天左右。夏秋常有台风过境,平均每年1.5次。局部地区有时有龙卷风、冰雹为害。秋冬多雾,易涝少旱。 1.4.3河流水系 松江区内主要河流水系是黄浦江上游段,黄浦江的三大源流一一斜塘、围泄泾、大泖港均在松江区西南部,上受淀山湖,浙北等处来水,经黄浦江下泄江海。整个松江区内河网纵横,池塘众多,属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带,全区有大小河道3905条,总长2640.5公里,河道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4.36公里。所有河流均系感潮河道,每昼夜涨、落各2次,黄浦江(米市渡)最高水位为吴淞零上3.8米,警戒水位3.3米,危险水位3.5米
8、。 松江区新城内也是水网交错,共有通波塘、张家浜、人民河、大涨泾、古塘、洞泾港、沈泾塘等8条河流经过。 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3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1.4.4地质地震 松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河上滨海平原,均为第四纪地壳新构造运动中沉淀物所覆盖,其厚度在300米左右。上更新统地层都在一二十米以下。现在地表沉积物质均为“全新世”形成。基岩主要为岩浆岩,其中侵入岩面积较少,绝大部分为火山岩。 松江区处于枫泾川沙大断裂与廊下大场大断裂交叉处,为火山岩建造、碎屑碳酸盐岩建造。 松江区历史记载最大地震烈度为5级,建筑物一般按6级设防。 15资源条件
9、1.5.1水资源 松江区境内水域宽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由地表径流、黄浦江潮水以及上游过境客水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水量的2.4、53.9和43.7,平均年总水量达到82.38亿立方米。松江处于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水质较好,是上海市水环境最清洁的地区之一。 1.5.2土地资源 2000年底全区土地总面积604.7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44.2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90.0;水面60.49平方公里,占10.0,耕地278317.7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6.02,人均耕地面积0.056公顷。 松江区内土壤分属5个土类,8个亚类,19个土属,96个土种。在耕种土壤中,98是水稻土土类,其
10、中脱潜型,亚类的青紫泥土属分布最广,土壤质量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1.5.3旅游资源 松江景色秀丽,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三泖九峰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唐、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古园林保存较多;国内外闻名的名人名迹有口皆碑;各种教派在松江独树一帜,异彩缤纷。 九峰三泖兼有山水之胜,山多茂林秀竹,郁郁葱葱;水面湮波浩渺,清澈秀丽。兼有众多文物古迹,名人遗址,独领风骚数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4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千年。 松江建造历史悠久,古建筑、古遗址众多。其中,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方塔)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护珠塔
11、(斜塔)、元代清真寺、明代大型砖雕壁、夏允彝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颐圆,清代醉白池等2处,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汤村庙等3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单位;姚家圈等2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地点。此外,区内还保留大量明清二代的古民居。近年来,佘山脚下新辟了上海市少年儿童活动营地,欧罗巴大型游乐场,水上漂流世界等,结合上海市天文台,形成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另外,松江新城的两座园林方塔和醉白池也享誉胜名。 1.5.4农业、林木资源 松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生产,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如薄稻、棉花、小麦是其主要农作物,农业物产有香粳米,四鳃鲈鱼
12、、佘山兰花笋、黄桃、绿茶、草长浜红菱、兰花小茄、泖河大蟹等久负盛名。 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5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1松江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1.1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 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战略思想,体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以及“三港两路”的战略目标要求,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向郊区,确立松江区新城在地区范围的地位和作用。以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郊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根据松江区在上海西南部地区的区位交
13、通条件和松江自身的的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松江区社会经济发应确立“依托上海、走向全国、跻身世界、振兴松江”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松江。 发挥新城区综合优势,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从城乡一体化角度出发,确立新城区在松江区的中心地位,有利于在上海市域城镇体系中新城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实现上海市“十五”期间郊区重点建设“一城九镇”的目标,作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于全国。 2.1.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1)经济总量 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促进经济适度增长
14、,力争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增长指标高于上海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规划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2亿元,年均增长率14.9;2010年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8;2020元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0。 (2)产业结构 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规划到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国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6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民生产总值中二、三、一产业比例分别调整为62:34:4、57:40:3和53:45:2。而在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二
15、、三、一产业比例为61.0:32.3:6.7。 (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立足现状基础,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改造,走规模化、外向化发展之路,继续扩大投资规模。规划到200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75亿元,2010年达到400亿元,2020年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6、17.75和18.5。 (4)财政收入 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保持合理的信贷规模。规划到2005年达到42.6亿元,年递增14.9,2010年达到81.3亿元,年递增13.8,2020年达到276亿元,年递增13.0。 (5)人民生活水平 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
16、水平,规划到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保证天510之间,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并力争达到上海新城居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与城市化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大力促进乡村城市化发展。未来人口增长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规划到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分别为70万人、77万人和90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20和16;户籍人口控制在52万人、55万人和62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11.3和12.1,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60、70和85,城镇人口分别为42万人、53.9万人和76.5万人。 2.1.3主要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1)工业发展规划 以外向型经济
17、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依托,调整工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壮大支柱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快速高效的大都市郊区大工业和构筑“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的工业格局,逐步把松江建成为上海重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创汇基地。 围绕大产业、大市场、大规模的目标,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培育扶持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技术、加强对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7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企业的改造,改造和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电设备、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一批附加值较高、就业面较广的都市型工业。
18、积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内和对外开放,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吸引外来投资,重点引进一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投资项目。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原则,以松江工业区为龙头,不断完善市、区、镇三级工业区格局。 (2)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以旅游业为龙头?谌捣梗纬陕糜我怠桃怠褚怠康夭怠执滴宕笮幸倒餐沟母窬郑纬捎攵徊捣瓜嗍视墓婺虢峁埂? 旅游业应以月湖湖区规划建设与周边地块功能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2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开发建设。依托松江新城和上海影视乐园,加快特色景点建设。结合科博园三位一体工程建设和清真寺、西林寺等地块的改造,充分发掘松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厚的旅游资源。推进松
19、江大学城、工业园区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形成新兴的旅游景区,发展“大旅游”,逐步提高旅游在松江经济中的比重,使之成为大上海的“后花园”。 充分发挥松江区在上海西南中心区位交通优势,高起点编制松江商业规划。以建设上海西南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为重点,大力培育市场,形成以集团公司为龙头,以联锁商店为基础的商业流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和仓储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3)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提高科技含量基础上,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都市型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业发展应不断增加资金投
20、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种养结合,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营,由单一经松江区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编制 第 8 页 共 127 页 上海市松江区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济向多种经济的转化。 (4)科技教育发展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把科技教育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人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增加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进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素质。 依托松江大学城,通过“引进、联合、依托、共建”,进一步发展松江高等教育,逐年扩大办学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松江 新城 总体规划 2001 2020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