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ppt.ppt
《管理心理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ppt.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熊登榜,管理心理学,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2010.9,第一讲 导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企业资源理论1、3资源说:Labor,Capital,Land2、4资源说:Labor,Capital,Land,Management,并认为管理是一种有效运用前三种资源的无形力量。(以上两定义的背后实际上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思想视阈来加以诠释的)3、资源说(5M说):认为一个企业可用来创造利润的资源有五种:Manpower,Money,Materials,Machines,Methods(生产与销售的方法或技术)。4、6资源说,再加上Time,现代科技知识传播及竞争剧烈的社会,必须予以考虑的。(马拉
2、松)(以上两定义的背后实际上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思想视阈来加以诠释的)5、7资源说:再加上Information(该定义的背后实际上是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思想视阈来加以诠释的)从以上5种资源说,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资源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离不开人力这一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究竟在企业及其管理中有何作用?下面再看第二点。,二、企业的外、内环境系统示意图:由上图可知:1、企业系统的组成 外部环境系统:技术,资金,原料(供需状况),法规,政策,工作人员素质、消费者爱好,文化规范 内部环境系统:技术环境系统:工作性质、机器设备、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 个体环境系统:动机、认知、态度 群体环境系统:群体中
3、个人间、领导被领导间、不同群体间 组织环境系统:地位、角色、沟通、决策过程、人事监督,2、企业内部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作为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指标,最后具体地体现在技术环境中,用技术水平、工作的性质程度,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体现。但这一切又都是由劳动者作为一个个个体环境来执行的。其效果取决于个人的劳动动机、认识水平和工作态度。由于现代企业中的劳动都不是一个个个体劳动,而是在一个群体环境中产生和进行的。由此,群体关系问题又成了重要的因素。试想在一个群体中关系紧张、彼此不信任、无谓地争斗,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任何一种劳动都是一个有组织的劳动,任何一个人在组织中都扮演着一种角色,因此通过一定的信息沟通使之
4、成了组织的整体(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各种角色的综合,最终集中反映出一个组织的整体功能和效应。所以组织环境系统也是影响因素。,3、企业外部环境系统的影响(1)促进作用(2)阻碍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就得考虑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避开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环境的四大系统负有组织和管理企业内外环境的职能,尤其是如何把内部环境组织好、管理好、协调好,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由上述内外环境的分析,再结合企业资源的若干学说,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人是企业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是每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企业每个领导者素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三、人力资源在企业中
5、的作用传统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即使见人,也是把这个人视为一种会说话的机器。泰罗制就是典型。(提问并解释)现代管理则不同,在人、财、物三大要素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仍然是最关键的管理定势。那么,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1、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目标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辩论赛:“环保以人为中心”)(“安全生产软环境更重要”理由:所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新设备的研制、新技术的采用等都要人去完成。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现实状况是软环境重要,领导上下反复强调的也是软环境。),2、科技越进步,对人的要求越严格现
6、代企业中的脑力劳动比例在增大。有人做过统计,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例是9:1,中等械化程度的情况下是6:4,全自动化情况下的比例是1:9。而且对脑力劳动者的管理仅仅采用强制和监督的办法是无效的,就得考虑他的需求、欲望、动机,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科学的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苏东水先生提出了东方管理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见教材P.2,以人为本:在管理活动中要一切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以人的权利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苏东水教授总结了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7、。见书P.23.(1)具有弹性和适应性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建立“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组织已成趋势。(2)组织的限制变得越来越少,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扁平,工作群体和团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质量雇员数量日益增加,社会越来越需要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行为。(3)企业的知识与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4)人力资源管理集中于激励,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于增加人们的活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以德为先:即人的行为要以道德为基础,以法律为准则,强调的是道德伦理的作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8、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解释)(家的问题:美国人选总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单身汉、独身者是不选的,小布什亲吻5分钟,就是要向美国人民表明他们夫妻恩爱有佳,家庭美满幸福。)香港有家培训公司专门给CEO们进行培训,他们认为,企业领导人得注重7个字:认真(事业、目标、生活)、快(快乐、快速)、坚守承诺。15条成功定律中的第1条定律就是感恩定律。(对朋友、上司、下属、父母、亲人、对手的感恩。现代社会中值得感恩的事情越来越多,理所应当的事情越来越少)。这里的感恩、坚守承诺实际上讲的就是道德问题。,人为为人:是权利与道德、利己与利他、激励与服务的统一。“人为”体现的是人自身的修炼与努力,它要求
9、每一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既然人重要,那就得研究人。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呢?,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苏东水: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P.32、俞文钊: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3、程正方: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改进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
10、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具体包括:(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2)个性心理研究(3)团体心理研究(特定团体,如消费者)(4)组织心理研究(5)领导心理研究,朱永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值得说明的是朱永新提出了一个新体系。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M(Management by manpower);MBE(Management by environment);MBT(Management by time);MBI(Management
11、 by information)。我们是先讲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然后讲个体心理(两讲内容)、组织心理、领导心理、消费心理等等。,第二讲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历史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回溯中走向当代,从他者的言说中彰显自我。一、管理心理学的史前发展1、古代管理思想的萌芽从文明历史的发展来看,有人群的地方实际上就有了管理思想。就政治而言,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王朝距今4000年前就已采用法典治理,王权与神权合一的双重统治。中国在汉代时也就有了法典,“鼎”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铭刻一些法律规定。就行政管理上讲,有六部制。就工程管理上来看,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万里长城。宋真宗时代丁谓“一举三得修皇城”。古
12、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建筑与船只。就军事管理上看,有“孙子兵法”。这些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2、工业革命呼唤科学管理 工厂企业的特点:作业场所集中与劳动分工协作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有创新、发展和竞争意识效率 机械化和作业专业化使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控制 上述特点,促使企业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职能部 门,还要有一支能干的、守纪律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于是,管理问题成了专门的问题而进入了研究者的视域,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也应运而生。3、Robert Owen(1771-1858)Robert Owen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于1789年在曼切斯特创办了第 一个现代工厂,被西方公认
13、为“人事管理之父”,“慈善家”。他有一个重要理念:工人是“有生机器”,机器需要保养和加油。所以他对工人的管理与一般的资本家不同。如缩短工作日、工作时,建了工人新村,关心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工人提供良好的住房、卫生和教育条件,还设想过救穷人和解决失业的办法。后来又到美洲去进行他的“社会主义实验”,三年后破产了,穷困潦倒回到了英国。但英国工人没有忘记他,当了英国工人协会主席。,4、DMecullum(1815-1878)Daniel Mecullum生于苏格兰,1822年到了美国,上过几年小 学,后做木匠,属于自学成才,成为有名的木匠和工程师。1848年到纽约伊利铁路工作,任公司总监。其间
14、提出了5条管理原则: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有具体的职务说明,以明确岗位职责;要经常准确地报告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成绩确定职工工资和提升职务;明确规定上下级权力层次。1857年因工人罢工而辞去总监职务。后来美国爆发了内战,1862年应国防部长斯坦顿的请求,成为整个美国铁路的指导和监督,战争结束前已成为少将,后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这一切实际上为古典管理理论提供了思想素材。,5、古典管理理论 F.Taylor(1856-1915):“泰罗制”H.Fayol(1841-1925):“管理原则”和管理的5职能 Max Weber(1864-1920):“官僚制”或称“科层制”科层制的特点:效率高、精确性、稳
15、定性、纪律性、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但对人的控制也越严格(西方的现代性)。连他自己最后也找不到出路而焦虑。二、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心理学正式诞生。纯理论要有应用。应用除了健康外,还有工业心理学。当科学管理理论形成后,心理学家发现他们的心理学与管理有种天然的姻缘关系。一方面工程师重点研究机械效率,另一方面,心理学家研究人的效率。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于是诞生了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工业心理学。其创始人H.Munsterberg,1、HMunsterberg(1863-1916,“工业心理学之父”)生于德国,188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后移居美国。1892年,29岁时受聘
16、于哈佛大学,并在那里建立了他的心理实验所。后来该所成为整个工业心理学运动的中心。1912年出版心理学与经济生活,次年被译成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这是奠基作,这本书谈了什么?Munsterberg主要研究工业生产中的人的行为。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材料、设备问题上面,当然也有人注意到了工人的心理状态,譬如人的疲劳问题、工作单调问题、兴趣和愉快、工作报酬以及工作情绪等,但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以往都是由门外汉来做,没有从科学的视角看待与理解。Munsterberg的研究要点是要发现人们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才考虑把他们安置在最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时研究在什么心理条件下,我们能够从每个工
17、人那里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此外,还要考虑如何才能使人们的情绪能产生有利于工作的最大影响。所以,该书的内容包括三大方面:,尽可能有的最好(最适合)工人。即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在人事选择、职业指导和工作安排方面做出贡献,这就要研究工作对人的要求;尽可能有的最好(适合)工作。即有了合适的工人,还必须有合适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才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和训练是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物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这就要寻求确定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那里获得最满意的产量;尽可能有的最好的效果。即指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这就
18、要研究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实际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Munsterberg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泰勒、法约尔有所区别,这是显然的。其成果也被广泛地采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重要条件等地方。选择适应于工人体力、心理特征的工作条件,在当时不仅是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工人同企业主矛盾冲突的重要条件。,但Munsterberg的研究缺乏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限于工业个体心理学研究)。到了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才开始了工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而为管理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2、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这是管理心理学真正诞生的标志 George Elton Ma
19、yo(1880-1949),澳大利亚人,1899年获阿德雷得大学的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之后曾在昆士兰大学讲逻辑与哲学。不久到英格兰的爱丁堡研究医学,并作研究精神病理学的副研究员。后来由于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的一笔资金的资助,移居到了美国,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财贸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26年,Mayo作为一名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了哈佛大学的教学工作。在哈佛度过了他的大部分工作生涯,并最终成为企业管理学院产业研究的教授。在临去世前,曾做过英国政府的工业问题的顾问。主要著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9)。主要论文:工业心理学基础、人们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工业中
20、不明确的思想等。,Mayo在哈佛大学发起并领导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与助手F.Roethlisberger,G.Pennock(西方电气公司的职员)从1927年开始在芝加哥郊外的有2.5万工人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Hawthorne)工厂,进行了有名的长达5年之久的“霍桑试验”,并由此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最初的霍桑试验 一战后,工人的觉悟提高,工人学会用罢工、怠工的形式来对付资本家,使泰罗制受到劳资双方的反对,所以有人开始注意到工人的心理状态问题。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物质工作环境(正常通风条件、温度、照明等)+工人的健康状态(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工作日、工作周,以减少职工
21、的疲劳与单调感)+刺激性工资=工作效率,沿着这一思路,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Hawthorne工厂进行具体研究。这是一所从事电话、电报设备制造的工厂。当时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中仍有愤愤不平的情绪,生产成绩不够理想。于是,由上述委员会所组织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开始了工作条件与 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考察研究,从事了多种试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照明度试验”。这是霍桑实验的先导。该项研究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持续了2年多时间)。试验开始,选择了两个组:试验组:24支46支76支 产量上升 10支3支0.06支 产量没有明显的下降 对
22、照组:也上升,没有明显下降。满以为照明度上升,产量上升,反之亦然。但结果表明:照明强度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因果关系。试验小组对此茫然。于是,又进行其他方面试验,如改变其他作业条件,改变工资支付的方法甚至采取了让工人可以提前下班、延长工间休息时间、供应点心等措施。但结果试验组与对比组的结果没有多大的变化。故有人就准备放弃该试验。,Mayo的霍桑试验过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Pennock在咖啡厅里听到了梅奥的演讲,于是告知了此前的试验结果,两人一拍即合。1927年Mayo组成了一个哈佛研究小组,他根据照明度试验的失败,作出了新的设想或假设。在试验室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会导致产量的增加
23、。工间休息和延长节假日,可解除疲乏 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个人计件工资制,对增加产量可起促进作用 管理方法的改变,即人际关系的改善使得工人的态度得到改进,并使产量提高。对上述五种假设逐个进行检验,其结果是:根据以上假设,Mayo小组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第一阶段:照明度试验阶段(19241927)。Mayo此前的研究结果已经说明,物质工作环境(照明度)对生产无因果联系。即否定了第一个假设。,第二阶段:(19271932)职工福利措施实验。选择了几名女工进行了改善福利措施的研究。如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免费供应午餐茶点等,生产效率上升。后来取消了这些特权,结果发现,职工的情绪、人际关
24、系因素、小组中的精神状态的改变仍在起决定作用。说明这些福利对生产效率没多大作用。深入研究第四个假设,进行了工资与生产效率间关系的实验,选择了两个小组:继电器第二装配组:实验前是集体奖励工资制。实验后的头9周采用个人工资制。产量上升到112.6%,稳定下来,再返回到原来的集体工资,开始下降,7周时稳定到96.2%。云母片剥离组:一贯实行个人工资奖励制,在特别的观察中进行,只对工作日长短和休息间隙予以改变,持续实验了14个月,小组平均产量较原产上升15%,高于实验组的最高水平。表明导致产量改变的不是工资制度,而是士气、监督和人际关系。这实际上否定了第2、3、4假设。,第三阶段(19281930):
25、访谈计划(态度和意见调查)。两年中共面谈了21126名职工。先采用指示型面谈(先准备问题提纲,然后以回答形式面谈)。后采用非指示型面谈(让职工自由说出心理的意见和不满)。结果发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诉苦和不满:一是有事实内容的诉苦;二是不是事实性的,而是潜在的,如抱怨工资低,实际是为支付医药费而担心。面谈的目的是想建立一种坦诚的、让人感到关怀的愿意倾听意见的监督,结果是工人要求对监工进行培训,成为更注重人的因素,更关心人、掌握了处理社会和个人情况技巧的监督人员。通过交谈以后,职工表现出更大的热忱,形成了新的个人友谊关系,情绪和士气高涨。他们选择了电话交换机的布线小组试验,小组共有14名男工(9名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心理学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