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施工作业风险经验分享1.ppt
《配网施工作业风险经验分享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网施工作业风险经验分享1.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配网作业“防人身事故”安全经验分享,2011年8月,2,存在触电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第一部分,3,事故分享:触碰漏电施工机具外壳导致人身死亡事故,2011年,某新建变电站工地,土建施工分包单位人员在现场从事搬运、切割钢筋工作,工作中触碰漏电的切割机外壳,造成人身触电死亡,经检查发现切割机绝缘损坏漏电,在其金属外壳没有接地和漏电开关失灵的情况下,切割机漏电的隐患未能得到排除。安全经验:加强施工用电管理,每天开工前应检查施工机具防漏电措施是否完善。,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4,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存在风险:设备漏电时外壳带电
2、造成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电气设备和各类电动工具(机械),特别是检修现场临时安装使用的砂轮机、电钻、电风扇等,其电机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1、用电设备外壳没有接地,5,存在风险:线路驳口绝缘不良漏电造成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应符合南方电网公司“安健环”的要求。保证导线驳口绝缘良好,并把驳口处悬空。,2、临时用电驳接不规范,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6,存在风险:砂轮机漏电电源不跳闸造成操作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电气设备和各类电动工具(机械),特别是检修现场临时安装使用的砂轮机、电钻、电风扇等,其电机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3、砂轮机电源
3、插头没有地线(PE)端,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7,存在风险:存在设备漏电不跳闸造成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所有380V/220V用电电源必须按相应级别安装漏电保安器,并按要求定期检查试验,确认保护动作正确。,4、漏电保护器已失效,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8,存在的风险:容易造成相与地短路存在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严禁用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取得电源,插座与插头应配套、完好无损。,5、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
4、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9,存在风险:存在线路故障,失去保护或越级跳闸存在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熔丝的规格应按设备容量选用,且不得用其他金属线代替。,6、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0,现场较好的案例,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移动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规范的移动电源箱,11,现场较好的案例,一、常见施工用电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现场电气设备操作规程,12,事故分享:用户反送电导致人身死亡事故,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10kV砖厂线进行抢修,现场工作人员仅在10kV砖厂线31号杆小号侧(电源
5、侧)装设一组接地线,在31号杆大号侧和分支线上没有装设接地线,未对工作地点形成封闭接地。当用户自备发电机反送电时,导致工作人员触电(见下图)。安全经验:工作前要在所有可能来电方向进行验电,并在工作地点形成封闭接地。,13,存在风险:存在低压用户反送电造成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所有低压用户均应视为可以反送电的电源,必须采取防止反送电的安全措施。,1、线路检修,有可能来电的变压器跌落式开关没有断开,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4,存在风险:存在倒送电引起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在电力线路(配电线路)上进行检修工作时,必须先将线路停电,经验明确无电压,各工作班组应立即在
6、工作地段两端及有可能倒送电、感应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上装设接地线。需临时增加接地安全措施,必须做好记录。,2、可能来电方向没有装设接地线,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5,存在风险:存在接地线失效引起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接地线连接要可靠、接触良好。,3、接地线接触面不够,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6,存在风险:存在接地线失效引起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接地线连接要可靠、接触良好。,4、在没有开口的绝缘线上安装接地线,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7,存在的风险:接地线失效引起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接地棒与接地线连
7、接部分应清除油漆、接触良好。,5、接地端接在油漆上,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8,存在风险:存在接地线失效引起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接地线连接要可靠、接触良好。,6、用树头作临时接地桩,二、常见停电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的状态及其管控措施,19,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 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某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对10kV丽岗甲、乙双回路线路33号杆至44号杆进行导线架设工作。在34至35号杆处跨越带电的380V低压线,未按规定采取有效可靠的跨越措施,仅用一根木扎在低压导线上作支架,导致牵引绳在牵引过程中牵引绳从支撑木上滑落触及且磨穿带电的 380V
8、低压线绝缘致使牵引绳带电,导致3名民工触电,2名摆脱,1名死亡的事故。安全经验:跨越带电线路施工,采取有效可靠的跨越措施,跨越架的搭设或拆除,应在被跨越电力线停电、安全措施完成后进行。,架设10kV线路时因牵引绳割穿380V低压线造成民工触电死亡事故,20,存在风险:存在安全距离不足造成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在带电线路杆塔上工作时应设专人监护。,1、登带电杆塔时没有监护人,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 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1,存在风险:存在安全距离不足或碰及带电线路导致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跨越架的搭设或拆除,应在被跨越电力线停电、安全措施完成后进行。,2、所跨越10kV
9、线路安全措施尚未完成、作业人员开展搭设作业。,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2,存在风险:在装、拆接地线存在人员高压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装、拆接地线按规程执行。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装、拆时要抓在护环以下部位进行操作;并保持相应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3、直接用手抓着接地线夹头接地。,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3,存在风险:存在引起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验电时、装、拆接地时都必须戴绝缘手套。,4、装拆接地时没有戴绝缘手套,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4,5、地面潮湿有泥泞,验电笔
10、、绝缘杆随意放置地面,沾有泥泞,影响绝缘。,存在风险:使用绝缘失效的绝缘棒操作带电设备时存在触电风险正确做法:绝缘棒、验电笔在不使用时,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脏污影响绝缘。,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5,6、验电前没有对验电笔进行自检,停电操作时,抓手部位超过护环以上部位。,存在风险:使用失效的验电笔验电,导致误判,手握在护环上部存在安全距离不足导致人员触电的风险。正确做法:验电前应对验电笔进行自检;停、送电操作时,双手要握在绝缘棒护环以下部位。,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6,现场较好的案例,装、拆接地时戴绝缘手套进
11、行操作。,三、常见有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27,存在高空坠落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第二部分,28,某供电局配电工区高压班陈某在更换用户专变时,在无人监护扶持竹梯的情况下,登梯进行高处工作(约2米),在转身解下安全带的扣带准备扣到电杆上时,由于身体重心偏移,竹梯突然滑动,失去平衡,陈某从竹梯上跌落到地上,造成左手腕骨、左股骨骨折。,更换配电变压器时高处坠落造成重伤,新建220千伏线路工程高处坠落人身死亡事故 某新建220千伏线路工程进行铁塔组立工作。9时50分,施工人员苟某某(死者,男,39岁)在完成G37塔25米处斜材组装后,沿腿铁塔脚钉返回
12、地面过程中,当下行到20米高处时,不慎失足坠落,头部擦碰腿承台边缘,身体右侧撞至铁塔基础并翻落地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初步原因:苟某某下塔无防坠落保护,棉手套上沾有塔材组装螺丝黄油,鞋子磨损较为严重,在下塔过程中不慎失足坠落。,安全经验:高空作业要有防坠落措施,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穿软底鞋,正确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等防护用具;没有下颏带的安全帽不允许使用。,29,存在风险:存在梯子打滑或倾倒造成人员高处坠落的风险。正确做法:梯子必须结实牢固,且梯子的两端装上防滑护套,使用梯子时,要有人扶持或绑牢。,1、梯子上作业时没有扶持或绑牢,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
13、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0,存在风险:存在作业人员高处坠落、高处坠物伤人的风险。正确做法:凡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双保险安全带,并栓在牢固的构件上。杆塔上应避免上下交叉作业;上下交叉作业或多人在一处作业时,应相互照应、密切配合。,2、高空作业人员没系安全带,上下出现重叠工作。,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1,存在风险:发生高处坠落时头部失去保护造成伤害。正确做法: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穿软底鞋,正确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等防护用具;没有下颏带的安全帽不允许使用。,3、高空作业安全帽没有系好,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
14、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2,存在风险:失去平衡时引起人身伤害。正确做法:安全带应系在牢固的电杆及牢固的构件上,应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或锋利物伤害。系安全带后必须检查扣环是否牢固。,4、高空作业不正确使用安全带,抱箍式安全带,用单点挂设。,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3,存在风险:高空坠落的危险。正确做法:使用脚扣登杆时,安全带应圈在杆上;上下杆时,应使用防坠落装置或有具体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以防失去保护。,5、无使用登高工具下杆从电杆拉线处滑落,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4,存在风险:在高处作
15、业无任何防护措施,存在高空坠落的危险。正确做法: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或坠落相对高度超过1.5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6、高处货物上站人,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5,存在风险:存在登高工器具失效造成高空坠落的危险。正确做法:在安全带、安全绳、脚扣、升降板、竹木梯子等登高工具试验或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应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或降低要求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定期试验。,7、登高工具没有进行试验,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6,存在风险:存在高空坠落的
16、危险。正确做法: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照明应充足。特别危险的地方、区域须特别加强照明。,8、现场施工照明不够,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7,存在风险:在高处作业无任何防护措施,存在高空坠落的危险。正确做法: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或坠落相对高度超过1.5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9、在2米高作业无做保护措施、施工人员无穿工作服,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8,现场较好的案例,常见高空作业防坠措施不完善和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不规范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
17、全状态,高处作业使用双保险安全带,并栓在牢固的构件上。安全绳高挂,抱箍式安全带应正确箍好。,有人扶持的情况下使用梯子。,39,存在误操作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第三部分,在某开关房停电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监护人未认真核对被操作设备名称位置,准备进行第45项“合上10kVF23联络电缆02头接地刀闸”时,误合F23联络电缆02头负荷开关,导致员村F23电源供电至该电缆01头的接地刀闸,误操作导致员村F23馈线开关跳闸。发生带地刀合负荷开关送电恶性误操作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打印的设备名称牌粘贴时遮挡了接地符号,配电设备的“接地开关操作孔”与“负荷开关操作孔”位置没有标志清楚,
18、配套提供的负荷开关操作手柄、接地刀闸操作手柄形状相同,也没有文字标识,使操作人员产生混淆、盲目操作。操作人、监护人不熟悉开关柜操作,不熟识开关柜结线图。误将开关柜结线图上的“电容式电压抽取装置”符号当作接地符号。安全经验:重视和完善设备标识。,缺少设备标识,导致误操作事故,电容式电压抽取装置符号,负荷开关操作孔,接地开关操作孔,负荷开关操作把手,接地开关操作把手,41,存在风险:存在带电合地刀造成误操作的危险。正确做法:在挂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的操作项目之前,必须有验明设备确无电压的操作项目。严禁未经验明确无电压就挂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1、合接地刀闸的操作项目之前,没有验电,常见存在误操作风险
19、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42,存在风险:存在用错操作票导致误操作的危险。正确做法:操作票实行“三审”制度:操作票填写自审、监护人初审、值班负责人复审。三审后的操作令后执行。,2、操作票“三审”没有签字,常见存在误操作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43,存在风险:存在误操作的危险。正确做法:生产现场的设备均应有清晰醒目的名称、编号。如有变动,应立即修正,新建扩建设备投产前,必须完善设备双编号。,3、运行中设备无名称、编号,常见存在误操作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44,现场好的案例,常见存在误操作风险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其管控措施,设备名称、编号完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作业 风险 经验 分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