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药.ppt
《吸入麻醉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入麻醉药.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吸 入 麻 醉 药,辽宁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王国贤,概念,全身麻醉药(general anesthetics)能可逆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意识丧失,以便实施外科手术的药物。吸入麻醉药(inhaled or inhalation anesthetis,inhalational anesthetics)凡经气道吸入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第一节 概述第二九节 各论,简 史 1798年,英 Hunphry Davy,N2O拔牙成功,并发现有“歇斯底里”现象,称笑气;1844年,美 牙医Wells用N2O拔牙 失败;1842年,美 Crawford Long 首次用乙醚麻醉手 术,但未发表;1846
2、年,美 Willam T.G.Morton用乙醚麻醉,近代麻醉学的开端 1847年,苏格兰James Simpson首次使用氯仿 20世纪50年代,氟烷问世;50年代末,甲氧氟烷出现;1963年Terrell合成了安氟醚。,理 想 条 件,目的:满足外科手术需要,保证病人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理化性质稳定:不燃不爆,不产生有毒物 无刺激性;血气分配系数小,可控性强:麻醉作用强:诱导苏醒迅速、平稳、舒适。有良好的镇痛、肌松、安定、遗忘作用。抑制异常应激反应(调节),保持内环境稳态。代谢率低,代谢产物无明显药理作用和毒性。安全范围大,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而轻: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低
3、廉,理化性质及分类,理化性质决定:全麻工具、给药方法、诱导期长短、苏醒快慢、全麻深度调节等。分类:常温常压下的状态: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气体吸入麻醉药 血气分配系数:分压相等,即达到动态平衡时麻醉药在两相中浓度的比值 按血气分配系数:易溶性:乙醚、甲氧氟烷 中等溶性:氟烷、安氟醚、异氟醚 难溶性:N2O、地氟醚,重点:血气分配系数 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返回,麻醉的分期,第1期(镇痛期):小手术 第2期(兴奋期)合称诱导期尽量缩短 第3期(手术麻醉期)1、2、3、4级 第4期(延髓麻痹期)缩短第2期,妥善掌握第3期,绝对避免第4期,药 代 动 力 学(体内过程)(吸入给药)pharmacokine
4、tics,(一)、麻醉药的转运过程麻醉深度取决于脑组织中麻醉药的浓度。转运过程:肺血脑(见图)(二)、影响经膜扩散速度的因素(见图)对于给定的病人和药物,仅分压差是可变因素。对于不同的病人扩散面积和距离可不同,分压差扩散面积溶解度温度 扩散速度 扩散距离.分子量,PA Pa Pbr,(三)进入肺泡的速度(麻醉药向肺内输送)影响因素有二: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和肺通气量 吸入浓度:正相关 肺通气量:正相关,1.吸入浓度的影响吸入浓度:吸入麻醉药在吸入混 合气体中的浓度浓度效应 concentration effect吸入浓度越高,进入肺泡的速度越快,肺泡气浓度升高越快,血中麻醉药的分压上升越快。(1)
5、吸入浓度PA与血中分压差 Pa(2)吸入浓度血液摄取肺内麻醉气体负压被动性吸气麻醉药向肺内输送,返回,第二气体效应 second gas effect,定义: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N2O)和低浓度气体(如氟烷)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气浓度和血中浓度提高的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时为 快。临床常把含氟吸入麻醉药与N2O 合用。N2O 为第一气体,氟烷为第二气体,返回,机理:高浓度气体(N2O)被大量摄取导致:1.浓缩效应:肺泡缩小、低浓度气体(氟烷)浓度加大、入血增快 2.增量效应:产生较大负压、被动性吸气(含麻醉药)增加,吸入的混合气体(包括低浓度气体)增加意义:1.加快诱导 2.降低第二气体
6、浓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3.对抗第二气体的心血管抑制作用,2.肺通气量的影响每分通气量带进的麻醉药 PA,Pa麻醉开始时增加通气量可缩短诱导期,返回,(四)进入血液的速度,正常肺泡膜对麻醉气体进出的转运没有屏障性阻碍。肺气肿使肺泡通气分布不匀,通气不畅的肺泡麻醉气体分压较低,流经此处的血液麻醉气体分压也较低。,正常通气下,三因素决定麻醉药进入血液的速度摄取量血Q(PA-PV)血:全麻药在血中的溶解度 Q:心排血量 PA:全麻药在肺泡中分压 PV:全麻药在静脉血中分压,1、麻醉药在血中的溶解度 常以血/气分配系数表示,越大,表示在血中溶解度越大,与吸入气之间达到平衡需要时间长,诱导期长,苏醒期也长
7、。2、心排血量 通过血液输送离开肺,心排血量越大,进入血液的速度越快。3、肺泡-静脉血麻醉药分压差分压差越大,血液摄取越快。初期分压差大,摄取快,理论上当静脉血与肺泡麻醉药分压相等时,摄取为零。,(五)进入组织的速度(组织摄取),适当饱和:麻醉开始时给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药,直至组织、动静脉麻醉药分压差比较稳定为止(表现为麻醉比较平稳)。影响因素:a、溶解度:组织/血分配系数(除脂肪外,各药差异不大)b、组织血流量;c、PaP组织(分压差);d、组织容积;组织摄取能力组织容积组织溶解度,组织摄取,摄取量tQT(Pa-PT)组织容积 t:全麻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 QT:组织(器官)血流量 Pa:全麻
8、药在动脉血中分压 PT:全麻药在组织中分压,1、麻醉药在组织中的溶解度用组织血分配系数表示,除脂肪外,各药差异不大,绝大部分接近1平衡时各组织内麻醉药浓度与血液接近。组织内麻醉药分压上升速度主要取决于该组织血流量。所有麻醉药的脂肪血分配系数均1,平衡时麻醉药在脂肪中的浓度血液,组织血分配系数越大,组织内分压上升越慢。,2、组织的局部血流量 影响甚大血流量越大,组织摄取越快,分压上升越快。脑血管丰富,麻醉药进入脑组织非常迅速。3、动脉血与组织内麻醉药的分压差弥散到组织内的速度与分压差成正比,(六)生物转化,多数经肺排,不代谢 少数经肝代谢(代谢率:N2O地氟醚异氟醚安氟醚七氟醚乙醚氟烷甲氧氟烷)
9、(七)排泄:肺排为主(“苏醒期”与脂溶性有关)手术创面;皮肤(N2O 皮肤排出较多;尿脂溶性高,血气、组织血分配系数大的,肺泡内浓度下降慢,清醒也慢。增加通气量可加快吸入麻醉药从肺的排泄,影响从肺消除的因素,肺通气量 组织血流量 全麻药的血/气、组织/血分配系数 以肺通气量最重要,作用机制:(不明),几种学说:“脂溶性学说”“热力学活性学说”“临界容积学说”“相转化学说”“突触学说”;“蛋白质学说”;一元化解释:全麻药与神经元的膜脂质结合,增大膜容积,降低相转化温度,使脂质从凝胶态变为液态,使膜上蛋白质的功能发生障碍,影响递质和受体,使突触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麻醉。,吸入给药的药效动力学 P
10、harmacodynamics,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指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刺激(如外科切皮)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该麻醉药的浓度。单位vol%,MAC 特 点,为效价强度,镇痛ED50 可反复、频繁、精确测定,反映脑内分压 量效曲线陡,1.3 MAC ED95,常用 各吸入全麻药入MAC“相加”种属、性别、昼夜、甲状腺功能、刺激种类、麻醉持续时间以及PaCO2和PaO2的轻度变化均不影响MAC 而年龄、妊娠、体温、联合用药等影响之,MAC的用途,1.反映脑内全麻药分压
11、 2.比较吸入全麻药的强度 3.了解药物相互作用 4.可定出“清醒MAC”、“气管插管MAC”5.计算药物的安全界限:通过测定呼吸、循环抑制的MAC,除以镇痛MAC即得,影响MAC的因素,种属、刺激种类、酸碱状态、麻醉时程,性别,PH等对MAC无明显影响;使MAC上升的因素:体温高(不大于42);高钠;CA上升;长期嗜酒;使MAC下降的因素:体温低;低钠;妊娠;低O2;低Bp;老年人;CA下降;术前服镇静药;术前大量饮酒;某些药物;,常 用 吸 入 全 麻 药 用途:全麻 镇痛 控制性降压 其它,安氟醚enflurane,恩氟烷,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 性质稳定,不燃不爆,不分解 血/气
12、分配系数1.8(37),MAC 1.68%,体 内 过 程 80%以上原形经肺排出,代谢率2%5%,药 理 作 用,1、对CNS的作用:全麻效能高,强度中等,诱导、苏醒快 中枢抑制:与剂量相关 浅麻醉时:脑电图呈高幅慢波3%3.5%发展为爆发性抑制,有单发或重复发生的“惊厥性棘波”;并伴有颈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增强对视听诱发电位的反应。惊厥性棘波是恩氟烷深麻醉的脑电波特征,PaCO2时更易发生。为短暂、自限性。不能用过度通气预防,若脑灌注不变,则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加、颅内压(ICP)增高。但脑耗氧量减少 镇痛中等。肌松作用中等,与非去极化肌松药协同,新斯的明不能完全对抗。对重症肌
13、无力患者有突出优点。可不用或少用肌松药,停药后肌松作用迅速消失。,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抑制,心肌抑制(离体、在体),HR,BP 每搏量、心排血量,右房压。BP与麻醉深度平行,可作为麻醉深浅的标志。心排血量与PaCO2有关心律失常少见。ECG可见房室传导减慢,不影响室内传导。不增加CA敏感性适用于嗜铬细胞瘤病人(可限量合用AD),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抑制明显,“呼吸麻醉指数”低(呼吸停止浓度/麻醉所需浓度);扩张支气管;无明显刺激性,不增加气道分泌。降低肺顺应性:停药后易恢复。少数报道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反应,但可用于慢阻肺患者。,4、其 他,抑制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麻醉后恶心、呕吐少。对子宫有一
14、定的抑制作用,深麻醉时可增加分娩和剖宫产的出血。降低眼内压适于眼科手术。除使醛固酮(ALD)、CA外,对皮质醇、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抗利尿激素及血糖均无影响可用于糖尿病患者。,临 床 应 用,可用于各种年龄、各部位的大、小手术 对糖尿病、嗜铬细胞瘤、重症肌无力、眼科手术效果佳。无绝对禁忌症,但有癫痫、颅内压增高者一般不用。,不 良 反 应,1、抑制呼吸、循环较强,尤以深麻醉为然 2、中枢兴奋:吸入浓度较高,尤其是低CO2血症时易出现惊厥性棘波、肢体抽搐。不宜使用高浓度,不宜过度通气 3、肝损害:1/25万。有报道反复应用可发生肝坏死。以前使用怀疑过分敏感,不应再用;在使用氟烷后短期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吸入 麻醉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