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doc
《河南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河南省建设厅)2003年以来,河南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在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推进监督管理手段创新,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全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现就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情况(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河南省建设厅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工作纳入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厅长、党组书记查敏为组长,主管副厅长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
2、的全省建设行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明确工作的重点。每年年初,省厅制定下发年度建设安全工作要点,明确全省建设安全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安全监督部门抓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明确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单位)、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加大了各级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力度。从建设厅内部到全省建设系统初步形成了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河南省建设厅紧紧抓住安全生产控
3、制指标这个关键,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从2004年开始,每年年初与18个省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建筑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时,不断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并组织考核组对各地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积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责任层层分解量化,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监督一级,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落实。(二)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不断完善安全监督网络省建设厅一直把安全监督机构建设作为
4、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几年的积极努力,在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成立了河南省建设安全监督总站,2007年又改为财政全供单位。各地市也先后组建了安全监督机构。截至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中有16个市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督站,其中8个为财政全供单位,2个地市设立了安全科,38个县(市)建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全省现有市级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230余人,县(市)级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460余人,其中有学历人员占85%以上,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建筑安全监督网络体系,在安全监管上发挥出重要作用。(三)理顺体制,强化管理,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2003年以来,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抓
5、住省人大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法两条例”执法情况检查评议的有利时机,下大力气理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积极解决市场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积极向人大、政府反映监管执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政府名义下发了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清理和废除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不利于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或限制正常安全检查的地方性规定,支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而且明确任何单位不得以重点工程、开发区工程、招商引资工程为由不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
6、监管。二是从2005年开始,省建设厅以强化工程安全监管为突破口,加大对省直管工程项目的监管,成立了省直管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对河南省艺术中心、新郑国际机场改造工程、郑大新校区等129个大型重点工程进行了质量安全监管,受到了省政府和参建各方的好评,为促进全省建设工程统一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安全监管为先导,通过积极协调、主动进入,使本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一些游离于建筑市场管理之外的建设工程项目逐步纳入统一管理。目前,全省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已逐步理顺,重点工程、开发区工程、高校园区工程、工业园区工程多数已纳入监管范围,全省建
7、设工程安全监督覆盖率逐年提高。(四)创新机制,优化资源,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2003年以来,河南省建设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两大机制”建设(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保证机制、政府监管为主的外部保障机制),积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六个体系”(法规体系、责任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用建设体系、政府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项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三类人员考核制度、安全费用专项提取制度、安全生产评价制度、重大隐患监控制度、安全信誉制度、层级管理制度、重大专项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安全措施备案制度、安全事故约谈制度),同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注意坚持“五个结合”,即:建
8、设主管部门行政监督与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相结合,安全生产监督与市场准入和清出相结合,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现场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安全监管的效率。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建筑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前移防范关口,严格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或安全生产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禁止从事建筑经营和管理活动,把好市场准入关。截至目前,全省共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5216家,91829人通过“三类人员”安全考核。二是把监管的重点向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倾斜,实行差异化管理。我们根据当前工程建设投资方式的多样
9、化、参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工程的不同类型及企业安全保障的不同能力等方面,确定监管工作的深度、内容和方式,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对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工程以及重点工程、中小型企业施工的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大型机械设备实施重点监控,使有效的监管资源优先用于最需要监管的地方,提高了监管的效能。三是转变监督检查方式,从被动性检查转变为主动介入检查;从对工程实体为重点的监督检查转变为对参建各方安全责任制的建立落实情况及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随机抽查、巡查、跟踪检查,促进工程建设主体各方的安全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基层。据统计,2003年
10、以来,省厅共检查企业745个,检查工程项目846项,发现安全隐患7452项(条),下发整改通知书652份,停工通知书59份。四是积极实施“三项联动”机制。首先是质量与安全联动,规定凡工程安全阶段评价不达标的项目,不得进行质量验收。同时将工程质量创优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评选相结合,凡申报质量奖项的工地,必须先达到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大大提高了工程整体安全文明施工创优水平;其次是市场与现场联动。建立和完善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安全诚信以及不良行为记录档案,开发了河南省工程建设监管系统,把安全业绩状况与市场准入、资质升降、招标投标、企业评优评先、奖惩等相结合,体现了激励与处罚,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11、充分调动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企业及个人的安全行为。第三是层级之间的联动。通过实施层级安全巡查、督查,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安全联络员会议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交流经验、督促各项政策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五是积极推行安全约谈制度。近年来,省厅多次召开约谈会,对发生事故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监理企业负责人、项目总监进行约谈,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让主管部门、企业有关负责人谈事故原因、谈教训、谈事故发生后的整改措施及今后打算。使事故有关企业、主管部门普遍提高了认识,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危机感。同时,我们还对近几年事故较多单位以及工程项目施
12、工现场存在重大隐患的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了专题约谈,仅2007年就先后召开约谈会10次,参加约谈人员150人次。六是坚持查纠并举,查处并重,强化责任追究。对安全检查中隐患较多或发生事故的企业,一律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并给与相应处理;对安全管理较差的单位和施工现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在全省通报批评。同时,积极实行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上浮、强制性全员培训、加大抽检频次等措施,加大事故企业的成本,促使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2003年以来,省建设厅共对74家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 71名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分别给予了停止招投标或降低资质、吊销资格的处理。七是建立安全生产
13、预警机制,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特殊季节和施工高峰期之前,分析查找安全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强化监管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减少和控制了各类事故发生。(五)夯实基础,规范行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安全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我们从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入手,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推动企业逐步建立自我约束和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根据建设部的指导意见,我们印发了河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意见,对全省200
14、6-2010年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省厅每年都组织召开一次全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组织观摩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并制作了河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观摩图片集DVD光盘,发放给企业学习。同时,还组织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负责同志到西安、青岛、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并组织企业座谈讨论,对照先进、对照规范标准找差距、谈打算、定措施。各地市按照省厅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广泛动员,精心部署,把工作目标定量化,把活动内容具体化,把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统一化,把安全资料规范化,树立达标典型,召开现场
15、会,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强力推动、稳步实施。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企业自我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标准、提高管理档次。目前,企业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的热情不断高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状况明显改观。近年来,全省共创“国家级文明工地”14个,“中州平安杯奖”97个,“省级安全文明工地”676个。二是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评价制度。我们制定了河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办法和河南省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评价办法,通过安全生产评价,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对企业安全自保体系建立和运转情况的检查考核,促进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形成不断完善制度
16、、不断细化工作、不断优化程序的持续改进机制,实现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评价,建立了一个量化的安全评价体系,为诚信化管理、治理安全薄弱环节、严格执法提供了一个平台。三是全面落实监理企业安全责任。我们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导则(试行),积极引导监理企业完善内部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理制度,提高监理人员安全监理能力,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同时,举办了多期安全监理研讨班,就开展安全监理的意义、安全监理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深度、工作要求予以明确和讲解,并在安全检查中,强化对监理单位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培训、督促检
17、查,监理单位安全监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形势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积极引导施工企业通过举办夜校、专题讲座、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强化建筑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为了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讲安全生产课活动。要求企业报送活动音像资料,主管部门进行抽查,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们还组织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负责人、事故现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
18、全知识学习和考试。据统计,几年来,全省先后培训安全督察员230余人,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9万余人,特种作业人员2万余人,一线作业人员20多万人,行业安全生产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六)突出重点,明确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建设部的部署,结合本省建筑安全生产实际,省建设厅针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多发类型,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相继制定了河南省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规划和建设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以及年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专项整治与落实
19、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督促企业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二是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三是把专项整治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通过专项整治,使安全生产各项基础工作得到不断强化,从而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据统计,在2007年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中,全省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共排查在建工程项目3860个,建筑起重设备5858台,查出不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19800多条,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2918份(其中起重设备方面整改通知书1160份),停工整改通知书297份,不良行为告知书113份,实
20、施行政处罚129万元,清退无证作业人员163人,封存或停用起重设备250台,落实隐患治理资金341.5万元。二、2003年以来建筑安全生产形势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但2007年安全生产形势出现反弹,形势不容乐观。2004年度,全省共发生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27起,死亡62人,重伤27人。其中三级以上事故6起,死亡39人,重伤26人,四级事故21起,死亡23人,重伤1人。2004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比2003年上升幅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当时我省建设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有不少安全监管的盲区。特别是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工程安全隐患较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如:
21、安阳市开发区内的重点工程安彩信益二期工程, 2004年5月12日在拆除1#C烟囱外井架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南阳市西峡县开发区内的重点工程山茱萸办公楼工程,在浇注门厅梁板混凝土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9人重伤。仅这两起事故就造成26人死亡,18人重伤。另一方面,随着全省安全监督机构建设的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的逐步建立,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前由于监管缺失造成的瞒报、漏报现象大为减少。2005和2006年度,通过全省上下强化管理,严格监督,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2005年度,全省共发生25起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死亡34人,重伤5人。与
22、2004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起,同比下降了7.4%,死亡人数减少28人,下降45%;重伤人数减少22人,下降81.5%,三级以上事故减少3起,下降了50%,2006年,全省共发生四级以上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18起,死亡26人,重伤2人。与2005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7起,下降28%;死亡人数减少8人,下降23.5%;重伤人数减少3人,下降66.7%;三级以上事故减少1起,下降33.3%。2007年度,我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省共发生建筑安全生产事故23起,死亡39人,重伤15人。按事故工程类别划分:房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21起,死亡35人,重伤14人,房屋拆除工程事故1起,死亡3人,
23、重伤1人;装饰装修工程事故1起,死亡1人。按照事故等级划分:较大事故3起,死亡17人,重伤11人;一般事故20起,死亡22人,重伤4人。按照事故类别划分:高处坠落事故11起,死亡11人,分别占总量的47.8%和28.2%;起重机械伤害事故4起,死亡12人,分别占总量的17.4%和30.8%;触电事故3起,死亡3人,分别占总量的13%和7.7%;坍塌事故4起,死亡12人,分别占总量的17.4%和30.8%;物体打击事故1起,死亡1人,分别占事故总量的4.4%和2.5%。与2006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上升27.8%,死亡人数增加13人,上升50%。2003-2007年河南省建筑施工生产安
24、全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对比和升降比例情况详见图一、图二、表一。图一 2003年以来建筑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对比图二 2003年以来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对比年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总数三级以上与上年相比总数与上年相比总数与上年相比2003年173/28/5/2004年276上升58.8%62上升121.4%27上升440%2005年253下降7.4%34下降45%5下降81.5%2006年182下降28%26下降23.5%2下降66.7%2007年232上升27.8%39上升50%15上升650%表一 2003-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升降比例情况从事故统计分析情况看,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建筑 安全 生产管理 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