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doc
《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doc(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方案1: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20122014年)二一二年二月摘 要2010年,北京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467万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0.93吨标准煤。工业企业排放二氧化硫6.656万吨,氮氧化物9.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68.92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835.19万吨。北京市工业发展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开展产业低碳化示范为全国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探寻道路。产业低碳化实施方案总体思路是:立足首都经济和资源环境特点,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财政政策引领带动,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扎实推进一批节能减排工程
2、,努力夯实基础条件平台,系统推动“内涵促降”,深入挖掘产业结构调整潜力,推进北京产业低碳化、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本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组织实施58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预计约为91.02亿元,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4.75亿元,地方财政资金配套22.63亿元,单位自筹43.64亿元。重点项目的实施,可实现节能量约131.1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832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9088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约13336吨,减少氨氮排放约1157吨。目 录一、发展现状1(一)产业发展情况。1(二)能源消费情况。2(三)污染物减排情况。3(四)问题和不足。
3、4二、面临形势和示范意义4(一)面临形势与挑战。4(二)产业低碳化示范意义。5二、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6(一)总体思路。6(二)总体目标。6(三)具体指标。7三、重点任务7(一)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深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7(二)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9(三)深入挖掘企业潜力,重点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项目。10(四)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夯实节能减排基础能力。11四、配套措施13(一)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组织领导。13(二)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支持。13(三)抓好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实施。14(四)强化宣传教育培训。14五、重点项目14(一)项目总体情况。15(二)属于中央财政政策支持范围内
4、的项目情况。15(三)有相关财政政策,但是未把北京市纳入支持范围的项目情况。58(四)创新财政政策支持的项目情况。122附表 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产业低碳化重点项目表131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383号)要求,充分利用中央、市级两级财政政策支持,探索机制政策创新,推动北京市产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突破,有力支撑北京市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情况。1、首都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时期,全市GDP总量由6969.5亿元增长至14113.6亿元,人均GDP提前一年突
5、破1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调整为2010年的0.9:24.1:75,服务业规模在全国城市中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并实现翻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3.2%。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2%和6.3%,新兴业态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工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在全面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及时出台六大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及早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达到13226.6亿元,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01.6亿元,较2005年累计增长58.3%,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9.6%;工
6、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120余万人,占全市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2%左右。3、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现代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39.2%,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京东方8.5代线、北京奔驰等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部分竣工投产,首钢搬迁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180余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退出北京。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国家级开发区占全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81.6%,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41.8%。(二)能源消费情况。1、全市能源利用效率位于全国首位。“十一五”时期,全市以年均4.7%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4%的经
7、济增长,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792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582吨标准煤(按2005年可比价格),年均下降5.99%,累计下降26.59%,下降幅度位居全国首位,绝对值全国最低,是全国唯一连续5年完成年度目标的省级地区。2、工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减少,2010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467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的2599万吨标准煤,下降5.1%。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0.93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38.7%,位居全国第二位(广东省第一位,无冬季取暖,无热力企业能耗)。3、产业结构调整节能贡献突出。高耗能企业加快退出,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流程、焦化
8、厂、化工二厂等搬迁调整或全面停产,节能约300余万吨标准煤;累计推动180余家“三高”企业退出,实现节能33万吨标准煤;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52吨标准煤下降为2010年的0.933吨标准煤,累计下降38.72%,产业结构调整对本市节能工作的贡献率达80%左右。(三)污染物减排情况。1、工业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工业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煤设施,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气电厂、工业窑炉及其他燃煤燃气锅炉等固定源。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4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占64%,约为6.65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9.8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占49%,约为9.7万吨。2、工业固
9、体废物排放情况。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68.92万吨,比上年增加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835.19万吨,处置量780.25万吨(含处置往年量),贮存量39.89万吨,排放量0.0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7.59%。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1.4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4.97万吨,处置量为6.47万吨,贮存量为0.000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99%。(四)问题和不足。“十一五”时期,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能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单位增加值能耗来看,重点领域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是
10、技术创新仍需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以政府主导推广为主,企业和社会公众接受程度不高,大范围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环境尚不健全。三是基础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的标准、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仍有待加强,推动企业自主节约的综合性激励政策和约束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时期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但数据共享、形势分析和重点问题会商和重大项目联合调度等机制还需完善和固化。二、面临形势和示范意义(一)面临形势与挑战。1、国家对北京市节能减排提出较高的控制要求。国家明确提出要把资源节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长抓不懈,给北京市下达
11、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9000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8.3万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1.9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7.4万吨。北京市政府下达了“十二五”期间工业和通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能源消费总量两个控制目标。2、工业发展给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提出“做强二产”的发展思路,要求继续保持工业适度发展,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将加快推进京东方八代线、长安汽车、北京现代三工厂、中航工业园和北京数字信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
12、产。新上项目将带来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给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二)产业低碳化示范意义。1、为全国经济集约化发展探索道路。北京市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北京市开展产业低碳化示范,将统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以节能减排为手段,不仅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水平,还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为全国工业发展探寻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道路。2、为全国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积累经验。“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突出成绩,万元增加值能耗和污染排放量大幅下降,节能减排走在全国最前列,但是站在较高的起点,如何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13、还需探索。北京市开展产业低碳化示范,着力夯实基础能力,完善政策激励手段,健全市场服务机制,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为全国节能减排探索“内涵促降、系统减排”新路径。3、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1/3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市单位增加值能耗,高出60%左右。工业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资源,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有必要开展试点示范,既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是顺应国际气候形势变化形势的要求。二、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立足首都经济和资源环境特点,把节能减排作为
14、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财政政策引领带动,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扎实推进一批节能减排工程,努力夯实基础条件平台,系统推动“内涵促降”,深入挖掘产业结构调整潜力,推进北京产业低碳化、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二)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基本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制定一批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推进一批节能减排改造工程,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统计、监测及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稳步下降。(三)具体指标。节能减排财政政
15、策综合示范产业低碳化主要目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基础值2014年下降目标1全市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58215%2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0.9320%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接近254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万吨保持2010年水平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深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1、推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对接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通过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与北京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关键实用技术。积极开展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关系研究;大力支持余热余压利用、地源热泵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搭建节能减排技术
16、供需对接平台,规模化应用一批北京急需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广高效照明、高效节能电机、光伏和沼气发电等技术产品。2、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以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带动重点领域突破,以重大工程建设和应用培育市场需求。到2014年,努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25%,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性、支
17、柱性产业。3、加快实施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企业等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扩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深入推动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淘汰退出,促成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搬迁调整。加大水泥、铸造、造纸等行业落后装备和工艺淘汰力度;逐步推动防水卷材、建筑渣土烧结砖等生产线退出。积极组织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的小企业关闭退出,重点推动400多家石材加工、石灰、砖瓦生产企业关闭,逐年关停工业园区以外规模以下的化工、铸造、电镀、印染等小型生产企业。逐步完成东方化工厂、北新建材、鹿牌都市生活用品、西六建材、翔牌墙体材料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调整。(二)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
18、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1、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实施能源管理岗位备案制度,重点用能单位须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推广能源管理师制度,在电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以及节能服务机构先行试点,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情况。严格实施排污申报制度,引导企业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强化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实施能源审计制度,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强制性能源审计,鼓励政府机关、市属高校和企业自愿开展能源审计。探索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领跑者”计划,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
19、单位,组织实施能效对标活动,推进企业节能改造,塑造一批能效水平领先的先进企业。3、推行市场交易服务机制。研究出台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完善市财政对合同管理项目的支持政策,推广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等多种模式,重点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研究出台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细则,完善需求侧管理工作体系。深化推进能效标识制度,重点加强工业、建筑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标识管理,探索扩展在汽车、电脑等产品的使用。鼓励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等绿色标志标识认证。搭建统一交易平台结合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着力推进市场交易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区县间、重点用能单位之间的
20、节能量交易。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开展合同环境管理试点机制,为节能减排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三)深入挖掘企业潜力,重点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项目。综合利用国家关于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能源管理中心财政补助资金以及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等政策,大力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全面开展节能减排改造。1、全面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启动实施企业节能行动,推动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全面推广高效电机、节能变频等适用设备,大力推广窑炉余热发电、蒸汽回收等先进技术,深入推动一批工业锅炉节能改造,提高锅炉燃烧效率,改造主辅机不匹配锅炉,淘汰低能效锅炉。2、深入开展企业清洁
21、生产改造。加强清洁生产工作统筹管理和协调推进,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重点污染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中高费项目。3、重点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推广。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广建设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提高企业能源管理能力。重点在石化、水泥、热电等行业建设一批能源管理中心,以生产流程和生产计划为中心进行预案设置、过程跟踪、实时统计和潮流分析的能源管理,持续推动企业改进和优化。4、试点开展工业废水“零排放”。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建成西区和东区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等处理设施,推动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推进工业企业建设废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
22、,扩大再生利用比例,减少企业废水排放。(四)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夯实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加大财政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健全标准规范,细化计量统计,提升监测能力,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市场服务能力,逐步夯实全市节能减排的基础支撑。1、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定百项节能减排标准完善工作方案,围绕综合管理、产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地方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围绕节能减排综合性管理需求,健全重点领域能源消费和污染减排计量、统计、检测、评价标准及管理规范。围绕产业节能需求,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合理用能指南、重点工业设备能效和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围绕建筑节能需求,
23、从2012年开始城镇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节能75%的设计标准;研究制定不同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和重点领域合理用能导则。围绕交通节能减排需求,制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节能减排系列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出台适应国V排放标准的燃油指标和车辆达标技术路线。围绕污染减排需求,提升重点行业废气、废水和固废排放控制标准。2、科学细化能源计量体系。制定全市重点用能单位智能化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各行业规范完善计量器具配备。建设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北京),建立能源计量数据信息、检测技术服务、技术研究、检测人才培养四个平台以及实验室升级改造。建立能源计量技术评价制度,试点开展能源计量评价,培育能源计量示范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节能 财政政策 综合 示范 产业 碳化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