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6课时(1).ppt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6课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6课时(1).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5课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基础再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文化创新是_的必然要求。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社会实践发展,源泉,动力,易错提示:误区一: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2、动力。误区二: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误区三:文化创新来自于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1.(2009年惠州三调)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的舞蹈云南映象风靡全国,巡演将近两百场。对此,下列说法最贴切的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D.采风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
3、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采风,体现了A;B、C、D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解答本题要求抓住关键词“最贴切”,属于最佳选择题。答案:A,1._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_。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_。,创新,根本标准,重要保证,4.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并非来自创造者的灵感,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人民群众
4、的伟大实践。文化工作者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人民群众,易错提示:误区一: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这种说法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误区二: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2.(2009年安徽二模)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
5、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推动文化的繁荣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根本目的”,A表述不完整,B、C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表述完整,符合题意要求。答案:D,高分跨栏,深刻理解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把文化创新的结果与实践相对照,看文化创新的结果是否与社会实践相符合、是否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才能检验文化创新是否正确。(2)文化创
6、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2009年宁夏模拟)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A.B.C.D.解析:向群众学习,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
7、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符合题意。同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而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认为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项。答案:B,课堂集训,一、选择题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基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因果关系型的选择题,考查对国家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的
8、认识。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因而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取代,排除。答案:C,2.(2009年广东卷)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这一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度较大。本题材料很短,解题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是实践活动,这里的创新成果包括文化创新的成果,故B符合题意要求。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C说法错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D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是社会实践。答案:B,3.中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是体现中华民族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创新理念,开拓思路,使中华餐饮文化走向海外、走向世界。下列对中餐文化创新认识正确的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B.C.D.解析:结合教材,项正确,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排除项。答案:A,4.60周年国庆期间,全国各地诗歌喷涌而出,不论专业作家、诗人,还是普通百姓,强烈的诗情忽然迸发。可以
10、说,大地处处回荡起诗的歌吟,人人都在诗的海洋中畅游,民族的情感在诗中得以释放。上述材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有()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B.C.D.解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而项符合题意,项中错在“最终来自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故排除此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5.近日,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长蔡武在会议上强调,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组织新
11、中国成立周年国庆文艺活动为契机,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艺创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各级文化部门“管文化”的水平。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答案:(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4)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
12、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实践是知识的母校,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体现了()实践与知识不可分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作指导一切优秀文化都来自于社会实践,引导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对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A.B.C.D.解析:这一谚语体现了实践和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案:D,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B.C.D.解析:
13、题目观点并没有否定文化创作者的作用,相反是夸大了其作用,而忽视了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故项不能入选。答案:C,二、非选择题7.(2009年长沙模拟)2007年3月底,红色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一直高居央视电视剧收视榜首。该剧对青年毛泽东形象作了真实再现。编剧认为:毛泽东在19岁到25岁这个年龄阶段,和普通青年一样,也会有冲动、弱点,所以本剧的毛泽东肯定不是一个天才。尽管这和中年、老年毛泽东不同,但绝不矛盾。此外,恰同学少年还呈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红色经典的风格:明朗清澈的画面、青春靓丽的少年、个性十足的言语。该剧的制作是想尝试一种新的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关心历史。而剧中的人物关心历史,关
14、心时事,充满激情,让当代青年很容易产生共鸣。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成功之处。,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进行论述即可。(1)第一,可从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入手进行阐述。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正是由于创作者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才获得成功的。(2)第二,可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关系入手进行阐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新
15、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作的主体。,祝,您,学业有成,必修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6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基础再现,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我们不能离开_,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2)体现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6、。(3)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_ 的错误倾向;固守传统,否定创新就会导致_ 的错误倾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易错提示:误区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误区二: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1.一个民族的发展,当然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也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6课时1 高考 复习 政治 必修 课件 第二 单元 文化 传承 创新 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