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源德兴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毕业论文.doc
《浅析富源德兴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富源德兴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专 业 矿井监测 班 级 101班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10日 云南能源学院通风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年级 矿井监测101班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11月19日设计(论文)日期:2012年11月 19 日至2012年12月 15 日设计(论文)题目:浅析富源德兴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论文)专题题目:设计(论文)主要成果及要求:1. 设计的主要成果针对富源德兴煤矿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问题,进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开发新型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及安全管理系统, 就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清楚
2、掌握每个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如果发生灾变,还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进行安全管理。2.设计要求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按时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爱护设计算机室的设备,注意场所的安全与卫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校毕业设计规范,按规范要求完成设计;按时参加答辩,答辩结束后,及时上交毕业设计打印稿、电子稿等资料。云南能源职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序号项目评价及意见1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2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研究内容的
3、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4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5工作态度及工作量6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7是否同意答辩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云南能源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提 出 问 题回答问题正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进一步加大,煤矿在我国能源格局中占主导地位,大概占94%。煤矿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传统的煤矿生产方式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安全问题严重,据统计,2007年到2010年全国各地仅关于煤矿瓦斯事故就高达
4、214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为利用信息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信息化、现代化矿井,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以及信息自动化升级。这对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矿井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结合富源德兴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监测井下人员,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分布情况和工作路线,并可对人员进行考勤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针对福源德兴煤矿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问题,进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开发新型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及安全管理系统, 就可对煤矿入井
5、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如果发生灾变,还可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目 录前言5摘要7第一章 富源德兴煤的简介8第一节德兴煤矿概况8第二节德兴煤矿建设条件8第二章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认识10第一节煤矿事故案例分析10第二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10第三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11第四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特性11第五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必要性12第三章 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13第一节
6、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13第二节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作用13第三节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13第四节德兴煤矿KJ251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分析14第四章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制度18第一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岗位责任制18第二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调校19第三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查找及救援20第五章 德兴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22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26第一节 结论26第二节 展望26毕业设计心得体会28致谢30参考文献31摘要矿井人员定位监控系统是采用当前典型.NET三层架构,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这种经
7、典架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多次检验,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分层设计,在本系统实现过程中,沿袭这种经典架构,使用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的三层架构体系。德兴煤矿的人员定位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会发生一些事故,所以我们要加强人员定位的追踪,但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以致处理。结合人员定位系统的分析,要了解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特性、安装使用。然后对富源德兴煤矿的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以及设备的分析。对人员定位的掌握及安全的预防。KJ251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德兴煤矿的井下人员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统计考勤等功能。充分利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无须
8、重复布线,仅需增加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基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人员跟踪定位处理软件即可实现。关键词: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 安装、调校第一章 富源德兴煤的简介第一节 德兴煤矿概况云南省富源县德兴煤矿45万t/a新建工程,该项目由云南省凯迪煤业有限公司建设经营,德兴煤矿位于富源县城190方向,直距30km。行政区划属富源县墨红镇。云南省凯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雄厚,法人代表王文兴,公司所在地为曲靖市麒麟区,公司经营范围:原煤的生产(下设兴成煤矿、补木煤矿、德兴煤矿等、矿产资源的销售、房地产的开发。德兴煤矿为云南省凯迪煤
9、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业。生产产品为煤炭(炼焦用煤和气煤)。第二节 德兴煤矿建设条件矿区位于云南省富源县190方向,直距30km,处于墨红镇境内。矿区有三级柏油路南至墨红镇10km,北距富源县城50km(二级柏油路),西至曲靖70km(二级柏油路),无铁路、水路运输,交通尚属方便。井田地貌形态为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形,山顶一般浑圆,受侵蚀剥蚀作用强烈,次级分水岭自南向北纵贯全井田。草妥河以南最高地形标高+2086.30m,最低地形标高+1821.00m,高差265.30m,次级分水岭与两小河展布方向一致,形成分流。草妥河以北最高地形标高+2045.1m,最低地形标高+1821.00m,高差2
10、24.1m,次级分水岭呈放射状展布,山顶浑圆,山体较为庞大。德兴煤矿所在的恩洪矿区属国家规划矿区,是我省最重要的炼焦用煤产地,矿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规模1300万t/a。截至2007年底,矿区内共有150对地方煤矿、两个省属国有煤矿,2007年生产原煤870万t。目前,云南煤化工集团清水沟煤矿新建工程(60万t/a)、恩洪煤矿二号井扩建工程近期可竣工投产,老书桌矿井(45万t/a)和煤炭坡矿井(45万t/a)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富源县境内营上镇附近设有一座220/110/35kV营上变电站,是本县电网的中心枢纽变电站,与其连网的110/35kV骨干变电站有富源变、后所变、老厂变和白龙山
11、变等4座。辖区内还拥有民家、竹园、墨红、补木、黄泥河等13座35kV/10kV变电站。此外,县内水电资源亦较丰富,与县供电网35kV电压等级联网的有三岔河水电站。第二章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认识第一节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2011年4月15日14时30分左右,云南宣威海岱镇杨梅山煤矿杨梅山井发生一起瓦斯事故,海岱镇杨梅山煤矿杨梅山井事发当日当班下井17人,事故造成5人遇难,1人下落不明,受伤5人。其中安全升井6人。2011年11月10日6时30分许,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截至11日上午10时,云南师宗县私庄矿难已致21人遇难,另有22名矿工仍被困生死未卜,救援人员正全力
12、搜救。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云南省代省长李纪恒表示,此次矿难为云南15年来最大安全事故。根据事故的分析,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及时的将人员全部救治,还是有人下落不明,主要原因还是对人员定位系统没有重视。在事故发生时,在地面显示器没有能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没有以最快的速度救治人员导致人员下落不明。如果矿井对人员定位系统的重视,在井下相应的位置能掌握人员的活动迹象,这样会减少人员伤亡情况。第二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对煤矿安全日益重视,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大中型煤矿和众多乡镇小煤矿均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效遏制了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13、。但是,缺乏对井下人员位置信息的监控,目前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和作业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对矿井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的位置信息,严重地制约了抢险救灾的效率,失去最宝贵地抢救时机。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人的安全。因此,煤矿对利用相应的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设备,全天候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自动跟踪和考勤,随时掌握每个员工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全矿井下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等需求迫切。人员定位系统属于矿山安全定位技术,首创独有的信号飞行时间定位技术,结合矿上三维系统生动形象的再现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及其他系统运行情况,如环境监测
14、、电力监控、提升系统。监控中心主机根据距离信息准确的判断出人员的具体位置,可以基本消除信号的强度带来的影响,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获得精确的定位数据,基本不受井下特殊环境的影响。第三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利用世界最新的无线射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最新无线网路的传输技术ZigBee,定位专利技术及煤矿井下通信基站专利技术,在国内外首次以经济实用的方法,真正实现了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和其他各业务的需要(手机通信、瓦斯等实际数据传输、无线视频监控)。可提供丰富的数据、图形信息,能从地面实时监测井下人员、设备当前位置、行走路径,统计井下人员数量
15、和分布情况,按照煤矿的实际情况提供考勤功能,从而,在事故发生前,安全生产监控中心,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不同位置的各种安全生产的要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可快速检索事故发生当时,甚至事故发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井下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布位置,从而制定出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并实施有效的现场抢救指挥。第四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特性1、实现井下巷道作业面的工作人员的精确位置,及时准确的提供井下人员的数量、位置、分布情况和每个人员任意时刻所在的位置及各时间段的活动轨迹。为处理事故和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提供直观的巷道图,可随时方便的观察井下人员的分布
16、情况和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以简便快速的数据处理和查询手段提高协助救援工作的效率。2、实现各工作人员的考勤管理,能够出具各部门及个人的各种综合、明细考勤报表,为管理层对生产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考核提供依据。3、实现井下定点考勤功能,可以帮助监督特殊部门工作人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工作,以达到强化井下作业管理的目的。4、信息存储和历史数据回放: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回放功能。系统可存储1周人员分布情况。调度员可随时回放这该时间段内任一时段的人员分布情况,以便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5、突发情况报警功能,井下人员遇到突发情况(如火灾、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等)可通过矿用本安型定位卡上的报警按钮进行报警。
17、6、自诊断:检测网络上的通信分站工作是否正常。第五节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必要性鉴于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确保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德兴煤矿管理人员及调度人员需要动态实时的知道矿井人员分布、出入井的准确人数、领导跟班情况汇总及特殊工种人员的活动轨迹等情况。 矿山井下工作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无法对员工的作业情况进行跟踪和核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不下井虚报考勤,员工提前上井等情况,人员定位系统从技术上可以保证考勤准确、实事求是。 矿山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只有对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与规范才能确保整个矿山的安全。因为矿山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安全生产环节众多,在众多环
18、节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只有对下井职工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当煤矿发生事故后,指挥部可以立即调阅定位系统查询灾变区域遇险人员情况,根据定位系统提供的信息,从而减少人员伤亡数量,减小煤矿损失,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第三章 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第一节 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德兴煤矿采用的是KJ251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KJ251系统主要由通讯接口KJJ46、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KHD90 KHX90、矿用读卡器KJF201、识别卡KGE116A、人员定位软件KJ251、人员管理分站KJ251-F8组成。第二节 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
19、统的作用KJ251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德兴煤矿的井下人员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统计考勤等功能。充分利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无须重复布线,仅需增加相应的人员跟踪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基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人员跟踪定位处理软件即可实现。系统具有无须重复布线,节约投资;使用维护工作量小,维护费用低;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成熟、覆盖范围大、功耗低等特点。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第三节 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人员随身携带的标
20、识卡进入读卡器工作区域被激活后,即将人员编码加密信息发射出去,读卡器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无线信号,经分站接受处理后,提取出人员编码相关信息,经数据传输接口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管理和考勤。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技术(RFID)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井上调度室或者监控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入井口设置井口读卡分站,也可设置验卡系统(根据煤矿需要),在井下重点位置设置读卡分站(重点巷道、变电所,水房,岔路口,弯道处,采掘面,采空区以及其他危险区域等等),也可根据矿井实际需要,加设读卡分站。当井下作业人员携带人员信息卡经过这些区域时,会自动向读卡分站无线发
21、射信号(人员卡ID号),读卡分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矿用通信电缆(CAN总线)或者光缆连接,经数传接口传输数据。井下作业人员、车辆以及其他设备分别携带银利华科技人员信息卡,系统通过读卡分站与人员信息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和无线寻呼,从而为矿上安全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验卡考勤,区域进入控制,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上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主要采用B/S和C/ S模式。井下人员定位定位系统KJ251原理图 第四节 德兴煤矿KJ251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分析一、数据传输接口:1、 数据传输接口支
22、持CAN总线, 光纤和以太网等传输方式;2、数据传输接口与读卡分站等设备具有双向通信及其指示功能; 3、 数据传输接口具有故障诊断和指示功能。二、识别卡:根据德兴煤矿KJ251型人员定位系统的认识,首先在井下安装读卡分站,德兴煤矿一般下井人数在80-110多,每人下井都必须携带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如这次下井人数为100人他总数需要的识别卡位110张。 发射唯一的人员编码信息,人员识别卡有腰式,灯绳式两种,推荐灯绳式,不易换卡,便于人员携带,便于管理,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1、识别卡具有发送卡号的功能;2、识别卡具有发送报警信息功能;3、识别卡具有
23、接收巡呼信息功能。三、读卡分站:根据德兴煤矿的人员定位系统设置平面图,首先安装了读卡分站如下:读卡分站安装点及名称F1副井读卡分站F2+1580m轨道运输大巷读卡分站F3变电所读卡分站F4主水仓读卡分站F5+1586带式输送机运输石门读卡分站F6中部车场读卡分站F71171采煤工作面读卡分站 接收人员卡发出的无线编码信号,能够存储检测到人员卡信息。根据巷道实际情况,在人行巷的岔路口,掘进头,工作面安装。1、读卡分站具有与数据传输接口双向通信功能;2、读卡分站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3、读卡分站与读卡分站之间具有双向无线数据通信的功能;4、读卡分站具有与KJ280-K识别卡进行双向无线数据通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富源德兴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毕业论文 浅析 富源 德兴 煤矿 井下 人员 定位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