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doc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建筑材料是人类从事建设活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性能,功能,寿命和经济成本,从而影响人类生活空间的安全性,方便性和舒适性。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从事着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工作,并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建筑材料与人类文明)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建筑材料与社会的进步相辅相成,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不断发展的过程。1天然材料的利用与原始社会建筑材料的诞生 50万-10万年以前 原始人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只有天然的石块和木棍,不会使用工具,尚不具备建造房屋的技术和条件。他们或利用天然的洞穴,或构木为巢,以应付风寒雨雪和猛兽虫蛇的侵害。这一时期的住居
2、还谈不上是建筑,当然也谈不上建筑材料。无论是巢居还是穴居,只是一种利用天然条件借以栖身的办法。可见人类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1万-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已能用简单的工具砍伐树木和苇草,搭建简单的房屋。由于所使用的材料承载力小,尺寸有限,多数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以木(竹)骨抹泥为墙,以苇草或草泥为顶。虽然这类房舍保温隔热性能差,屏障防御性能也差,但与天然洞穴相比,毕竟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简单房舍。另外,人们挖掘土地或堆砌石块,修建了一些窖穴或壕堑,用以存放工具,农产品或圈养家畜。 公元前8000年左右,在中东,埃及已使用日晒土坯。土坯是粘土砖的前身,
3、将粘土用水拌合成泥,成型后用太阳晒干,这是人类最初加工制造的建筑材料。土坯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保温性好,直到现在,在一些干旱少雨或偏僻的农村仍然使用土坯砌筑房屋的墙体或内墙,在北方寒冷地区,通常使用土坯砌筑火炕。2烧土制品的出现与住居环境的改善 日晒土坯组织粗糙,强度低,吸水后软化,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将土坯在高温下焙烧,能成为坚实,耐水的粘土砖。从土坯到粘土砖,大约经历了约3000年的时间。 公元前5000年左右, 出现了烧制粘土砖,被苏美尔人用于建造宫殿。 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最早出现了屋顶瓦。最初的瓦是平板型,逐渐发展成平缓曲面型,最后发展成为各种形状。 在我国,粘土瓦开始出现于
4、西周时期(公元前1060-711年),到了战国时期,筒瓦,板瓦已作为屋顶材料广泛使用;粘土砖起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在秦汉时期,砖瓦业盛况空前,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手工业,故有秦砖汉瓦之称。与土坯相比,粘土砖强度高,耐水性好,外形规整,2000多年来,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一直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粘土瓦也仍然是常用的屋顶材料。 公元前2000-3000年,埃及,希腊以及罗马等国开始利用经过煅烧所得的石膏或石灰来配制砌筑砂浆。天然石灰是最早的胶凝材料,很早以前,人类或许在烧烤动物,烧火取暖等偶然机会中发现天然的贝壳烧过后,其灰具有胶结能力。还有在钟乳洞内挖坑,或在石灰石岩上烧过火
5、之后残存下的灰,用水拌合后能固化。于是人们利用这种灰拌入砂,土或植物纤维等作为胶凝材料来使用,使砌筑物更具有整体性,人类有可能建造更大规模的建筑物。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埃及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正方形边长230。6米)就是用天然的石灰砂浆做胶结材料,将大块的石块粘结砌成的,这是现存的使用天然石灰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在我国,有关石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上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材料分析,至迟在汉朝(公元2世纪),人工烧制石灰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2000年的埃及古墓中就已经有透明的玻璃祭葬品,后来罗马人首先将熔融的玻璃液浇注在平滑的表面上,用工具摊平,随后进行冷却,这
6、是最早期的平板玻璃。到中世纪左右,在欧洲玻璃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建筑和美术品。例如,公元1100年左右,俄国的圣索非亚寺院的内墙就采用了彩色玻璃。而透明的,作为门窗采光材料的玻璃,是1640年由俄国首先生产的。3近代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建筑水平的提高到18世纪为止,虽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工业生产一直是以手工业为主,传统的建筑材料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没有出现较大的飞跃。以1760年英国产业革命为契机,在19世纪以后,建筑材料的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有了令人瞩目的进步。(1)水泥的出现是近代建筑材料史上新的里程碑 1824年,英国研制成功波特兰水泥,以水泥为胶结
7、材料的混凝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可以说是近代建筑材料史上新的里程碑。与石灰胶凝材料相比,水泥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水硬性,与砂石骨料和水拌合制成的混凝土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中。我国于1889年在唐山建立了第一家水泥厂,即启新洋灰公司。(2)钢铁登上了建筑材料的舞台1878年英国北海Tay湾建成长3公里以铸铁为桥墩的铁路桥,但因铸铁性脆而于两年后倒塌,造成车毁人亡.1890年在相邻的Forth湾用钢材新建大桥,开创了钢桥的新时代。从此,钢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登上了建筑材料的舞台。(3)钢筋混凝土成为结构材料的主角 1885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首次展出钢筋混凝土小船,宣告了钢筋混凝土制品的
8、问世。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又出现两次大飞跃;1928年预应力混凝土在法国实用化。1934年美国发明了减水剂,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是建筑材料发展史上的一大革命。它打破了传统材料形状,尺寸的限制,使建筑物向高层,大跨度发展有了可能。而且,无论是强度还是耐久性,都远远优于木材,砖,瓦等传统材料。今天,混凝土已成为建设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另外,19世纪末平板玻璃工业化生产方法的确立,建筑采光材料已大量生产与应用。而随着粘结剂的开发与应用,各种木纤维水泥板及集成木材等材料得以迅速发展。4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多姿多彩的建筑 如果说19世纪钢材和混凝
9、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出现使建筑物的规模产生了飞跃的发展,那么20世纪出现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使建筑物的功能和外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塑料和合成树脂为代表的高分子有机材料是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材料,它不仅使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由单一的无机材料发展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而且由此出现了大量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复合而成的新材料,使得建筑材料的品种和功能更加多样化。品种繁多的有机建筑材料作为装饰,装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管线材料,绝缘材料,在建筑物中发挥着各种作用,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铝合金,不锈钢等新型金属材料是现代化建筑理想的门窗以及住宅设备材料
10、,这些材料在建筑物开口部以及厨房,卫浴设备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建筑物的密封性,美观性与清洁性,提高了居住质量。20世纪建筑材料的另一个明显进步是复合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包括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复合,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复合以及同类材料之间的复合。例如,钢纤维,玻璃纤维,有机纤维等各种各样纤维材料增强混凝土,利用纤维材料抗拉强度高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混凝土的粘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克服了混凝土材料脆性大,易开裂的缺点,使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得到了扩大;以小木块,碎木屑,刨花等木质材料为基材,使用胶凝材料,胶粘剂或夹层材料,加工成的各种人造板材,模仿天然木材的纹理和走向,可达到以假乱真
11、的程度,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天然木材尺寸有限,材质不均,容易变形等缺陷。另外,如以含水硅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和玻璃纤维为辅料的复合硅钙板,隔热性强,能耐1000高温,吸水,吸湿后不变质,不变形,不开裂,可用木工机械裁切,刨削和钻孔,可钉入钉子及拧进螺丝,可以说是人类在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方面的又一巨大进步。综上所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筑材料的进步,促进了建筑物尺寸规模的扩大,结构形式的改变和使用功能的改善。建筑材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天然材料的简单利用到工业化生产,从品种单一到多种多样的过程(见下表)。建筑材料品种的增多,性能的改善,质量的提高,使人类
12、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美好。 建筑材料发展历程表原始社会建筑材料 天然材料木,竹,苇,草,土 ,石,土坯最早的人工材料 烧土制品砖,瓦,石灰,玻璃近代建筑材料钢铁,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粘结剂,人造板 现代新型建筑材料塑料,铝合金,不锈钢,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节能材料,复合材料5建筑材料与人类文明材料既是人类文明,文化进步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材料建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造的埃及金字塔和古罗马城是使用石块和天然石灰的最古老的建筑物。我国秦汉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使用的是天然材料土,砂,石块和烧制的粘土砖。北京的故宫,使用的是木材,汉
13、白玉,琉璃瓦和青砖。1898年建成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最初的钢铁材料的代表作。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381米),是钢材和钢筋混凝土结构。70年代建造的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553米),是由密实混凝土塔基,高强混凝土塔身和钢结构塔顶构成的。199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420米),以高性能混凝土为结构材料,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是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个创新。这些宏伟的古代建筑,平地拔起的高楼,耸入云端的高塔,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而建筑材料的发展,又进一步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例如,防水材料的使用,使得房屋漏雨,漏水现象大大减少;玻璃作为透明材料的使用,使得房间的采光效果大大改善;保温材料
14、的使用,既提高了房屋的热环境质量,又节约了能源;各种装修材料的使用,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美观性,健康性和舒适性;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的使用,大大九改善了交通条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建筑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和平,发展时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进行,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出行环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人类的建设活动过于频繁,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量过于庞大,对于地球环境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建材生产消耗了大量
15、的原材料和能源20世纪4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土木,建筑业的空前活跃,使得建筑材料在量和质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建筑材料的大量生产,消耗了自然界中大量的原材料。例如;1996年,全世界的钢产量达7.1亿吨,水泥产量达3.7亿吨,混凝土年使用量约90亿吨。而钢的资源效率为12.1%,铁为7.9%,水泥为58.8%。因此,炼铁要采掘大量的铁矿石,生产水泥要使用大量的石灰石和粘土,占混凝土体积大约80%的砂石骨料要通过开山采矿,挖掘河床来获取。据统计,我国每年要开采50亿吨以上的粘土,石灰石和砂石用于生产水泥和混凝土。大量的原材料的开采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和自然
16、生态。又例如;房屋建筑的门窗,内外装修,浇注混凝土所用的模板等,耗用了大量的木材,而木材取自于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的减少,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3%。目前每年仍有2460 km2的土地沦为沙漠;烧制粘土砖用土要毁掉大片农田。我国粘土砖年产量5300亿块,为此要挖掘10-15万亩耕地获取粘土砖的原材料,其中还不包括砖窑,成品堆放等占用的土地。这对于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很少的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数字。建材生产在大量耗用原材料的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目前,我国建材行业年消耗能源超过2。3亿吨标煤,约占整个工业能耗的1/7。以水泥为例,每
17、吨水泥耗265.49公斤标煤,我国1999年水泥产量达5.7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耗煤量之大可想而知。2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污染(1)排放CO2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建材工业是仅次于电力工业的全国第二位能耗大户,大量燃烧煤,油,燃气,排出CO2,CO,SO2,SO3, NOx等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例如,每生产1吨水泥熟料,要排放1tCO2,0.74公斤SO2。每生产1t建筑石灰要排放1.18t CO2.仅此两种产品每年排放CO2超过6亿吨。再加上生产玻璃,陶瓷,砖瓦等消耗燃料产生的废气,全国建材工业排放的CO2达8亿吨以上,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算,
18、全世界每年CO2的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在水泥,石棉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每生产1吨水泥排放130公斤粉尘);化学建材中塑料添加剂,助剂的挥发,涂料中溶剂的挥发,粘结剂中有毒物质的挥发等都给大气带来各种污染。(2)噪声污染建筑施工中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和强烈的振动噪声已成为城市四大公害(即废气,废水,废渣,噪声)之一。据调查,城市噪音的1/3来自建筑施工,其中由于混凝土施工产生的噪音占主要部分。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系统,心血管,肠胃功能都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3)水质污染 建筑工地的废水(混凝土搅拌处的废水,碱性偏高,pH=12-13,并含有有害的可溶性混凝
19、土外加剂)及化学建材企业超标废水的排放及窑灰,废渣的堆放,都会造成水质污染。(4)建筑垃圾 据北京市统计,建筑施工中“剩余混凝土”为总混凝土量的0。8%,以年用混凝土量200万计,每年将产生1。6万垃圾。还有废建筑玻璃纤维,废金属,石棉,石膏,陶瓷废渣,装饰,装修中的废塑料,化纤料等,其数量也不容小看。另外,建筑物解体产生的固体垃圾,也占用大片土地,并污染水质和土壤等。(5)光污染及光化学污染城市高层建筑群不利于汽车尾气及光化学产物的扩散,使NOx气体对人体产生光化学作用,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城市高楼玻璃幕墙对光反射产生的污染现象也十分严重。(6)可能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某些天然石材(如大理石,
20、花岗岩)及矿渣,炉渣,粉煤灰放射性物质超标,其制品对人体产生外照射( 射线)和内照射(氡气吸入),危害身体健康。(7)非透气性,非透水性的混凝土造成城市生态失调目前,城市地面的80%以上被建筑物和混凝土路面所复盖。密实结构的混凝土既无透气性,又无透水性,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使城区温度比郊区和农村高出2-3,产生所谓热岛现象。另外,雨水长期难以渗入地下,致使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城区绿色植物减少,导致生态系统失调。3环境恶化对建筑材料及建筑物的影响地球环境的恶化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建筑物的寿命产生了诸多影响。例如,酸雨使石材建筑物的表面严重破损和污染;空气中CO2浓度增加
21、导致混凝土的中性化速度加快,影响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1) 大气中CO2浓度增大的影响自然状态下大气中CO2的浓度为0。03%,进入20世纪后半期,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燃料用量的增大,汽车尾汽排放量的增加,大气中CO2浓度逐年上升,1990年初,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0。035%,预计到2090年,将达到0。1%。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混凝土材料的中性化速度,导致钢筋锈蚀加剧,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缩短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寿命。在混凝土材料中,完全硬化的水泥凝胶体内含有25%-30%的Ca(OH)2晶体,因此,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呈强碱性,pH值在12-13范
22、围之内。这种碱性环境能在钢筋周围形成一层钝化膜,使钢筋不易生锈。然而,环境中的空气和水分会通过混凝土的孔隙逐步向混凝土内部渗透或扩散,空气中的CO2,水分与水泥凝胶体中的Ca(OH)2,将发生如下反应; Ca(OH)2+ CO2CaCO3+H2O该反应将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变为碳酸盐,称为混凝土的碳化反应。碳化反应使混凝土的pH值由12-13下降为8。5-10。0。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大,加剧了碳化反应,混凝土碱性环境的改变,破坏了钢筋表面的钝化膜,钢筋被氧化成黑锈或红锈,体积增大2-4倍,锈蚀产物在混凝土孔隙中沉积造成的内应力,使混凝土沿钢筋走向开裂,再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2) 酸雨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材料 人居 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