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 总则32 术语43 地质勘探63.1 一般规定63.2工程场地状况调查63.3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63.4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63.5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73.6海水换热系统勘察74 地埋管系统84.1 一般规定8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84.3 地埋管系统设计8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9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105 地下水系统125.1 一般规定125.2 冷热源井设计125.3 地下水输水管网系统125.4 地下水系统施工125.5 地下水系统检验与验收136 地表水系统146.1 一般规定146.2 开式系统设计146.3 闭式系统设计146.4 地表水系统施工146
2、.5 地表水系统检验与验收157 室内系统167.1 一般规定167.2 室内系统设计167.3 水环热泵系统167.4 室内系统施工168 水源热泵机组178.1 一般规定178.2 型式和基本参数178.3 技术要求179 整体检验、调试和验收189.1 一般规定189.2 检验189.3 调试189.4 验收18附录A 现场热物性测试方法与要求19A.1一般规定19A.2测试方法19A.3技术要求19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建筑中利用可再生能源政策和认真执行国家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2009年版),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
3、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山东地区地质、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
4、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2.0.3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2.0.4 地热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器。2.0.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5、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2.0.6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2.0.7 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2.0.8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9 间接地下水
6、换热系统 indirect closed-loop groundwater system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10 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 water 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2.0.11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open-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2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closed-loop surface water system将封闭的
7、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3 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2.0.14 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2.0.15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2.0.16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与回灌井的统称。2.0.17 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
8、,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2.0.18 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2.0.19 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2.0.20 岩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槽)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散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热物性参数及岩土的初始温度。2.0.21 岩土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
9、l thermal properties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2.0.22 岩土的初始温度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在埋设地埋管换热器之前,岩土未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之前,岩土自身的温度。2.0.23 岩土柱状图rock-soil histogram通过现场钻孔勘测,并综合场区已知水文地质条件,绘制的岩土竖直分布图。2.0.24 测试孔(槽)vertical(horizont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测试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水平地埋管换
10、热器称为测试槽。3 工程勘察3.1 一般规定3.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3.2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3.2.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地状况进行调查。3.2.2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11、;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3.3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3.1 在挖掘、挖沟、钻孔之前,所有埋设的公共气源、排水和灌溉系统均应由有关单位和承包人共同标记出位置。3.3.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对水平地热换热器,应对土壤的热物性进行实测。对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中、大型工程的竖直地热换热器,应对地埋管区域岩土层进行热物性测试。3.3.3 岩土热物性测试单位应取得权威部门计量认证;测试方法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3.3.4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 岩土层的结构;2
12、岩土体热物性;3 岩土体温度;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 冻土层厚度。3.4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3.4.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3.4.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地下水类型;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6 地下水水质;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3.4.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以下内容:1 抽水试验;2 回灌试验;3 测量出水水温;4 取
13、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5 水流方向试验;6 渗透率计算。3.4.4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3.5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3.5.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3.5.2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地表水利用现状;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3.6 海水换热系统勘察3.6.1 海水地源热泵系统
14、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海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3.6.2 海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 近岸海水性质、海面用途、深度变化、沉积物及海面漂浮物;2 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潮位动态变化;3 海水透明度、酸碱度、盐度及其动态变化;4 海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4 地埋管换热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4.1.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4.1.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两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4.1.4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
15、循环流量、水温和地埋管区域地下温度场检测系统。4.1.5 地埋管换热系统除地埋管区域充足的小型单体建筑外,不宜在仅供热的中、大型建筑中使用。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4.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
16、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选用。4.2.3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为防止传热介质结冻也可添加防冻剂。传热介质进出水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 夏季运行工况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侧出水温度宜低于35;2 冬季运行工况条件下,添加防冻剂的地热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高于2;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侧进水温度宜不低于4。4.2.4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
17、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4.3.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4.3.3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实际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4.3.4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4.3.5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4.3.6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
18、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4.3.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4.3.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3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47m,地下吸、放热热量不平衡时,宜取用大值。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距地面不宜小于1.5m且应在其他室外管道之下。4.3.9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0.002。4.3.10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
19、小于0.6m。4.3.11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4.3.12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4.3.1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4.3.1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4.3.15 中、大型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4.3.16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4.4.1 地埋管施工单位应有相关权威部门的资质认证,
20、已完成相关部门在地热系统设计、安装、运行方面的基本理论的认证考试和管路熔接测试。4.4.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4.4.3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它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和浮土,平整地面。4.4.4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4.4.5 管道连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型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U型弯头成
21、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型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4.4.6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厚度的细沙。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4.4.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4.4.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源热泵 系统工程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