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闸蓄水验收大坝安全监测报告书.doc
《下闸蓄水验收大坝安全监测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闸蓄水验收大坝安全监测报告书.doc(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闸蓄水验收大坝安全监测报告上册目录前言11安全监测合同简述31.1合同工作范围31.2合同工作项目31.3合同工作内容41.4合同工期42大坝监测体系布置42.1监测布置原则42.2监测布置52.2.1专一级变形监测网52.2.2变形监测52.2.3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62.2.4温控监测72.2.5渗流监测82.2.6地震反应监测82.2.7横缝及抗震钢筋应力监测92.2.8水力学监测92.2.9环境量监测92.2.10库盘变形监测92.3监测的重点和难点102.3.1监测的重点102.3.2监测的难点102.4监测项目113施工组织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123.1施工组织机构123.1.1机构
2、组成123.1.2项目部各机构职责153.2质量保证体系163.2.1质量体系描述163.2.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73.2.3服务宗旨173.2.4项目部的管理机制173.2.5资源配置173.2.6质量保证组织183.2.7质量职责和权限204大坝监测施工质量控制214.1执行的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214.2仪器埋设前的质量控制224.2.1监测仪器选型224.2.2仪器设备采购、检验和率定284.3监测仪器安装埋设364.3.1坝基变形仪器364.3.2坝基应力仪器384.3.3坝体温度仪器394.3.4坝体横缝仪器404.3.5坝体应力应变仪器414.3.6变形监测仪器414.4监测电缆
3、保护方案措施504.4.1监测电缆走线布置原则504.4.2监测电缆保护技术措施504.5正倒垂及双金属标钻孔质量控制514.5.1机械设备514.5.2钻孔方法514.5.3正倒垂孔的测斜方法524.5.4正倒垂孔的有效孔径:524.5.5防斜措施524.5.6保护管的埋设安装524.5.7回填灌浆质量控制措施534.6拱坝安全监测数据管理分析系统534.6.1系统简介534.6.2数据库设计534.6.3系统功能544.7施工期监测及资料信息反馈564.7.1施工期监测564.7.2监测资料信息反馈574.8仪器初始读数选取584.9大坝监测精度分析584.9.1监测仪器的可靠性584.9
4、.2仪器可靠性检查624.10监测仪器精度分析644.10.1坝基仪器644.10.2电缆影响664.11温度计监测不确定度664.11.1温度计监测不确定度分析665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施工质量控制695.1专一级变形监测控制网实施695.1.1监测网的目的和意义695.1.2监测网实施技术保障695.1.3变形监测网的布置705.1.4监测网的精度要求715.1.5平面位移监测网图形选择与实施715.1.6垂直位移监测网图形选择与实施技术要求755.1.7分步实施及与施工测量控制网的衔接775.1.8数据检验及平差计算785.1.9变形分析795.1.10资料整理805.2库盘变形监测805.
5、2.1监测目的和范围805.2.2执行规范805.2.3精度要求805.2.4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815.3坝区水库淤积监测方案825.3.1测量范围825.3.2测量断面布置及工程量825.3.3坐标高程系统835.3.4执行规范和参考文件835.3.5作业方式835.3.6测量方案实施835.3.7剖面及地形资料处理845.3.8资料整理855.4大坝表面变形监测855.4.1执行规范855.4.2坝体表面变形监测点布置855.4.3坝后桥监测点观测方案865.4.4坝后桥监测点观测技术要求865.4.5坝体水准点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865.4.6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875.4.7监测资料建库与
6、整理885.5大坝表面变形监测精度与控制885.5.1误差产生原因分析885.5.2观测误差控制885.5.3监测点精度分析896大坝监测工程实施情况906.1各部位已实施监测仪器布置及统计906.1.1坝基906.1.2诱导缝监测仪器布置916.1.3坝体横缝监测仪器布置916.1.4坝体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布置916.1.5绕坝渗流布置916.1.6坝址锚索布置916.1.7坝体及抗力体变形监测布置916.1.8水垫塘、二道坝监测布置916.1.9外部变形监测布置916.1.104#山梁测斜监测布置926.1.11环境量监测布置926.21100 m高程以下已完成工程量汇总936.3监测工程
7、实施质量956.3.1正倒垂钻孔施工质量956.3.2单元工程质量验收956.3.3仪器运行状况及完好率统计956.4下闸蓄水前剩余工程量及实施计划95前言小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南涧县与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在干流河段与支流黑惠江交汇处下游1.5km处,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八个梯级中的第二级。小湾水电站工程属大(1)型一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能力,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龙头水库”。小湾水电站枢纽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后水垫塘及二道坝、左岸泄洪洞及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水库库容约149.
8、14108m3,装机容量6700MW。坝顶高程1245m,建基面最低高程为950.5m 。工程于2002年1月20日开工建设,2004年10月25日大江截流,2005年12月12日拱坝首仓混凝土开始浇筑;工程计划于2008年11月导流洞下闸封堵、水库开始初期蓄水,2009年8月下旬导流底孔下闸封堵,2009年10月底首台机组发电,2011年底工程完建。小湾工程具有坝高、库大、河面宽、高水头、强地震、大泄洪功率、地质构造复杂等一系列特点,在这种基本自然条件下兴建世界级高双曲拱坝,有许多技术问题已超过了现代的水平和现行规范,要解决这类难题除要进行专门的论证、科技攻关外,还需要对工程的工作性态与安全
9、性能进行监控与分析。为了掌握和了解大坝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性状,并对其安全状态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对工程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监控,评价工程措施的效果、验证设计与理论研究成果、提高高坝建设水平,小湾工程布设了全面、完善、先进的安全监测体系。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三方强强联合共同组成的 “昆科瑞小湾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工程联合体”,承担了小湾大坝安全监测工程项目,并于2005年7月25日进场工作。自拱坝首仓混凝土开盘浇筑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安全监测工程实施取得优良成绩。至2008年10月30日,拱坝28#坝段已浇筑至高程1169m,拱
10、坝封拱的横缝灌浆已到达1095m高程,紧跟大坝土建施工进度,在大坝1100m高程以下部位埋设了滑动测微计、多点位移计、基岩变位计、锚杆应力计、双轴岩石应力计、渗压计、测压管、水位孔、温度计、分布式测温光纤、单向测缝计、双向测缝计、钢筋计、裂缝计、压应力计、锚索测力计、无应力计、单向应变计、七向应变计组、九向应变计组、正倒垂装置、铟钢丝位移计、静力水准、引张线等监测仪器,并设立了气温监测站和降雨量测站。建立了专一级平面位移监测控制网;共完成安装埋设各类仪器1450个单元(支、组、套),按单支仪器或传感器统计,共埋设各类仪器2228支,占设计工程量2311支的96.45%;埋设光纤8389m,占总
11、合同工作量的83.9%。 鉴于小湾大坝下闸蓄水前安全评价的重要性,为先行建立客观、可信和准确的评价基础,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昆科瑞”联合体责任方前瞻性的考虑了蓄水前大坝安全监测的监测分析基准值选取、拟建的专一等变形监测控制网方案等关键问题,于2008年1月9日至12日邀请河海大学、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及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的18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小湾水电站拱坝安全监测工程实施与分析进行了技术咨询。会议认为小湾拱坝安全监测体系完善,从仪器设备选型、采
12、购、检验、率定、耐高水压试验、安装埋设过程质量控制和监测成果的整理分析,均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规程和设计技术要求进行,仪器埋设成活率高,监测成果规律性较好,小湾水电站拱坝安全监测工程实施方案合理、监测成果可信。2007年11月11日,“昆科瑞”项目部在29#坝段的GCF29-4观测间发现裂缝,随后经巡视检查,在18#、25#、27#和32#坝段的横向廊道内又发现裂缝,项目部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报告,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设计先后在9#、11#、15#、17#、19#、21#、22#、29#、33#、34#和35#坝段增加了温度计测点,为小湾大坝精细化温控提供依据。2008年8月,“昆科瑞”项目部对
13、拱坝混凝土浇筑以来坝体内埋设的349支温度计监测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分析。2008年8月22日至25日,邀请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等单位的11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小湾水电站拱坝混凝土温度监测成果分析报告进行了技术咨询,咨询意见为:“昆科瑞”项目部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对温度计选型、采购、检验率定、安装埋设及数据采集全过程进行精细质量控制,仪器埋设成活率高,监测成果准确可靠;在混凝土一期冷却、二期冷却期间,进行了加密监测,取得了大量温度监测成果,并及时反馈有关各方,为拱坝混凝土精细化温控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报告所提供的
14、所有温度计温度时间过程曲线,反映出施工全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温度监测成果客观、真实地反应出拱坝混凝土实际温度状况,为大坝温控反馈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湾电站计划于2008年11月下闸开始蓄水,根据小湾水电站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工作大纲的要求,“昆科瑞”项目部将大坝1100m以下部位的监测工程量、施工期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编分析,编制本下闸蓄水安全鉴定报告。报告主要介绍安全监测工程范围、项目和内容、安全监测体系布置、监测工程实施质量控制,全面、系统地整理整编了大坝1100m以下部位监测实施工程量,和施工期的监测成果资料;从监测仪器精度、仪器的可靠性、数据合理性、物理量相关性以及物理
15、量一致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了成果资料的可靠性;报告也重点分析坝基岩体开挖松弛变形、固结灌浆效应、混凝土盖重压缩变形、在混凝土盖重下的坝基变形和应力全过程,也分析坝基和坝体渗流、混凝土一冷和二冷温度、坝体横缝开度以及施工期混凝土应力应变等。本报告仅涉及1100m高程以下部位安全监测工程量和监测成果,供下闸蓄水安全鉴定使用。1 安全监测合同简述1.1 合同工作范围小湾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工程(合同编号:XW/C4-A-J)合同工作范围包括:1. 在小湾水电站大坝坝体、坝基及坝肩抗力体、水库及大坝下游河道、水垫塘及二道坝、导流隧洞堵头等建筑物上实施埋设永久、临时的监测仪器设备和与此相关的土建工程、合同
16、期监测、监测资料的整编分析及安全评价等工作。2. 左右岸坝肩抗力岩体地质缺陷加固处理工程(合同编号:XW/C2C)中的安全监测项目合同期满(2007年12月31日)后的监测、监测资料的整编分析及安全评价等工作。3. 在小湾水电站大坝枢纽区外部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和复测。4. 大坝坝身及水垫塘水力学监测预埋件及电缆的埋设。1.2 合同工作项目1. 外部变形监测网在大坝枢纽区建立平面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并定期复测。2. 变形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 2)垂直位移监测3)倾斜监测 4)基岩内部变形监测5)坝肩抗力体变形监测 6)坝体和坝肩接缝剪切位移监测7)库盘变形监测3. 渗流监测1)坝基扬压力监测
17、 2)坝体渗透压力监测3)坝体和坝基渗漏量监测 4)绕坝渗流5)水质监测4.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1)应力和应变监测 2)接缝和裂缝监测 3)温度监测5. 地震反应监测6. 水力学监测预埋件7. 环境量监测8. 巡视检查9. 监测资料管理与分析系统开发应用1.3 合同工作内容1. 监测仪器设备的采购、检验和率定;2. 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埋设及与此相关的土建工程;3. 合同期监测;4.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与安全评价;5. 配合完成与小湾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接口连接;6. 完工移交;7. 临建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及拆除。1.4 合同工期根据合同要求,本监测工程自2005年7月签订合同起开始进场,20
18、11年5月31日完成本合同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2011年12月31日完成观测资料的移交工作,至此本合同执行结束。2 大坝监测体系布置2.1 监测布置原则安全监测设计遵循在反映拱坝工作状态的前提下,符合“实用、可靠、先进、经济”的原则,符合国家安全监测的有关规程、规范,同时借鉴国内外现有类似工程的设计经验。监测系统布置以安全监测为主,兼顾设计、施工、科研的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期、蓄水过程和运行期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分期实施。施工期为控制进度、确定施工措施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蓄水期为动态掌握水库蓄水过程中拱坝的运行状况的影响进行监测;运行期,确保电站运行安全,为
19、水库优化调度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监测项目设置强调针对性、相互协调和同步,同一测点的仪器能够相互校验,在重点和关键部位适当重复设置监测仪器,以获取该部位的重要资料;施工期监测仪器与永久监测仪器尽量互相结合;仪器设备实用、可靠、先进;监测信息能够及时反馈。仪器的选用,根据目前国内监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长足进步及众多工程应用的经验,考虑以国产仪器为主,引进部分国内尚缺的或技术性能有明显优势的进口仪器;研制部分超量程、超常规指标的监测仪器;在常规监测仪器有其固有缺陷的坝体重要部位使用一些性能优越的新型监测仪器作补充。安全监测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监控拱坝安全,掌握运行规律,指导施
20、工和运行,反馈及时。(2)以仪器监测为主,辅以人工巡视检查,以弥补仪器覆盖面的不足,同时收集施工动态等环境资料。(3)监测仪器布局合理,注意时空关系,控制关键部位。对按监测目的所选定的物理量能够监测其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4)监测仪器和监测设施的布置,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及特点,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相关项目统筹考虑,配合布置。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尽可能满足预测模型和资料分析的要求,监测系统能够全面监控工程的工作性状,统一考虑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相互作用。(5)选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可靠、实用、有效、耐久,力求先进和便于实施自动化。2.2 监测布置2.2.1 专一级变形监测网平面位移监测网共由18
21、个点组成。全网由基准点组和工作基点组两部份组成,基准点组编号为A1A6,工作基点组编号为C1C10和G1G2。基准点组由6个点组成,距离大坝最近1.0km和最远2.5km左右。工作基点组由12个点组成,其中C1C2、C5C6、C8C9、G1G2主要作用是为大坝下游面水平位移监测提供工作基点,并且构成4条谷幅测量线,监测大坝下游附近近坝区岩体的水平位移;C3C4构成1条谷幅测量线,监测大坝上游近坝区岩体的水平位移;在坝顶GPS实时监测项目中,G1G2还将作为坝顶GPS监测的参考站(工作基点),G1G2应通过与小湾GPS网的联测获得高精度的地心坐标和相应的转换参数。2.2.2 变形监测1)坝体坝体
22、水平变形监测采用表面变形监测点、正垂线、坝顶GPS和激光三维测量系统。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水准点、静力水准仪、坝顶GPS和激光三维测量系统。坝顶表面变形位移测点共有15个,其中9个测点和垂线坝段重合,所有测点在后期改造为GPS测点。坝面下游表面变形监测点分别在高程1190m、高程 1100m和高程 1060m的坝后马道上,主要作用是在施工期垂线尚未形成时监测施工期坝体变形。整个坝体共计76个表面变形监测点。根据地质条件、坝体计算成果、廊道布置和兼顾坝基监测的某些监测措施的基点需要,在4#、9#、15#、19#、22#、25#、29#、35#、41#共9个坝段的各层廊道中分段设置正垂线,其中4#、9
23、#、35#和41#坝段的正垂线深入两岸灌浆廊道内,同时用以监测两岸抗力体的变形。共布置45段正垂线,分别在基础廊道内、灌浆廊道内和倒垂线衔接,监测坝体的水平变形和挠度。在9#35#坝段的高程 1190m检查廊道中布置1条激光三维测量系统,配合正倒垂线的基点引入装置,监测每个坝段的三维变形。在坝顶的每个坝段布置一个水准点。坝体水准位移监测分别布置在高程 1190m、高程1100m的检查廊道和各坝段坝基帷幕灌浆廊道内。在12#、22#和32#坝段坝顶和坝基帷幕灌浆廊道上下游各布置1个水准点监测坝体倾斜。在坝顶和高程1100m的检查廊道共分段布置8条静力水准测线,在22#坝段的坝顶、高程 1100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蓄水 验收 大坝 安全 监测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9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