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81.doc
《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8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81.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81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摘要】路易斯康(19011974)是20世;关键词:路易斯康,20世纪,形式,空间;Abstract:LouisIsadoreKah;Keywords:LouisIsadoreKah;一路易斯康生平简介;路易斯康(19011974)是20世纪最具影;路易斯康1901年出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路易斯康发展了建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摘要】路易斯康(19011974)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他的建筑空间构成体现了20世纪建筑的空间演变历程,他注重灵感,善
2、于运用光线和空间,纯朴的材质,他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从功能出发,应关注空间中人的活动特点,他的建筑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他的价值也是日久弥珍的。关键词:路易斯康,20世纪,形式,空间Abstract:Louis Isadore Kahn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acticer、aducator and thinker in 20th. His architecture has already been the remark of modern design aesthetics,his idea has changed the d
3、irection of American architecture。The space composition showed the journey of the envelopment of space in 20th. .he paid much attention of inspire,he was good at using light show space,he often used simple material,his idea was appearance should be from function,the designer shoule pay attention to
4、the activities of people in using space,his architectural method influenced the architects from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even in this divercity modern times,his value is also more and more valuable.Key words: Louis Isadore Kahn. 20th ,appearance, space一路易斯康生平简介路易斯康(19011974)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
5、。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路易斯 康1901年出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35年在费城开设设计事务所,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7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其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路易斯康对建筑环境和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的作品形式感非常强烈,在他的作品中明显的体现是
6、基本几何形的运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都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他晚年在东方的重要作品,也流露出他对东方文化的独特见解。二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历程20世纪是一个注重空间的时代,是建筑空间构成的大舞台,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伴随着时代变化,是追求不变事物的演变。2.1迈向均质空间的路程A 在现代建筑中,功能不同的体量呈非对称式的连接(包豪斯校舍)B 单一体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功能(密斯的建筑)包豪斯校舍体量的组合方法,采用左右对称,不是在中央配置大的体块和空间以强调中心性,而是在端部布置大的体块和空间,形成离心性及偏心性。建筑轮廓非对称而复杂,这是由于瓦解中心性的形态控制,以及厌烦静态
7、构成而采用动态布局的结果。中心解体是现代建筑运动的主题之一,但从框架结构出发的密斯,是在用万字形和十字形以外的方法来瓦解中心。密斯住宅设计四阶段:1.由外墙带来明确的外形2复杂的外形3.由院墙带来明确的外形4.由水平带形成的明朗外形2.2 均质空间密斯最终达到水平板式空间,均质一词的四个意义:(1) 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形态设计是均质的(建筑构成的问题)(2) 建筑的组合方式是均质的(城市构成的问题)(3) 指大部分人归属于同样阶级身份的社会,表现为均质(阶级构成的问题)(4) 指许多城市和建筑和其他城市和建筑比较,没有任何个性和特征,表现为均质(同一性、地域性的问题)密斯的均质空间,归纳起来就是
8、“两个水平面所限定的空间,其垂直面都是透明的玻璃,从内外都能看出平滑的水平面相分离的无柱空间。”水平板式空间现代建筑中空间的产生与演变,可以说就是从“墙的空间”向“水平板式空间”的变化过程。2.3从均质空间中脱离路易斯康的96件作品中,1950年以前的23件属于现代建筑构成,在耶鲁大学艺术馆中可看到新的变化(1) 由顶棚的正三角形、正四面体框架和楼梯的圆与正三角形等纯形态控制空间。(2) 通过柱子限定空间轮廓,结构的单元=空间的轮廓(3) 背面面临公园一侧开放的巨大玻璃墙面与临道路一侧的实墙面相对应。路易斯康正在从水平板式空间中脱离出来,正三角形网格的运用结束于前三个作品,后面的多是正方形网格
9、。犹太社区中心构成双重网格。双重网格是路易斯康喜欢使用的,但却是柯布西耶和密斯几乎从不使用的,因为只要采用双重网格,空间的均质性就会存在潜在崩溃。柯布均匀布置柱网,密斯认为柱子影响空间,将其设于端部,路易斯康将其作为分隔空间的工具,公然将其放在空间中央。代表作:耶鲁大学艺术馆2.4空间单元的分离从水平板式空间的解体到“空间单元=结构单元”的生成耶鲁大学艺术馆作为路易斯康最早的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柱网布置也是网格状的,空间单元与结构单元的对应也不明确,从这个艺术馆起开始了几何学的控制,对称性也变得更强了。但空间单元还隐藏在方盒子当中。空间单元的完全分离,初见于费罗企特住宅的平面草图。从草图中可看
10、出起居室和卧室的正方形空间单元从其他各部分中分离出来。正方形空间单元同时成为结构单元。在耶鲁大学艺术馆以后的小型作品里,正方形空间单元被有意识强调起来。在空间单元分离的初期阶段,是以前后错开、随机拼合、万字形组合等动态构图来布置空间单元。但到了后期,以静态构图来布局空间单元多了起来。2.5空间单元的统一被分解的空间单元通过中心被统一起来在一系列尝试如何排列空间单元的试错过程后,路易斯康的兴趣转移到用什么方法统一被分解的单元。也就是通过建筑物的中心空间统一各个空间单元,表现出整体的中心。他设定的中心不是实体的中心,而是空间的中心。由统治型的空间统一中心的最多实例:克莱弗住宅通过有层次性的中心进行
11、空间统一: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社区中心方案路易斯康这种“墙的空间”的独特空间从那时表现出来。由墙体限定的空间通过中心分层级来统一的空间构成。虽然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路易斯康多次运用框架结构,此时用的却是墙承重结构。路易斯康展开了他独特的建筑世界。2.6单中心平面与多中心平面路易斯康复活被赖特解体的中心在混合结构以外的建筑中也能看到很多中心明确的构成形式。路易斯康的第一惟一神教派教堂,是在大的教堂周围布置小空间2.7向心的构成与偏心的构成使城市的主轴线和议会厅的主轴线相一致的做法表现在新德里、堪培拉、达卡的设计里。但路易斯康的达卡城市规划没有设计大道,他的倾向是经常回避道路的倾向与建筑物的倾向相
12、重合。在达卡的议会厅由开着三角形和圆形洞口的墙壁形成双层皮肤,离开窗玻璃一定距离砌筑墙体,在调节日照的同时形成有进深感的立面,开着三角形和圆形洞口的窗户形成有象征意义的立面。墙的空间柯布西耶的昌廸加尔联邦议会大厦水平板式空间阿尔托把扇形布置在角落偏心性构成,路易斯康把正方形布置在中央向心性构成。代表作:阿尔托罗瓦涅米图书馆,路易斯康埃克赛特大学图书馆2.8功能的排列与形式的排列柯布西耶:自上而下:从整体到部分,首先设计整体形态而后设计房间,按功能布置房间 路易斯康:自下而上:从部分到整体,首先设计房间而后组合各个房间构成整体,按形式布置房间代表作:勒柯布西耶瑞士学生会馆,路易斯康布瑞安毛厄大学
13、女生宿舍路易斯康偏爱于正方形的表现,特别是45对角线方向的正方形表现2.9规则连接与不规则重合分段加以规则连接和随机重合角部的构成代表作:德沃尔住宅,正方形单元前后相错的构成方式犹太社区中心日间夏令营,空间单元随机的布置2.10双层皮肤的构成调节环境,创造有立面深度的双层皮肤在现代建筑中,作为原型运用的薄而无存在感的墙体一从建筑本体脱离独立设置,就更能强调出其与构造的无关。并且,通过墙壁上挖出的孔洞看到里面的建筑更能表现进深感和透明感。现代建筑上的双层皮肤,其目的也在于消除建筑物的重量感,创造透明感和进深感。 路易斯康的双层皮肤是通过厚墙壁形成的,在其上面开挖的孔洞也是圆形和三角形这种具有象征
14、性的形态。路易斯康的双层皮肤是调节气候条件,创造外观象征性的装置。 代表作: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社区中心2.11玻璃的剧场与实墙的剧场剧场基本属于套叠的构成,路易斯康设计的福特伟恩艺术剧场也是箱中置箱的构成,密斯的剧场,如果算作水平板式空间的话,路易斯康的剧场就算实墙空间,密斯大胆变革了剧场原来套叠的空间构成,路易斯康则把套叠的空间构成单纯化了。代表作:路易斯康福特韦恩艺术剧场密斯曼海姆国立剧场2.12大跨度空间柯布西耶架起屋顶,路易斯康吊起地面2.13纵向旋转轴带来的构成四角设置核心筒的构成始于赖特,经路易斯康而展开。代表作:莱特的拉金公司办公楼路易斯康的阿德勒住宅2.14屋顶带来的空间构成代
15、表作:克莱弗住宅金贝尔艺术博物馆2.15小结:路易斯康空间构成的演变现代建筑的构成空间单元的分离中心核的组合构成的多样化三路易斯康的创作思想与风格路易斯康的作品充满了纯朴之感,它们使用的元素是自然、沉重的。组合成庄严的,承载空间关系的集合体,主体部分是柏拉图式的,主要使用抽象的几何形状。如将圆形、方形、三角形转变成材料的形式,就好像将字面的理解转变成音乐符号一样。它们用光线塑造空间,空间是静谧而有力的。路易斯康的作品把国际现代主义风格带向高峰,并开创了更加纯粹的现代主义。 路易斯康着力于对历史主义的研究,自学了古罗马考古学遗址,用不同的方式利用了吉萨金字塔和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建筑元素。他在理查德
16、森医学研究楼里采用了早期水彩画中的东西,更纯粹的罗马形式的元素开始出现。象20世纪的建筑师一样,路易斯康也试图把精力放在古代世界的废墟上重新发展建筑学,他重新兴起了18世纪的现代建筑风,用由结构得来的厚重、纯粹的形式,而不是用在20世纪许多建筑师试图与抽象派相对立的示意性作品形式。他的作品总是选择最初的方式,他总是喜欢“起点”, “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有意义”。路易斯康认为一个事物想要成为什么是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要求建筑从最本质的事物做起,从认识出发一个事物想要成为什么。建筑师是有意识创造空间的人,你可以清楚地追溯某一空间是如何被创造的。同时任何一个空间或是创造屋顶的设备都是从光的角度出发
17、设计的。没有自然光的空间是真正的建筑空间。参考文献:1 日原口秀昭,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大师编辑部编,大师mook,路易斯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解读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81等内容。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概述54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概述;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Frank.L;路易斯康的建筑,以其永恒的气质,史诗般的叙事,理;康是一个追求真理和本质的人,他的思考是有力而充满;一路易斯康的“Oder”理论
18、;Oderis1955年发表于耶鲁大学建筑学报;“Order”到底是什么呢?康自己尚且没有办法用;康所说的Oder是某种“存在”,-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概述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洁)读书笔记Frank.L路易斯康的建筑,以其永恒的气质,史诗般的叙事,理性的秩序和严谨的建构逻辑完成着其作为“建筑”的最为本体的表达。从萨卡尔生物研究所到达卡议会中心,路易斯康一再的诠释着同样一个主题:建筑是什么?结构的考量,建构逻辑的表达,原型以及秩序,都是康在追寻建筑本体的过程中所执着的问题。康是一个追求真理和本质的人,他的思考是有力而充满力度的,真诚而智慧,而他的建筑理论却玄奥难懂,且没有
19、留下系统的论著,于是我试图将康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提到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论做一个综合性的、概要性的陈述。以下的内容基于形式与秩序,静谧与光明(康1969年在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的演讲)以及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洁,2000)等文本的阅读和思考,结合其他资料和自己的思考整理而成。本文是个人的读书笔记,其中许多内容是王维洁书中内容的记录,由于引述的内容比较零散,就不一一注明出处和页码了。一 路易斯康的“Oder”理论Oder is1955年发表于耶鲁大学建筑学报,此时康德理论尚未成熟,也因此在本文发表之后,康也多次针对本文的若干观点予以澄清、补述与修正。“Oder”是康
20、所有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也最为重要的出发点,许多学者把它译为“秩序”,然而康的原意不是“秩序”,也为了别人做秩序解,他很不高兴,并且公开澄清:“经常,人们提及“order”均意指秩序(Orderliness),然而这和我说的Oder完全不同。我的意思不是秩序,因为Orderliness和设计有关,却和Oder无涉。Orderliness和Order一丝关系也无。它只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解状态,以及关于存在之感的一种感知。由于某些学者提到康的”Order”是一种“存在的意志”,康在此继续加以澄清:“由它,人可以感知某物存在的意志。这种存在的意志,我们可以说是存于一种形式,存于一种需求,人可如此感觉
21、。”依照康的看法,Order和秩序完全不同,秩序是一种意志控制下的规则。秩序整齐和规律均要靠着遵守规则的意志力方能形成秩序。康想说的是他所讲的”Order”不存在意志,反而是秩序会让人感到存在的意志。他在1961年Form and Design一文中提到:“Order,是所有物的创造者,本身并没有存在意志,我之所以选择Order代替他,乃因人的知识太薄弱不足以表达思想。”“Order”到底是什么呢?康自己尚且没有办法用语言解释清楚,我只能试着用一些语言去表述。其实,一切的解释都是多余,因为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但不解释却又无从领会。姑且试着用笨拙的语言去表达。康所说的Oder是某种“存在”,它没有
22、实体,也不具有任何的精神和意志。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创造了宇宙万物,一切都在Oder中仅仅有条的运转。它具有永恒的特质,在宇宙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宇宙毁灭之后仍然不会消失,故而永恒对于它来说也仍然是不存在的。它是如此的有力量,但却不具有意志,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自然的一切是它在宇宙中的“相”。康说:自然无意识,自然不在乎夕阳之美。每次思考康之所谓“order”,总是不可遏止的想到老子。如果我们承认有终极的真理存在,承认真理可以跨越国家,跨越文化的界限,是不是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之所谓“order”和老子在道德经里的“道”其实是同样的一种存在。不可言语,不可解释,不可触摸,不可度量,
23、但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二 路易斯康的自然论在路易斯康的眼中,创造的出发点和最终评判的依据不是任何大师的言论或者作品,而仅仅是创造是否遵循了“Oder”,一切是否宛如自然所造之物:一种似乎一直存在于那儿,似乎永远存在于那儿,似乎就应该存在于那儿的状态,所有的一切都完美而且和谐,达到精确的平衡的极致。这就是他说的“自然”,建筑的创造应该象任何自然所造之物一样完美而自然,他说:“自然创造的万物中记录了创造了什么,又如何去创造。”“自然,在创造万物当下,记录了创造过程的每一步骤,可以视为种子。”“我认为形是由自然所领悟并予以实践。”他在扮演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康认为“自然无意识。”既然它无心、无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读 路易斯 空间 构成 8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