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合沥青混合料.doc
《热拌合沥青混合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拌合沥青混合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组配的矿料与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用保温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通常将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简称为“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是沥青混合料中最典型的品种,其他各种沥青混合料均由其发展而来的品种。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是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等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由于组成材料质量的差异和数量的多寡,可形成不同的组成结构,并表现为不同的力学性能。我国的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如表10-9所示。该标准按交通性质可分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 行人道路。各等级道路对
2、马歇尔试验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及残留稳定度等)提出不同要求。而对不同组成结构的混合料(如沥青混合料或沥青碎石混合料;型沥青混凝土和型沥青混凝土等)按类别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我国近年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我国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应用都有指导意义。表面理论:按传统的理解沥青混合料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经人工组配成密实的级配矿质骨架,在其表面分布着沥青结合料,将他们胶结成为一个具有强度的整体。胶浆理论:近代某些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它是以粗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砂浆介质中的一种粗分散系;同样,沥青砂浆是以细集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胶浆介质
3、中的一种细分散系;沥青胶浆是以填料为分散相,分散在沥青介质中的一种微分散系。该分散系以沥青胶浆最为重要,它的组成结构决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变形能力。目前这一理论比较集中于研究填料(矿粉)的矿物成分、填料的级配(以0.080mm为最大粒径)以及沥青与填料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于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等。同时这一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采用高稠度的沥青和大的沥青用量,以及采用间断级配的矿料。悬浮密实结构:当连续型密级配矿料(如图10-12中曲线a)与沥青组成沥青混合料时,按粒子干涉理论,为避免次级集料对前级集料密排的干涉,前级集料之间必须留出比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的空隙供次级集料排布。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4、经过多级密垛虽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密实度,但是各级集料均为次级集料所隔开,不能直接靠拢而形成骨架,有如悬浮于次级集料及沥青胶浆之间,其结构组成示意如图(10-13中a)。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虽然具有较高的粘聚力c,但摩擦角 较低,因此高温稳定性较差。骨架空隙结构:当连续型开级配矿料(如图10-12中曲线b)与沥青组成沥青混合料时,由于这种矿料递减系数较大,粗集料所占的比例较高,细集料则很少,甚至没有。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可以互相靠拢形成骨架,但由于细集料数量过少,不足以填满粗集料之间的空隙,因此形成“骨架-空隙”结构(如10-13中b)。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虽然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 ,但粘
5、聚力c较低。密实骨架结构:当间断型密级配矿质混合料(如图图10-12中曲线c)与沥青组成沥青混合料时,由于这种矿料没有中间尺寸粒径的集料,即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可形成空间骨架,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可填充骨架的空隙,因此形成“密实骨架”结构(如10-13中c)。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不仅具有较高的粘聚力c,而且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材料参数,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中破坏,主要是在高温时由于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剩而产生推挤等,以及低温时抗拉强度不足或变形能力较差而产生裂缝。目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理论,主要是要求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设计时
6、为了防止沥青路面产生高温剪切破坏,在验算沥青混凝土路面抗剪强度时,要求沥青混合料的许用剪切应力应大于或等于沥青混凝土破裂面上可能发生的剪应力。即:(10-12)而沥青混合料的许用剪应力R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即:(10-13)式中K2为系数(即沥青混合料许用应力与实际强度的比值)。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可通过三轴试验方法应用莫尔一库仑包络线,如图10-14所示,方程按式(10-12)求得:(10-14)式中: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MPa);正应力(MPa);c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MPa); 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由式(10-14)可知,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两个
7、参数,即:(10-14)沥青粘度的影响:沥青混凝土作为一个具有多级空间网络结构的分散系,从最细一级网络结构来看,它是各种矿质集料分散在沥青中的分散系,因此它的抗剪强度与分散相浓度和分散介质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c是随着沥青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由于沥青粘度的原因,沥青内部沥青胶团相互位移时,其分散介质具有抵抗剪切作用,所以沥青混合料受到剪切作用,特别是受到短暂的瞬时荷载时,具有高粘度的沥青能赋予沥青混合料较大的粘滞阻力,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沥青与矿料化学性质的影响:沥青混合料中,对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的物理化学过程,多年来许多学者曾做了大量研究工作。JI.A
8、.列宾捷尔等研究认为:沥青与矿粉交互作用后,沥青在矿粉表面产生化学组分的重新排列,在矿粉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0的扩散溶剂化膜,如图10-15a所示。在此膜厚度以内的沥青称为“结构沥青”,在此膜厚度以外的沥青称为“自由沥青”。如果矿粉颗粒之间接触处是由结构沥青膜所联结,如10-15b所示,这样促成沥青具有更高的粘度和更大的扩散溶化膜的接触面积,因而可以获得更大的粘聚力。反之,如颗粒之间接触处是自由沥青所联结,如10-15c所示,则具有较小的粘聚力。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不仅与沥青的化学性质有关,而且与矿粉的性质有关。H.M.鲍尔雪曾采用紫外线分析法对两种最典型的矿粉进行研究,在石灰石粉和石英石粉的表面
9、上形成一层吸附溶化膜,如图10-16所示。研究认为,在不同性质矿粉表面形成不同组成结构和厚度的吸附溶化膜,在石灰石粉表面形成发育较好的吸附溶化膜;而在石英石粉表面则形成发育较差的吸附溶化膜。所以在沥青混合料中,当采用石灰石矿粉时,矿粉之间更有可能通过结构沥青来联结,因而具有较高的粘聚力。矿料比表面积的影响:由前述沥青与矿粉交互作用的原理可知,结构沥青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而引起沥青化学组分在矿料表面的重分布。所以在相同的沥青用量条件下,与沥青产生交互作用的矿料表面积愈大,形成的沥青膜愈薄,在沥青中结构沥青所占的比率愈大,因而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也愈高。在沥青混合料中矿粉用量虽只占
10、7%左右,但其表面积却占矿料总表面积的80%以上,所以矿粉的性质和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影响很大。为增加沥青与矿料物理化学作用的表面积,在沥青混合料配料时,必须有适量的矿粉;提高矿粉细度可增加矿粉比表面积,所以对矿粉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小于0.075mm粒径的矿粉含量不宜过少;但是小于0.005mm粒径的矿粉含量亦不宜过多,否则将使沥青混合料结成团块,不易施工。沥青用量的影响:在沥青和矿料选定的条件下,沥青与矿料的比例(即沥青用量)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沥青用量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示意如图10-17。当沥青用量很少时,沥青不足以形成结构沥青薄膜来粘结矿料颗粒。此时,随着沥
11、青用量的增加,结构沥青逐渐增多,较好地包裹在矿料表面,使沥青与矿料间的粘附力随着沥青的用量增加而增大。当沥青用量足以形成薄膜并充分粘附矿料颗粒表面时,沥青胶浆具有最优的粘聚力。随后如果沥青用量继续增加,则由于沥青用量过多逐渐将矿料颗粒推开,在颗粒间形成未与矿料交互作用的“自由沥青”,所以沥青胶浆的粘聚力随着自由沥青的增加而降低。当沥青用量超过某一用量后,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主要取决于自由沥青,所以抗剪强度几乎不变。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不仅起着粘结剂的作用,而且起着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粗集料的相互密排作用,因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总之,沥青用量不仅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同时也影响沥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拌合 沥青 混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