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碧湖九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4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41.2项目服务对象41.3研究结果概要4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42.1项目建设背景42.3自然条件4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103.1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103.2工程建设必要性10第四章 工程总体设计124.1工程规模124.2垃圾转运方案的选择124.3垃圾转运站场址选择17第五章 垃圾转运系统工艺设计185.1 设计依据185.2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18第六章 辅助公用工程设计206.1建筑设计206.2结构设计216.3给排水和消防设计216.4电气设计23第七章 项目管理、实施与
2、定员267.1项目管理267.2项目实施267.3劳动定员277.4人员培训27第八章 项目招标方案288.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288.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288.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29第九章 环境保护309.1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309.2污染物排放源及治理措施31第十章 节 能3610.1概述3610.2节能原则3610.3节能措施36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3811.1概述3811.2设计依据3811.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3911.4劳动保护措施39第十二章 工程投资估算4112.1工程概况4112.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41第十三章 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4413
3、.1 社会效益分析4413.2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44附表、附图及附件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碧湖九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工程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丽水碧湖镇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台州中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2项目服务对象本工程服务的对象包括碧湖镇。九龙等周临近的村庄。1.3研究结果概要1.3.1设计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工程为莲都区碧湖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和转运九龙等临周村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处理的对象为:碧湖镇九龙等临周村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
4、爆等危险固体废弃物。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对象碧湖镇镇、九龙等临周村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数据。1.3.2环境保护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1.3.3劳动定员本项目利用原有人员,不用新增劳动定员。1.3.4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为3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1.3.5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74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1.3.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 目单 位数 值备注规划用地面积m2450建筑占地面积m2128.40总建筑面积m2128.40绿地面积m2135容积率0.28
5、建筑密度%28.5绿地率%301.3.7结论本工程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对碧湖镇九龙等临周村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总投资74万元。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通过改善乡镇的环境卫生,可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垃圾对河流水系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3.8建议1、尽快完善转运站的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2、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生活垃圾成份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带的调查分析),为设计阶段最终确定垃圾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3、城市垃圾清运系统尽快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分装运输,以便于运送至填埋场填埋处置时可为填埋
6、场提供覆盖土源;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社会公益事业,其运行初期管理需要政府部门的权利支持;同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制定垃圾收费制度,是垃圾转运填埋的运作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发展的循环。5、着手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产业政策,为垃圾的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打下创造条件。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项目建设背景碧湖镇史称“西乡”,据史料记载,碧湖镇附近原有白湖、赤湖、何湖、李湖、吴湖、郑湖、汤湖等沿江连片,常年积水,碧波荡漾,故名碧湖。碧湖位于莲都区西南部,北纬2820,东经119 47,距市区20公里,处于瓯江中游,“两龙”高速在镇区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福建,北上衢州,东与水阁街道、青田县章村乡
7、交界,南与大港头镇毗邻,西与松阳县裕溪乡相连,北与联城街道、丽新乡相接,丽龙与龙(游)丽两条公路交汇处,庆元、龙泉、云和、景宁、松阳、遂昌6县市至丽水市区的必经之路。碧湖镇平原山区分布明显,地势东南、东北两处较高,为丘陵低山,中间为我市三大平原之一-碧湖平原。瓯江大溪贯穿碧湖平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位于平原上游,水利发达,土地肥沃,是丽水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碧湖水运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经济繁华之地,是丽水,宣平、松阳、云和、青田一带的集贸中心,至今仍保持“邑西都会”之美誉。现碧湖镇由原新合乡、石牛乡、平原乡、联合乡撤并入碧湖镇,2012年底,碧湖镇和高溪乡撤合并
8、,合并后镇域总面积219.57平方公里,辖74个村,三个居委会,593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5.78万人,是莲都区第一大镇。2.3自然条件2.3.1气候条件自然条件(1)地理环境本项目地址所在的丽水市碧湖镇,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部,北纬2820,东经11947,处于瓯江中游,丽(水)龙(泉)与龙(游)丽(水)两条公路交汇处。庆元、龙泉、云和、景宁、遂昌、松阳6县(市)至丽水市区的必经之路,距市区约20千米,东靠青田县章村乡,南与大港头隔江相望,西接高溪乡和松阳县裕溪乡,北连联城镇,东北角和水阁街道办事处隔江为邻。碧湖盆地,海拔65米,起伏2米左右,四周环山傍水。全镇总面积133.22平方公里,耕地
9、3551公顷。(2)地形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较为平坦,瓯江(大溪)贯穿全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位于碧湖盆地上游。水利发达、土地肥沃,是丽水市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至今仍保持“邑西一都会”之美誉。(3)工程与水文地质莲都区碧湖镇区域的地质构造属华夏陆台闽浙地质组成部分,即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构造活动以褶皱为主,伴有断裂,从而形成一系列凹陷盆地和沟谷。区域内先后受垩纪、侏罗纪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其中受燕山运动火山喷发影响最大。域内中山、低山主要由含角砾凝灰岩、流纹岩和黄安质凝岩组成;盆地周边的丘陵地带及中心基底部分为火山喷发间歇期间沉淀
10、物紫色粉砂岩;盆地中心及河谷地带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洪积冲积物组成,主要土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石、砾石、砂土等。莲都区盆地的土层土质直接受地貌单元控制,盆地北面为洪积地貌,土质以砾石粘土、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825T/;紫红色粉砂岩下伏基石,自北向南倾伏,基岩埋深一般在15米;中南部在老城区以残丘地貌为主,内部土质较复杂,残丘间由于表流水系迂回,形成部分淤积地带,沉积了14米厚的淤泥,残丘间也往往被覆盖有13米深的历代建筑残积物,其下仍有粉质粘土存在,下伏基岩埋深一般在47米,最深处达9米。南部与东北部受瓯江及好溪水系的影响为冲积河漫滩地貌,土质具有二元结构,上部24米为粉砂
11、、细砂、允许承载力为812T/,下部为砾砂、卵石等,土质承载力为2030T/,基岩埋藏较深,一般达1020米。盆地表层均含水,属上层滞水,水量不大,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在0.61.2米之间,但近瓯江及好溪河漫滩地段的水位与瓯江、好溪河的流水系有互补关系,局部具有承压水。(4)水文莲都区的河川属于瓯江干流大溪水系。瓯江总长约384公里,流域面积18217平方公里。瓯江大溪和支流好溪均属山溪性河流,蓄渗能力较强,产流时间快,汇流迅速、集中,暴涨暴落时间短。而碧湖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8,最高七月气温平均29.4,最低一月气温平均6.1。(5)气象碧湖镇属中
12、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夏季炎热,静风频率高。各月日照以7月最多,平均249.6小时。2月最少,平均91.7小时。各月日照百分率7月最高为59%,23月最低为29%。年日照时数1785小时,年无霜期285天。自然灾害以高温为最,2003年绝对最高气温43.2,日最高气温35达65天。每年10月份至翌年5月份,寒潮时有袭击,常年初霜期都在11月份,终霜期在3月底,平均年无霜期为255.6天,日照百分率40%。降水特点是雨量丰富,时空分布悬殊,季节分布不均,呈双峰型分布。降水集中在3月份6月份和8月份9月份。其中3月份4月份的春雨期和5月份6月份的梅雨期
13、降雨较多,占全年降雨量的52.3%,8月份9月份为台风降雨期,降雨量占全年18.6%。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全年降雨低谷,形成燥冬天气。降雨量在各年际间分配也不均衡,1953年1992年,年最大降雨量达1956.4毫米,年最小降雨量仅967.6毫米。3.2.2城市基础设施自2000年7月份丽水撤地建市以来,丽水的城市建设迈开大步,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碧湖镇近几年来的基础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电视、排污等工程已初具规模,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城镇框架已经形成。为本项目的土方和其他设施的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交通条件随着金丽温高速、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的开通,全市9县(市、区
14、)进入二小时交通圈。碧湖镇将成为丽水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和莲都区的区域中心。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的发展,人流量的增加,50省道即龙丽公路从城镇大溪西侧通过,进一步接纳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及产业和人口的扩散,其交通条件十分便捷。(2)供水条件碧湖镇及周边区域用水由玉溪水库引水工程解决,引水隧洞至碧湖南山设支洞向碧湖供水,目前已建成日供水10000m3的能力,规划供水能力定为10万立方米/日。碧湖新水厂规划水源取自水质良好的玉溪水,水厂规划在以后建设净水设施,不再使用成品净水器,水厂预留10万立方米/日规模的用地。本项目建设区域内供水由施工队安排临时供水。(3)排水条件碧湖镇的排水体制定为雨污
15、分流制,目前污水量不到1万立方米/日。碧湖污水处理厂设于城镇东北面,上赵村与上阁村之间,靠近大溪处,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排入大溪,污水厂现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远期2万立方米/日。本项目前期少量施工用水可直排到地面,但务必做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后期废水经过简化处理统一排入到附近河道。(4)电力条件碧湖镇总用电负荷为2.52万kW(同时率为0.75),负荷密度为0.76万kW/平方公里,年用电量约为1.131.26亿kWh。该项目的施工用电可以从采桑变引出的市政供电管网上接入施工场地,作为临时供电所用。(5)通信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市的电信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992年年底就已实
16、现传输数字化、交换机程控化,开通了移动通讯服务,并与全国联网,实现国内漫游。预测碧湖镇内各类固定电话装机数分别为固定电话用户数3.14万部,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约4.2万门。4.2.3社会条件自2000年丽水撤地建市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机遇,适时采取对策与措施,发扬“勤劳质朴、坚韧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的丽水精神,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发奋努力,使丽水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社会公共事业不断向前推进。(1)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11年全镇户籍人口4.9万人,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6258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完
17、成18.35亿元;镇属企业完成8.04亿元),农业总产值4.2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33.53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20.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45公顷,总产量10322吨,其中水稻面积920公顷,产量10178.2吨,蔬菜面积2627.7公顷,产量74300吨,水果总面积238.3公顷,产量6373吨,茶园面积278.67公顷,产量360吨。是莲都区第一大镇。(2)以绿色农业为重点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碧湖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上游有历史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灌溉着上千公顷良田,中游的高溪水库、郎奇水库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和以新治河为主体的排水系统组成,确保旱涝丰收,是丽
18、水市的主要粮产区。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农业转向效益农业,农户以种植蔬菜和家禽、家畜养殖为主。3.2.8征地、拆迁条件本项目位于九龙红玗村、方便镇区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碧湖镇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较大作用,因此深受群众欢迎,征地问题不大。综上所述,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均比较好,项目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有保证,具备建设条件。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3.1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3.1.1垃圾处理现状由于碧湖镇的人口较多,目前九龙等临村大多没有垃圾卫生镇埋场。同时镇相对较为分散,垃圾收运设备并不完善,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垃圾收运设备,大多数靠农用三轮车清运,收运
19、设备简单,运输距离也很短,采取就近填埋或焚烧方式。没有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3.2工程建设必要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指出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从国情上,要求乡镇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自身的环境卫生的建设。根据浙江省2011201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提出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
20、成农村新面貌。从省情上讲,也要求乡镇要加强农村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上述,本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浙江省对乡镇政策要求,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很好的依托了城市已经建成的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第四章 工程总体设计4.1工程规模转运站的设计规模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定。垃圾转运站设调规模计算方法:Qnq/1000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的人籹;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cap.d;垃圾产量变化系数,可采用1.31.5,本工程取1.3。本工程的服务对象为碧湖镇九龙等临
21、周村,人口预测采用碧湖镇各自规划的人口预测的数值。4.2垃圾转运方案的选择4.2.1垃圾转运站工艺方式概述1、集装箱压缩式垃圾转运方式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倒垃圾地坑里,地坑内装的推板均匀的将垃圾推到垃圾压缩机内,通过压缩机边压边进入垃圾处理场去,本身集装箱半挂车带有液村推板装置;由牵引车提供动力源,将垃圾自行卸于处理场。2、预压块装箱式转运方式即各种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到垃圾地抗里,地坑内装有推板或钢板带式输送机,将垃圾均匀地推到或输送到垃圾压缩机内,被压成一大整块后,再被整块推进集装箱内,最后由牵引车将集装箱拉到垃圾处理场去。3、预压打包式
22、转运方式垃圾在转运站被压实打包,以铁丝捆扎码垛,最后由转运车运往处理场。这种形式转运站要求垃圾含水量低,只能处理袋装垃圾。4、传送带式转运方式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车进站后,在抗道型地坑边将垃圾卸于坑底传送带上,垃圾被传送带送至垃圾转运车集装箱内,最后运至处理场,这种形式的最大不足是运行费用高,故障率高,而且垃圾露天存放,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严重。5、开顶直接装载式转运方式该种形式是直接在集装箱上开顶,垃圾收集车直接在顶上卸料,在一些中,小型转运站有时应用;其主要缺点是垃圾几乎没有压实,运输效益低,不能容许数辆收集车同时卸料,而且装载过程不密封,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为严重。6、抓斗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缩 垃圾 中转站 工程项目 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