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评价单位: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3年2月目 录第1章 总则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21.3产业政策符合性71.4项目用地及选址合理性7第2章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2.1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9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92.3环境保护目标10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23.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23.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33.3环保对策措施和建议143.4环境监测计划15第4章 公众参与174.1 公众参与的实施174.2 现场调查214.2.1调查地点与
2、调查对象214.2.2现场调查统计234.3公众参与公示244.4公众参与调查中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的答复244.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5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6第1章 总则1.1项目背景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加快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建设等机遇汇聚,儋州市全线发力,紧抓契机,通过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商,来助力儋州经济快速腾飞。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儋州市要实现在新世纪的新跨越,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和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儋州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道路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全市
3、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然而,由于过去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城市道路为主的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跨越,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儋州市科技路位于那大城区,项目的最终受益者是普通民众,不仅为本地区市民提供便利,也为来往于儋州的投资者及游客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建设市区道路为市区民众创造”街容整洁、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居住生活环境,其本质上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建设市区道路,重点解决市区道路中基础设施不配套、通行不畅的问题,着力改善市区交通与环境最薄弱部分,从而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的状况,不仅能提升当地区品位
4、,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道路周边民众居住环境质量。绿化面积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变大,交通出行更流畅,公共设施更完善,生活环境更优化,这每一方面的进步都是为市区民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位于中兴大道南侧,毗邻华诺国际现场东侧,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级,全长约410米,红线宽度为40m,设计起点坐标为X=159608.866、Y=113742.029,与中兴大街相交;设计终点坐标为X=159199.504、Y=113741.498,与先锋路相交。项目建设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电力、电讯、燃气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和环境保护部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的有关要求,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我公司(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认真分析研究了工可、初设资料,对道路现场及沿线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相关材料,同时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对本报告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会,会后编写人员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6、批稿)。1.2项目概况1.2.1项目基本概况(1)项目名称: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2)建设单位:儋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816万元。资金来源由儋州市政府配套解决。 (5)地理位置:儋州市科技路位于儋州市市区中兴大道南侧,毗邻华诺国际现场东侧。设计起点坐标为X-159608.866、Y-113742.029,与中兴大街相交;设计终点坐标为X-159199.504、Y-113741.498,与先锋路相交。呈南北走向。1.2.2建设内容及规模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位于中兴大道南侧,毗邻华诺国际现场东侧,全长约410米,道路宽度为40m宽。建设主要内容有
7、: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电力、电讯、燃气等其他管线工程仅预留管位。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1;工程道路规模见表2.1-2;道路平面图见图2-2表2.1-1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道路等级级别城市次干路级2设计车速km/h403车道数道双向4车道4路线总长m4105红线宽度m406永久占地164008路面结构型式沥青混凝土9纵断面坡度%/0.3%0.331%。10设计使用年限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a11标准轴载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12地震基本烈度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8、表2.1-2 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工程量1道路工程路线工程项目总路线长410m,永久占地16400。路面工程行车道路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人行道路面层采用天然花岗岩石材路面结构路基工程填方33m,挖方196m,借方163m。2附属工程排水工程包括雨水和污水等交通工程4杆大型指路标志牌、24杆小型指示牌,540交通标线照明工程1台箱式变电站,22杆12米单杆双挑路灯,1220米照明电缆和722米电线。绿化工程人行道种植行道树和绿化带,在路基边坡开挖处进行绿化处理,同时做好景观绿化设计3辅助工程临时堆料场和设备临时安放点设备和筑路材料安放在施工料场内,具体位置道路平面布置
9、图2-2。临时生活区无施工便道无取弃土场无取弃土场挖方部分用于工程路基填土,另一部分用作东三路填方。4砂、石、沥青混泥土、水泥等筑路材料不设沥青混泥土搅拌站,所有材料(成品)均外购5水电由市政供给1.2.3评价水平年本项目评价期综合考虑初步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时段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建设期一年)。营运期评价年限为2014年(近期)、2020年(中期)和2028年(远期)。1.3产业政策符合性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属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即第十九条3.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在第二类限制类第十七条中规定,小型城市主干道项目红线宽
10、度应低于40米,中等城市低于55米。在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儋州市定位为中等城市,本道路红线宽为40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4项目用地及选址合理性1.4.1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功能、性质和权属 (1)土地利用现状拟建道路在原有土路路基进行修建,占地类型为土路及少量荒地(小山包),永久占地16400,原有道路路况较差,土路在大风天易造成扬尘污染,雨季易发生道路积水或路面泥沙流失的现象;现有道路两侧未设计排水设施,区域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均直接依地势排入两侧低洼地,被雨水冲刷的泥沙堆积于道路两侧;道路沿线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照明设施均没有。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
11、重新修建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项目。(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性质及权属根据儋州市那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项目用地范围已被规划为城镇用地(见图8-3)。结合儋州市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儋州市那大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在城镇用地建设中为规划道路。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道路的建设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土地,不另外征用土地,本项目建设已获得儋州市住建设局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见附件),项目建设前期的手续已备齐,取得环评批复后方可动工建设。1.4.2选线合理性分析依据项目规划的布局特点和交通条件等综合分析,均能满足规划和建
12、设的需要。项目工程占地不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不在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不涉及基本农田。线路走向环境敏感点较少,破坏的植被较少。本工程为道路新建工程,属于城市道路工程。项目位于儋州市那大镇西北面,道路在原有的土路路面上修建,不占用和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区域没有国家保护植物和濒危植物分布。选线不经过地表水系,不占用农田、耕地、林地等,亦不涉及拆迁,道路在原有的土路路面上修建,不占用和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选址选线合理可行。第2章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2.1.1环境空气本项目位于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项目南侧,距离约600m。本环评引用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13、的大气监测资料:大气监测布点在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内,可引用作为本项目的大气现状评价资料。评价区域的大气监测点的NO2、SO2、PM10平均浓度均低于GB3095-1996(修改)中的一级标准限值,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1.2声环境根据对拟建道路沿线地区的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道路沿线敏感点的昼夜声环境的监测数据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2类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说明拟建道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良好。2.1.3水环境根据2011年海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流经儋州市那大镇的那大水利干渠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标准。该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2.
14、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儋州市科技路市政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评价等级,结合以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类比监测的实践经验,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表1.5-1所示。表1.5-1 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区域,包括施工期的临时用地。声环境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环境空气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的矩形区域。社会环境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以内地区,适当扩大至项目直接影响区;社会经济仅限于儋州那大镇。2.3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路线的现场踏勘调查,拟建道路评价范围内无生态植被和地表水系,确定本项目的主
15、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道路评价范围内的空气和声环境敏感点。(1)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a. 保护项目沿线环境空气,使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b. 保护项目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道红线两侧第一排建筑范围内满足4a类标准适用区域时,第二排及其范围以外的满足2类标准。拟建道路沿线的敏感点见下表1.11-1。道路沿线敏感点分布见图1-1。图1-1 道路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图表1.11-1 道路沿线大气、声环境敏感点一览表环境类别对象桩号距道路红线(m)规模照片保护级别大气、声环境华诺国际K0+000K0+200西侧10m在建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GB3096-2008中2类、4a类琼富塑
16、料有限公司K0+000K0+160东侧20m50人儋州公安局小区K0+160K0+260东侧20m30户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K0+260K0+300东侧10m20人儋州解放派出所K0+300K0+380东侧10m30人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3.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该项目水土流失的地表扰动面积确定为1.64hm2(410m40m),通过计算可知: 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下,水土流失侵蚀强度达到轻度级,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18.15t/a;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侵蚀强度降低为微度级,水土流失量为0.91t/a。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
17、及时采取有效地水土保持措施,如缩短施工周期,实施边施工,边种植绿化带,采用必要的遮盖、围护等方式,做到施工区“先围挡、后施工”,减少土地裸露面积和时间,防止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随着施工期结束,建设场地被水泥、建筑及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将得到缓解。 3.1.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拟建道路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物、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粉尘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突出。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是短期影响。采用经常洒水等防护措施,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棚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掩盖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其不利影响。3.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通过预测算
18、可知,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如果使用单台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白天35m,夜间281m。在此距离之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的要求。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施工噪声,会对环境敏感点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夜间较为严重,故在离居民点较近的地段应严禁夜间施工。施工期相对营运期而言,其噪声影响是短期的,这种影响将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终止。3.1.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施工期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并及时交由儋州市环卫统一收集处理。建筑垃圾、清除的弃土弃渣运往往儋州市指定填埋点进行填埋处理。3.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3.2.1声环境影响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路面上
19、行驶的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在道路两侧的噪声预测值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变小。在不采取噪声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道路在运营近期(2014年)、中期(2020年)以及远期(2028年)的昼间噪声预测值分别在距道路两侧红线1m,3m和5m处达到2类标准,均在0m处达到4a类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在2m,4m和6m处达到2类标准,在0m,0m和0m处达到4a类标准。根据敏感度噪声叠加预测结果,本项目5个声环境敏感点第一排建筑在运营期间预测年限近期(2014年),中期(2020年)和远期(2028年)内昼夜间交通噪声叠加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由此可见,本项目建成通车后对
20、所在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3.2.2环境空气影响随着距道路两侧红线距离的增加,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预测浓度逐渐降低,在道路运营期2014年、2020年和2028年时,道路两侧环境空气中CO、NO2的预测浓度在道路运营期不同距离处的扩散浓度均满足一类区标准,营运期汽车尾气中CO、NO2对环境现状影响较小。3.2.3 地面径流影响运营期的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随降雨产生的路面雨水径流物(SS、BOD5、油类等),路面径流进入道路设置的雨水管网,最终接入到市政雨水主管中排走。因此,路面径流对沿线水环境影响较小。3.2.4道路生态景观影响道路完工后,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消除道路建设留下的临
21、时弃土、弃渣堆等不良景观,做好绿化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护环境。3.3环保对策措施和建议3.3.1施工期环保措施和建议合理设置高噪声设备的地点,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居民区;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华诺国际、琼富塑料有限公司、儋州公安局小区、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儋州解放派出所5个大气敏感点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场四周必须开挖明沟和沉砂井,必要时还要设置阻隔挡墙;施工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儋州市 科技 市政工程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