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站管网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设计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水站管网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设计报告.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综 合 说 明11编制依据、原则和任务21.1编制依据21.1.1编制依据21.1.2技术标准31.2编制原则31.3计划任务41.3.1解决范围及人口41.3.2工程措施及规模41.3.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42项目区概况52.1项目区基本情况52.1.1社会经济52.1.2区域地质条件62.1.3水文气象特征72.2水资源现状及保护72.2.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特点72.2.2水资源保护72.3农村饮水安全现状82.4地震受损情况82.5解决地震灾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2.5.1解决灾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82.5.2解决地震灾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可行性93工程设计
2、方案103.1总体设计103.1.1设计原则103.1.2技术路线103.1.3设计规模113.2工程设计123.2.1工程设计取值标准123.2.2工程设计12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84.1概算编制说明184.1.1工程概况184.1.3编制原则和依据184.1.4基础资料184.1.5费率计算依据及标准194.1.6其他194.2工程投资204.3资金筹措204.4水价核定205工程建设期管理及施工组织设计215.1工程建设期管理215.1.1管理机构215.1.2管理方式215.1.3过程管理215.1.4资金管理215.1.5招投标方案225.1.7竣工验收225.1.6质量管理235
3、.2施工组织设计235.2.1施工准备235.2.2施工条件245.2.3施工方法245.2.4施工总布置275.2.5进度安排286工程建后管理296.1运行管理296.1.1管理体制296.1.2运行机制296.1.2工程管理296.2水源保护296.2.1水资源保护方案296.2.2水资源保护306.2.3水质检验和监测306.3技术服务316.3.1加强技术培训316.3.2加大宣传力度316.3.3强化行业管理316.3.4建立应急机制316.3.6加强技术推广317环境影响评价327.1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327.2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327.3环境保护设计337.4水土保
4、持设计338效益分析348.1经济效益分析348.1.1直接经济效益348.1.2间接经济效益348.2国民经济评价348.2.1投资概算348.2.2效益分析评价348.3社会效益分析361附表1)概算书2附图1)管网平面布置图2)管沟开挖设计图3)管沟开挖及镇墩设计图4)检查井及闸阀井设计图5)配件设计图综 合 说 明20010年11月,受关帝镇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关帝场镇供水站管网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经过公司设计人员的努力,于2010年12月初完成了该项目方案编制工作。关帝镇位于涪城区南郊,距城区23公里,幅员面积23.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78个农业合作社,一个居委会,总
5、户数3525户,总人口10108人。关帝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宜人,是绵阳市重要的农产区和农业科研基地。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mm。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潜水。区内地表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由于降雨量年、季变化很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年、季变化也很大。在灾后重建规划中,为确保涪城区杨家镇、关帝镇场镇及管网沿线受灾群众及灾民安置点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涪城区水务农机局即将实施涪城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该项目规划从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吴家镇场口
6、延伸铺设供水主管网至关帝场镇场口处,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的合格水,供水规模为1165m3/d,计划解决杨家、关帝共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根据实际,本项目设计从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供水管网末端即关帝镇场口处管网取水,继续延伸铺设主管网,解决关帝镇场镇受灾居民共216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解决民营养殖规模企业沪川牧场养殖用水问题,工程供水规模为1165m3/d。工程主要铺设供水主管网4500m,土石方工程10059m3,砼工程81m3,砌石610 m3;用水泥18.2t,汽油0.123t,柴油0.06t,钢筋0.19t
7、。项目工程总投资126.1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4.4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费85.5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1.09万元,独立费用9.65万元,基本预备费6.01万元。本项目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工程效益的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有关规范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其内内部收益率EIRR=8.56%8.0%,经济净现值ENPV=4.08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021。国民经济满足规范要求,切实可行,敏感性分析表明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1编制依据、原则和任务1.1编制依据1.1.1编制依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
8、82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区震损水库和饮水安全恢复重建的会议纪要(川府阅20093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98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9129号);汶川地震四川省水利灾后重建规划报告;关于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8173号);省发改委关于规范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权限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8580号);省水利厅关于四川省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技术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川水函20081134号);省财政厅关于对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50号代表建议的办理答复(川财办函20
9、09188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1752号);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财政部、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917号);绵阳市“5.12”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的通知(绵府办发20086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绵府办发2009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函200926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发20095
10、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函2009445号)。绵阳市涪城区灾后重建水利规划1.1.2技术标准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3、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准则;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5、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6、室内外给水设计手册;7、中国农村给水设计手册;8、水利部和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9、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1、村镇供水单位资质
11、标准(SL308);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1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5、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1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等。1.2编制原则按照国家计委、卫生部、水利部颁布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评价指标,根据项目区水源、地形、村民居住点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5.12”特大地震后的实际情况及灾重建规划,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坚持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2、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工程与环境
12、相结合、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3、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管理方便的原则。4、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水量、水质和水压符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卫生、安全的规定和要求。5、工程设计与项目区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相结合。1.3计划任务1.3.1解决范围及人口本项目计划通过延伸铺设供水管网,解决关帝镇场镇受灾居民2160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及民营养殖规模企业沪川牧场养殖用水问题。1.3.2工程措施及规模工程计划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处理达标后的水
13、,从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供水管网末端即关帝镇场口处管网取水,继续延伸铺设主管网5公里,解决受灾群众及养殖企业用水问题,工程供水规模为500m3/d。1.3.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项目总投资:项目工程总投资126.1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4.4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费85.5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1.09万元,独立费用9.65万元,基本预备费6.01万元。详见概算表。2、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国家灾后重建资金100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自筹。2项目区概况2.1项目区基本情况2.1.1社会经济 关帝镇位于涪城区南郊,距城区23公里,幅员面积23.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78个
14、农业合作社,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0108人(其中场镇人口为2160人),总户数3525户,总耕地面积951公顷;全镇种植蔬菜8071亩,小麦5000亩,豆类745亩,薯类2250亩,油料8399亩,玉米点播3528亩;发展桑园3045亩,产茧120.5吨;土鸡、生猪产业优势进一步进一步量达富余劳动力面取消农业税,人平减负中行为,的明查暗访力度凸现,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强劲,投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出栏成品土鸡123.44万只,存栏38.79余万只,实现收入4246.8万元;生猪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关帝又一产业亮点,全年全镇出栏生猪56371头,产值实现5213万元。水产品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
15、良好,全年出产627吨,实现产值752.4万元。工业总产值4075万元。其中沪川牧场位于关帝镇大树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从事种猪、商品猪、肉品、兽药、设备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研发和经营,是涪城区引进并着力打造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也是我区灾后重建成功引进并实施的第一个大型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提供优质种猪15000头、商业猪50000头,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带动就业150人,流转土地300亩。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有效带动涪城乃至绵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生猪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科学的示范作用。牧
16、场设有种猪繁育场、饲料加工场和商品猪养殖场三大养殖区,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配备了专业的兽药、设备研发力量,采用“自繁自养”模式,引进由美国、法国、丹麦等国优质种猪杂交而成的“杜长大”瘦肉型商品猪进行科学繁育和养殖。该猪种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瘦肉率高等特点,在上海、香港和江浙等地供不应求,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效益前景;与此同时,牧场还向生猪养殖企业、大户等提供猪业项目市场策划、选址建场设计、养猪技术咨询、行业信息咨询、养猪技术人员培训、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等服务,并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培养养殖专业人才提供完善的技术性指导和业务培训。2009年底,绵阳沪川牧场将完成2000
17、0平方米猪舍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引进1000套母猪产仔,出栏仔猪1万头的初步目标。将为关帝镇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进一步推动牧场周边的经济发展。2.1.2区域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川北台陷次级褶皱河边背斜(系石马坝土门垭背斜西延部分),该背斜轴线西起蒋家长沟向北东东径河边至白岩墙。核部及翼部地层均为侏罗系七曲寺组的砂泥岩地层,两翼地层倾角大致对称,为14度。,但当前遭受“512”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影响,场地抗震稳定性一般。依据DL5073-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3.1.1条判别,拟建工程场地处于水工建筑抗震较有利地段。抗震设防烈度
18、:依照2008年版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2、水文地质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潜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漫滩、高漫滩与一级阶地的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排泄于沟谷。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在地域上差异较大,从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多种地下水类型。基于地下水富水性弱,无赋存条件的情况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区的取水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区内地表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时空分布与降雨量基本一致。由于降雨量年、季变化
19、很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年、季变化也很大。3、工程地质评价关帝场镇镇地貌属于浅丘地形,表现为鸡爪丘、圆丘-窗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一般30-100m。渠道多位于丘间谷地,地势平缓,渠道两侧多为农田、台地,少数位于丘陵斜坡边缘,但相对高差一般不大于10m。灌区的丘陵较低矮,部分基岩出露;部分地段覆盖有厚度不大的坡积土,植被茂盛,灌区水土保持效益好,土壤侵蚀轻度。4、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川北台陷次级褶皱河边背斜(系石马坝土门垭背斜西延部分),该背斜轴线西起蒋家长沟向北东东径河边至白岩墙。核部及翼部地层均为侏罗系七曲寺组的砂泥岩地层,两翼地层倾角大致对称,为14度。,但当前遭受“512”汶川大地
20、震及其余震的影响,场地抗震稳定性一般。依据DL5073-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3.1.1条判别,拟建工程场地处于水工建筑抗震较有利地段。抗震设防烈度:依照2008年版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2.1.3水文气象特征关帝场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宜人,是绵阳市重要的农产区和农业科研基地。多年平均气温17.4,多年平均降雨量956mm,最大年降雨量1700.1mm,最小年降雨量577.5mm。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
21、,7-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的60%,7月降雨量又仅占全年的25%,1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0.5%。常造成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82小时,无霜期267天。2.2水资源现状及保护2.2.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特点关帝现有水利蓄水工程112处,其中有小(二)型水库7座,山平塘84口,石河堰21道,有效库容500万余立方米。关帝镇境内无大的河流通过,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都江堰人民渠六期涪城区中型灌区玉杨丰支渠引水,年引水量近500万立方米。2.2.2水资源保护 由于涪城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显得至关重要。对此,涪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
22、视保护水资源,指示涪城区水务局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全区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工作:1、重新划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包括水域范围和陆域范围,明确相应保护界限与水质目标。同时,对保护区的水质情况坚持做到定点、定期观测,面向社会发布水资源公报。2、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近年来,关帝镇镇府配合涪城区水务农机局在集中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未审批有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取缔了原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定期监测饮用水源水质状况。3、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规范主要河道内的水禽养殖行为和查处乱用溪河塘埝肥水养鱼行为。将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保护区,进行界定打桩和标志设置,由区相关部门共同督导其管
23、护工作。4、全区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改善水质。2.3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近年来,由于全区持续干旱,严重缺水,加之水质不达标,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水质不达标也给疾病传播创造了条件。而关帝镇水资源开发程度低,大部分地区用水主要依靠人民渠输水和农民自建水井,但由于人民渠供水期短,水量有限,导致整个涪城区的农村居民用水极为困难,在人民渠断流期间,只能依靠以前的老井出水。原有的大部分老井出现了也由于年久失修,导致水质水量不能受到保证;再加上“5.12”地震影响,导致许多群众自建水井被震损,渗漏严重,农村居民用水问题雪上加霜,这些问题均影响着关帝场镇的城乡统筹规划,影响着整个关帝镇
24、的新农村建设,甚至制约关帝镇的经济发展。2.4地震受损情况在5.12特大地震中,关帝镇受损严重,场镇供水管网破损,农户自行打的水井渗漏严重,水井及水管已不能继续使用。再加上地震后全区干旱频繁,地下水补给不足,现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问题突出,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尽快解决。2.5解决地震灾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5.1解决灾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5.12”地震后,由于供水管道的渗漏,群众的生活生产受到了较大影响部分群众在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后,新的生活用水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特别是农房恢复重建集中区,用水问题更加突出,迫切需要尽快解决。同时,实施地震灾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灾后
25、恢复重建工程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灾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恢复重建工程可以提高灾区的供水条件,改善灾区群众的饮水条件,保证灾区饮水安全,提高受灾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实施灾区农村饮水安全恢复重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5.2解决地震灾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关帝镇地震灾区农村饮水安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设经费有保障;灾区群众渴望尽快建成,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关帝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灾区农村饮水安全灾后恢复重建的组织、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完
26、全具备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条件。3工程设计方案3.1总体设计3.1.1设计原则根据水利部颁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省计委、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川计农经【2001】39号);绵阳市涪城区灾后重建水利规划等文件要求,参考相似条件运转正常的供水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以解决安全饮水为原则,适当考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确定一个比较符合现实又有发展余地的生活用水标准。1、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管理方便。2、计
27、算供水规模的参数取值严格按照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合理选取,控制供水规模,防止供水规模偏大。3.1.2技术路线(一)水源保护1、根据水源类型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存在可能影响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和任何活动。2、地下水水源的单井保护半径不小于50100 m。地表水水源保护范围为取水点上游1000 m至下游100 m的水域及其沿岸,并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等。3、水源保护区征得相关部门的认可,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相互配合。(二)供水工程建设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延伸铺设供水主管网及其配套工程,各部分建设要符合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的要求。1、
28、水源选择与配置根据实际,本项目设计从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供水管网末端即关帝镇场口处管网取水,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的成品合格水。2、工程选型在灾后重建规划中,为确保涪城区杨家镇、关帝镇场镇及管网沿线受灾群众及灾民安置点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涪城区水务农机局即将实施涪城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该项目规划从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吴家镇场口延伸铺设供水主管网至关帝场镇场口处,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的合格水,供水规模为3000m3/d,计划解决杨家、关帝共1.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根据水源、用水需
29、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本项目计划从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供水管网末端即关帝镇场口处管网取水继续延伸铺设主管网,解决关帝镇场镇受灾居民共216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解决民营养殖规模企业沪川牧场养殖用水问题。3、水处理措施选择本工程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的成品合格水,不需要二次处理。4、材料设备选择农村饮水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要性能可靠、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卫生安全要求,优先采用耐腐蚀、耐老化、节能、节水、环保的产品。(三)水质检测集中供水工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
30、L310)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308)的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本工程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的成品水,有专业水质化验单位对水质检验和水厂自检,不需进行二次重复检测。3.1.3设计规模依据前述的编制原则、技术路线,在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和现场查勘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及水质等不同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技术标准汇编中的要求,对供水站中的建筑物及管网的抗震设计烈度按7度进行设计,防洪标准设计按20年一遇进行设计,初步拟定以下总体设计方案。本工程为管网延伸工程1处,采用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达标后
31、的成品水,本工程设计解决关帝镇场镇及管网沿线受灾群众共216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考虑川沪牧场用水也将从本工程管网中取水,故本次设计规划将川沪牧场的用水纳入供水规模的计算。3.2工程设计3.2.1工程设计取值标准1、工程的供水规模按最高日用水定额进行计算。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中的有关规定,关帝镇属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分区中的第四区,对于泵站扬水工程,按照“全日供水,室内有给水、排水设施且卫生设施较齐全”的用水条件,拟定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为60L/人.d。2、以现状居民人数为规划解决人数,工程设计年限采用15年,设计年限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采用3,该供水站中的未预
32、见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考虑,按此计算后不再计入设计年限内的机械增长人数对水量的影响。3、在全日供水情况下,对于不同规模的供水工程采用不同时变化系数及日变化系数采用。4、绵阳市水务集团管网每天工作24小时供水。5、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不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按7 m取值,两层建筑物按12m取值,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 m。6、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在40 m以内时不设置减压措施,超过40 m时设置减压阀。3.2.2工程设计关帝场镇供水站管网改扩建工程位于绵阳市涪城区关帝镇,本次兴建管网延伸工程1处,解决关帝镇受灾群众216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考虑大树村的川沪牧场也将从本工程管网
33、中取水。3.2.2.1工程总体设计1、供水规模和用水量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对供水范围用户的实地考察,根据村民生活习惯与用水状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有关用水参数。其主要参数如下:工程设计年限为15年,基准年为2010年;设计年为2010-2025年。设计人口设计用水居民人数PP0(1+ R)n+P1P=2160(1+3)15+0 = 2260(人)式中:P-设计年限末用水人口; P0-设计时当年的统计人口数 P0=2160;R-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根据关帝镇提供数据,取R=3; P1 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此次不计入。n-设计年限,n=15;居民生活用水量Q1Q1Pq10
34、-3 式中:Q1-居民生活用水量,m3/d;P设计供水人口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关帝镇分区属于第四区,按照国家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表3.1.2,本工程供水范围用(供)水条件为全日供水,水龙头入户、有洗涤池其他卫生设施较少,相应最高日居民用水定额为5070L/(人.d)。设计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Q=60L/人.d计算,居民生活用水量经计算: Q160226010-3 135.6m3/d公共建筑用水量Q2公共建筑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3,按Q1的10%计,则Q2Q110%=135.610%=13.56m3/d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Q3水厂的未预见水量、
35、管网漏失水量根据国家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1.8,取上述几项之和的10%计,则:Q3(Q1+Q2)10(135.6+13.56)1014.92m3/d 因本次设计还考虑的沪川牧场的用水量,由于沪川牧场主要养殖商品猪,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本次设计畜禽(猪)用水定额取20L/头.d,沪川牧场建成后养殖规模为50000头,故沪川牧场日均用水量为Q4=205000010-3=1000 m3/d消防用水量Q5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1),城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表3.21
36、 城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人数(万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次)一次灭火用水量(L/S)1.01102.5115本次设计人数为2260人,故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L/S计算。按火灾延续时间2h计算,则消防用水量为72 m3,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3.1.3规定允许短时间间断供水的乡镇,当上述用水量之和高于消防用水量时,确定供水规模可不单列消防用水量,设计配水管网时按规定设置消火栓。供水规模Qd 根据规范,供水规模等于最高日用水量,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 = 居民生活用水量 + 公共建筑用水量 + 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即Qd=Q1+
37、Q2+Q3+Q4+ Q5=135.6+13.56+14.92+1000+0=1164m3/d 故本项目设计日供水规模为1165m3/d。日变化系数Kd取为1.3,则平均日用水量Q均= Qd/Kd=1165/1.3=896m3/d年平均给水量Qg=365/Kd Qd=365/1.3896=25万m3/年从以上结果可:本工程的规模为1165m3/d,用水量为25万m3/年。2、供水水质和水压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供水水压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为7m,两层建筑为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m,本设计取6层24m为用户的最小服务水头。3
38、、水源选择根据实际,本项目设计从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供水管网末端即关帝镇场口处管网取水,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的合格水。集中供水工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308)的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检验。本工程水源为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已处理后的成品水,有专业水质化验单位对水质检验和水厂自检,不需进行二次重复检测。涪城区水务农机局即将实施涪城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该项目规划从绵阳市水务集团三水厂吴家镇场口延伸铺设供
39、水主管网至关帝场镇场口处,供水规模为3000m3/d。而本项目设计供水规模为1165 m3/d,水量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4、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本工程供水范围为关帝镇场镇216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以及大树村沪川牧场的用水问题。根据涪城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实施方案,该项目供水管网铺设末端关帝镇场口即本次项目供水管网起点水压线标高为489.032m,自由水头达41.482m,完全能够满足自流供水方式,因此设计供水方式通过管网自流至用户。5、工程设计等级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集中式供水工程规模等级划分按表3.2-1确定:表3.2-1 集
40、中式供水工程规模等级划分表工程类型型型型型型供水规模(m3/d)10000100005000500010001000200200因集中供水工程设计每天供水规模Q1165m3/d,工程设计规模为型,供水的时变化系数Kh取为2.0:最高日平均时给水量Qcp=Qd/24=1165/24=48m3/h,最高日最高时给水量Qmax=KhQcp =2.048=96m3/h 6、防洪和抗震本项目工程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有关规定,主要建筑物按照20年一遇洪水进行设计,50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本项目工程主要建(构)筑物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按照度设计。3.2.2.2配水工程设计根据供水区村民居住分布情况
41、及农村供水设计技术要点的规定,供水主管道按终期规模设计,配水管网采用树枝状布置。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本次设计管网布置仅设置主管网,沿途不设置分支管网,管径按设计流量和经济流速确定。考虑今后沿管线各村社用水要求,在干管上预留进入各村社接口。1、设计流量根据设计,按照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计算。配水管网设计流量QtQmax=98m3/h=0.0272 m3/s。 2、设计流速根据农村供水设计技术要点的规定,配水干管设计流速采用经济流速,设计取v=1.2 m3/s(见中国农村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手册)P79页及表171。3、管径计算管径按如下公式计算:D=0.169m=169mm根据计算结果,本次设计配水主
42、管管径选用D=180mm的PE100级聚乙烯管,PN=0.8Mpa,实际计算内径d内=180-8.62=167mm。4、管段水力计算本次设计管网布置仅设置主管网,沿途未设置分支管网。每一管段只有唯一的流量,任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该管段下游的节点流量的总和。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总水头损失hi =1.1iL(m)。1)沿程水头损失H1= iL=0.000915Q 1.774 /d 4.774*L=0.007*4500=31.5m 式中: h1沿程水头损失m;L计算管段的长度m;i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PE管i=0.000915Q 1.774 /d 4.774 )Q管段流量m3/s;
43、d管道内径m;2)局部水头损失H2=0.1*31.5=3.1m3)总水头损失H= H1+ H2=34.6m。根据涪城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灾后恢复重建杨家镇、关帝镇供水工程实施方案,该项目供水管网铺设末端关帝镇场口即本次项目供水管网起点水压线标高为489.032m,自由水头达41.482m,本项目末端供应到沪川牧场取水井处,其地面高程为440.60,计算自由水头为15.432m,完全能够满足自流供水方式。5、附属建筑设计(1)各类闸阀及阀井的设置阀门井及分水井。在各主、支管交接处设置阀门井,并在交接点下游的干管上设置节制闸阀,在分支管上设置分水闸阀。考虑到今后供水用户的扩大,在拟定分水点处,设置分
44、水井,井内安装分水三通和分水支管,并在分水三通下游的管上设置节制闸阀,在分支管上设置分水闸阀。为了节省工程量,将分水井和阀门井合并设置。各种闸阀井均为砼结构,圆形结构,井的设计套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上)。井底内径根据阀门、管件尺寸大小确定,井盖采用聚丙烯高分子塑料盖板,为防止地下水渗入井内,阀井内用防渗砂浆抹面。本工程总共设置10处闸阀井。检查井。在供水干管每隔200米处设置一检查井。各检查井内均在主管上安装闸阀。本工程总共设置15个检查井。减压阀。干管最大静水头超过60m设置减压阀,本工程不设置减压阀。排气阀。在管道倒顺坡高点呈“凸”形的高点处设置。同时输水管道在坡度小于
45、l时,宜每隔0.5l.0km设置进气排气阀。本工程设置排气阀1处。消火栓。在用户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消火栓高出地面的高度据现场情况确定。本工程需设置6处消火栓。 (2)水管管材及压力等级选择根据地形情况,为确保工程安全和便于连接,输水管网采用PE管,管道的压力等级为0.8Mpa。PE管采用热熔连接,管道变径一般均在分水井处,采用变径管接头连接,分水处采用等径或异径三通连接。(3)管道设计及开挖配水管采用PE管,该设计配水管道最大工作压力为P=0.4Mpa,设计内水压力1.5P=0.6Mpa,据规范选用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小于设计内水压力,选择公称压力位0.8Mpa的PE管。输水PE管必须地埋,在一般地带,管道全部选用PE管,采用地埋式铺设,管顶以上埋深不小于0.7m,穿越道路、渠道、院落、农田等埋深不小于1.0m,公路不得小于1.5m。 (4)管道穿路、渠、院落设计对管道须穿路、沟渠、院落的地方,尽量采用地埋式,并对穿路的管道设置钢套管保护,因特殊情况确需跨空穿越的,除采用钢套管保护外,还需在跨空管道两端设置镇墩,确保管道稳固,镇墩采用C20砼砌筑。凡管道穿路、沟渠、院落的地方,均设立警示牌柱等标志。(5)管道铺设根据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