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和3G承载方案-培训稿(简版)0925北研.ppt
《软交换和3G承载方案-培训稿(简版)0925北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交换和3G承载方案-培训稿(简版)0925北研.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交换和3G承载解决方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2006年9月28日,引子,CN2即将验收投产,城域网优化试点工作已经完成,软交换和3G都是将要承载在CN2上的电信自身关键业务,业务设备如何部署?,如何使城域网和CN2有效配合,提供软交换和3G业务所需的QoS、可靠性和安全性?,从平滑演进的角度,承载方案如何设计?,软交换和3G的融合承载作何考虑?,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CN2,V,PE1,PE2,C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C
2、E3,CE4,SS1,SS2,GE,GE,GE,GE,FE,FE,CN2,V,PE1,PE2,TG1,TG2,GE,GE,V,V,V,V,CE3,CE4,CE1,SS1,SS2,GE,GE,GE,FE,FE,局址 1,局址 2,双局址双PE方式,同一局址的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设备之间通过路由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CN2,V,PE1,P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SS1,SS2,GE,GE,GE,FE,FE,CN2,V,PE1,PE2,CE2,TG1,TG
3、2,GE,V,V,V,V,CE1,SS1,SS2,GE,GE,GE,GE,局址1,单局址双PE方式,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全网的信令流和媒体流处于同一VPN;网管信息处于一单独管理VPN中,并可与现有DCN网相连通。为保证软交换业务承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每个大区节点和其它CN2节点部署双PE。在局址选择上,如果两个局址均具备独立的光缆和WDM设备,可选择双局址部署方式;否则延续采用单局址方式。在双局址情况下,SS等设备采用四台CE(三层交换机)上连至双PE,
4、在单局址情况下采用两台CE上连至双PE。同一局址内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之间通过GE互联,实现局址之间的冗余。针对TG,若完全具备CE能力且每条链路流量很大,可采用TG直连PE方式;否则建议经CE双挂到两个PE。为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CE与PE间采用BGP协议,各局址采用相同的AS号(65510)。为方便管理,CE至PE间互联地址采用公网地址。,DC1承载方案总结,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
5、载方案指引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省内软交换引入示意,本地网1,SS 区域1,省会SS(含其他区域),双归属,AG、TG,本地网2,IAD,视频终端,大客户,SHLR,SHLR,SHLR,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现有SCP,本地网3,本地网n,SS 区域2,软交换业务区覆盖一个IP城域网(本地网制)软交换业务区覆盖多个IP城域网(大区制),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CN2+IP城域网,CN2,CN2,PE-ASBR1,PE-ASBR2,城域网L3 VPN,软交换 L3VPN,大区SS,V,TG,城域网PE-ASBR2,业务路
6、由器(PE),省内SS、SHLR、MRS、SG,城域网L3 VPN,V,TG,省内TG-TG的媒体流,AG,AG,城域网PE-ASBR1,城域网PE-ASBR,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二-CN2+IP专网,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CE1,光纤/SDH/MSTP,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CE3,SS、SHLR、MRS、SG,CE4,三层交换机,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比较,总结:考虑到技术发展方向、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选择CN2+IP城域网方案承载。考虑到IP城域网现状,可以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工作的推进,逐步从城域核心层
7、到接入层向目标承载架构演进。,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步骤,在第一阶段,软交换专网核心出口的CE 路由器改造为IP 城域网PE-ASBR,并与IP 城域网P 路由器互联,其余CE 可暂时仍以光纤/SDH/MSTP方式直接连接PE-ASBR。,在第二阶段,城域骨干网改造完毕,启用MPLS,同时
8、将软交换其余CE 路由器改造为城域网PE(SR),新增的AG 等设备可以就近接入PE。,在第三阶段,城域宽带接入网具备了高可靠性,AG/IAD 可转为利用宽带接入网的资源接入。,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一,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启用MP-BGP,将其改造为城域网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光纤/SDH/MSTP,软交换 L3VPN,大区SS,V,TG,V,TG,CE3,SS、SHLR、SG,CE4,CE1,三层交换机,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二,CN2,PE1,PE2,CE,CN2,PE-AS
9、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城域网,软交换 L3VPN,大区SS,V,TG,V,TG,PE2,SS、SHLR、SG,PE1,CE,三层交换机,P2,P1,CE改造为PE,改造步骤讨论,CN2,CN2,PE-ASBR,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专网,软交换 L3VPN,大区SS,V,TG,V,TG,CE3,CE4,CE,SS、SHLR、SG,三层交换机,CE,CE,V,TG,CE,IP城域网,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
10、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地市SS,CN2,本地网SS,大区SS,TG汇接局,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不跨域,无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一-SS双挂CN2和城域网,SS、SHLR、MRS、SG,SS、SHLR、MRS、SG,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
11、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本地网SS,CN2,跨域VPN互联,大区SS,TG汇接局,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所有本地网本地呼叫信令均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二-SS只接CN2,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SS、SHLR、MRS、SG,TG汇接局,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本地网SS,CN2,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大区SS,TG汇接局,城域VPN,AG,AG,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长途呼叫信令均不跨域,无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跨越三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跨越三个自治域,S
12、S承载方案三-SS只接城域网,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SS承载方案总结,原则:以信令流跨域段最少为优选方案,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链路故障后的恢复时间双挂方案,综合收敛情况最佳单挂CN2,所有本地网之间、本地网内信令流均跨域单挂城域网,非本城域网覆盖范围内的本地网须跨接三个域,长途业务信令流须跨接三个自治域,建议选择双挂方案,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13、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AG承载方式(一),CE(L3交换机)部署在SR侧,为多个AG共用。,P,SR1,城域骨干网,PE,AG,CE1,SR2,P,VRRP,CE2,AG,主要故障点及其故障恢复时间:AG到CE之间的链路故障AG进行主备端口倒换,故障保护时间为几百毫秒。CE故障备用CE升为VRRP主用,VRRP到换时间默认为3秒,可缩短至150毫秒。其他故障:CE与SR的链路故障CE与SR同机房,尾纤连接,故障率很低。SR设备故障:设备本身故障率较低。,P,SR1,城域骨干网,AG,L3交换机,P,单点故障点无法保护,AG承载方式(二),单上联SR,SR侧部署L3交
14、换机,汇聚多个AG流量,节省SR端口,AG,AG,P,SR1,PE,SR2,P,VRRP+BFD,MSTP/SDH,MSTP/SDH,MSTP,STM1,MSTP,MSTP,AG承载方式(三),通过MSTP环双上联城域SR,SR之间运行VRRP+BFD,主要故障点及其故障恢复时间:环链路故障利用MSTP本身的环保护机制,可达到50毫秒保护级别其他故障:MSTP设备与PE之间的链路故障两者同局址,之间的链路为尾纤连接,故障率较小。SR设备设备本身故障率较低,利用VRRP进行冗余保护。,城域骨干网,实施建议,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及AG的重要程度,结合城域网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软交换AG的承载原则:
15、对于5000线以上或重要客户的AG,可采用双上联保护方案;其它AG宜采用单挂方式,不进行链路保护。在城域网具备QOS能力及MPLS VPN能力的地区,对需要双上联保护的AG,可在SR侧部署三层交换机,为多个AG共用,AG通过三层交换机双上联至SR,三层交换机之间运行VRRP,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可优选具备BFD功能的三层交换机;对于MSTP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可通过城域MSTP环双接SR,在SR间运行VRRP,实现高可靠性的链路保护。在尚不具备VPN能力的小型城域网,AG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直接接入CN2 PE。对于已建设软交换IP承载专网的地区,应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及与CN2对接工作的逐步推进,将软
16、交换业务转由城域网和CN2来承载,新增的AG优先接入城域网SR。,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根据CN2 PE和SS的设置情况,可将本地网分为以下几个场景:,注1:本地网无SS即为“大区制“,本地网有SS即为”本地网制“,业务平台,SHLR,网管,A局址核心交换层,SS,MRS,SS,B局址核心
17、交换层,MRS,TG,TG,TG,TG,IP城域网,AG及其它接入设备,TDM连接线,IP连接线,SS,SS,SG,SG,省内,关口局,TG/AG等设备经城域网中的宽带接入网或专线方式连至城域网PE。,LS,LS,LS,LS,LS,LS,CN2,场景一:本地网有SS和CN2 PE,CN2 PE,城域网SR,SS等设备同时连接CN2和城域网PE。,业务平台,SHLR,网管,核心交换层,SS,MRS,SS,TG,CN2软交换VPN,AG及其它接入设备,SG,本地网没有SS是指SS按大区部署 城域网A是大区中心,城域网B是大区内非中心本地网,CN2 PE,IP城域网A,IP城域网B,AG及其它接入设
18、备,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城域网PE。,TG,TG,场景二:本地网没有SS、有CN2 PE,城域PE/PE-ASBR,场景三方案建议,对于本地网内无CN2 PE又无SS的情况,将该本地网按网络发展指导意见,与相邻或省会本地网组成一个大城域网。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大城域网PE。,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
19、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城域网L3 VPN,软交换 L3VPN,大区SS,V,TG,V,TG,PE-ASBR,PE-ASBR,NGN、3G链路,其他VPN共用链路,VPN对接网络拓扑,SS、SHLR、SG,城域网PE,VPN跨域方式比较,结论:考虑到NGN、3G地址规划具备较高的可聚合性,不会频繁变动,且只有几个VPN,不存在扩展性方面的问题,因此option A的优势明显,建议采用该跨域方式。,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DSLAM/园区交换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换 3G 承载 方案 培训 简版 0925 北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