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海南寰亚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零一四年二月项目名称: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海南寰亚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证书等级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3005号单位法人代表:王春宽项目负责人:王春宽1、建设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1.1.1项目名称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1.1.4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设计起于现状龙海路,终点接椰林路,道路全长1530.924米,双向两车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道路等级为
2、城市支路,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水工程、雨水工程、中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道路走向见图2-1。1.1.5项目投资估算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本工程总投资 3406.56万元。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1。图2-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线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道路长度m1530.9243设计行车速度Km/h204标准轴载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5地震烈度度VI6道路红线宽度m157路面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8道路交通量达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年149路面结构达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年1010最大超高横坡%21
3、1圆曲线最小半径m7512平曲线最小长度m4013圆曲线最小长度m2014竖曲线最小半径m不小于15015竖曲线最小长度m不小于2016道路纵坡%小于2.5,不小于0.317道路最小坡长m6018防洪防潮标准1/501.2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1.2.1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三亚市海棠湾A8片区支路市政工程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列。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是相容的。1.2.2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三亚市海棠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2011年修改)(图7-1),道路沿线用地规划为旅游建设用地。项目用地规划不占用基本农田及
4、林地。项目作为海棠湾旅游度假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它的改造建设可以更好的实施”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这一主题定位。部分土地与规划不符合,应及时办理相关调整手续。道路改造将有利于沿途土地资源的开发建设,根据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用地布局图(局部),项目作为片区与对外连接的城市市政支路,与海棠湾规划是相符的。本项目的建设与三亚市海棠湾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中要求执行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相符的。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2013第一季度三亚市环境质量公报,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第一季度全部监测日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5、PM10)的日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因此,项目区域现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2.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监测结果,敏感点藤桥法院与三桥村的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道路起点(与l龙海路相交)和终点(与规划路相交)的昼夜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因此,项目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表明,A8道路项目沿线以农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其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村庄植被为主,其次为农田作物及建筑物等,分别占评价范围总面积的35.15%、
6、58.02%、6.83%等。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生态敏感性一般。2.5项目用地及周边环境敏感点通过对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的敏感点进行实地调查,本项目全线评价范围内主要的敏感点详见表2-1,表2-1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序号名称桩号方位距红线距离备注1藤桥人民法庭K0+880K0+920北侧18m办公及居住人员20人2三桥村K0+940K1+080北侧5m18户(54人)3普通农田K1+120K1+420穿越-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用的主要措施效果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三亚市海棠湾A8
7、片区支路市政工程位置位于三亚市海棠湾A8-01地块,接海棠湾现状龙海路及规划椰林路。道路全线长约1530.924m。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填挖土石方路段将使沿线植被遭到破坏。该项目沿线植被主要为芒果、桉树、椰子、水田等,项目施工期道路沿线植被将被剥离,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区域的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道路建成后,通过道路沿线内进行植树种草进行生态恢复,将对区内生态有一定补偿作用,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该项目水土流失的地表破坏面积确定为2.2881ha,通过计算可知:该项目水土流失量为31.8t/a,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量为3.89t/a。由此可见,在建设过程中,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的水
8、土流失比较大,因此应更加注重水土流失的防治,以防止大量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污染。3.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道路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40m范围内,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距声源125m范围内。道路沿线20m范围敏感点有藤桥人民法庭、三桥村等,施工期应采取降噪措施,制定合理施工时间,以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3.1.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施工期TSP污染严重,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中及石料运输中,距现场100m处环境空气中TSP浓度高达11.7mg/m,150m处环境空气中TSP浓度仍达5
9、.0mg/m,但影响周期短,随施工结束而消失。本项目受扬尘影响较大的主要为道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以内敏感点。本项目施工期受扬尘影响较大的敏感点是藤桥人民法庭和三桥村。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所。采取上述措施后,粉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3.1.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该项目施工人员约100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0.1t/d,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加以收集,运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堆放。该项目的弃方量为11507m,弃土方应及时清运到指定的集中弃土点堆放,并在条件许可时以植被覆盖,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固废另一来源为拆除房
10、屋产生的建筑垃圾,拆除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按500kg/计,拆除房屋面积为235,则拆除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共为117.5t。拆迁建筑垃圾应运往三亚市吉阳镇高峰垃圾场处置。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均进行了合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3.1.4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该项目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有项目施工人员临时居住区生活污水、施工产生的工程废水,道路施工产生的弃渣、现场施工机械、工具、地面等的清洗废水以及机械油料泄漏和施工材料如石料、油料堆放等。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 m/d,如果废水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对施工营地应建立临时厕所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拟建道路穿越三桥村农田作物,并占用少量农
11、作物用地,在建设期间将对农田作物的耕作产生一定影响。在降雨时,雨水携带了建设过程中的大量污染物质,如果路面的径流通过直接排向路边的农田,污染物进入土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会造成路边农田作物的减产和污染以及水体的污染,给农民带来损失。因此,在施工工期间要设置截流沟,做好路面雨水的收集,避免雨水直接排入农田,才能把损失降低。3.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预测,在D类稳定度条件下,随着评价年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其CO和NO2的地面浓度贡献值逐渐增大,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评价年2015年、2021年和2029年CO和NO2的叠加浓度没有超标现象,均满足环境
12、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要求,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3.2.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预测结果, 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藤桥人民法庭、三桥村在项目运营近期(2015)、中期(2021)、远期(2029)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在今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道路营运期达标距离内的住宅及商业开发项目应考虑交通噪声对其造成的影响。3.2.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公路在营运期由于路面雨水排放对沿线的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污染物因子有pH、SS、COD和石油类等。工程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
13、路面径流,该项目沿线铺设雨水管网,雨季地面径流排入雨水管,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3.3环境保护措施3.3.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设置工地围档:由于本项目藤桥法院(首排建筑距离道路红线18m)、三桥村(首排建筑距离道路红线5m)敏感点,各敏感点首排建筑与道路边线两侧的距离较短,因此可适当加高围档高度,加强防尘效果。(2)做好运输计划:在施工期必须加强对现有道路的交通管理,保证施工避开在道路交通高峰时运输材料。运输车辆应遵守当地的交通法规,切忌超载运输以免造成散装筑路材料的散落和堵塞交通,并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检查。对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加遮盖物,减少散落。(3)采取
14、洒水湿法抑尘:对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灰土的装卸、运输、混合、沥青的运输等易于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洒水等办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对道路在建成区附近的施工点,应配备专用洒水车在施工场地进行喷洒,净化大气环境,防止扬尘污染。施工现场及运输施工物料时经过藤桥法院、三桥村路段,应根据运输情况及天气条件定期清扫、洒水,减少道路二次扬尘。(4)及时进行地面硬化:对于开挖和回填区域应在作业完成后及时压实地面,对于运输道路可通过水泥、沥青及其它固化材料固化,可以有效防止交通扬尘和自然扬尘。2.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规定的要求,在藤桥法院(首排建筑距离道路红线18
15、m)、三桥村(首排建筑距离道路红线5m)敏感点处的施工区域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2)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合理设置高噪声设备的地点,远离沿线在藤桥法院、三桥村等敏感点,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3)道路施工除线路施工外,应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场等施工场地的位置,远离藤桥法院、三桥村敏感点,以降低材料运输和装卸时噪声对其产生的影响;夜间禁止运输建筑材料、渣土和建筑垃圾等。(4)在途径藤桥法院、三桥村路段,道路施
16、工工地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8m。3.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1)在初建和施工中应完善边沟、排截污水等排水工程,保持排水畅通。(2)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废弃物的堆放,临时挡护等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3)道路施工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密封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材料的实用阶段,防止材料运输和贮存不当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沥青、油料的运输要特别注意。(4)在施工场地应设置挡护措施,避免筑路材料被雨水冲刷后进入附近水体或附近雨污管网。 (5)路基防护工程应按设计标准和要求对堤堑边坡和排水沟等设施进行施工,防止水土流失和淤积。(6)施工废水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亚市 海棠 A8 支路 市政工程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