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时间:二0一0年十二月目 录1 项目总说明 41.1项目区情况41.1.1项目区基本情况41.1.2 水资源平衡分析 5 1.2设计要求及依据61.2.1设计要求61.2.2设计依据61.3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71.3.1指导思想71.3.2项目建设的原则71.4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设计工作步骤 71.4.1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7 1.4.2分期建设情况81.4.3 承担设计的范围及分工 8 2 农田水利总平面规划 9 2.1 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9 2.2 项目区总平面图设计与分析 9 2.2.1 项目地址基本情况 9
2、2.2.2 总平面图设计 93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10 3.1设计依据 10 3.2设计内容 103.2.1 工程建设标准 10 3.2.2 工程建设内容 104 项目秸秆还田和配方施肥方案12 4.1 技术方案12 4.1.1技术方案选择的原则 12 4.1.2 田间工程建设13 4.1.3 秸秆还田建设13 4.1.4 配方施肥建设14 4.1.5 平衡施肥技术17 4.1.6 技术路线图185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195.1 投资估算依据195.2 项目投资估算196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196.1 农业环境现状196.2 污染源状况196.3 环境保护206.4 项目与当地环境互适性分析20
3、7 组织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21 7.1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217.1.1 成立组织217.1.2 项目实施管理措施218 项目招投标方案21 8.1 项目招投标组织机构22 8.2 招标方法229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221 项目总说明1.1 项目区概况1.1.1 项目区基本情况居皖中腹地,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东侧,南临巢湖之滨,北与定远县、滁州市相邻,东与全椒县、巢湖市接壤,西与长丰县、合肥市相连,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 属长江和淮河水系,位于东径1171911752,北纬31353216。县辖18个乡镇2个开发区,面积2211平方公里。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86.8
4、1亿元,农业的投入,支持农林水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涨。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22.2%;第二产业增加值99.73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52.28亿元,增长11.8%。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091元,比上年增长22.4%,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镇位于肥东县东部,距离县城30公里,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东邻石塘镇,北接古城镇。镇域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委会280多个村民组,全镇人口6.23万人,耕地总面积6.5万亩,人均耕地1.04亩。2009年生产总值6.9亿元镇财政收入4230万元,农民
5、人均纯收入5840元。1.1.1.1水文气象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气象特点为: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洪涝;秋季水量偏少,易伏旱;冬季常有强寒流。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度,一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 平均气温28度,1月份最低为2.2度左右,大于10度活动积温为5020度,全年无霜期23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81.2时。年平均降雨量940毫米左右,汛期69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1%。总的来说,本区光、热、水资源比较协调,适宜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生长。1.1.1.2地质项目区及周边未发现近期活动断裂通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6、2001),对应的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1.1.1.3公用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及排涝标准项目区位于公路沿线附近,近靠省城合肥,距县城30公里,水陆交通极其便利。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和大部分标准化农田通机耕路,为实现农田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区已建成排涝站排涝标准较高,能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二十年一遇。1.1.1.4 土壤和光热资源 a) 土壤、植被包公镇位于肥东县南部,质地主要为沙壤土,土质较好。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含量为1.86%,氮素含量为0.13%,速效磷含量0.02%,表现为缺磷,速效钾含量不足。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光照充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
7、花生、小麦大豆、山芋等。在植被分带上,属落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植被带。b)光、热自然资源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气象特点为: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洪涝;秋降水量偏少,易伏旱;冬季常有强寒流。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度,大于10度活动积温为5020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81.2小时。总的来说,光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1.1.2 水资源平衡分析1.1.2.1 降雨、径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940。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年际变化大,据1950年以来资料统计,1954年降水量最多。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季节性明显,平均夏季68月占年降水量的52%,春季35月占年
8、降水量的23%,秋季911月占年降水量的18%,冬季122月占年降水量的7%,其中7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6.7%,12月份降水量最少,占年降水量的1.8%。项目区地表水平均径流深约470,主要由降雨形成。与降雨规律一致,径流年际变化大,多水年是少水年的35倍;年内分布不均,夏季径流较多,占全年径流流量的60%左右,春季次之(占全年18%左右),秋季偏少(占全年15.0%),冬季最少(占全年7%)。1.1.2.2 灌溉需水量分析1、种植结构调整项目区为传统农业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差。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十分重要。根据近几年实际栽种情况,结合农业区划和农业部门
9、意见,本灌区今后在主攻优质水稻的同时,应当适当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指数。预测近期(2010年)作物组成如表1-1。表1-1 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预测表植物种类稻谷油菜棉花小麦豆类蔬菜其他复种指数中稻平均种植指数(%)58.1239.403.4%21.201.814.4435.2173.52、灌溉制度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是高效节水的农业基础,尤其是对以水稻为主的地区,灌溉制度设计更加重要。参考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已有的试验成果,结合本项目区实际,应大力推广“浅湿间歇”和:“浅晒深湿”型节水增产灌溉模式。1)综合净灌溉定额根据灌区的作物组成和采用的灌溉制度,经计算,多年平均综合净灌溉定额为221
10、m/亩。3、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拟实行泵站提水,斗、农渠输水到田间的灌溉方式。由于地下水位高,输水渠系较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0.65,田间水利用系数按0.74计算,年均灌溉总需水量为34万m。1.2设计要求及依据1.2.1设计要求本项目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标准良田以种植优质水稻、小麦为主,按照产业化经济模式和订单农业,与农民鉴定优质水稻、小麦收购合同。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良种供应、土壤监测、病虫害预测预报、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科技配套服务,大力推广应用配套集成技术,从而推动粮食生产有一个质的飞跃。项目建成后,亩增产小麦60公斤,水稻70公斤。1.2.2设计依据 1)皖农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巩固 退耕还林 成果 基本 口粮 建设 项目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