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研究.doc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研究.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研究Study of InternalControl over engineering projects摘 要 本文针对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论支持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根据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5个基本环节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探讨“豆腐渣工程”的案例,就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关键词: 工程项目 内部控制 支付 ABSTRACTThis essay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tudy on interna
2、l control over engineering projects. On the basis of an introduction of some primary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in internal control, it discusses the realistic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Given a brief outline of the 5 main procedures of
3、 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 this essay proposes how to design the detailed control procedures when a constructional company is to apply that system into practice. Finally, through analysis of a Doufuzha-project case,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contro
4、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 Internal Control Payment第1章 内部控制概论12121.1内部控制的历程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1.1.1萌芽期一一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Internal c
5、heck)。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纵观该时期的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纠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其基本定义为:“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它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它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柯氏会计辞典
6、(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1.1.2发展期一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其中指出:证券发行人应设计并维护一套能为下列目的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a.交易依据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执行;b.交易的记录必须满足GAAP或其他适当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和落实资产责任的需要;c.接触资产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d.按适当时间间隔,将财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并对差异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
7、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以及1947年审计准则暂行公告(TSAS),出于改进审计方式的需要,提出了以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为基础的审计程序。但这期间,无论在审计文献中还是在其他管理著作中,均没有关于内部控制概念的权威性定义。1. 第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为了赋予内部控制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于1949年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
8、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不只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它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以培训有关人员使其能够履行职责,以及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的准确性,并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等内容。此外内部控制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一些活动,例如,具有工程性质的时动分析以及在检查系统中运用的质量控制,基本上属于生产部门的活动。2. 定义的第一次修正上述范围广泛的内部控制定义及其解释的发布,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对内部控制这一重要概念的重大贡献。但该报告所定义的内
9、部控制概念,其内容如此宽泛,以致包括了审计人员对审查内部控制所不可能承担的职责。从与委托人讨论什么是良好的会计和经营方法的角度考虑,他们感到1949年的定义非常合适,但从承担为制定审计方案而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的责任角度考虑,他们感到这一定义范围过宽。该委员会的解决方式,是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即将与前两个目标即保护资产和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关的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而将与后两个目标即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有关的控制归入内部管理控制。于是1953年10月,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又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SAP No.19)
10、,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划分:“广义地说,内部控制按其热点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会计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务资产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控制。(2)管理控制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通常只与财务记录发生间接的关系,包括统计分析、时动研究、经营报告、雇员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可见,所以把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为了按照公认审计标准来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
11、的范围。对此,1963年,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审计程序公告第33号的结论是:独立审计师应主要检查会计控制。会计控制一般对财务记录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审计人员必须对它做出评价。管理控制通常只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不对其作评价。但是,如果审计人员认为,某些管理控制对财务记录的可靠性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他要视情况对它们进行评价。例如,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统计分析需要给予评价。3. 定义的第二次修正第一次修正后的定义,大大缩小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但人们认为对“会计控制”的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记录可靠性这两点仍然可能发生误解。即对“保护”一词作广
12、义的解释可能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决策过程中的任何程序和记录都可以包括在会计控制的保护资产概念中”。为了避免这种宽泛的解释,197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会计控制又提出并通过了一个较为严格的定义:“会计控制是组织计划和所有与下面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1)保护资产,即在业务处理和资产处置过程中,保护资产遭过失错误或舞弊等造成的损失。(2)保证对外界报告的财务资料的可靠性。”4. 定义的第三次修正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审计准则公告的制定者,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第1号公告(SAS No.1)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并通过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
13、 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审计准则公告的制定者 第1号公告(SAS No.1),1972(1)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有关标准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落实资产责任;只有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才能接触资产;按照适当的间隔期限,将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一经发现差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2)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
14、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上述内部控制定义的演变反映出两个重点:第一,当前注册计师在开展其审计工作时所运用的会计控制概念,是一种纯技术的、专业化的、适用范围具有严格规定性的、防护色彩很浓的概念,它的主要宗旨是预防和发现错弊;第二,自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提出第一个内部控制定义起,人们为完善该定义作了不懈的努力,以至于今天的内部控制定义与1949年的定义有天壤之别。这种以会计控制为主的定义,虽为独立审计界认可,却屡屡遭到管理人员代言人的攻击。他们指出,这些定义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纠错防弊上,过于消极和狭窄。凯罗鲁斯先生对于代表独立审
15、计界观点的特别咨询委员会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报告,只表示有保留地同意。他认为,该报告对内部会计控制范围的讨论受现存审计文献的影响太大。凯罗鲁斯主张,内部控制范围和目标应予以扩展,以便它们更能够适应管理部门的需要。他极为主张,审计准则委员会所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某些因素应该是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包括:(1)组织计划,(2)责任的确定和授权,(3)预算程序和预算控制,(4)员工雇用计划和财务人员培训计划,(5)保证所有参与经济业务授权、记录、保护资产、报告财务信息的职员保持较高的行为道德水准的方法和措施。从管理人员(和其它有关第三方)的角度来看,
16、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之间的区别并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区别。特别是那些置身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人们,他们很难接受这种区分。1980年3月在“内部审计师协会”代表大会的发言中,凯罗鲁斯先生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58年将1949年的内部控制定义区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行为描绘为“将美玉击成了碎片”。他声称,在这块美玉完全修复以前,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对管理人员有用、为管理人员理解的内部控制定义。1.1.3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文献界定了会计控制概念,而公司的经理们创立并在实践中运用着管理控制概念,这两个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对这两种善于内部控制的不同解释的同时并行这一
17、事实视而不见,那么任何设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企图都是短视的,同时也是徒劳的。于是,人们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和整体架构的概念。1. 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一词,而且文告提出的内部控制内容比以前更为实在,条理更加清楚。该文告的颁布和实施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性成果。以“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
18、结构的考虑”为题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具体如下:(1)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例如由银行指定代理人的检查等。(2)会计系统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
19、、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健全的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使列入财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揭示。(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的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保管财产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
20、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何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上述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与197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定义相比有两个明显的改动:一是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二是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这些改变可以说是反映了70年代后期以来内部控制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动向。2.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
21、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委员会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的认可。与此同时。AICPA则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
22、号(SAS N0.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审汁准则公告第55号。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COSO委员会 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1992归结上述文献,我们认为: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
23、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内部控制并不仅限于企业单位,同样也存在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和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是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原理及评价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和行政事业单位之中。1.2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设计内部控制,可以根据企业特征和需求(例如企业规模、业务构成、管理水平等),对内部控制要素加以有机组合。我们认为,COSO报告提出的内容控制五项要素,具有较强的理论可取性和实践可行性,本文将以此为基础,简要阐
24、述内部控制的要素及其结构。1.2.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1.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无论是企业最高管理层还是其它成员都应当做到: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致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对敏感职位之间的财务分工要准确明细,以避免造成偷窃资产或隐藏不佳绩效的引诱;加强企业的内部审核制度;发挥董事会的职能,使其客观监督企业的高层管理阶层;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使所有雇员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判断;制作文字化的行为准则和政策声明,将其传达给全体雇员;将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项目 内部 控制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