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量计算方式.doc
《吸附量计算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附量计算方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29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回顾10.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未讲完内容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10.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10.3 固体表面教学要求:了解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含义及区别,理解郎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重 点:郎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难 点:郎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0.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1 学时10.3 固体表面1 学时课后作业10.6; 10.9参考资料物理化学(第四版,南京大学 傅献彩等著)物理化学解题指导(河北科技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编)注:
2、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10.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续上节课内容,教案见上次课)10.3 固体表面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也是不均匀的,而且不像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通常它们是定位的。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正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受力不对称和表面结构不均匀性,它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分子,使表面吉布斯函数下降。而且不同的部位吸附和催化的活性不同。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常用的
3、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1) 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2) 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3) 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4) 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5) 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6) 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
4、有原子重排等。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在相互作用的位能曲线上,随着H2分子向Ni表面靠近,相互作用位能下降。到达a点,位能最低,这是物理吸附的稳定状态。这时氢没有解离,两原子核间距等于Ni和H的原子半径加上两者的范德华半径。放出的能量ea等于物理吸附热Qp,这数值相当于氢气的液化热。如果氢分子通过a点要进一步靠近Ni表面,由于核间的排斥作用,使位能沿ac线升高。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1) 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力,一般较强。(2) 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0kJ/mol以上。(3) 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
5、,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亦然。(4) 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5)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6) 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H2在金属镍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在相互作用的位能线上,H2分子获得解离能DH-H,解离成H原子,处于c的位置。随着H原子向Ni表面靠近,位能不断下降,达到b点,这是化学吸附的稳定状态。Ni和H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者的原子半径之和。能量gb是放出的化学吸附热Qc,这相当于两者之间形成化学键的键能。随着H原子进一步向Ni表面靠近,由于核间斥力,位能
6、沿bc线迅速上升。H2分子在Ni表面的吸附是在物理吸附过程中,提供一点活化能,就可以转变成化学吸附。H2分子从P到达a点是物理吸附,放出物理吸附热Qp,这时提供活化能Ea,使氢分子到达P点,就解离为氢原子,接下来发生化学吸附。这活化能Ea远小于H2分子的解离能,这就是Ni为什么是一个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的原因。脱氢作用沿化学吸附的逆过程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等于Qc+Ea,使稳定吸附的氢原子越过这个能量达到P点,然后变成H2分子沿Pa P线离开表面。2. 等温吸附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1) 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2) 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吸附 计算 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