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高等学校名称:石河子大学建设项目名称: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项目所属一级领域:医药卫生项目所属二级领域:基础医学二九年五月目 录项目基本信息简表1项 目 摘 要2一、项目概况3(一)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相关学科3(二)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若为延续项目,请说明该项目在建设目标和任务上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或特点3二、项目建设目标3(一)建设目标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4(三)
2、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分析6三、项目建设任务7(一)主要研究方向7(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10(三)本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和基本措施11(四)本项目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现状分析11(五)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国内外相比的特色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12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13(一)项目建设内容13(二)项目总投资及筹措渠道14五、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15(一)项目建设期限15(二)实施进度安排15六、节能节水、污染排放与环境保护16(一)项目能耗水耗与节能节水措施16(二)项目主要污染与环境保护措施16七、招标方案17(一)具体招标方案17(二)填写招标基
3、本情况表并加盖学校公章17八、项目实施组织管理与运行18九、预期建设成效18十、结论和建议19十一、相关附件20附件1 项目建设依托学科师资队伍情况一览表20附件2 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承担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21附件3 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主要获奖项目一览表22附件4 主干学科领域近五年发表代表性论文一览表23附件5 主干学科领域现有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一览表24附件6 项目建设拟购置设备一览表25附件7 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27附件8 项目建设资金预算表57附件9 项目建设资金年度计划表57项目基本信息简表建设项目名称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建设地点 新疆 省(自治区、直
4、辖市) 石河子 市 区(县)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术团队,全面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争取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治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建设任务围绕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包括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发生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疆高发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建立和完善组织形态与细胞功能研究技术平台、染色体分析与分子诊断技术平台、蛋白质研究技术平台
5、、新疆高发性疾病生物样本资源库、整体动物研究技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完善软件图书资料,扩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严重危害各族人民健康,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项目对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健康需求、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促进新疆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项 目 摘 要新疆自然环境复杂,在十五个不同民族人群中,由于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的因素,一些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有较鲜明的民族聚集高发的特征,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有独特的地域和人群分布。这些重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新疆各族人民的健康,而且由此产生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6、已成为影响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项目针对上述重大疾病防治和提高新疆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需求,依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和“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分子肿瘤学、功能基因组学、功能蛋白组学、分子免疫学等医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围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诊断学与防治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争取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包虫病和结核病等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本项目预期将依
7、托的主干学科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防治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建立规范化的研究现场与组织资源库和分子诊断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并用于民族高发性肿瘤和肝包虫病、结核病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适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术团队,具有承担国家及国际合作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健康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项目概况(一)本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相关学科主干学科:兵团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3个学科均为硕士学位点。相关
8、学科:内科学、外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3个学科均为硕士学位点。(二)本项目是三期新增还是“十五”项目的延续?若为延续项目,请说明该项目在建设目标和任务上与前期的不同之处或特点本项目是三期建设新增项目。二、项目建设目标(一)建设目标本项目针对新疆重大疾病防治和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需求,依托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和“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分子肿瘤学、功能基因组学、功能蛋白组学、分子免疫学等医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围绕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诊断学与防治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争
9、取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包虫病和结核病等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1学科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力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学科若干研究方向形成显著特色和优势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将项目依托的主干学科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研究基地。 2队伍建设力争引进和培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名;引进和培养“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名;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人,团队教师博士比例达到60%以上;每年选送3-5名优秀人才赴海外留学或访问,开阔
10、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国际视野。3人才培养充分发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的作用,完善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培养研究生80-90名,获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4-6篇。4科学研究以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为突破口,争取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1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3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研究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争取三年科研到位经费2000万元左右。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篇左右,其中SCI、EI等收录35篇左右;编写出版学术专著2-3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12项。5基地建设以“新
11、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平台,加强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和感染性疾病包虫病、结核病现场研究基地和规范化资源库建设,建立和完善组织形态与细胞功能研究技术平台、染色体分析与分子诊断研究与应用技术平台、蛋白质研究技术平台、新疆高发性疾病生物样本资源库、整体动物研究技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力争申报建立一个“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卫生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恶性肿瘤类慢性疾病和包虫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重大疾病。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地研究与临床实践。如美国从70年代开始,每年
12、进行抗癌药物研究,推广早诊早治方案,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试验,对多种预防治疗方案进行验证,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连续下降的国家。恶性肿瘤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共性,但因种族、地区、人群不同,其患病率、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所累及的靶器官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在常见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和防治等方面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同时在全国许多地区不同人群开展了协作研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效果。尤其近年来正在推广和开展的常见恶性肿瘤如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的早诊早治等,将为常见恶性肿瘤制定规范化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以及今后的防治效
13、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缺乏对上述重大疾病系统性、连续性的研究,尤其缺乏以不同民族人群流行病学与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结合的系统研究。(2)相关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医学研究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限制了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3)有关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统计数据不全或较陈旧,缺乏近年的流行病学数据。在研究材料的系统收集与利用以及相关疾病资源库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使得这些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源不能充分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系统地从环境和遗传两个方面开展特定地区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少数民族恶性肿瘤相关基因与机制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肝包
14、虫病是严重危害疫区人群健康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然而,由于肝包虫病的药物治疗及研究并不理想,目前国内外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近几年来,本学科研究人员提出的“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虽极大地降低了肝包虫病术后复发和残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由于肝包虫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运用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根据患病人的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疗方案是目前的临床治疗的研究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的结核病发病率均呈回升趋势,由于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应用,导致了耐多药结核菌的出现,使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我国结核病死亡居死因顺位的第9
15、位,每年死于结核病者相当于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两倍。但是,目前,我国的结核病防治研究水平相当落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1)缺乏有效的特异、快速、早期的诊断技术;(2)缺乏有效地病原体监测分析手段;(3)缺乏快速、有效的耐药监测方法;(4)缺乏特异有效的疫苗。新疆是结核病高发区,因此,开展结核病的流行规律、早期诊断、治疗技术、耐药机制与监测和结核病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研究的热点。(三)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分析1新疆各族群众对健康问题和重大疾病防治的需求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居住着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和饮食习惯、遗传背景各异的十三个世居民族
16、。由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有着较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集聚发生的特征:如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的患病率(达590/10万)是我国妇女平均患病率(138/10万)的四倍;新疆北部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率高达155.9/10万,远高于同地区其它民族(22.3/10万)和全国平均水平;哈萨克族胃癌的死亡率(41.3/10万)位居全国少数民族之首,高于同地区汉族(18.5/10万)和维吾尔族(14.2/10万)。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46410万)、涂阳患病率(16010万)和死亡率(3810万)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17、26倍、1.51倍和3.88倍。而且结核病疫情南疆高于北疆,农村高于城市,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新疆牧区囊性包虫的人群感染率为23.0%,而肝包虫的发病率达4.5%。上述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在不同地区、民族间的差异,一方面与生活和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不同民族遗传背景的差异及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而新疆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探讨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对这些重大疾病的病因解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疆各族群众对健康问题的需求始终是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则是新疆全面
18、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和核心任务。上述新疆民族高发性疾病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劳动力损失大,卫生消费需求高,并且由此带给社会及家庭的社会、经济负担致使因病致贫的问题很突出,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和经济原因,新疆医疗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因此,开展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防治研究,不仅可有效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对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需求本项目研究内容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人口与健康领域发
19、展的总目标和发展思路紧密结合,不仅完全符合国家人口与健康领域优先主题“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8)”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49)”的需求,而且完全符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人口与健康领域的优先主题“重大疾病、高发病、地方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开发”的要求,对满足新疆各族群众的健康需求、全面提高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和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三、项目建设任务(一)主要研究方向1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发生机制与流行病学研究(1)建设内容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与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1 工程 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