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HY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HY/T XXXXXXXXX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compiling of marin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plan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国家海洋局发布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24.1 总则24.2 规划区域概况54.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64.4 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制定64.5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74.6
2、规划重点94.7 保障措施105 规划成果要求105.1 规划文本105.2 规划附件105.3 规划说明(技术报告)10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11前 言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金龙、王金坑、颜利、戴娟娟、欧阳玉蓉、陈彬、傅世锋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的程序、一般原则、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近岸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2 规范
3、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GB/T17108-2006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9485-2014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Y/T 1182008 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和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3.1 海洋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海洋生态
4、系统中所有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2 近岸海域nearshore area已公布领海基点的近岸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渤海、北部湾等内海和未公布领海基点的近岸海域指由大陆海岸向海延伸12海里的海域。3.3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marine eco-environment sensitive area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是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且遭受损害后较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注:GB/T 19485-2014,术语和定义3.53.4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 functional zonation fo
5、r marin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是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特性、生物多样性现状、开发利用现状、自然环境与海域资源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有利于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 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4.1 总则4.1.1 编制依据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具有指导和支撑作用的法规、标准和规划等作为规划依据逐一进行描述。主要的规划编制依据包括:a)国际上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定;b)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c)国家和地方涉及
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规划。4.1.2 规划目的根据规划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监测技术手段和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具体的规划目的,主要应围绕遏制海洋生态环境退化趋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持久性地维持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切实保护关键海洋生物生境,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4.1.3 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海洋保护事业的需要,以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制定规划期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遵循的方针、政策、原则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等。4.1.4 基本原则海洋生物多样性
7、保护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如下:a)保护优先和持续利用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积极措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保障生态安全。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学、合理和有序地利用生物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处理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关系。b)海陆统筹和分区管理原则。基于生态系统管理,在编制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方案时,坚持海陆统筹,海域及其依托陆域作为一个整体,严格控制陆域污染源。规划应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在经济、技术上可行;建立分区系统和指标体系,实施综合管理,重点
8、解决制约主导功能发挥的各类限制性因素;规划应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c)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考虑到海水的流通性、海域使用功能的重叠性等特点,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时不宜太细,制定分区的保护目标时应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为主,兼顾其他保护目标的要求。d)适应性管理和公众参与原则。采用适应性管理的理念,根据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政策情况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通过开展系列监测评估活动,相应改进规划、监测、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以更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可持续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建立
9、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机制。4.1.5 技术路线规划工作应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总体目标、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保障措施等。主要入海污染源现状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生物体质量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现状水环境质量现状主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及分析现场调查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背景资料收集有关管理部门访谈海洋环境质量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评估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分析保护目标与规划指标的确定其它海洋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主体功能区划等规划重点(主要任务)产业结构及布局调整其它生境保护规划污染控制规划
10、生态修复规划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可行性分析图1 规划技术路线图4.1.6 规划范围和期限制定规范范围和规划期限应遵循以下要求:a)规划范围:应明确规划的边界范围,覆盖主要目标管理海域范围,根据需要也可统筹兼顾一定的陆域范围。b)规划期限:应有明确的起止年限,一般以规划编制的前一年作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远期分别按5年、10-15年考虑,原则上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时限相衔接。4.2 规划区域概况4.2.1 自然概况介绍规划范围内的地理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气候、陆地水文、海洋水文、海洋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主要描述下列有关内容:a)地理概况:地理位置、海岸线面积、岸
11、线长度等;b)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特征、岛屿、海湾和形态等;c)气候特征:所属气候区、气温、降水量、台风影响程度等;d)陆地水文:流域面积、径流量、入海水系数量及特征等;e)海洋水文:潮汐、潮流、波浪等;f)海洋自然资源:港口资源、渔业资源、浅海滩涂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潮汐能资源等;g)生物多样性概况:珍稀濒危物种,生物群落,典型生态系统等。4.2.2 社会经济概况介绍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等背景情况,分析规划区域社会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描述下列有关内容:a)行政区划:沿岸地区行政区域概况; b)陆域社会经济现状:包括人口、GDP、居民人均收入、行政区域面积、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c)海洋经
12、济与海洋产业: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和潮汐能发电等的情况。4.2.3 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描述下列有关内容:a)水质现状:评价因子、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b)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c)生物质量现状:评价因子、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d)海洋生物生态现状:包括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及潮间带生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4.2.4 生态环境敏感区概况规划海域涉及海洋生态敏感区的,还应增加以下相关内容:a)海洋保护区,包括保护区
13、的地理位置、保护区面积、保护级别、保护区类型、保护对象等;b)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面积、生态特征、生态系统现状等,应分别按照HY/T 080-2005、 HY/T 081-2005、HY/T 082-2005、HY/T 083-2005的有关要求执行;c)珍稀和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包括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物种类、数量及栖息地面积等,可采取调访等手段,并参照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中的有关要求执行;d)海洋渔业资源产卵场、索饵场、育幼场、重要渔业水域,包括主要海洋渔业资源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等;e)海水增养殖区,包括地理位置、养殖种类
14、、养殖面积、养殖数量等。4.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4.3.1 基本要求通过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调查及评价,说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所取得的成就,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4.3.2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现状评价可选取海洋营养级指数、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潮间带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和潮下带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等指标体系。 注: 参考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进行评价。4.3.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现状分析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现状应包括以下内容:a)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制定及执行情况;
15、b)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措施(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海洋污染防治和管理、海洋生态修复和海岸带环境整治等);c)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状、科学研究现状;d)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监测、监视及监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4.3.4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a)生境破坏;b)环境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过度捕捞;e)其他威胁。4.4 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制定4.4.1 基本要求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对规划区环境随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而变化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及其指标体
16、系。4.4.2 规划目标在制定规划目标时,应紧紧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管理需要,根据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现状、海洋产业布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机制、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海洋生物多样性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规划总体目标应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目标相一致,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目标包括规划期间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定性和定量发展目标。应根据所在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需求,确定规划的总目标、阶段目标:a)总体目标(含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综合目标);b)分期目标(以规划基准年起第一个
17、五年计划,含压力、状态、响应和环境综合目标)。4.4.3 规划指标规划指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框架指标体系的方法构建,推荐指标见表1。规划指标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a)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指标(即状态指标)一般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敏感生物等;b)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削减指标(即压力指标)一般包括:生境破坏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过度捕捞遏制等;c)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指标(即响应指标)一般包括:法制建设、保护区建设、监管能力建设、资金投入等。表1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推荐指标序号准则层指
18、标层分类指标层1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生物多样性等级2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3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削减生境破坏控制围填海面积占可围填面积的比例4湿地面积减少率5河流入海量变化6污染排放控制直接排海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主要入海河流、直排口营养盐削减比例8港口船舶及开采石油类排放量削减率9重金属污染控制10海水养殖排污控制11海上采砂情况12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外来种分布面积占生境面积的比例13过度捕捞遏制渔业捕捞量年变化率14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法制建设年新增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数15保护区建设海洋保护区覆盖率16重要生态系统受保护率17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率18监测监控赤潮监控率19海洋溢油和化学品泄
19、漏监控率20资金投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占海洋GDP的比重4.5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4.5.1 分区的目的分区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根据海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单元,并明确各分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为实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手段。4.5.2 分区方法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分区边界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海域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分区方法主要如下:a)主导因素法:根据海域的主导海洋功能、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定分区边界,同时应充分考虑河口、依
20、托陆域、海岛等海洋自然特征及行政边界。b)综合分析法:遵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的原则,综合分析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协调各种用海关系,根据海域使用功能的差异性进行分区。c)其他功能分区法:随着GIS技术的迅速发展,可在空间分析基础上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完成专家集成方法进行分区。4.5.3 分区类型在基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主体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结合生态敏感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适宜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度和潜力等因素,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体系,将规划海域划分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一般养护区和生物多样性重点监督区三类管理区:a)重点
21、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极重要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核心的区域,包括珍稀濒危海洋物种及其生境,重要海洋物种产卵场、索饵场和繁殖场,以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b)一般养护区:生物多样性养护区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包括生态系统敏感区及其关系密切的周边区域,还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区应加强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网络体系的建设,搭建综合生态保护区的骨架、保证良好的生态联通性。c)重点监督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监督区指生物多样性一般地区及其它区域,包括环节污染监督区和生态破坏及灾害防治监督区等。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体系见表2:表2 海
22、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代码类 型类 别保护对象及防护重点1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1.1海洋自然保护区及珍稀海洋物种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物种及其生境,重要海洋物种产卵场、索饵场和繁殖场,关键生境资源、重要渔业资源繁育保护区1.2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典型的、有代表性海洋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一般养护区2.1重要生态功能养护区养殖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海域2.2生态廊道保护区入海河口、海湾湾口等生态廊道区2.3一般生态功能养护区旅游等一般生态保护区域3生物多样性重点监督区3.1环境污染监督区重点监督沿海城镇污染、沿海农业面源污染对海洋生物多样的影响,防止港口及临港工业污染3.2 生态破坏及灾害防治监
23、督区重点监督防治各类开发活动产生的生态破坏、外来物种如米草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5.4 分区命名各分区命名方法包括以下三种:a)一类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由地名+保护对象+重点保护区构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一般包括:珍稀濒危海洋物种及其生境,重要海洋物种产卵场、索饵场和繁殖场,关键生境资源、重要渔业资源繁育保护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等。b)二类区命名要体现出海域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养护区构成。海域生态服务功能一般包括: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c)三类区命名要体现出重点监督的对象,由地名+监督对象(监督内容)+重点监督区。海
24、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对象一般包括:港口及临港工业污染、沿海城镇污染、沿海农业面源污染、各类海洋开发活动产生的生态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4.5.5 分区图件和数据库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方案必须用图件表示,采用计算机制图编制。同一地区各种图件的比例尺要保持一致,图件的比例尺建议采用1:50,000,也可根据研究区域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一般应为1/100001/100000。图件和基础数据可汇编成数据库。4.6 规划重点4.6.1 生境保护规划针对海洋资源开发过度引起海洋生境资源破坏等问题,通过对典型生境的保护,减少人为因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典型海洋生态
25、系统一般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滨海湿地、河口、海岛生态系统等。根据拟保护珍稀海洋生物物种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提出生境保护的要求和措施,规范周边海域海洋资源开发秩序,严格控制海洋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4.6.2 生态修复规划生态修复主要针对污染严重、过度开发利用和外来种入侵等问题,通过生态修复工程与措施,恢复受破坏生态系统、受损害生物物种等。针对不同问题海域有所侧重,具体如下:a)针对海域污染较严重的海域,分析污染物主要来源、污染过程,通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逐步改善海域水环境质量,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b)针对外来种入侵较显著的海域,分析区域外来入侵种的种类、分布、危害程
26、度;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c)针对渔业资源受损海域,根据海域生态环境特征,选择适宜的渔业品种实施增殖放流,维持和改善海域渔业资源。4.6.3 污染防治规划通过对区域入海污染源现状调查、水文气象、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态现状调查,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找出海域主要污染源,分析海域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对海域功能的定位,进行海域水环境动力模型模拟及海域纳污能力计算,以确定海域的环境容量;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现有排海污染物的调查和区域近、远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确定海域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消减污染物入海量,维持或改善海域环境质量状况。4.7
27、 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应包括下列方面:a)组织保障: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区域合作、指导、检查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做到分工协作,密切配合。b)法规政策保障: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c)科技保障: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资源和资料、信息共享互动机制。d)宣传保障: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制定宣传教育方案,增强区域内广大群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e)资金保障:明确项目投资
28、的资金筹措方案和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地方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应明确已有投资渠道的建设项目名称和规模。5 规划成果要求5.1 规划文本规划文本内容详实、文字简练、层次清楚。规划编写大纲见附录A。5.2 规划附件规划附件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基础材料、图件和附表。5.2.1 规划附图的组成 规划附图包括:a)环境现状图;b)污染源现状图;c)海洋功能区划图;d)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图等。5.2.2 规划附图编制的技术要求规划附图编制的技术要求如下:a)规划图的比例尺由规划区的面积确定,一般应为1/100001/100000。b)规划底图应能反映规划涉及到的各主要因素
29、,规划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底图中应包括水系、道路网、居民区、行政区域界线等要素。c)规划附图应采用地图学常用方法表示。使用的图例应符合GB/T17108-2006的有关规定。5.3 规划说明(技术报告)根据规划编制有关要求,规划技术报告应当全面、系统地反映规划研究成果。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A.1 前言A.2 总则A.2.1 规划背景A.2.2 规划编制依据A.2.3 规划指导思想A.2.4 规划基本原则A.2.5 规划范围和年限A.3 规划区域概况A.3.1 自然概况A.3.2 社会经济概况A.3.3 生态环境状况A.4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A.4.1 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A.4.2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A.4.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形势A.5 规划目标A.5.1 规划目标A.5.2 规划指标体系A.6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A.6.1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布局A.6.2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A.6.3 分区保护策略与控制目标A.7 规划重点任务A.7.1 生境保护规划A.7.2 生态修复规划A.7.3 污染控制规划A.8 保障措施_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