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可编辑) .doc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可编辑) .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科学规划专业结构体系,有计划的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势在必行。根据软件学院发展战略和定位,为了逐步落实专业建设规划,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资源,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2011-2015年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一)专业特点及国内发展现状2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今天,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也是各国争夺科技、经济、军事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信息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软件产业是21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已成为发达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中国
3、软件产业的当务之急。在中国,国内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高达80万人,而院校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的极度短缺。尽快培养起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二)专业建设基础软件工程专业是软件学院新办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共有2届毕业生。2011年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5位,在读博士3位。软件工程专业现有实验室28个(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共有实验设备1400余台套。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
4、路1指导思想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以教育部“卓越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为办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努力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探索新的工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南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各项管理,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2基本思路根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IT行业技术更新快、逻辑思维强、团队合作强等特点,培育和逐步形成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制定以下专
5、业建设基本思路,为有效开展专业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1)专业规模适度发展,年招生量约600800人。(2)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CDIO的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能力为导向的转变。(3)坚持“2+1+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软件开发场景、管理制度、竞争压力、团队协作等环境之中,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团队合作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4)采取“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5)按照工程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基本思路,对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机
6、整合,形成三段式(基础、专业和岗位)实践教学新体系。(6)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实现教与学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从“教导型”向“引导型”转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利用该专业与国际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深层次合作,通过引进和吸收企业技术和资料,充实和优化资源。(8)依托软件工程实验中心建设,通过产学研、企业导师进课堂等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9)强化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10)树立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的全面服务意识,建立系统的教学评估、检查体系与监控网络,形成教
7、学活动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三、专业建设定位1. 专业定位依据我院“地方性,创造型,应用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明确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定位为“工程应用型”。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系统的测试、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专业层次本专业培养层次为:本科层次。3. 专业服务面向本专业将立足于河南省及南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通过行业调研确定以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Web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为专业培养方向。4. 专业规模本专业(6个专业方向)年招生规模控制在:700人以内(含专升本)。四年学生总规模控制在:2800人以内(含专升本)。
8、5. 发展水平与专业特色根据我校“地方性,创造型,应用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坚持我校长期以来所确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在强化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强化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实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前二年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完成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第二阶段是第三年的专业方向学习,设置6个专业特色方向:Dot Net技术应用方向,Java技术应用方向,软件设计方向、数据库技术应用方向、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进入学习各专业方向及专业扩展课程,第四阶段,学生
9、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到相关的软件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承担相应的开发任务,熟悉企业软件流程,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CDIO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面向构建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模块化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体系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能力为导向的转变。四、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本专业办成适应软件工程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既定目标,专业预期就业率达到95%,具有一定专业特色,在全国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本
10、科专业。(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应用开发和管理维护等实践能力,面向IT行业第一线,从事软件开发、系统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职业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面向政府、银行、医院、金融以及软件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各类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管理、测试和维护工作。2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及CDIO工程教育的基本模式,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实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是前二年的公
11、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完成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第二阶段是第三年的专业方向学习,设置6个专业特色方向:Dot Net技术应用方向,Java技术应用方向,软件设计方向、数据库技术应用方向、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进入学习专业方向及专业扩展课程,第四阶段,学生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到相关的软件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承担相应的开发任务,熟悉企业软件流程,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软件开发场景、管理制度、竞争压力、团队协作等环境之中,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团队合作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三)专业发展规模现有学生人数:普通本科:1228名,专升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可编辑 软件工程 专业 建设 规划 编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8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