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绿色施工实施细则[1].doc
《火电厂绿色施工实施细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绿色施工实施细则[1].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能哈密东南部烟墩第四风电场I标段建筑工程 绿色施工实施细则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2013年3月 批 准 页批 准:审 定:审 核: 编 制: 目 录一、总则1二、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21、管理机构的设置22、绿色施工领导组及工作小组的职责3三、绿色施工原则和目标31、绿色施工原则32、绿色施工目标43、目标管理4四、绿色施工管理41、总体管理框架42、绿色施工管理要点5五、绿色施工评价标准71、基本规定72、评价框架体系73、评价标准94、评价方法16六、编制依据17七、绿色施工控制措施181、环境保护18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2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244、节
2、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25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276、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28一、总则为了加强华能哈密东南部烟墩第四风电场I标段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华能哈密东南部烟墩第四风电场I标段建筑工程全过程,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实施细则两个最主要编制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对本工程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参建各单位实行绿色施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二、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1
3、、管理机构的设置为了指导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成立华能哈密东南部烟墩第四风电场I标段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成立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调试等参建单位全面参与的专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实施,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组织机构如下:领导组:组 长:汤子龙副组长:陈炎成 员:于虎程 张均贾云峰车建龙 工作组 :组 长:何元新副组长:何新国成 员:毛小亮 李大东
4、 姜跃东 马锦荣 徐星2、绿色施工领导组及工作小组的职责领导组职责:1、全面负责华能哈密东南部烟墩第四风电场I标段绿色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对绿色施工做出部署和安排,定期听取绿色施工工作小组情况汇报,提出工作意见,协调、布置绿色施工工作,确保绿色施工工作可控、在控。 2、对工程的内外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重要的控制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加以控制。 工作小组职责:1、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的制定,负责对所制定的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和实施,对执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 2、具体负责绿色施工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并督促检查各单位对绿色施工落实情况,对各单位绿色施工工作情况提出奖惩意
5、见。3、负责对施工单位绿色施工各项指标及检查内容的分解,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复查工作,跟踪落实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存在问题 ,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工作情况,并向领导组提出考核意见。 三、绿色施工原则和目标1、绿色施工原则1.1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进行总体方案优化。1.2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1.3将绿色施工做成北热项目的一个亮点。2、绿色施工目标争取华能集团绿色施工示范工程3、目标管理对制定的绿色施工目标进行管理。相关部门、
6、相关人员,围绕绿色施工目标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行动方针、管理制度、保证措施和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对实施过程实行“自我控制”,对实施结果进行严格考核从而确保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四、绿色施工管理1、总体管理框架本工程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图1绿色施工总体框架2、绿色施工管理要点 2.1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2.1.1
7、组织管理1) 建设单位与各施工单位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2) 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经理为本单位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3) 华能哈密风力发电分公司绿色施工管理人员为张亚洲。2.1.2 规划管理1) 我项目部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上报监理公司、建设单位进行审批。2) 设计院在设计时考虑绿色施工实施措施。3) 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应对我项目部绿色施工方案进行仔细审核。4) 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l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
8、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l 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l 节水措施,根据本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l 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l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2.1.3 实施管理1) 工作小组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绿色施工管理和监督。2)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宣传部门应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做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
9、氛围。3) 各单位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设计院应在设计时结合绿色施工,在设备选型、参数、性能方面要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4) 监理公司应设置专职工程师,负责绿色施工的监督。5) 绿色施工各种资料整理成册,在单位工程验收时一同移交建设单位档案室保存。2.1.4评价管理1) 各单位对照本实施细则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 绿色施工工作小组每季度对各单位绿色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结果上报绿色施工领导组。3) 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4) 每年邀请
10、集团集团、集团国际有关部门及北方市建设局、环保局等对工程绿色施工进行检查。2.1.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 各施工单位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 项目在设计时考虑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编制审查应急预案,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3) 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2.2 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技术要点参照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
11、23)号执行。五、绿色施工评价标准1、基本规定1.1为促进绿色施工,规范集团北方一期2300MW级热电机组工程绿色施工的标准和评价,特制定本标准,适用于工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第三方评价的依据。1.2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施工项目的绿色施工实施目标管理,进行绿色施工策划,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与目标,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方案有交底、培训、实施记录。有绿色施工实施效果总结。1.3凡进行绿色施工评价的单位工程,不得发生以下事故:1) 基坑施工中发生塌方、泥浆外溢;施工中周围房屋等的结构开裂;施工扰民等情况之一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2) 施工过程中发生死亡事故;3) 施工过程中发生
12、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影响;4) 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遭到政府管理部门处罚。1.4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的第一责任人。1.5 本标准采用分项打分、分级评定的原则。2、评价框架体系2.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分部的组成2.1.1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工程;2.1.2主体结构工程(含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钢结构工程);2.1.3装饰装修工程;2.1.4防水与保温工程;2.1.5机电设备安装工程。2.2评价要素的组成2.2.1环境保护;2.2.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2.4节能与能源利用;2.2.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2.3评价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控制项
13、是指必须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绿色施工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只要有任何一项达不到条件,该评价要素就是非绿色;一般项是达到绿色施工基本要求的评价要素指标,属于基本分值,评价过程中按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优选项是实现难度较大、达到绿色施工的较高要求的评价要素指标,评价过程中按实现程度给予额外加分。2.4评价等级划分为非绿色、基本绿色、满意绿色三个等级。3、评价标准3.1 环境保护评价指标3.1.1控制项1) 施工前,施工单位制订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方案,。2) 运送土方、建筑垃圾、建筑材料、机具设备等,不污损场外道路。3) 现场噪声排放、污水排放、建材放射性、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均应满足国家标准要
14、求,不发生噪音排放、污水排放、建材放射性、室内环境污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等。4)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不能利用的及时运出。施工现场生活垃圾应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实行袋装化,并及时清运。回收有毒有害废弃物,且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5) 现场施工牌应包括单位工程环境保护内容3.1.2一般项1) 土方作业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安装、装饰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m。非作业区目测无扬尘。2) 使用低噪音机具,合理安排噪音大的机械设备的位置,采用吸音、消音、隔音、隔振等措施,避免噪音与振动的扩散。3) 电焊作业采取遮挡
15、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4) 污水排放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污水水质检测。5) 基坑降水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抽取地下水。6) 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7)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大于50%。8) 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9) 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保护施工场地内各种地下设施,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
16、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10) 工程回填土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不高于工程地点土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11) 在进行挥发性有害物质施工时,施工人员配备防护用品。3.1.3优选项1) 在禁令时间内停止产生噪音的作业。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标准,并保存好检测记录。2) 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 万m3时,采取地下水回灌。地下水回灌应该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实施,避免地下水被污染。3) 利用目前还没有回收渠道的产出量大的建筑垃圾,且利用量大于相应产出量的50%。4) 场区道路硬化采用可重复利用
17、材料。3.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3.2.1控制项1) 施工前,制订工程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方案,并进行施工技术方案的节材优化。2) 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3) 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 严禁在本工程中使用粘土砖。3.2.2一般项1) 周转材料和机具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使用后及时回收、维护和返还。2) 新建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新建围墙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工地新建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3) 主要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4) 施工现场500km 以
18、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住宅建筑70,公共建筑60%以上(按重量计)。5) 做好施工与设计的结合,在图纸会审时,进一步对施工图纸进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案的优化。6) 采用高性能砼、高强度钢材等耐久性好的材料;采用金属、玻璃等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尽可能减少使用聚氯乙烯等不可降解的材料。7)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堆放材料,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8) 现场临时道路与永久性道路统筹考虑;采用建筑废料或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铺筑。9) 优化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10) 优化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11) 优化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采用工具式模板、钢制大模板和早拆支撑体系,采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代替木
19、模板等。12) 高层建筑采用提升或悬挑脚手架。13) 优化预留、预埋、管线、电缆(线)、母线路径等方案,准确计算下料长度。14) 优化钢结构构件制作和安装方法,增加地面制作与拼装的数量。15) 各类油漆及粘结剂随用随开启,不用时保持封闭。16) 优化各类板材下料方案。对贴面类块材进行总体排版策划,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料的数量。17) 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18) 对大面积的块料地面、整体吊顶,合理留置温度变形缝。19) 提高工序质量及结构工程质量水平,部分取消抹灰面层。20) 提高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21) 使用预拌混凝土。准确计算使用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
20、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22) 施工现场公共区域照明,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比率大于80。3.2.3优选项1) 使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2) 采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合理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3) 半成品、成品、量大的异形材料等采用工厂化加工。4) 使用专业加工与配送的成型钢筋。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3.3.1控制项1) 编制节水专项方案。制订工程节水措施,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2) 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并分别计量管理。3)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不对人体健康、
21、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3.2一般项1) 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2) 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3)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4) 对用水集中的区域进行专项计量考核。5)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6) 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优先采用中水搅拌、养护混凝土。7) 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采用地下水作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8) 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22、,优先使用中水和其他可利用水资源。9)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到50以上。3.3.3优选项1) 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2) 生活用水做到污水、废水分流,建立可再利用水收集池,使废水得到梯级利用。3) 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4)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到80以上。3.4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3.4.1控制项1) 各施工单位制订工程施工节能与能源利用方案。2) 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施工节能的法规、政策和规范,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
23、备、机具和产品。3) 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3.4.2一般项1) 根据施工生产需要,合理选择配置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设备低负载或小功率施工设备超负载,提高其使用率。2) 完善施工设备管理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其保持低耗、高效状态。3) 施工临时供电线网的设置和布置应满足有关节能规定。4) 施工临时设施充分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布置与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5) 施工现场办公和生活的临时设施,在围护墙体、屋面、门窗等部位,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指标达标的节能材料。6)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统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电厂 绿色 施工 实施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7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