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实施细则.doc
《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实施细则.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实施细则(草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1年11月目 录一、综合课程设计II教学基本要求1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12. 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1二、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基本流程1三、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组织管理21. 项目指南22. 立项申请报告与答辩23. 立项任务书24. 课程设计检查25. 课程设计成果36. 结题答辩37. 成绩评定3四、对学生的要求41. 学习态度42. 学习纪律43. 公共道德4五、对教师的要求41. 指导教师的资格42. 指导教师的职责53. 指导学生的人数54. 指导时间5六、
2、说明5附件1:“综合课程设计II” 项目指南6附件2:“综合课程设计II”立项申请报告与立项任务书8附件3:“综合课程设计II”立项任务书11附件4:“综合课程设计II”项目总结报告12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实施细则(草案)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若仅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则仅是完成了书本知识在师生之间的转移,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特别强调“做中学(Learn by doing)”,因此特别适合将这种教学和学
3、习方法引入工业设计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II”的教学工作,以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一、综合课程设计II教学基本要求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产品设计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设计构思、细节处理、设计表现、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2. 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
4、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二、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基本流程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基本流程三、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组织管理1. 项目指南为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的开展采用发布项目指南的形式开放性地进行。(1) 项目指南的内容与格式项目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总体指南、项目需求、项目专题(各专题包括关键问题、设计创新点、进度安排等内容)。每个专题支持的项目数实行限量。项目指南的
5、格式参见附件1。(2) 项目指南的选题 项目指南的内容应属课程范围,应能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有实用背景,对模拟性质的“题目”不得年年重复使用。 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3) 项目指南的发布鉴于我院各专业(系)的综合课程设计II的课程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的开学初进行,因此,教师一般应在第7学期结束前3周将项目指南发放给学生。2. 立项申请报告与答辩(1) 立项申请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学生依据项目指南以及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题目,并利用
6、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等自主撰写立项申请报告。立项申请报告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现状与需求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解决方案、可行性分析、进度安排等(具体格式参见附件2)。开课时学生需提交符合要求的立项申请报告。(2) 立项申请答辩开课一天内,学生以提交的立项申请报告为依据,通过采用PPT等多媒体形式进行答辩。教师根据答辩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开展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参见表1)。学生答辩不通过不得开展课程设计,须修改立项申请报告并在开课三天内重新答辩。3. 立项任务书学生通过立项申请答辩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立项申请报告填写立项任务书并签字。立项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内容:题目、
7、设计要求、工作量、工作计划、指导教师与教研室主任签字。立项任务书的格式参见附件3。立项任务书装订于项目总结报告封面之后,目录页之前。4. 课程设计检查(1) 平日检查整个课程设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学生可自行选择一到两位工业设计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工作进行情况和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系汇报。(2) 答辩检查在答辩期间学生所在系要组织检查组深入到答辩现场进行检查,检查要点有: 检查学生是否按立项任务书完成全部工作; 仔细审查学生的设计草图数量,设计方案完善程度和设计效果; 仔细审查学生的项目总结报告撰写是否规范; 检
8、查指导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检查答辩组织与答辩过程是否规范,检查学生的答辩质量。检查后要由学生所在系写出检查工作总结,一式叁份,一份存教研室,一份存学生所在系,一份存教务处,对这期课程设计做出总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指明改进完善的方向,要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特别要对课程设计的教学管理进行总结。5. 课程设计成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立项申请报告和立项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任务后,提交项目总结报告、设计草图和效果图等设计成果。(1) 项目总结报告的内容与格式项目总结报告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项目背景分析、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关键问题的解决、具体内容与方案实现、指标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9、等,具体格式参见附件4。(2) 草图与效果图等对产品设计类的课程设计,一般要完成A2大小版式不少于3张(含所设计产品的总体效果、局部设计细节、设计创新点、六面视图),A3大小详细方案草图不少于3个。课程设计成果由授课教研室(系)负责保管,一般保管3年,对于有示范意义的优秀课程设计成果保管期限可适当延长。6. 结题答辩结题答辩是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答辩可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搞清尚未弄懂的、不甚理解的或未曾考虑到的问题,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圆满地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 答辩资格按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并在其设计图纸
10、、项目总结报告等文件上签字者,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2) 答辩小组组成课程设计答辩小组由4名讲师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由教研室(系)负责组织。(3) 答辩课程设计审查通过后,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答辩前,答辩小组应详细审阅学生的课程设计资料为答辩作好准备,答辩中,学生须报告自己设计的主要内容(约510分钟),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提问的34个问题或回答考签上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答辩时间约15分钟。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7. 成绩评定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课程设计II的成绩评价量规如表1所示。表1 成绩评价量规评审项目优良中合格差权重立项申请报告15分创新性(5分)5432015%
11、意义或前景(4分)43210现有产品分析(3分)32.5210规范与格式(3分)32.5210立项申请答辩10分介绍及演示(4分)4321010%答辩与质疑(6分)65430平时检查10分项目进度(5分)5432010%与导师沟通记录及批注(5分)54320图纸质量35分工作量(5分)5432030%实用性(10分)10876美观性(10分)108760完整性(10分)108760项目总结报告10分报告的意义及学术水平(5分)5432010%报告难度及工作量(5分)54320结题答辩20分介绍及演示(8分)8642020%答辩与质疑(12分)1210880注:创新性:突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有效
12、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新点突出;设计概念独特新颖,提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引领未来产品发展趋势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用性:功能结构合理,以人为本,考虑人机工程关系,安全耐用完整性:考虑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如:工业节能技术、交通节能技术、新兴环保产业等;产品具有可回收性和再生循环利用性;考虑工艺与材料使用合理,产品品质符合和达到国内外 相关质量标准;适合批量生产制造;适合市场需求,具备较高的性价比,能够提升产品品牌价值;获得规模化效益或具有良好的获益前景;美观性:外观造型设计适度,风格特色突出,色彩设计协调;四、对学生的要求1. 学习态度(1) 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
13、、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有抄袭他人设计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2) 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3) 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扎实,概念清楚,设计构思新颖、设计方案完整可行,设计效果图精细完整,细节处理得当,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2. 学习纪律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每天出勤不少于8小时。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3. 公共道德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证设计室整洁、卫生
14、、文明、安静。严禁在设计室内进行打闹、嬉戏、吸烟、下棋以及其它与设计无关的活动。五、对教师的要求1. 指导教师的资格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及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助教一般不能独立承担指导工作。对第一次承担指导工作的教师都要由教研室(或系)组织他们亲自做一遍,并且审查通过后方可上岗。指导教师应认真学习基于项目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只有教师深刻地理解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精髓,才能把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项目”,也才能以正确的方法引导、监督学生的工作。2. 指导教师的职责(1) 选择题目,拟定项目指南,制定指导计划;同时,在编制与
15、发布项目指南时,指导教师应做到提前谋划、统筹全局。(2) 组织立项申请答辩,并向学生下达立项任务书;(3) 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4) 审查学生完成的设计资料与文件,确认学生的答辩资格;(5) 抓精神文明建设,言传身教,教书育人;(6) 参加答辩和学生的成绩评定工作;(7) 撰写指导课程设计工作总结一式两份,一份自己保存,一份存教研室。3. 指导学生的人数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课程设计的人数,因课程不同而不同,一般不超过两组,3-8人以内为宜。4. 指导时间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在指导课程设计期间,一般不应出差,若确因工作需要出差,则必须经院(
16、系)主管领导批准,并委托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六、说明本实施细则其中未尽事宜将依据学校有关要求执行。附件1:“综合课程设计II” 项目指南附件2:“综合课程设计II”立项申请报告与立项任务书附件3:“综合课程设计II”立项任务书附件4:“综合课程设计II”项目总结报告附件1:“综合课程设计II” 项目指南工业设计系2012年度综合课程设计II专题课题申请指南前 言工业设计教研室 2011年11月25日专题一、2012年度德国红点产品设计/设计概念奖(reddot design award: product design/design concept 2012)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项目 教学 综合 课程设计 II 实施细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7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