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线粒体疾病(1).ppt
《7.线粒体疾病(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线粒体疾病(1).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ail diseases,线粒体就像是共生在细胞中的小细菌,其中也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DNA,线粒体电镜照片,线粒体遗传病是由于mtDNA的突变所导致。有性生殖的方式决定了线粒体遗传属于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1987年首次提出线粒体病概念,目前已经发现100多种疾病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线粒体遗传病,第一节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内还含有DNA分子,被称为人类第25号染色体,是细胞核以外含有遗传信息和表达系统的细胞器,其遗传特点表现为非孟德尔遗传方式,又称核外遗传。1981年Anderson等人完成了人类线粒体基
2、因组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线粒体基因组是人类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6569bp,不与组蛋白结合,呈裸露闭环双链状,根据其转录产物在CsCl中密度的不同分为重链和轻链,重链(H链)富含鸟嘌呤,轻链(L链)富含胞嘧啶。,mtDNA分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编码区为保守序列,不同种系间75%的核苷酸具同源性,此区包括37个基因: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核糖体的rRNA(16S、12S),2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中的tRNA,13个基因编码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有关的蛋白质。,3个为构成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复合体(复合体)催化活性中心的亚单位(COX、COX和COX)2个为ATP合酶复合
3、体(复合体)F0部分的2个亚基(A6和A8)7个为NADH-CoQ还原酶复合体(复合体)的亚基(ND1、ND2、ND3、ND4L、ND4、ND5和ND6)1个编码的结构蛋白质为CoQH2-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复合体)中细胞色素b的亚基,线粒体基因组,1981年,Anderson完成了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双链16569bp,其中一条为重链,一条为轻链。基因编码物各不相同。2种rRNA;22种tRNA;13种蛋白质。基因中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含终止密码,mRNA在特定区域加PolyA。转录与翻译均在线粒体中进行。DNA不与组蛋白结合。,mtDNA仅编码13种,绝大部分蛋白质亚基和其他维持
4、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都依赖于核DNA(nuclear DNA,nDNA)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经特定转运方式进入线粒体。此外,mtDNA基因的表达受nDNA的制约,线粒体氧化磷酸酶化系统的组装和维护需要nDNA和mtDNA的协调,二者共同作用参与机体代谢调节,因此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受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共同控制。,与核基因转录比较,mtDNA的转录有以下特点:两条链均有编码功能两条链从D-环区的启动子处同时开始以相同速率转录,L链按顺时针方向转录,H链按逆时针方向转录mtDNA的基因之间无终止子tRNA基因通常位于mRNA基因和rRNA基因之间mtDNA的遗传密码与
5、nDNA不完全相同线粒体中的tRNA兼用性较强,mtDNA可进行半保留复制,其H链复制的起始点(OH)与L链复制起始点(OL)相隔2/3个mtDNA。复制起始于L链的转录启动子,首先以L链为模板合成一段RNA作为H链复制的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复制一条互补的H链,取代亲代H链与L链互补。被置换的亲代H链保持单链状态,这段发生置换的区域称为置换环或D环,故此种DNA复制方式称D-环复制。,线粒体基因的突变,一、点突变二、大片段重组三、mtDNA数量减少四、mtDNA突变的修复,mtDNA突变率比nDNA高1020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mtDNA中基因排列紧凑,任何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其基因组
6、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mtDNA是裸露的分子,不与组蛋白结合mtDNA位于线粒体内膜附近,直接暴露于呼吸链代谢产生的超氧离子和电子传递产生的羟自由基中,极易受氧化损伤mtDNA复制频率较高,复制时不对称缺乏有效的DNA损伤修复能力,线粒体研究的几个方面1.核编码蛋白进入线粒体的机制2.线粒体与细胞死亡3.线粒体医学 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治疗4.线粒体的起源,应用:人类寻根或起源研究 对衰老和肿瘤的研究,第二节 mtDNA遗传系统特点:,mtDNA高的自发突变率和比较差的修复系统,特点:1、多质性2、异质性3、阈值效应4、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分离 在细胞分裂间经过复制和分离5、母系遗传。不符合经典遗传定
7、律,具有半自主性。M染色体,25号染色体)6、部分遗传密码与核不同。7、突变率极高(比核基因大10-20倍)8、主要编码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的酶系,核DNA与mtDNA密码子差异,密码子 核DNA mtDNA,UGA 终止 色氨酸 AGA,AGG 精氨酸 终止 AUA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AAA 赖氨酸 天冬酰胺CUU,CUC,CUA CUG 亮氨酸 苏氨酸,一、母系遗传 在精卵结合时,卵母细胞拥有上百万拷贝的mtDNA,而精子中只有很少的线粒体,受精时几乎不进入受精卵,因此,受精卵中的线粒体DNA几乎全都来自于卵子,来源于精子的mtDNA对表型无明显作用,这种双亲信息的不等量表现决定了线粒体
8、遗传病的传递方式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而是表现为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即母亲将mtDNA传递给她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下一代。,二、多质性 人体不同类型的细胞含线粒体数目不同,通常有成百上千个,而每个线粒体中有210个mtDNA分子,由于线粒体的大量中性突变,因此,绝大多数细胞中有多种mtDNA拷贝,其拷贝数存在器官组织的差异性。,三、异质性 如果同一组织或细胞中的mtDNA分子都是一致的,称为同质性(homoplasmy)。在克隆和测序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mtDNA,这是由于mtDNA发生突变,导致一个细胞内同时
9、存在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称为异质性(heteroplasmy)。野生型mtDNA对突变型mtDNA有保护和补偿作用,因此,mtDNA突变时并不立即产生严重后果。,线粒体异质性可分为序列异质性(sequence-based heteroplasmy)和长度异质性(length-based heteroplasmy),一般表现为:同一个体不同组织、同一组织不同细胞、同一细胞甚至同一线粒体内有不同的mtDNA拷贝;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产生不同的mtDNA。,四、阈值效应 mtDNA突变可以影响线粒体OXPHOS的功能,引起ATP合成障碍,导致疾病发生,但实际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线粒体 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7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