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应重视的问题.ppt
《pc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应重视的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应重视的问题.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CI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应重视的问题,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刘同库,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应重视的问题,一、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观念的变迁二、PCI术后患者不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三、PCI术后患者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四、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常用药物五、PCI术后应用UFH抗凝时应用注意的问题六、PCI术后抗凝,应重视基因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七、重视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八、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应用于PCI九、口服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未来新星十、未来PCI围术期优化抗凝的首选药物 小结,一、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观念的变迁,1979年Gruentzig首次PTCA,30多年来,CHD介入取得重大进步:
2、从PTCABMSDES的进步,靶血管狭窄率下降:由PTCA时代的50%BMS时代的20%DES时代1-5%。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下降,解决了靶血管治疗后担心的问题。但支架内血栓形成-成为更具威胁的主要问题。,PCI后血栓的发生率,80年代:早在BMS时代早期(80年代末)支架后急性或亚急性ST发生率:16(Sigwart et al)24%,(Surruys et al)90年代:1995年阿司匹林+抵克力得 ST率降至2-5左右。,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统计为0.3%。这归功于围手术期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 阿司匹林+氯比格雷+b/a+围手术期抗凝治疗,,ST发生率
3、0.5%,目 前,PCI后远期血栓的发生率为0.2-1.2%,新近Stone等荟萃分析了RAVEL、SIRIUS、C-SIRIUS和E-SIRIUS(共1748例)及TAXUS-、(共3513例)结果:4年支架血栓总发生率 CYPHER组 BMS组 P TAXUS组 BMS组 P 1.2 0.6 0.20 1.3 0.9,0.30 14年血栓发生率,CYPHER组ST显著高于BMS对照组 TAXUS组ST也显著高于BMS对照组 ST非糖尿病组0.71%vs.糖尿病组1.42%,P=0.0004。,PCI后支架内血栓灾难性事件,E-CYPHER注册登记研究,190例ST如下表ARRIVE和E-C
4、YPHER注册研究的联合分析随访1年结果 由此可见,尽管DES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低,但是其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到目前为止,支架内血栓是PCI后主要的死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1、病人个体情况:(1)内源性血小板活性增加(可能原因有氯吡格雷抵抗、ASA抵抗或者全身炎症激活状态下导致的血小板功能亢进等)(2)各种因素导致的高凝状态(高脂血症、应激反应炎症激活、肾病综合征等)(3)糖尿病患者;(4)心衰(EF45%)者;(5)肾功能不全患(6)各种原因导致的低血容量者;(7)病人依从性差.2、病变局部情况: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开口或分叉病变,钙化病变,狭窄后扩张性改变及动脉瘤,不
5、稳定病变,原发性夹层:3、介入手术的技术因素:(1)选择支架过小(支架:血管=1:1.1),(2)支架未完全扩张或支架贴壁不良:(3)多支架重叠或者支架过长:(4)支架置入未能完全覆盖血栓、夹层或者壁内血肿等。(5)各种介入治疗器械导致冠状动脉机械性损伤;(6)其他:如冠状动脉内局部的放射治疗。4、支架自身因素:(金属材料致栓,金属覆盖率低导致支架置入后斑块的脱垂,DES的药物抑制细胞增生),抗凝治疗伴随PCI的始终,90年代:术后强化抗凝治疗,应用肝素。1998年日本各医院应用肝素剂量表,相当150-200 u/kg,肝素化治疗一周。预防血栓事件。近10年来,由于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强大,研究
6、发现PCI术后继续抗凝治疗和不抗凝治疗的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并且抗凝治疗与出血并发症相关。新的指南提出部分病人PCI后可以不抗凝治疗。,90年代:PTCA,Stent,PTCR UFH用量,术后24h连续抗凝,二、PCI术后不需要抗凝的情况,PCI术后抗凝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的专家共识):“对于行非复杂的PCI,术后不应常规应用肝素”简单病变、无合并症的成功PCI(包括单纯PTCA和 支架植入)术后不常规应用静脉肝素抗凝治疗 2011年3月28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更新2007版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 抬高心肌梗死(NSTE
7、MI)诊疗指南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mCollCardiol,2011),也是同样的意见。简单病变定义:血管直径2.5mm,病变长度15mm,病变部位血管段较直,稳定性病变。无合并症的成功PCI:无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感染、结蒂组织病)、无心、脑、肾功能障碍,PCI血管TIMI3级,无夹层,支架:血管=1.1:1.,三、PCI后需要抗凝的情况,1、急诊PCI:ACS(STEMI、NSTMI)2、有合并症的PCI:合并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感染、结 蒂组织病)、心、脑、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3、复杂病变PCI:血栓性病变、夹层病变、支架节段内狭窄 和扩张并存病变(
8、串珠样病变)。4、病变斑块不稳定:不稳定性斑块病变,5、植入直径小的支架、长支架、多支架、重叠支架6、应用复杂技术:Crush stenting,Culotte stenting,等复杂技术的PCI7、应用“消斑”技术8、CTO病变 开通后植入支架9、弥漫性病变、扭 曲型病变10、重要部位病变:LM病变、前三叉病变11、闭塞时可能危及生命的病变:残存单一供血的血管PCI12、其它,支架张开不全,支架贴壁不良,血栓性病变的血栓演变,Takano M,Ohba T,Inami S,et al.Angioscopic differences in neointimal coverage and in
9、 persistence of thrombus between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and bare metal stents after a 6-month implantation.Eur Heart J.2006 Sep;27(18):2189-95.,Takano M,报告 46例伴有血栓性病变ACS,行PCI-支架植入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血管镜检查的结果,另人吃惊的仍观察到血栓的身影,6个月后仍持续存在血栓的比例 BMS 组 29%DES 组 86%,血栓性病变应持续抗凝,PCI后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支架内血栓 LM闭塞,PCI后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PC
10、I后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四、PCI术后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直接凝血酶抑剂:水蛭素、比伐卢定 阿加曲班 达比加群酯a抑制剂: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依杜沙班(Edoxaban)奥米沙班(Otamixaban)间接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葵钠(Fondaparinux)-未来优化抗凝首选 艾卓肝素(Idraparinux),有充分PCI术后应用的报告,没有充分PCI术后应用的报告,五、PCI术后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应重视的问题,1抗凝强度(指南推荐):ACT 250350s(HemoTec法)或300-35
11、0s(Hemachron法)建议肝素剂量:60100IU/kg 联合使用GPIIb/IIIa抑制剂时 肝素剂量50-70u/Kg 靶ACT为200-250s。如负荷剂量后ACT没有达标,可以追加2000-5000u,PCI术后应用肝素抗凝应重视的问题,2、肝素维持剂量(遵循指南):PCI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术后注意开始给肝素维持 剂量的时间和用量:术后开始给维持量的时间是:肝素体存量4000u或ACT200s可以给维持剂量12-15u/Kg.h,可以根据体内的代谢速度,700-1000u/h 静脉肝素维持24-48h,之后可以改为皮下注射1w.,此做法与较低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关。,PCI术后应
12、用肝素抗凝应重视的问题,3、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PCI前、后如使用普通肝素,除常规监测抗凝水平以外 还应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注意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应用肝素抗凝重视的问题,4、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5%(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型:特点 是常见一种良性反应,与免疫性反应无关,与肝素直接激活血小板有关。血小板计数5010 9/L,极少显著降低;可自行恢复。型:是免疫介导的综合征。多种肝素制剂均可引起,普通肝 素、低分子肝素、达那肝素钠等。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主要并发症并非出血,而是血栓形成,临床
13、可发生广泛的动、静脉血栓形成,即HIT with thrombosis syndrome,HITTS HIT的发病机制:血小板激活后寿命缩短;活化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消耗;聚集血小板结合到内皮细胞和白细胞上后被清除。,PCI术后应用肝素抗凝应重视的问题,5、HIT治疗若血小板计数50 109/L,则停用肝素应慎重,因为部分患者血小板可自行恢复正常,而停用肝素可使血栓症状加重或复发。若血小板计数50 109/L则应立即停用,数天内血小板计数即可恢复正常,且常常在停药后几小时血小板即开始升高。抗栓治疗,可选用LMWH和重组水蛭素。达那肝素钠是一种葡萄糖胺聚糖混合物(主要是硫酸肝素和硫酸皮
14、肤 素),体外可抑制HIT-IgG对血小板的激活,并可通过抑制因子Xa减少凝血酶生成。重组水蛭素则与HIT-IgG 无交叉反应,且能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其抗凝效果可通过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监测。AHA/ACC新指南写到:在HIT患者使用比伐卢定或argatroban替代肝素治疗(类适应症,证据级别:B),六、PCI术后抗凝,应重视基因型对药物作用影响,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导致氯吡格雷 转化为活性代谢物的能力降低。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者,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事件可能无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CYP)系统对药物的激活。荟萃
15、分析显示:携带功能降低的遗传变异基因(CYP2C19等位基因)患者者,服用氯吡格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死亡风险和支架内血栓风险。美国FDA在2010年3月提出了警示,“由于基因多态性,携带CYP2C19功能减低基因的患者是氯吡格雷弱代谢者,比CYP2C19功能正常的患者在PCI术后心血管事件、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FDA警示中提到,用于临床目的的CYP2C19基因型检测是可行的。ACC/AHA在2010年7月联合发表声明强调:现行的抗血小板治疗指南仍是治疗的基础,应谨重地采用最适当的方法判断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报告指出: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以推荐进行常规的基因型及血小板功能检测
16、”。,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的患者,应强调术后抗凝治疗,CURE和ACTIVE研究认为基因型变异对氯吡格雷影响不显著,CURE:比较安慰剂与氯吡格雷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无论遗传因素表型如何,携带失功能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或纯合子患者,氯吡格雷均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携带功能增加的等位基因的患者,可以从氯吡格雷治疗中 获得更大的益处。氯吡格雷对于出血的效应,无论基因表型如何,均无差异。ACTIVE结论:氯吡格雷的作用和出血并发症,在携带功能丧失或功能增加 等位基因的患者之间没有不同。2010,8月ESC大会上Gilles Montalescotd报告强调:“临床上 普遍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ci 患者 术后 抗凝 治疗 重视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7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