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增长教学课件PPT.ppt
《城市的增长教学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增长教学课件PPT.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城市的增长,一个英国普通家庭及其所有财产(2010),发达国家,人均GDP:$35,580预期寿命:79 岁成人识字率:99%,一个墨西哥普通家庭及其所有财产(2010),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11,410预期寿命:76 岁成人识字率:92%,一个马里普通家庭及其所有财产(2010),发展中国家,人均GDP:$1,130预期寿命:50 岁成人识字率:46%,5,事实 1: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着巨大差别(人均真实GDP)事实 2: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有很大差别(人均真实GDP增长率),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第一节 城市经济增长的概念,一、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是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
2、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一般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是宏观经济动态运动的理论阐述,“增长”在多数情况下与宏观经济分析相联系,因此城市经济增长能否在城市层次上讨论?增长可以在城市层次上讨论,原因在于:对增长问题的研究并不完全局限于宏观经济分析城市经济的分析并不是作为一种介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之间的“中间层次”而存在的,将城市经济学视为“中观经济学”的理解不妥。,城市经济增长可以区别于一般经济增长而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畴存在,其原因在于:首先,一般经济增长考察一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动态演化过程,而城市经济增长是将某一特定城市的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城市经济的发展运动固然有与
3、整体国民经济运动一般规律契合之处,但城市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其动态演化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其次,城市经济增长分析中有一般经济增长所没有的重要因素分析,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是由城市经济自身特性决定的。例如,城市经济增长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前提,而多数一般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新古典生产函数是限制递增规模经济的。又如,聚集经济是城市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变量,这在一般增长理论中得不到反映。,再次,一般增长理论是抽象掉空间因素之后的动态分析,而城市经济增长的讨论必须考虑空间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增长过程的空间表现上:一方面增长极的产生取决于空间、区位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增长的扩散及对整个城市体系的影
4、响也蕴含着许多空间经济问题。最后,区别于一般经济增长理论,城市经济增长对于制度、政策给予相当的重视。一般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于制度性变化、政府干预、公共政策的研究薄弱;而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分析中,这些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决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城市政策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城市增长”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增长”(Urban Growth)是西方城市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与对城市经济增长概念的明确界定相比,它是一个含混的概念,有时指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扩张;有时指城市经济(国民收入的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的扩张。后者显然与城市经济增长(Urban Economic Gro
5、wth)是相通的。从前者看,二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重叠的,因为决定城市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于城市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二、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指标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有两个:就业量指标和国民收入指标。1.就业量(Employment)就业量之所以被用作测度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源于两点:一是城市就业量与人口之间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而人口规模是测度城市规模最适宜的工具,在城市增长与城市经济增长大部分相通的情况下,就业量自然被用来作为测度工具;二是就业量在外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采用就业量作为测度指标时,用一个城市经济系统
6、中的就业量代表该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就业量的变动表示城市经济的运动。在现实运用中,就业量指标是一个系列指标,总就业量是各部门就业量的总和,一般被分解为两个部分:向城市域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的就业量和向城市域内市场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的就业量。,2.国民收入指标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发明之前,经济增长的讨论是无法落实的。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因此将国民收入及人均国民收入测度指标从一般经济增长领域移植到城市经济增长领域是理所当然的。但城市经济增长考察的不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而是某一特定城市的国民收入。所以与国民收入总额(Total
7、 Income)相比,人均国民收入(per Capita Income)是一个更有意义的指标,要对城市经济增长作更全面深入的考察,需要利用人均国民收入这一重要指标。,13,生产率:作用及其决定因素,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Y=真实GDP=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数量L=劳动数量 因此劳动生产率=Y/L(人均产出或劳动生产率),14,为什么生产率如此重要?,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而生产率的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决定因素。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很高,那
8、么它的真实GDP和人均收入都会很高 如果生产率快速增长,那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很快那么,什么决定了生产率及其增长率?,15,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称为物质资本(K),简称资本。资本的重要特征是,它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K/L=人均物质资本 如果普通工人有更多的资本(机器、设备等),那么其劳动生产率会更高就是说:K/L的增加导致Y/L的增加,人均物质资本存量(Physical Capital),16,人力资本(H):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包括在早期儿童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积累的技能。H/L=人均人力资本
9、如果普通工人有更多的人力资本(知识、技能等),那其劳动生产率会更高就是说:H/L的增加会导致Y/L的增加,人均人力资本存量(Human Capital),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17,自然资源(N):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有更多的N便可以生产出更多的Y。N/L的增加会导致Y/L的增加一些国家很富裕是因为它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沙特阿拉伯有大量的石油)但国家并不需要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才能使自己富裕(比如日本进口它所需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18,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
10、解。如农业技术进步,少数人就可以生产足以养活整个国家的食物(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进步并不仅仅意味着更快的计算机、更清晰的电视或者更智能的手机 它意味着能提高生产率的一切高级知识(使社会从已有的资源中得到更多的产出)公共知识。比如亨利福特的生产线私人知识。比如可口可乐的饮料秘方短期内私人拥有的知识。比如新药专利。,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19,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Y=A F(L,K,H,N)F()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出的函数;“A”表示技术水平“A”乘以F(),因此技术进步(“A”的增加)会使经济
11、可以用既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更多产量(Y),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是指引起城市经济增长的城市经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共同作用方式。阐释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分析城市经济运行的内在结构及关系的主要的城市经济模型有:城市基础模型、城市经济投入产出模型(I/O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我们下面主要利用城市基础模型,从宏观的角度来描述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基础模型(Export Base Model)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各种模型中最为古老、常见和简单的模型,类似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模型。1.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二分法城市基础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基础部门和
12、非基础部门的二分法。即将城市的产业部门按照是否向城市域外“出口”产品和劳务分成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基础部门指那些向城市域外“出口”产品和劳务从而为城市带来收入的部门;而非基础部门则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市场而生产的部门。基础部门的“出口”带来收入以支付城市的“进口”,因而基础部门决定了城市经济的规模。基础部门向非基础部门提供需求,城市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若其它条件不变,则这一比例越高,城市经济增长率就越高。,2乘数(Multiplier)乘数是指基础部门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城市经济整体规模增长的倍数,在数量上等于城市整体部门(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之和)与城市基础部门之比。如
13、果以就业量指标测度,则乘数计算如下式:MT/B式中,M为乘数,T为城市总就业量,B为基础(出口)部门就业量。,乘数作用过程如下:假定在二分法的城市经济中没有税收、储蓄等漏出,当基础部门得到的出口收入增加100元时,如果进口支出占收入的20,则这100元出口收入中将有80元用于购买非基础部门的产品和劳务,20元用于购买进口品;购买本地产品和劳务的80元又成为本地居民的收入,其中又将有64元用于购买非基础部门的产品和劳务,16元用于购买进口品。如此往复,循环不止。将这一循环过程中各期收入相加,有:,由此可见,乘数等于5,等于城市经济整体(1)与基础部门(0.2)之比。于是,城市经济的增长可以描述如
14、下:TT/BBMultiplierB 其中,T为总就业量的增长额,B为基础部门就业量的增长额。采用就业量指标,是因为现实中两类部门之间的收入流是难以测定的。当然,在更复杂的分析中可以分析两类部门间的收入流动,并用收入指标更全面更深入地测度城市经济增长。,3.乘数与城市规模以上对乘数作用的分析不是真正的动态分析,而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T(T/B)B,式中的乘数T/B是一个常数,但在实际的增长过程中乘数是变动的,与城市经济的规模相关。随着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规模扩大将导致城市地方市场的扩大,以前需进口的产品和劳务将改出城市内部的非基础部门生产。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4.对城市基
15、础模型的评价城市基础模型在城市经济学中是历史最长的一个经济模型。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这一模型虽然受到各方面的批评,但因为它简单、易于理解和实际运用,而且与凯恩斯宏观经济乘数模型十分契合,因此它始终是城市经济学中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式经济学受到批判,作为对同样是需求指向的城市基础模型的批判也日益尖锐。,对此模型的批判主要是两个方面:次要方面的批评:集中于模型的一些细节方面,包括:对乘数是否稳定及其局限性的批评,对城市出口收入以外其它收入的作用的批评等。这类批评导致对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修正,但未直接动摇对此模型的信心。主要方面的批评
16、:认为需求指向模型对城市经济实质的理解是根本错误的。城市域内的商业活动和服务业是稳定和持续的,它们才是城市经济中基础的、第一位的组成部分;不断变动中的出口产业只是城市经济中附属性的、第二位的组成部分,因此模型对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相互决定关系的结论是本末倒置的。,具体而言,城市基础模型是一种需求拉上的模型(Demand Driven Model),它认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源于需求的变动,而这种变动完全是由域外对城市基础部门出口产品的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即只有当域外对城市出口产品的需求增长时城市经济的增长才可能发生,并通过乘数作用最终决定城市经济的增长幅度。,二、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中的供给方面城市基础模
17、型属需求指向模型,强调外部需求变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下面从供给方面对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1.供给方面研究的意义考察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供给方面的原因在于仅有需求方面的阐释不足以全面认识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质。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与国家层次的宏观经济增长机制是不同的。经济增长是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供给方面的研究就是遵循这一思路去寻找需求指向模型中不曾研究也未能包含的因素。,2.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基础供给基础是指城市内部供给方面增长的决定因素,即城市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需求指向的模型中,增长由外部需求变动引起,并不考虑这些变动如何产生,也不考虑城市经济的供
18、给能力如何与需求的变动相适应。事实上,供给能力方面的变动作为城市经济增长中的另一个基础,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而且与不确定的外部需求变动相比较,供给基础更加确定,并可以在城市经济系统内部进行调整和决定。从城市经济的供求分析来看,总产出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均衡点的位置。城市经济中总产出的增长并不单纯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右移。供给曲线的右移同样会引起总产出的增长(如图4-1所示)。,图4-1 城市经济的供求分析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供给曲线的右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当企业和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达到均衡时,它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而当这种均衡被打破时,它取决于企业和居民的移入,因为企业的移入自然会增
19、加城市的生产能力,而居民的移入又将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并增加城市的域内需求。,从供给能力增长的两个方面中任一方面看,最重要的因素都是城市经济系统中的聚集经济效益。聚集经济效益实际上是地方化经济效益和城市化经济效益的总称。前者产生于城市经济中某一行业的总产出增加时,该行业中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后者则产生于城市经济的总产出增长时,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这二者是影响供给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聚集经济效益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城市经济中,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它使许多行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使公共服务(如教育、交通、通讯等)成本降低,使第三产业发达,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稳定。所有这些方面
20、的综合作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生产率提高,并最终导致供给能力的增长。,第三节 城市经济增长政策,一、制定城市经济增长政策的必要性在西方国家,从国民经济层次看,刺激宏观经济增长和阻止经济衰退的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作用已被广为肯定。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和在经济现实中的应用,使人们给予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同的重视和运用。但对于是否需要城市经济增长政策则经历了一个认识上的转变过程。起初,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城市政府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和政治组织,不直接干预和参与城市经济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这种状况发生转变,城市政府制订和实施各种刺激增长、阻止衰退的城市经济政策。这种转变有理论的和现
21、实的原因。,理论方面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对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供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经济增长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实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滞胀,对许多城市的打击极其沉重。城市迅速出现经济衰退;同时,由于经济空间格局的重构和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传统工业城市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面临着空间增长不均衡而带来的双重打击,那些以夕阳产业为经济主体的传统制造业城市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局面。这就促使城市政府不得不为刺激城市经济的增长和振兴衰退中的城市而发挥作用。,二、城市经济增长政策(一)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城市政府为改善和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改善
22、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政策和计划。公共政策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从企业的角度看,良好的公共服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可以降低产品价格并售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良好的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移入城市,进一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当这种促进作用发生在城市出口部门的企业时,乘数作用将使这种促进作用扩大到城市总就业量的增长上。,从居民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将使追求高工资率和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居民,移入公共服务好、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城市,增加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公共政策的“进口替代”效应。企业和居民的移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城市内部需求的数量和多样性增加,使得一些过去需要
23、从域外进口的商品改由城市域内企业生产。这种“进口替代”效应与出口增长的效应相同,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同样的乘数作用。,城市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城市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城市劳动力的生产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良好的劳动力素质也是吸引域外企业移入的重要原因。2.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中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通讯设施的完善和水、电、煤气供应)的改善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显著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与城市生产率的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各种公共政策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最易见效、作用也最显著的政策。3.土
24、地利用政策。企业需要有良好的场地和区位,而区位和场地条件都直接受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土地使用政策可以更好地规划土地的利用,适当增加土地的供给,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选址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这种土地利用政策不但可以吸引更多域外企业移入,也可以刺激域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38,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政府可以通过发展教育来提高生产率人力资本投资(H),而且教育具有外部性。如公立学校的政府财政投入 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每一年学校教育使人的工资增加平均10%左右 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有一个现在与未来的权衡取舍:在学校学习一年需要牺牲现在一年的工资来换取以后更高的工资关于发展中国
25、家的人才外流问题。,39,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健康的投入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49年前,全国人口中80%是文盲,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到1997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8.9%。同时,男女受教育的机会也日趋平等。新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令世人瞩目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教育水平,40,1、国民教育总投入和总水平较低:,从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的数据,加拿大:7.4%;法国5.5%;美国5.3%;日本4.7%;世界平均5.6%;发展中国家4.1%;而中国只有2.7%。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增长 教学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7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