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军-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ppt
《杨四军-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四军-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研究成果发布 CX(09)622,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 高 效 生 产 技 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011-05-27,研 究 背 景,稻、麦是江苏省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85%以上。稻茬是江苏小麦生产的主体茬口类型,淮北地区70%左右,苏中、苏南地区80%以上是稻茬麦。长期以来,稻茬麦几乎是低产田的代名词,然而目前全省小麦生产水平最高的苏中地区就是典型的稻茬麦地区,无论是旱茬面积相对较大的淮北还是同样以稻茬麦为主的苏南地区,小麦生产水平均明显偏低,由此可见:小麦产量的高低与茬口类型并无必然关系。近年来,农业部及
2、本省小麦高产创建验收结果,苏北、苏中均已超过600公斤/亩,苏南也达550公斤/亩以上,其前茬70%以上是水稻。由此可见,稻茬并不是低产田,而是江苏小麦增产的主要潜力所在。,一、成 果 来 源,本成果来源于多个单项技术研究成果的组装配套、中试熟化与集成,涉及的计划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分别为:1、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镇域稻麦秸秆全量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CX(09)622;2、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E2010389;3、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小麦机械均匀摆播技术,项目编号:sx(2009)zs07-2;4
3、、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晚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技术,项目编号:sx(2008)zs05-1;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江苏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10617。,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1、应用领域:本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为稻麦两熟地区的稻茬麦生产;2、成果目标: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3、总体思路:通过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定向改进和优化集成,首先解决把水稻秸秆全量“埋下去”的问题;深化关键农艺配套技术研究,通过关键农艺配套措施的集成应用,同步解决秸秆还田后“用的好”的问题;针对秸秆还田带来的新难题,通过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解决稻茬麦全
4、程机械化高效生产问题;,三、主要研究内容,弄清秸秆资源数量,制定机械作业预案;研发碎草匀铺装置,改善还田作业条件;优化农机装备集成,提高还田作业质量;因应秸秆全量还田 创新研发播种机械;物化装备研发成果,促进小麦全苗壮苗;几项关键农艺配套,,四、研究工作进展与成果,1、弄清秸秆资源数量,制定机械作业预案 2009年以来,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稻品种类型包括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品种发育类型包括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种植方式包括人工插秧、机插秧、直播稻、麦套稻和人工抛秧;产量水平变幅为425.5-647.2公斤/亩)水稻秸秆资源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
5、同品种、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产量水平及不同种植方式间秸秆数量和稻谷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表1)。以变异系数大小排序:秸秆数量表现为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粳稻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不同种植方式早熟晚粳;稻谷产量为不同产量水平中熟中粳不同种植方式杂交粳稻早熟晚粳杂交籼稻;秸秆数量和稻谷产量均以不同产量水平间变异系数最大。,表1:不同条件下水稻谷、草数量变化(公斤/亩),不同条件下水稻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条件下谷草比率变化特征比较,不同条件下秸秆残留与可收集量(以留茬高度15CM为标准),2、研发碎草匀铺装置,改善还田作业条件 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代表机型:洋马,久保田,人民号等)收割水稻,
6、是江苏省农机推广部门大力推荐的最佳选择。这类机械均已配备秸秆切碎装置,可以完成水稻收割与秸秆切碎同步作业。优点是切碎后的秸秆长度比较均匀,缺点是碎草落地后分布仍相对集中;特别是田头转弯调头处碎草堆集,不仅给后续机械还田作业造成极大困难,而且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农民不接受,技术难推广,秸秆还田问题依然难以根本解决。根据对存在问题及衍生效应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必须首先解决碎草分布相对集中的问题,目标是增加碎草摊铺宽度,降低碎草厚度,提高碎草分布均匀度。,秸秆喷布方向取决于风向和风力,而非垂直向后,经脱粒过程的机械搓揉,秸秆有成团现象,切碎后的稻草比较均匀的平铺在地面上,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半喂入式
7、收割机,碎草长度均匀但分布仍相对集中,创新研制的碎草匀铺装置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碎草匀铺效果,碎草匀铺前后效果比较,匀铺前,匀铺后,碎草匀铺效果样方调查(50cm50cm),碎草处理方式间田间碎草分布比较,变幅:24.2-234.1 平均值:112.5标准差:67.2 变异系数:0.60,变幅:84.8-204.6 平均值:145.12标准差:36.5 变异系数:0.25,平均值:626.93 标准差:227.92 变异系:36.35%,3、优化装备集成,提高还田质量,灭茬是稻麦秸秆还田的重要环节,灭茬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秸秆还田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秸秆还田技术能否迅速推广。目前,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四军 基于 秸秆 还田 稻茬麦 全程 机械化 高效 生产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