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一化学.ppt
《碳一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一化学.ppt(2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碳一化学,学时:40教师:李 忠 博士,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22日,参考书,C1化学创造未来的化学,日催化学会编,陆世雄译,宇航出版社,1990从合成气生产化学品,美罗杰A.谢尔登,1991C1化学中的催化碳一化学中的催化作用,蔡启瑞编,化工出版社。甲醇及其衍生物,谢克昌,李忠,化工出版社,2002,第一章 绪论,C1化学的发展C1化学的基础化学C1化学展望,1C1化学的发展,1.1 中国和世界能源发展1.2 煤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路线1.3 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1.4 多联产煤洁净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1.1 中国和世界能源发展,6,
2、1.1.1.世界能源,7,世界能源供应结构,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世界传统能源生产总量增加了18.9,但生产结构基本不变,石油约占38.0%,煤炭约占26%,天然气占2324%。煤炭一直维持在1/4之间,仅次于石油,估计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8,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和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增加了14%和11.5,严重影响到世界能源的消费总量,9,2003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3年世界一次传统能源消费结构,石油占41.2%,天然气占22.9%,煤炭占21.4%,Proved oil reserves at end 2003,Distribution of proved
3、 oil reserves 2003,Crude oil prices since 1861,Major oil trade movements,Proved natural gas reserves at end 2003,Distribution of proved natural gas reserves 2003,17,1.1.2.中国能源,中国能源资源及地位,2003年世界及中国化石能源储量及产量,2003年中国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采比均低于世界平均值,而能源产量占世界比例又高于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比例。,中国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常规能源资源结构(以探明储量计算),2002年能源生
4、产结构,2002年能源消费结构,IEA2004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在2002年至2030年期间,世界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1.7,中国年平均增长2.7%,2030年将达到31.95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需求占全球的比例将从12%增加到16%。,20,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提供者,2002,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以标准煤计),16.03亿吨,24.6632.80亿吨,2003,2020,13.9亿吨,煤炭占71%,煤炭占71%,煤炭占59.463.2%,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纯进口国,石油消费以56%速度增长。2004年前石油进口 1.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5、石油消费持续增长进口数量大幅攀升,原油生产量和消费量,Data fro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4,石油进口量和占石油消费比例,石油净进口量/Mt 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数据来源2003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石油产品消费结构,2002年中国主要炼油化工产品产量,可见,在我国的石油产品结构中,汽柴油、乙烯和丙烯的产量占75以上。,数据来源2003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石油需求量和进口依存度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4.0亿吨,而国内石油产量只有1.82.0亿吨,对外依次度将达5060%。,石油需求量预测/亿吨
6、,数据来源2003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原油、煤炭储量下降据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查明矿产资源量:石油7.99亿吨 原煤51.95亿吨 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20年石油、煤炭需求估计石油需求量:4.56.1亿吨石油预计产量:1.82.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55%60%需求总量(煤炭消耗比例为60时):21亿吨,石油煤炭储量均趋下降,小结,我国正处于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工业化阶段,其中能源需求量已大于能源产量,能源“瓶颈”问题已凸现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资源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煤炭到2020年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正面临一场能源危机,这场危机可能破
7、坏其经济成果并对未来构成威胁。中国经济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解决和能否解决其能源危机。”(香港亚洲时报2004-1-13),1.2.煤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路线,煤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路线,煤焦化和煤气化合成醇醚产品是目前典型的煤化工过程,而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合成油是重要的煤变油过程,对国家石油资源的替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煤甲醇”替代石油技术路线,31,1.3.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32,落后的利用技术使煤成为主要污染源,燃煤排放占总排放量比例,0,60,85,SO2,烟尘,NOx,CO2,70,60,85,百分比(%),40,20,80,100,主要污染排放量,落后的利用技术使煤成
8、为主要污染源,目前,中国的SO2排放量为世界第一,CO2排放量(9亿吨碳以上)为世界第二;SO2和NOx的排放量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1620万吨和1880万吨)在全国检测的340座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城市只占41.5,而劣三级城市为91座,占26.7国外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PD的3%7%;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仅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达3900亿美元,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洗选是煤炭燃前最主要的洁净方式洗选可脱除煤中50%80的灰分,30%40的硫分2003年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洗精煤产量仅为1.63亿吨洁净煤技术可减少
9、消耗降低污染到2020年,应用洁净煤技术可减少煤炭需求2亿吨,并相应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效最要紧从一次能源转换到有用能源的效率约1/3,即2/3的能源在转换过程中损失采纳新的政策,鼓励以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式提供“能源服务”,是解决当前发展问题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能源效率提高1,能源投入就可减少1,结果可以实现与投入1能量等量的经济增长,小结,一方面是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一方面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煤炭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两难选择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和中国现状决定,洁净煤利用是两难选择中的必然,36,1.4.多联产煤洁净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转化技术洁净煤利用技术的核心,煤转化工艺及效率,多联产系统的模式
10、与发展,煤,焦化,1,气化,2,净化,3,9,8,7,6,5,制氢,燃料电池,制氢,燃料合成,燃气,先进发电技术,化学品,先进发电技术,燃料合成,焦油处理,先进发电技术,化学品,化学品,化学品,先进发电技术,先进发电技术,燃料合成,化学品,化学品,太原理工大学以煤洁净焦化为源头的多联产构思:1+3+4美国早期甲醇与电力联产:2+3+5美国能源部EECP计划多联产:2+3+6日本新能源计划EAGLE多联产 2+3+6Shell合成气园多联产:2+3+7中科院过程所多联产构思:1+2+3+8美国21世纪展望:2+3+9清华大学多联产构思:2+3+9,40,甲醇与电力联产早期的多联产模式注重效率,目
11、的:实现IGCC的连续运转(负荷因子0.9),提高能效途径:甲醇合成回路弛放气供燃气轮机,排出气供废热锅炉效果:通过调节循环比控制甲醇产量范围2.81,对应输出电能变化13.3优点:洁净,高效缺点:复杂,高成本,41,热效率增加的途径,甲醇本身是一种燃料,发电量较少时全过程热效率增加。,进一步途径:高温煤气净化,可提高效率3%;先进燃气轮机:可提高效率23%;甲醇燃料电池,可提高效率4%,Shell Syngas Park(合成气园),Peakloadelectricity,43,多联产系统的发展模式,共同的发展目标,具体模式的选择,能源效率、环境效益并重,对中国而言生产车用燃料和替用燃料还具
12、有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能源效率最高;有效组分最大程度转化;投资运行成本最低;环境效益最好;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最少。决定于用户对终端产品的需求。,实现目标的途径,44,技术基础和科学问题 单元过程技术,热解:大型连续分段封闭式焦化技术气化:大型化、高压、适用煤种广泛,低成本、低污 染、易净化气化技术净化:高温高压净化、脱硫除尘一体化、宽负荷范围、微量元素脱除合成:大型化、变负荷、单程通过、过程偶合、烃合 成技术、醇合成技术、羰基合成技术减污:CO2富集、减排、转化利用技术发电:先进燃气与蒸汽发电技术、先进燃气轮机制氢:无机膜反应器等新型制氢技术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离子交
13、换膜燃料电池,煤化学煤种对多联产的适应性组成、结构与反应性以及 在多联产条 件下的 变化,煤的分级转化过程煤大分子的定向转化(C-C,C-H键大 分子结构,活化和转化反应机理)以液体燃料为目标的合成化学,技术基础和科学问题,分离工程高通量非对称聚合物膜结构及膜分离CO2优先渗透膜分离高选择性透氢无机膜无机膜中气体渗透、分离机理反应工程高温脱硫与脱硫剂耐硫催化剂适用于浆态床的新型催化剂多相催化反应、传质、传热流动特征、强化与控制,技术基础和科学问题,热能工程气体燃料燃烧特性燃气轮机改造设计基础先进燃料电池热转功热力循环 系统工程非同性系统优化集成理论,控制规律及评价方法多联产系统化学能与物理能综
14、合梯级利用机理单元过程模拟与虚拟现实运行(单元过程耦合协同)系统和单元的能量集成优化以国情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和科学问题,48,小结,发展洁净煤技术是目前保证我国能源安全、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效、清洁转化是洁净煤利用技术的核心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是实现煤的高效、清洁转化的主要途径,2.C1化学的基础,2.1 C1化学内容 2.2 CO,H2化学基础 2.3 CO,H2的制备2.4 催化研究基础,2.1 C1化学内容,主要内容,COH2直接创造化学制品、燃料 由费托FischerTropsch)合成(简写为FT合成)制造汽油和烃类燃料,烯烃等化学工业原料的
15、过程,含氧化合物(醇、乙二醇、醋酸等)的制造过程,甲烷化反应,草酸制造过程等等。CO+H2间接制造化学制品 最重要的是经由甲醇的技术。合成甲醇的技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CO+H2与石油工业相结合 由石油化学制造的化学原科与CO,H2相结合的过程。代表的例于是oxo反应(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以Rh,Co络合物作馏化剂已经工业化。以强酸作催化剂的甲苯的碳基CO2转化 CH4转化,C1化学体系与催化剂,催化剂,C1化学的各个过程,无论哪一个都是催化过程,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催化剂,所以,C1化学也是研究催化剂的化学。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是催化剂的主要评价指标,但对于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计算
16、方法。选择性是C1化学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例如F-T合成,生成的经类的碳数分布服从以链成长几率决定舒尔茨弗洛里(schuItzPlory)分布。虽然这个几率因催化剂、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但是一旦被决定后,则与转化率无关,就决定了碳数的分布。在任何情况下也都只能得到宽广的分布。在FT合成中,为了提高选择性(特别是为了逃脱舒尔茨-弗洛里分布的制约)可以利用控制金属颗粒的大小,担体的电子效应,形状选择性或者合金化等添加物效应。,CI化学反应经济性,将Cl化学限定为只是以COH2为原料或者由此构成的甲醇、甲醛等为原料的反应。而且将由此衍生的目的产品全部还原为COH 2来看反应的理论原单位。合成气中的O
17、浪费得越少的使用方法(即H 2CO比接近于1,且对于其绝对量来说生成的水越少的使用方法)H 2及CO的容量基准原单位就越小。,2.2 CO,H2化学基础,CO,H2基本物理性质,CO化学分子轨道,最高被占有轨道(HOMO)是5,随着能量由低到高,每个能级充填2个电于直至这一能级。CO的三重键是由兼并的2个1和3 共3个分子轨道形成的。另一方面,最低空轨道(LUMO)2对CO健是反键性的(分子轨道的符号相反),若电子进入这个轨道,则CO键减弱,键距也变大。,2个CO重要基元反应,基于由C扩张的5的孤立电子对所显示的弱路易斯碱性的反应,如CO与强路易斯酸反应生成加成物;CO与烷基正离子反应生成酰基
18、正离子的反应(科克(Koch)反应的基本基元过程),2个CO重要基元反应,CO作为电子供体配位体键合在过渡金属原子上、形成羰基络合物的反应乃至在金属表面上呈分子状吸附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不只是由CO向金属提供电子,而且金属向CO反馈电子的键合所起的作用也很大。对于和金属配位的CO,亲核试剂(Nu-)攻击C原于,路易斯酸(L)具有与O原子的相互作用。,H2化学,H2的键能比通常的单键大很多,与O2的双重键(117kcal/mol)程度相当。所以,在C1化学中,由于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的作用,H2解离活化为原于是个重要的因素。H2解离活化的速度和活化了的氢的电子状态(H+或H-)在C1化
19、学的反应控制中是十分重要的。已经知道多样的氢化物,要把握这些物质的反应性质是极重要的。以后将逐渐涉及。,2.3 CO,H2的制备,C1化学原料制备,制备合成气反应,生成CO、H2的反应在1000以上时G为负值,热力学 可行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必须外部加热,一般采用氧或空 气部分燃烧提供热量,煤气化反应炉,煤气化炉比较,天然气气化,蒸汽重整 CH4+H2O CO+3H2 使用Ni-K2O/Al2O3作催化剂,在800,20kg/cm2左右的条件下操作由于用的是不耐硫的催化剂,所以原料限于脱硫的天然气和炼厂气。与部分氧化法相比,能得到富氢的合成气。部分氧化 2CH4+H2O+0.5O2 2
20、CO+5H2 或:CH4+O2CO+2H2,合成气酸性气体脱除,CO的分离,第二章 一氧化碳的催化活化,主要内容,2.1 CO的配位络合2.2 CO的活化(键断裂和C-H键的形成)2.2.1经由甲酰配合物活化2.2.2 经由羟甲基、羟亚甲基中间物活化2.2.3 经由碳化物、碳炔、碳烯中间物活化2.3 C1物种的生成(增长反应)2.3.1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2.3.2通过形成M-O-C键的增长2.3.3通过醛中间物增长,2.1 CO的配位络合,CO是弱电子给予体,Lewis碱,可与接受电子的金属中心配位相互作用两种键合方式:端基型键合和桥基型键合金属羰基桥不总是对称的,如 Mn2(CO)5
21、(Ph2CH2PPh2)2配位键合后,CO的IR伸缩振动发生变化,说明CO键发生变化,得到活化桥羰基要比端羰基更活化,许多反应的活性中心就是桥羰基一般物理吸附是端羰基一般认为CO的IR伸缩振动2000cm-1以下为桥羰基,以上为端羰基,2.2 CO的活化(键断裂和C-H键的形成),CO在游离状态下,能有效地阻止还原剂的进攻,而配位状态下,反应活性较大CO的还原可以是先解离成C和O,也可以是没有发生解离。也可以是其他途径,如金属氧键合:可以用Lewis酸(电子接受体)进攻配位CO的O,增加其还原性(8),例如,亲电子试剂AlR3,AlX3,BR3或其他Lewis酸的进攻(9)这种进攻导致CO的伸
22、缩振动频率大大降低,即活化增强(10),解离 非解离模式2 CO加氢还原模式,中性羰基配合物,需强核试剂进攻合成甲酰配合物需强还原的氢化物,2.2.1.经由甲酰配合物活化,金属配位氢通过转移到配位的CO分子可形成 金属甲酰配合物,是生成甲醇、甲醛等C1物种的中间物,CO插入到MH键中,2.2.2 经由羟甲基、羟亚甲基中间物活化,模式2中的含氧机理(1)(2)(3),是以羟甲基、羟亚甲基配合物为中间物的,即:,羟亚甲基配合物是甲醛侧式配位所形成的配合物的异构体,如:,甲醛氧化加成产物,用NaBH4进一步还原,生成甲基配合物:,2.2.3 经由碳化物、碳炔、碳烯中间物活化,2.3 C1物种的生成(
23、增长反应),最常见的三种增长反应是:(1)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2)通过形成M-O-C键的增长(3)通过醛中间物增长,2.3.1 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CO插入sp3杂化的M-C键进行,2.3.1 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金属表面上通过碳烯增长,通过甲基发生引发作用,F-T合成碳链增长机制,2.3.1 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通过碳烯配合中间物增长,2.3.1 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含氧物种的增长,通过CH2桥式物种,2.3.2通过形成M-O-C键的增长,CO通过移动插入M-O-C键活化,表面上的增长步骤,也可通过M-C-O键,2.3.3通过醛中间物增长,在形成M-O
24、键的条件下,甲醛能够配位于过渡金属配合物,例如:,第二章 一氧化碳的催化活化,主要内容,2.1 CO的配位络合2.2 CO的活化(键断裂和C-H键的形成)2.2.1经由甲酰配合物活化2.2.2 经由羟甲基、羟亚甲基中间物活化2.2.3 经由碳化物、碳炔、碳烯中间物活化2.3 C1物种的生成(增长反应)2.3.1通过形成M-C-C键的增长2.3.2通过形成M-O-C键的增长2.3.3通过醛中间物增长,2.1 CO的配位络合,CO是弱电子给予体,Lewis碱,可与接受电子的金属中心配位相互作用两种键合方式:端基型键合和桥基型键合金属羰基桥不总是对称的,如 Mn2(CO)5(Ph2CH2PPh2)2
25、配位键合后,CO的IR伸缩振动发生变化,说明CO键发生变化,得到活化桥羰基要比端羰基更活化,许多反应的活性中心就是桥羰基一般物理吸附是端羰基一般认为CO的IR伸缩振动2000cm-1以下为桥羰基,以上为端羰基,2.2 CO的活化(键断裂和C-H键的形成),CO在游离状态下,能有效地阻止还原剂的进攻,而配位状态下,反应活性较大CO的还原可以是先解离成C和O,也可以是没有发生解离。也可以是其他途径,如金属氧键合:可以用Lewis酸(电子接受体)进攻配位CO的O,增加其还原性(8),例如,亲电子试剂AlR3,AlX3,BR3或其他Lewis酸的进攻(9)这种进攻导致CO的伸缩振动频率大大降低,即活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