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式传感器(1).ppt
《光电式传感器(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式传感器(1).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电效应和光电元件光电器件的特性光电耦合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的概念,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元件作为转,化元件,可以将被测的非电量通过光量的变化再转化成电量的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元件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式传感器的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和光电元件,外光电效应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器件内光电效应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器件,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入射光发生光电效应的波长限由下式确定:,0,hcA,1.239A,m,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A为物体的表面逸出功。,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器件,光电管,基于外光电效应的
2、器件,光电倍增管,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之一(光电导效应)发生内光电效应的临界波长,由下,式确定:,0,1239 E g,nm,E g为材料的禁带宽度,锗的为0.75eV,硅的为1.2eV。,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之二(光生伏特效应),势垒效应(结光电效应)侧向光电效应,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器件,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工作原理,光敏电阻外壳封装,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器件,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工作原理,光敏电阻外壳封装,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器件,光敏晶体管,P,N,+,N,P,N,-,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器件光电池与外电路连接方式,P+,mA,N-,+,P,V,N,-,(a),(a)短路电流输出,(
3、b)(b)开路电压输出,光电器件的特性,光照特性常用响应率R来表征光电器件的光,照特性:,R 1,I pPi,R,v,V pP i,式中,R1 为光生电流器件的电流响应率;Rv为光生伏特器件的电压响应率;Pi 为光输入功率;I p和 Vp分别为光生电流器件的输出电流和光生伏特器件的输出电压。,光电器件的特性,光谱特性在入射光照度一定时,光电元件的相对灵敏度随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一种材料只对一定波长范围的人射光敏感,这就是光谱特性。频率特性表征光电器件的动态性能,反映了交变光照下器件的输出特性,用响应时间来表示。,光电器件的特性,伏安特性在一定的光照下,对光电器件所加端电压与光电流之间的关系称
4、为伏安特性。它是传感器设计时选择电参数的依据。使用时应注意不要超过器件最大允许的功耗。温度特性光电器件随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其光电效应的外在表现会发生变化。,*,光电器件的特性,峰值探测率光探测器件的性能用峰值探测率D*来表征:,D,1NEP/A f,A fNEP,NEP,2qI DRI,式中,q 为电子电荷(1.6 109 C),I D为暗电流(A),RI 为电流响应率(AW)。,光电耦合器件,概述光电隔离器光电开关,光电耦合器件,概述光电耦合器是利用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封装为一体而构成电光电转换的器件加到发光器件上的电信号为耦合器的输入,接收器的输出信号为耦合器的输出信号。光电耦合器具有无机
5、械触点、噪音低、执行动作快、体积小、寿命长的特点。根据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光电耦合器分为光电隔离器和光电开关两大类。,光电隔离器,光电隔离器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封装在同一个管壳内组成,在装配上要使LED辐射能量能有效的耦合到光敏晶体管上。,光电隔离器,光电隔离器的选用,LED-光敏三极管形式常用于信号隔,离,频率在100kHz一下;LED复合管或达林顿管的形式常用在低功率负载的直接驱动等场合;LED光控晶闸管形式常用在大功率的隔离驱动场合。,无论何种组合形式,均要使发光元,件与接受元件的工作波长相匹配,保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光电隔离器,光电隔离器的应用,将输入与输出端两部分的地线分隔,开
6、,并各自使用一套电源供电;,实现电平转换;提高驱动能力。,光电开关,光电开关是通过把光的强度转变为,电信号变化,并以此来实现控制的一种电子开关。对金属或非金属都能作出反应,无机械磨损,无电火花,是一种安全、可靠、长寿命、无触点的开关。光电开关以其结构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沟式、对射式、反光板反射式、扩散反射式、聚焦式、光纤式等类型。,光电开关光电式光电开关工作示意图一,发发,收收被检测物体(a)反光板反光板(b)(a)对射式光电开关(b)反光板反射式光电开关,光电开关,光电式光电开关工作示意图二,发、收,发、收,扩散式光电开关,光电开关光电式光电开关工作示意图三,收、发,聚焦点,(a)光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电 传感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