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上大戴元光主讲ppt).ppt
《传播学概论(上大戴元光主讲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上大戴元光主讲ppt).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传 播 学 概 论主讲:上海大学 戴元光 教授,2,1984年从事新闻教育,曾任兰州大学新闻系教研室主任,兰州大学西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新闻系主任;现为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博导,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等。,一、课程教师团队,1952年11月出生于江苏射阳。先后在兰州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美国夏威夷大学大众传播专业学习;美国EWC访问学人。,主讲:戴元光 教授,3,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研究方法、文化传播学、传播学研究专题、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2、,主讲课程:,主编教材:传播学通论,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并荣获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4,戴元光教授编著的教材,5,专著:传播道德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传学札记:心灵的诉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论文: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现代传播2004年第2期 弱势群体在中国电视上的弱势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3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传播理论创新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 和谐社会构建中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上海社科专题研究报告2005年8月,近年来主要教学科研成果,6,戴元光教授主要著作一览,7,戴元光教授主要著作一览,8,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新闻传媒竞争力研究(2004年国家社科)文化消费与先进文化发展(2003年上海社科)三个代表与新闻理论创新(2004年上海社科)和谐社会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2005年上海社科专题研究)体育新闻信息传播社会影响研究(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9,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传媒产业,中外传媒制度。主讲课程:传播学理论、跨文化传播、中外传播研究、媒体研究、传媒经营管理。,传播学
4、概论精品课程成员之二,郑 涵 教授,10,主要教学科研成果,著作:冲突 融和 发展-关于文化全球化和WTO的思考与对策,学林出版社,2002年(合著)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主编)学林出版社,2002年中国的和文化意识论稿(专著)学林出版社,2005年 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主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论文: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国际新闻界,2002美国化,还是文化转型,社会科学,2002当代西方广播电视体制商业模式研究,上海大学学报,2002建设中国大众传媒对外经贸政策规章体系,中国传媒报告,2004 十字路口: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发展再思考,社会科学,2004,1
5、1,沈 荟 副教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副主任,博士。研究领域: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伦理、西方传媒经营管理及实务。主讲课程: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成员之三,12,主要教学科研成果,著作:人际传播学会与别人相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事业史(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播学通论(参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现代传媒经济学(参写十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维系民主新闻客观性与政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论文:大众传媒与信用建设刍论电视研究 CNN经营之道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新闻与传播 电视娱乐经济与青少年成长上海大
6、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娱乐经济的合理性与转型责任新闻记者2005年第6期,13,传播学概论精品课程成员之四,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领域:影视传播、媒介文化、传媒实务。主讲课程:媒介文化研究、传播学研究理论、影视作品分析、电视编辑。,邱宝林 讲师,14,主要教学科研成果,著作:新世纪影视理论新探索(参编)学林出版社,2004年。电视编辑基础(独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论文:追寻与复归的旅程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走近社会众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2年第3期 站在时代的边缘中国滑稽短片略考电影艺术2002年第5期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现代传播2004第
7、2期青年DV影像:无羁的青春表达与潜伏的传播危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强势逻辑与失衡的话语权从平民视角看中国电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Television and Globalization.Duke University,October 2005。,15,二、传播学概论课程概况,传播学概论是影视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广告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影视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传播学的发展情况,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了解传播学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学会用传播学的理论分析传播现象。(二)教学内容:传播与传播学,
8、传播过程,传播要素,传播功能,传播符号与语言,西方传播学理论,大众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效果。(三)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16,(四)考试方法:1、期中考试-每位同学提交3000字读书报告一篇,占课程成绩20%;2、期末考试-笔试,占课程成绩60%;3、平时考察-讨论发言,占课程成绩20%。4、期末试卷难度大的占45%,一般占35%,容易的占20%。,17,(五)使用教材: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大出版社2000年版(六)参考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大众传
9、播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18,三、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 传播的定义第二节 传播是20世纪兴起的交叉学科第三节 传播学源于美国的必然性第四节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第二章:传播原理第一节 传播学的发生第二节 传播的功能第三节 传播的类型,19,第三章:传播的基本形态第一节 新闻传播第二节 政治传播第三节 经济传播第四节 教育传播第五节 艺术传播第六节 文化传播,20,第四章:传播的自由与控制第一节 传播自由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控制第三节 西方的报刊理论第五章:传播过程与模式第一节 传播过程第二节 传播模式第三节 传播的社会控制,21,第六章:传播者第一节 传播者
10、的类型与特征第二节 传播者的权利与义务第七章:受传者第一节 受众的特征和选择第二节 受众对传播的反应及其原因第八章:传播学的信息理论第一节 信息的特点与分类第二节 信息的获得与传播第三节 信息的污染与饱和,22,第九章:传播学的符号理论第一节 语言学理论第二节 语言与传播第三节 非语言传播第十章:传播媒介第一节 口语传播阶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 文字传播阶段的印刷媒介第三节 电子传播阶段的广播、电视和电影第四节 网络传播阶段的多媒体技术,23,第十一章:媒介研究第一节 媒介理论第二节 媒介文化第三节 媒介的市场化与通俗化第十二章:传播的效果(上)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
11、发展阶段 第三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成果,24,第十三章:传播的效果(下)第一节 态度改变的早期研究之一(学习论)第二节 态度改变的早期研究之二(一致论)第三节 态度改变之深入研究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论第一节 哲学方法第二节 人文科学方法第三节 现代科学方法,25,第十五章: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上)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特点第二节 经验社会学对定量研究的影响第三节 统计数学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第四节 心理学对定量研究的渗透第十六章: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下)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设计第二节 实地调查第三节 内容分析第四节 控制实验第五节 个案研究,26,四、传播学概论期中读书报告,具体要求:1)字
12、数:3000字,A4纸,打印。2)论文规范格式:论文题目(3号黑体);作者、单位等(4号楷体);提要(300500字,4号楷体);关键词35个;正文(4号宋体);参考书目在论文后;引文采用脚注。3)期中论文参考选题:西方传播学理论要点;中国古代传播思想要点;新闻传播失范与制度;大众传播与娱乐化;大众传播与文化消费;战争新闻传播;与本课程有关的其它选题。,27,第一章 总论(三个课时),28,传播与生俱来。没有不传播的世界,没有世界不传播。传播不是一切,但一切都在传播。我们研究的是人的传播。,29,一、传播的定义,传播一词是英文“communication”的汉译,英文“communicatio
13、n”则来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具有“公共”、“社区”的意思,经过约定俗成演变成今天的“传播”、“传递”、“沟通”的意思。1、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有以下三种说法:共享说: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劝服说:传播是有目的的影响别人的一种行为。反应说:传播是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30,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传播的定义:(1)传播的信息性质(2)信息的可流动性和可测度(3)信息的可转换性,31,二、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的交叉学科,人类最年轻的学科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学科一门和人类同龄的学问,32,1、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3)新
14、闻学的发展,33,2、传播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传播学的一般理论包括:信息理论、符号理论、意义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反馈理论、模式理论等,是关于一般传播规律的总结。传播学的分支理论包括: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内向传播学。,34,三、传播学源于美国的必然性,1、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美国独立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几十年中,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城市化等方面的进展,为美国大众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无论是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35,2、
15、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美国的学者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对传播性质和作用的研究;对符号、意义和语言的研究;对舆论、新闻和宣传的研究;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等。,36,3、传播学的奠基人卡尔霍夫兰: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对权力关系以及人物与政治的关系有创新研究,并对当代的行为政治科学有重要贡献”。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方法论研究上具有开创性影响和独到见解。库尔特莱温:以人类行为场理论著称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37,传播学集大成者:宣伟伯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国际公认的人
16、类历史上第一位把传播学系统化、理论化的大师。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视野全面考察传播学,并把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研究的主题包括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问题,传播体制与社会结构,传播与国家发展问题,为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完善与成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38,四、我国的传播学研究,1、引进西方传播学2、对传播问题的评价和分析3、对传播学理论问题的探讨4、应用研究的启动5、传播学本土化的展开,39,讨论题(点名发言):1、传播学研究的内容2、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宣伟伯,40,第二章 传播原理(主题演讲四个课时,专题片两个课时),41,施拉姆:远
17、远的是一座小岛,一只小船向它驶去。船上的人上了岸,带来了另一民族的习惯,文化认知这就是传。,42,传播看起来就是如此简单,但有时也很复杂和丰富。龟兹石窟专题片欣赏,43,龟兹石窟,44,一、传播的发生,1、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马克思:“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传播行为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行动,它与人俱在,与生俱在。2、传播产生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无论是物质生存还是精神生存都离不开传播,都需要沟通。施拉姆:“我们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它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地延伸我们的感觉和我们的信息渠道。”,45,3、传播过程传播过程中的四个要素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
18、受传者。传播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 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受、信息的反馈,46,二、传播的功能,1、心理学家的描述 让皮亚热的社交性和自我中心理论。爱德华托尔曼的工具论 威廉斯蒂芬森的游戏论 魏斯的幻想逃避性和消息教育性功能2、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与赖特的补充 环境监测、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赖特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娱乐”。,47,传播功能表格一览,48,3、拉扎斯菲尔德的传播负面功能论 大众传媒持续不断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麻醉精神:让人
19、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由此剥夺人们的行动能力。,49,4、传播的社会功能 获取信息、社会化途径、知识教育、舆论监督与指导、文化传承与交流调节身心5、传播的负功能 媒介情境非真实化、信息庸俗化、文化殖民化、思想行为惰性化,50,三、传播的类型,1、内向传播 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内向传播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特征。,51,2、人际传播 个人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社会行为。3、组织传播 组织指有一定目的、任务、用一定形式编制起来的集群结构。组织传播是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简言之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一定
20、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52,4、大众传播(重点)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过程。,53,频道宣传,54,5、网络传播 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光纤为通道,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联系在一起的,并且能与“个人化”受众进行互动沟通的信息交流形式。,55,讨论题(点名发言):1、信息扩散的原理2、传播的社会功能3、大众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区别,56,第三章 传播的基本形态(自学),57,思考题(课外):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和特征2、政治传播的内涵3、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58,第四章 传播的自由与控制(主题演讲四个课时,专题片两个课时),59
21、,传播自由是古老而又现实的课题,人类争论了近千年。文艺复兴使人类对传播自由的理解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但自由与控制确是一对难兄难弟,是互为制约的。西方是鼓吹“绝对自由”的,但自由带来的困难和难题比它带来的好处多得多。,60,主题演讲:全球媒体的状况,反对私有资本控制的声音,也往往宿求媒体脱离政府控制的自由和独立。这是由于政府与私人资本不可分离,导致了公众利益的被侵害。伴随庞大私有公司合并,在全球范围内,其权力日益凌驾民族国家之上。自由、独立媒体的呼声,越来越是矛头对准私有公司对媒体的控制。,61,(1)媒体作为政治宣传工具起源,一切社会都毫不例外压制不受欢迎的思想。当人们用单一叙述结构指责中国的时
22、候,欧维尔告诉我们,在自由社会,“不受欢迎的的思想照样是遭到闭嘴待遇”,使现实政治感到尴尬的事实,照样“被掩盖在暗处”。虽然在作法上、技术上、程度上和环境上有区别。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指出:“政治就是大商业向社会投下的阴影。”,62,(2)非管制化与全球媒体宣传,非管制化,是让私有资本控制的媒体,在全球范围占领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Ira Teinowicz observes,“一个崭新的自由信息秩序例如在美国,第一修正法案正在日益被解释成是保护商业言论的条款,避免政府的干预。”Edward Herman and Robert McChesney comment,在强大媒体游说集团的推动下,非管制
23、化,一切全国性关于媒体问题的辩论,都渗透的商业精神。,63,(3)全球媒体在谁的手里?,媒体公司大合并 90年代以来,媒体公司大合并。1982年,有50家支配地位媒体公司,现在10个都不到。全球单一商业媒体模式 美国娱乐商业支配电视节目制作和接受市场。好莱坞影片占全世界收视影片85。Michael J.Wolf,Davos:“娱乐,而不是汽车,不是钢铁,不是金融服务,很快就会变成新型世界经济的驱动轮。,64,(4)对全球性宣传的批判,Pilger views:人类的大多数现在都成为商业集团的受众。美国梦已经全球化。全球化的目标只是一个:扩大资本力量,主要是西方和美国资本,侵入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
24、。资本大亨推行全球化政治宣传。,(5)媒体全球化特点非竞争性,媒体从非私有利益、更为公众利益取向,向前所未有极权主义转变,媒体变为完全操纵在人数极为有限的几个人手里。他们以一个单一的意识形态,控制大多数人类的思维,对人类大脑进行人工清洗。,65,(6)媒体全球化反文化倾向,全球化真正含义是:市场逻辑具有“反文化”的必然性。不用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就强加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层面,强加于世界任何一种文化。Ainger sees:如果我们任凭人为地生产出一个独霸世界的帝国,按照一个单一市场逻辑,全世界传播网络都将充当它通往罗马帝国的道路,都会成为它一家政治意识形态和贸易品的渠道。,66,(7)私人媒体的自
25、由化威胁民主,Ainger:自由独立媒体,必然是市场导向的经济操作,只要动动脑筋,就不难发现,不管哪个国家的媒体,只要它是私有的,都导致我们失掉与社区、教育、集体文化和经验的关系,将我们变为孤立的消费者。(8)独立媒体是个神话 当媒体从政府的控制下获得自由与独立,当媒体落入到处扩张的资本手里,当我们生活的每个层次都受到商业的干预,我们就变得自由、获得民主了吗?,67,专题片Looking at 60 minutes(点击),68,讨论题:(学号为双号的发言)1、传播自由的基本涵义2、传播自由的阶层性和集团性3、传播自由与社会责任,69,第五章 传播过程与模式(自学、课堂提问、课外专题片观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学 概论 上大戴元光 主讲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