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理制度概述(1).ppt
《1代理制度概述(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代理制度概述(1).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代理制度概述,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2 代理的分类1.3 代理权的行使和终止1.4 无权代理1.5 间接代理制度习题与思考题,1 代理制度概述,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代理制度的基本原理,了解代理制度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1.1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并在被代理人确定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地与第三人所作的意思表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种法律制度。授权或委托他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称为被代理人或本人;受被代理人委托为其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称为代理人;与代理
2、人进行法律行为,法律效果归结为被代理人(本人)与其之间权利义务的人则称为相对人或第三人。法律效果包括:(1)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2)代理行为所取得的其他利益;(3)代理人因过失造成的不利后果及损失;(4)代理人执行事务时,因过失而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案例1.1】甲需购买房屋一间,但他对如何确定房屋地段、质量不内行,便委托房产专业人士乙代为购买,并写下委托书:自委托书出具之日起3个月内,甲委托乙购买S市范围内房屋一套,三房两厅,总价50万以内。签名:甲年月日。乙拿着甲的委托授权书,按照甲的要求在S市找到一房源,并以甲的名义与开发商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3、在这个案例中,甲就是被代理人或本人,乙就是代理人,丙就是第三人或称相对人。甲的委托书书面内容就是代理人乙的代理权限范围。代理的结果是甲和开发商丙之间达成买卖房屋的法律关系,而不是乙和开发商丙达成房屋买卖关系。代理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的实行使人们可以不用亲自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而由其信赖的代理人进行,并同样可以享受由此代理的法律效果,使公民、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能利用他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民事活动,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打破了自身能力或精力的局限。代理制度大大地扩大了人们参与各种经济、民事活动的机会。,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1.2代理的特征为了说明代理的基本特征或代理的构成要
4、件,以区别于其他类似的代理行为,我国法律及法理一般以代理人的活动为中心,将代理概括为以下特征:(1)代理是以被代理人名义为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进行的代理行为以谁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就意味着谁是权利义务的承担者。代理人的任务,是代替被代理人行使法律行为,只有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才能使被代理人成为该行为权利义务的承担者。所谓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是指代理人在订约、履约、谈判等代理活动中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一般使用“代表我的委托人”等词句,或注明自己为代理人,告诉对方自己的被代理人是谁,表明自己是代理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是代理行为,对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5、,(2)代理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能使被代理人与第三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如果不产生法律效果,虽然在形式上是受人委托进行某项活动,但不产生民法上所规定的代理。例如,代理人代替被代理人订约、运输、诉讼、纳税等活动,能发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法律效果,具有法律意义,是法律上规定的代理行为。再如张某帮助李某校阅稿件、整理资料或甲代乙捎带一封信、一件衣服等活动,就不能发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不属于代理行为。即使与代理相关,如宴请客商,接受客商宴请,陪同客商旅游等社交行为,因不具有法律意义,也不是代理行为。,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3)代
6、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从事代理活动由于代理人从事代理活动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对被代理人的利益影响巨大,因此,当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为其进行代理活动时,必然要确定一个代理权限范围,对代理人设立一些限制条件,以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进行约束。代理人必须在该代理权限范围内相当谨慎地从事代理活动,而不能任意地予以发挥。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从事代理活动不管给被代理人带来的是利益还是损失,均由被代理人来承担。而超越代理权限范围的代理活动,则或者根据被代理人的意思进行追认,或者根据法律或委托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进行意思表示虽然代理人以被
7、代理人的名义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从事代理活动,但代理人的活动并不必事事都要请示被代理人,而是可以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进行意思表示。独立意思表示,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活动中,可以在代理权限内,对代理事项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专业独立决定并表达意思。代理人不是传话人,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如何向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第三人的意思表示。代理的该特征把代理和居间很好地区别开来。居间只是在当事人之间进行介绍,促使双方达成交易或缔约,双方成立民事法律行为过程,并没有居间人自己的意思。而代理则是以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为被代理人设定权利义务。,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5)代理人进行代理行为的
8、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人进行的代理行为,目的并非使自己受到其法律后果的约束,而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一切代理行为所发生的权利、利益、义务、责任、损失等,均由被代理人承担。如果代理人所进行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的权利也属于被代理人。代理关系涉及三种关系: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的关系,这是代理权关系;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关系,这是代理行为;第三人与被代理人的关系,则是法律效果的归属问题,即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由谁承担的问题。,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1.3代理人的资格所有的民事主体都可以称为被代理人,包括无民事行为能
9、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是被代理人授权他人代理时,其自身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否则被代理人所进行的民事行为被视为无效。【案例1.2】某已进入破产程序的公司,它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进行破产清算和清理债权债务,如该公司委托律师代为追索债权,该代理是有效的。但它已经不具备从事经营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再具备委托他人从事经营方面代理行为的主体资格,因此,它委托他人购买生产物资、开拓市场等行为是无效的。,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充当代理人。自然人充当代理人时,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为在代理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代理人是行为人,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关于限制民事
10、行为能力的人是否可以称为委托代理中的代理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从理论上说,只要代理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或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应当认为可以称为代理人。根据有关规定,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的代理人不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充当代理人时,亦注意不得超过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特别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商事代理,非经商业登记,不得从事该代理。例如证券代理买卖,不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商事特别法人,不得从事该业务。,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1.1.4代理的适用范围代理适用的范围,是指哪些行为或哪些事务可以由代理人代理。传统的代理,通常是指民事代理,但
11、所代理的行为并不一定都是民事法律行为,它适用于民事、刑事、商事诸方面。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代理,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应当由本人亲自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如遗嘱、结婚等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无权进行的行为不得代理。如被代理人无权处分的财产,不得代理进行处分。违法的事项也不得代理。由于以违反法律的事项为内容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不发生法律效力,所以代理进行违法事项根本不存在将法律后果归属于被代理人的问题。如果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都明知代理事项违法,却仍然施行,则表明双方是共同进行违法行为,应当共同承担民事责任。,1.1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发
12、展,商务代理的范围愈来愈广泛,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商事行为,它包括合同中的代理、购销关系中的代理、工商登记代理、经营管理中的代理、外贸关系中的代理、知识产权中的代理、商务谈判代理、企业融资代理、企业破产清算代理、证券、期货代理、不动产买卖和租赁代理、保险代理、税务代理、广告代理、外商投资代理、保付代理、货运代理等。,1.2 代理的分类,1.2.1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根据代理权产生的基础不同,可将代理分为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代理权是代理活动的全部基础,是代理行为的依据;代理权是代理活动的资格,代理权的有无决定着代理行为是否有效。因此根据代理权来分类,是代理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分类。,
13、1.2 代理的分类,1.2.1.1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代理,无须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代理权及代理的范围均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定代理主要适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法定代理产生的基础在于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组织关系,与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无关。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第1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凡基于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代理,属于法定代理。此外,法定代理还可以基于工会与其会员的组织关系,由法律直接规定产生。如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会可以代理
14、会员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和参加有关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诉讼等。法定代理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利益,使他们也可以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从而实现他们的利益。,1.2 代理的分类,1.2.1.2指定代理指定代理一般是在没有委托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下,根据法院或其他指定机关的指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定的代理。根据民法通则,有权指定代理人的是:(1)人民法院;(2)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精神病人所在单位;(3)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1.2.1.3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指基于被代理人委托授权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授权书或委托
15、书一般要写明代理人的姓名、名称,委托事项(或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和期限,并由授权人签名或盖章。如果授权书对授权不明而使第三人遭受损失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但代理人的这种连带责任是一种补充的连带责任。,1.2 代理的分类,在代理制度中,委托代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与商品经济须臾不可分离,是商务活动中最基本的代理形式。委托代理有如下特征:(1)授权是单方法律行为,即只要被代理人作出单方的授权意思表示,代理人就取得了代理权,这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被代理人进行授权,无须征得代理人同意便可成立;委托授权既可以单方意思表示成立,也可以单方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即被代理人
16、随时可撤回其授权的意思表示,使代理权归于消灭;代理人可随时放弃或辞去代理权;代理权直接由授权行为发生,委托合同及其他有关法律关系的无效或终止,不能导致代理权的消灭。,1.2 代理的分类,委托授权与委托合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在实际生活中,一般先有委托合同,然后才进行授权;如果委托合同中已经包含了授权条款,被代理人就不必另行授权。其区别在于:委托授权,是确定代理人有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其活动的效果归于被代理人。而代理权不过是被代理人赋予代理人的一种资格,代理人取得这一资格即可进行代理活动,无须双方达成协议。委托合同则是委托人与受托人双方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的协议,它必须确定委
17、托人和受托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双方法律行为。因委托合同的有无与代理权的产生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委托合同关系不等于代理关系。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委托授权一旦产生,代理行为就已经成立,不受委托合同的影响。,1.2 代理的分类,【案例1.3】某企业与其部门采购经理之间有劳动合同关系,但是并不表示该经理自然取得企业代理人资格,能代表企业外出签订合同,而是需要企业另外的特别授权。如果该企业在书面授权采购经理对外签订采购合同后,该企业与采购经理的劳动合同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止,而企业又没有向采购经理收回授权,也没有向第三人明确表示终止授权,那么该采购经理在劳动合同终止而代理权没有被收回期间,以
18、企业名义与第三人签订的采购合同,仍应合法有效,该法律效果由企业与第三人承担。,1.2 代理的分类,(2)授权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口头、书面、公正等方式,均可发生法律效力。代理权书面授权方式,称为代理委托书或代理证书,它属于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法律文书,其内容须有明确的委托事项和权限范围。代理权授权方式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或公正的,通常为两种授权方式:明示授权,即指被代理人以明示的方式授予被代理人的代理权。委托授权虽然既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但在实际生活中,法人之间、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涉及金额较大的委托代理,其授权均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包括介绍信、证明、信件、公文等书面文件。委托
19、书是否需要公证,则完全由被代理人自行选择,未公证的委托书与已公证的委托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2 代理的分类,默示授权,即根据被代理人的一定行为而推定具有授权的意思表示。例如,李某经常让张某代替他向王某订购货物,并如数向王某支付货款。根据被代理人李某接受张某所订购货物,并向王某支付货款的行为,推定李某具有授权的意思表示。张某以被代理人李某的名义与王某进行买卖活动,其法律效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李某。这种形式的代理,在英美法中称为“不容否认的代理”。(3)授权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按照授权范围的不同,委托授权有以下几种:一次性授权,即只授予代理人实施某一特定行为的代理权限,该事务完成后,代理权随之
20、消灭。特别委托,即授予代理人在某一期限内实施同一类行为的代理权限,通常采用专门委托书。例如,甲公司委托乙商场代销电视机,授予3年销售期限,无须每年、每次授权。总委托,即授予代理人实施与某一特定事务有关的各种法律行为的代理权限,通常采用全权委托。,1.2 代理的分类,1.2.2本代理和复代理根据代理人对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是由代理人亲自完成,还是再转委托他人为依据,可将代理分为本代理和复代理。1.2.2.1本代理和复代理的含义本代理是指代理人对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事项通过自己的行为亲自完成。复代理是指代理人为被代理人的利益将其所享有的代理权转委托他人行使。因代理人的转委托而享有代理权的人,称为复代
21、理人。,1.2 代理的分类,1.2.2.2复代理成立的要件复代理是实现代理目的的补助手段,由于日常生活中代理人能力限制或不可预料的特殊情况发生,使得复代理成为一种客观需要。但复代理在法律上有严格的限制,复代理的成立有以下两个要件:(1)有本代理的存在,复代理是以本代理为基础的代理,没有本代理,就不存在复代理。(2)转委托须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被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明确表示可以转委托一般情况下,代理人须亲自完成代理事项,但我国民法通则第68条规定了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进行转委托的,转委托有效:事前征得被代理人同意;事后经被代理人追认;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
22、进行的转委托。所谓紧急情况,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的“由于疾病、通信联络中断等特殊原因,委托代理人自己不能办理事项,又不能与被代理人及时取得联系,如不及时转委托代理人,会给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或者扩大损失”。,1.2 代理的分类,1.2.2.3复代理的特征(1)由代理人选任复代理人转委托虽然须经被代理人同意,但复代理人却是由代理人选任的。这样,代理人可以监督复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如发现复代理人不能胜任代理职责时,可撤销对复代理人的转委托。(2)复代理权不得超越代理人的代理权复代理权以本代理权为基础,不得超越本代理权,否则,属于无权代理。但由于代理人可以将部分代
23、理权转委托给复代理人,因此,复代理权小于本代理权。(3)复代理人并非代理人的代理人,而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1.2 代理的分类,复代理人虽然由代理人选任,但其代理行为仍然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的,其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仍然直接归于被代理人。所以,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而不是代理人的代理人。未经被代理人同意,代理人擅自转委托的,应对由此造成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因委托代理人转委托不明,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赔偿损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要求委托代理人赔偿损失,复代理人有过错的应当负连带责任。在法定代理中,法定代理人的转委托权不存在任何限制。指定代理中的代理人一般没有
24、转委托权,除非由于紧急情况而转委托。,1.2 代理的分类,1.2.3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根据代理人是否以本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可将代理分为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规定的直接委托与间接委托,相应有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直接代理就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代理。间接代理就是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处理委托事务,其法律效果直接或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1.2 代理的分类,1.2.4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根据代理权限的范围不同,可将代理分为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对代理权限无特别限制的,称为一般代理;对代理权限范围有特别限制的,如被限定在一定范围或一定事项的某些
25、方面的,称为特别代理。1.2.5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根据享有同一代理权人数的不同,可将代理分为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单独代理,是指代理权为一人享有所进行的代理行为;共同代理,是指代理权为二人以上享有所进行的代理行为。共同代理人可以各自行使代理权,也可以约定按多数原则行使代理权。数个委托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权的,如果其中一人或数人未与其他委托代理人协商,其所实施的行为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由实施行为的委托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1.3 代理权的行使和终止,代理权是能够据之进行代理并使行为的效力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权限。代理权并不属于民事权利,而是一种权限或法律地位。在代理关系中,代理权非常重要,代理人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理 制度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