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生物力学.ppt
《脊柱生物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生物力学.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脊柱的生物力学与损伤预防,第一节 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一、脊柱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作为躯干的支架,向骨盆传导头部及躯干部的重力;允许躯体有足够的三维空间内的生理运动,如伸、屈、轴向旋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护柔软娇嫩易受伤的脊髓,使之免受可能的暴力及创伤性运动的危害。,二、椎间盘的生物力学,解剖位站立时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上部身体的重量坐位时腰椎间盘的压力是躯体的3倍还要多跳跃等动作作用于椎间盘的实际载荷可超过静止位的两倍以上脊柱屈、伸和侧屈可在椎间盘的某些部分产生伸展应力躯干的轴向扭转在椎间盘上还可产生剪切载荷,所以椎间盘上的压力是伸展、压缩和剪切的复合应力,1功能解剖,椎间盘构成
2、脊柱总高度的20一33,椎间盘由三个相互区别的部分构成: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1)髓核:位于椎间盘中央,水分含量从7090不等,出生时最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在横切面上椎间盘髓核是椎间盘总面积的3050。在下腰部,髓核常常更靠后面而不是居中,腰部髓核比较大,因此,常易膨出或突出。,(2)纤维环:是椎间盘的周边部分,并形成椎间盘的外部边界,纤维环是由同心圆排列的层纤维组织带组成的,在同一纤维条带内纤维的走行方向一致,但任何两相邻条带的纤维走向都相反,它们与椎间盘平面呈30角,因而相邻条带的纤维呈120角。,(3)软骨终板:由透明软骨组成,将椎体与其两侧的椎间盘分开,构成椎间关节的终板。,
3、终板,终板在脊柱的正常生理活动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脊柱运动节段(完整的椎间盘及其上下椎体)的疲劳试验中,有13的标本发生终板断裂伴髓核突入骨松质骨质中,这种断裂在不同年龄间存在较大差异。40岁前运动单元可承受8000N压力载荷,4060岁承受力降至该值的55,60岁以上约45。在高速动力测试中,终板的断裂有三种形式:中心型、周围型及全板断裂型。中心型在没有退变的椎间盘中最多见,周围型多见于有退变的椎间盘。全板断裂多发生于高载荷时。,退变的椎间盘由纤维环传递压力,终板边缘承受载,无退变的椎间盘受压,在髓核内产生压力,终板的中心部位受压。,终板的断裂机制,2.压缩特性,椎间盘在受压的时候,主要表
4、现为纤维向四周膨出,即使在很高的载荷下,去除载荷后产生永久变形时,也没有出现哪一个特殊方向的纤维破裂。在脊柱的运动节段承受压缩试验中,首先发生破坏的是椎体而不是椎间盘。临床上的椎间盘突出不只是由于受压,更主要的原因是椎间盘内应力分布不均匀。,3.弯曲特性,许多实验结果提示,引起椎间盘损伤的不是压应力载荷,而是弯曲及扭转载荷。有人在实验中发现,脊柱矢状、额状或其他垂直平面内弯曲68时并不发生椎间盘的破坏,施加15的弯曲载荷,可观察到三角形骨块从上位椎体的后下部撕脱下来,结果与椎间盘的膨出有关,前屈时向前膨出,后伸时向后膨出。在脊柱侧弯时,椎间盘向凹侧面膨出。,弯曲造成的椎间盘突出,前屈和后伸都在
5、凹侧膨出,而在凸侧椎间盘受拉,4、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了腰椎间盘的直接剪切情况,发现水平面上的剪切刚度大约是269Nmm。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值,具有临床意义,它表明要造成一个正常的椎间盘单位异常的水平移位需要很大的力量。,5、松弛和蠕变特性,椎间盘在承担载荷时有松弛和蠕变现象。较大的载荷产生较大的变形及较快的蠕变率。蠕变的特点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有关,没有退变的椎间盘蠕变很慢,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也没有达到最大变形,显示出黏弹性性质。退变的椎间盘则相反。这表明退变的椎间盘吸收冲击的能力减退,也不能将冲击均匀地分布到软骨终板。,6、滞后特性,滞后特性也就是吸收冲击能量的特性滞后与施加的载荷、年龄及椎间盘所
6、处位置有关载荷越大,滞后越大;年轻人的滞后大,中年以后的滞后小;下腰部椎间盘比胸腰段及上腰部椎间盘的滞后大同一椎间盘在第二次加载后的滞后比第一次加载时下降,这表明,反复的冲击载荷对椎间盘有损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汽车驾驶员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可能就是由于腰椎间盘反复随轴向震动的原因造成的。,7、疲劳耐受,确定纤维环辐射状的周边发生撕裂前,能够承受多少次循环载荷,疲劳试验是重要的依据。Brown等对椎间盘进行了单一的疲劳试验,采用的是一个较小的恒定轴向载荷附加一个5的重复前屈运动。结果发现:屈曲200次时椎间盘出现破坏迹象,屈曲1000次时完全破坏。这表明在这样的离体试验条件下,疲劳寿命是较低的
7、。,8、椎间盘内压,测量了一个人在不同的身体姿势下,休息时及从事某种工作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体内载荷,结果观察到椎间盘承受的载荷相当大,虽然腰椎间盘以上部分的身体包含了整个身体重量的60,但在坐位和站立位伴20前倾时,L3椎间盘上的载荷却是躯体重量的200,如果再加上20kg的重量,这一载荷将变成300。,人椎间盘由内部凝胶状的髓核组织(NP)和外部坚韧的纤维组织(AF)(A)正常年轻人椎间盘。凝胶状髓核组织含水量大约为9088。由于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内蛋白聚糖的含量不同,很容易区分出由于年龄增加所导致的纤维环的增厚。(B)正常中年人椎间盘。髓核内水分消失,正常的组织退行性改变的过程。纤维环
8、的后部承受了较多的应力。(C)严重退变的椎间盘。髓核脱水,丧失了凝胶样的组织特点。由于组织脱水,整个组织的特点均一,因此难以区分髓核与纤维环的界限。,首先,要保证准确的生理活动及固定椎体间的姿势和状态。其次,限制过度的活动以保护脊髓。最后,在快速高载荷的创伤环境中保护脊髓。,三、脊柱的韧带,脊柱的韧带有不同的功能。,这些不仅需要韧带限制椎体位移在安全范围内,而且需要吸收突然施加在脊柱上的大量能量。,脊柱共有7条韧带,从前向后分别是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囊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所有生物力学参数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如韧带吸收振荡的能力。韧带在脊柱的功能活动中起着两种相当
9、不同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以最小的抵抗及能量的消耗保证脊柱在生理范围内的一些平滑运动,而在创伤环境中则为脊髓提供最大的保护。,四、骨性脊柱及其他内在结构,椎体的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特别是在40岁以后,发生明显的降低。一个椎体的骨组织若减少25,可使其强度降低50以上。,椎体,第二节 脊柱的节段运动,脊柱的运动节段脊柱的功能单位包括两个相邻的椎骨及其间的软组织,五、脊柱的节段运动,每一节椎体都有6个自由度,即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平移和旋转。脊柱的屈曲、伸展、侧屈和轴向旋转是一个复杂的组合运动。,(一)脊柱静力学,脊柱在站立时的负荷,人在站立时,保持躯干姿势的肌肉处于持续活跃的状态。站立过程时,
10、躯干的重力线垂直经过腰椎中心的腹侧,使脊柱承受向前的屈曲力矩,竖脊肌收缩力和韧带的张力常拮抗这一运动。腹肌也通过间歇性的收缩参与维持姿势的中立位并使躯干稳定。,(一)脊柱静力学,脊柱在站立时的负荷,站立时骨盆的位置也可影响肌肉收缩施加于脊柱上负荷大小。骨盆的前倾和后倾会造成腰椎曲度的变化,进而影响胸椎曲度以调整重心位置,使肌肉耗能最小。,脊柱在站立位、坐位和躺着时的相对负荷,物体尺寸对腰椎所受负荷的影响,所持物体具有相同的重量、形状和密度但不同的尺寸。从腰椎间盘中心到腹部外侧的距离是20cm。物体宽度分别为20cm和40cm。重物造成躯干前弯力矩分别为60Nm和80Nm,提重物时上身位置对椎间
11、盘承受负荷的影响,自身体重450N,重力臂分别为9cm和25cm物体重力的力臂为30cm和40cm造成躯干总的前倾弯曲力矩分别为69Nm和192.5Nm,提重物时的方式对椎间盘承受负荷的影响,上身向前弯曲姿势膝部弯曲上身挺直Lp=35cm,Lw=18cm,M=151Nm上身向前弯曲,膝部也弯曲Lp=50cm,Lw=25cm,M=212.5Nm,隔离体法分析腰椎受力,一个重70kg的人提起20kg重物且腰椎前倾35上身重力W=450N重物P=200N。Lp=40cm,Lw=25cm,LE=5cmcos35=0.819,M=0 E=3850N F=0 C=4382N,(二)脊柱动力学,L3-L4运
12、动节段所受的挤压负荷约是体重的0.2-2.5倍。负荷大小与步行速度呈近似直线的正相关关系。在足尖离地时的负荷达到最大值。步行时限制上肢运动可增加肌肉收缩和关节压力负荷。步行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方式,采用该方式锻炼时腰椎所受的负荷较小。,(二)脊柱动力学,背部肌肉力量练习时增加椎体间压应力。腹部垫枕减少了俯卧位时背部后屈角度(腰椎平行排列),椎间盘承受应力减少。,脊柱肌肉锻炼,仰卧起坐使腹肌和腰大肌收缩,增加脊柱压缩负荷。仅肩部离开地面使脊柱屈曲可减少腰椎的活动,减少腰椎间盘负荷。手抱头或上举过头明显增加力矩。“反向卷曲”即膝向胸部移动,臀部抬离地面的动作对锻炼腹肌同样有效,但可减少椎间盘内压。,腹
13、内压力,腹内压是一种具有能减少腰椎负荷和维持腰椎稳定功能的机制。腹内压来源于膈肌、腹部和骨盆底肌的协同收缩。腹内压使腹腔形成一个近似圆柱体的结构,在稳定性上要优于各节椎体构成的脊柱结构。,躯干肌肉的协同收缩,随着脊柱屈曲幅度的增加,躯干肌群协同收缩力、脊柱压缩程度和肌肉刚度都随之增加。若给予意料之外的负荷时,肌肉收缩力比在有准备情况下增加70%,易导致损伤。肌肉收缩力与反应时间呈负相关,对危险信号反应时间越短,肌肉收缩力越大。躯干肌群疲劳导致其控制运动能力减弱,增加脊柱受损机会。,第三节 颈背腰痛的生物力学,颈、背、腰痛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以颈、背、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称是临床
14、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但有些属于疑难病症。仅腰痛就占骨科就诊病人的13左右美国居民有80的人在其一生中曾患过腰痛。本节所论颈、背、腰痛诸疾,是一组以脊柱及其周围神经、肌肉等软组织病变为主的疾病的总称,并排除由于其他内脏、血管、肿瘤或细菌及病毒性炎症所引起的颈、背、腰痛,一、病因学的生物力学因素,1与体位姿势、职业的关系 不同姿势对脊柱负荷大小不同。有人对35岁妇女测量L3椎间盘在各种体位下承受压力如下:坐位为153kg/cm2。站立位为9.6kg/cm2,平卧位为3.5kg/cm2,使用腰围站立位为7.0kgcm2。由此可见站位、坐位椎间盘受力最大。如站立尽量前倾或前屈坐位,脊柱负荷最大。,(一)
15、流行病学,有些生物力学的研究认为损伤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过度用力、不良的工作姿势、重复性动作和休息时间不足所引起的组织过劳。根据引起损伤的工作性质,可分为动态型腰背痛和静态型腰背痛。动态型腰背痛常见的职业因素有:手工提拿物件、繁重劳动、弯腰、转身、无思想准备的负荷、滑倒或绊倒等。静态型腰背痛常见的职业因素有:强制体位、全身振动、工作单调而紧张、工间休息次数过少或休息时间过短、人机失配或舒适度太低。使颈、腰部结构处于力学上的不良条件,不仅易发生扭伤,而且易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筋膜韧带劳损。,危险人群用工作时间的50或更多时间驾驶机动车的男性,患椎间盘突出症的人3倍于非驾车职业者。振动力作用在脊柱上坐
16、的姿势对椎间盘所加的压力比站着时大腿的位置和驾车时坐姿很少变化久坐职业的人们也容易发生椎间盘问题。重体力劳动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症。患急性下背痛的病人经常主诉有搬运重物用力不当的病史。但还没有迹象表明沉重的举、拉、推或搬运工作一定会造成腰椎间盘病。举重运动员并不一定会患腰椎间盘突出症。,Mayora的研究表明,银行职员、重工业工人、农民和护士,这些职业有更多的人在早年就发生过背痛;Nag等对印度缝纫女工的工作紧张性调查发现,有68的女工抱怨背部疼痛,其中35为长期腰背痛患者;Lawinge(1965)在北欧一个矿区统计,急性椎间盘突出症仅占颈椎病的15,以神经根型最多,约占60;Gunn(197
17、6)发现顽固性网球肘患者中,近50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肩周炎。Imberg等对2814名工人的问卷调查发现,体力紧张与颈肩综合征的发病相关性最强,使用振动手持工具工人的发病率比普通工作高2倍,女性的发病率约是男性的2倍。,2与病变部位的关系,下颈椎和下腰椎活动多、负重大,则慢性劳损退行性变发生率高,所以颈椎间盘以C56、C67发病率最高;腰椎问盘则多为L 45、L5 S1突出为多见;胸腰段活动范围大,所以脊柱骨折脱位70发生于此段;腰骶部是活动椎与不活动椎交界处,而又常见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等先天畸形,当搬重物、姿势不正或突然弯腰时易造成腰骶、骶髂关节损伤,是造成腰背痛的常见原因;,脊柱
18、痛可能来自椎间盘疾病正常的椎问盘是不痛的。随着退变的发生,极易出现纤维断裂及髓核脱出。其结果是刺激神经根或引起某种炎症而导致疼痛,二、病因学,1、颈部软组织损伤及退行性变 颈肩痛常由颈部软组织损伤及退行性变引起。,颈椎介于缺少活动的胸椎和有一定重量的头颅之间,由于有感觉器官眼、耳等存在,所以颈部活动较多,颈椎间盘、关节囊及韧带易发生慢性劳损,从而导致纤维变性、退行性变、增生等,因而发生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症及项韧带、后纵韧带钙化等病。,因扛重物,颈部侧弯过猛或颈部突然扭转以及甩鞭样损伤等,均可造成关节囊、棘上或棘间韧带、黄韧带,甚至后纵韧带发生轻、重不同撕裂、出血、水肿等,从而导致
19、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或神经受压引起肩臂放射痛。,2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及退行性变,由于不同程度外力打击、扭伤、负荷过重等均可使腰、背部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损伤。如下肢伸展性腰部损伤、急性腰扭伤、腰骶椎关节及骶髂关节扭伤等,可引起腰背部筋膜、韧带、肌肉等撕裂或断裂。由于同时可引起急性腰背痛、脊柱侧弯、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及骶髂关节松弛等,如处理不当,日后则易导致慢性腰背痛或发生腰间盘突出症。由于长期姿势不良的工作、弯腰负重、反复腰部扭转性工作等,从而产生积累性、慢性劳损,是发生腰骶部疼痛的常见原因。最常见的如L3横突综合征、棘问或棘上韧带劳损、骶髂关节和腰骶关节劳损、腰肌筋膜炎、损伤性关节突关节炎、
20、腰椎管狭窄症等。,3 颈椎急性损伤,常见的颈椎损伤有环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伴环椎脱位。颈椎过伸性损伤可造成上颈椎弓根部骨折。颈椎前脱位或颈椎关节突跳跃症候群。颈椎亦可发生楔形压缩或裂开骨折等,如处理不当,均可导致颈肩痛。,4 胸、腰椎急性损伤,胸、腰椎损伤较颈椎损伤更为多见。如胸腰椎骨折脱位、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损伤等,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常遗留慢性腰背痛。,椎骨、关节和软组织的退行性变,慢性积累性劳损和各种不良刺激,可促使脊椎、关节结构、椎间盘及周围韧带发生退行性变。久之则发生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椎间关节变位及椎体滑移等,从而诱发颈、背、腰痛,甚至神经受压导致感觉、运动障碍
21、及神经痛。,二、病因学,6 脊髓或脊神经疾患,此种疾患常见于脊髓,如马尾的炎症粘连、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压迫症等,如脊椎骨折、脱位、滑脱、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椎结核、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均可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从而诱发颈、背及腰腿痛。,其他因素,源于内脏器官疾病常见于胸、腹腔疾病的病理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或放射性引起颈、背、腰部相应部位发生疼痛。如心血管疾患、肺炎、胸膜炎、溃疡病、胆囊炎、胆石症、肝脏疾患、膈下脓肿、胰腺疾病、肾脏输尿管疾患、盆腔炎和肿瘤、子宫位置不正、前列腺炎及腹膜后疾患,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相应背、腰部位疼痛。,2 精神因素,有时精神因素可成为腰背痛的主
22、要原因,因此应注意鉴别真伪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病情绪不稳定者。该类病人易激动、悲观、恐惧、有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但并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另外,有些病人故意伪装而达到个人某种目的也应注意。因此,该类病人以主诉与客观体检明显不符,疼痛性质、范围、压痛点不固定为其特点,反复检查不难识别。但下此结论必须慎重。,三、病理学生物力学因素,1肌筋膜损伤(1)各种开放性损伤,严重的闭合损伤,均能造成组织细胞的断裂。(2)先天缺陷:肌筋膜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可造成组织本身的异常,同时还可以形成对其他组织的压迫(神经、血管)等。,2肌筋膜炎,肌筋膜炎较为常见,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多由慢性劳损、寒冷、潮湿等原因引起。
23、多见于颈、背、腰部软组织受累,主要侵及筋膜和肌层。起病初期,致病因素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使局部微循环血流减慢,组织细胞灌流不足,代谢障碍,使之出现组织细胞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等一系列改变。局部的慢性劳损,可直接破坏微循环功能;当病程继续发展,在肌肉和筋膜的结缔组织内,形成白色的纤维挛缩和瘢痕化,逐渐形成微小的结节,严重者可出现较大的小结节。挛缩的纤维组织和小结节,可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持续性疼痛。,3肌腱韧带损伤,(1)挫伤:主要由较重的踢、扭、打、碰撞引起,可使肌腱韧带部分纤维断裂。(2)捩(le)伤:主要为机体在活动时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过伸或过屈等),使其肌腱韧带
24、撕裂。(3)挤压伤:因机体受到重物或长时间挤压,造成肌腱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4)慢性劳损:主要见于局部的慢性刺激,超出自身的代偿范围。如骨关节炎症、肿瘤、增生、职业性体位等使部分纤维组织受损。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4神经根损伤,(1)挤压伤:其损伤的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受压范围和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轻者仅引起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重者可压断神经纤维,引起神经远端变性。根据压伤因素不同,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后者是被体内的组织压伤。(2)牵拉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如离心力牵引肢体,引起神经撕裂伤。轻者可以拉断神经干内的神经束及血管束,使神经干内出血,最后形成
25、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如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等。(3)摩擦伤:神经绕过骨突、神经沟可引起慢性摩擦伤。表现为神经外膜增厚或神经变细,日久可导致瘢痕形成。,脊柱退行性变骨关节退行性变韧带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人体进人成年期的同时,发育逐渐停止,继之退行性改变亦随之开始。,三、病理学生物力学因素,尽管年龄相同,但其退变的程度和范围亦不一样,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1)过度负荷:实验表明,过度负荷可使退变年龄相应提前,尤以重体力劳动为甚,如某些项目的运动员及脊柱长期处于被压体位的劳动者。椎间盘最大承受压力为600700kg,如果长时间平均压力在350kg以上,即可使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柱 生物力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