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二章.ppt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知识_第二章.ppt(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文化、重大危险源、安全规章制度、组织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特种设备设施安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承包商管理。,主要内容,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第五节组织保障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第八节建设项目“三同时”第九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十一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第十二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2、第十三节承包商管理本章的内容为5项制度,3大保障,5类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 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开展企业安全现状评估,策划安全 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方案。,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 2010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基本规范是在总结近年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 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标准。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一是有利于进 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各地区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基本规范总结了
4、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了规范化定义,对各行业、各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能够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各行业的普遍开展。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基本规范是对这些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企业的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同时,基本规 范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和申请外部评审定级,也能增强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
5、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一一机一一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 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一一企业的每个员工。因此,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涉及到人的思想,又涉及到人的行为,还涉及到人所从事的环境,所管理的机械设备、物体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 患排查治
6、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评分细则,对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二、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一)确定目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
7、照所辖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五)教育培训(六)生产设备设施管理,(七)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
8、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2.作业行为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实现人、机、环的和谐统一。3.安全警示标志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在进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
9、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5.变更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八)隐患排查和治理,1.排查前提及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
10、布,以及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2.排查范围与方法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3.隐患治理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
11、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4.预测预警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九)重大危险源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国家重大危险源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对构成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十)职业健康,1.职业健康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
12、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录入职业健康档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 维护。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
13、同中写明。生产经营单位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3.职业危害申报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十一)应急救援1.应急机构和队伍2.应急预案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4.应急演练5.事故救援(十二)事故管理1.事故报告2.事故调查和处理,(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
14、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 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内容: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标准,评估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协助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一、安全文化的起源二、企业安全文化现状三、安全文化
15、的定义与内涵,(一)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
16、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和奋斗目标,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由此可见,安全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应主要包括:一是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三是处于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二)安全文化的内涵(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1.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实践及活动。2
17、.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3.企业安全文化更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协安全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及产品安全质量、企业安全风貌及“商誉”效应等,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元形的约束作用,能激发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4.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人的思维,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5.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
18、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6.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7.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 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一点已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所证实。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还可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8.辐射和同化功能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五、安全
19、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内容:根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建档和备案,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重大工业事故的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因此,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19
20、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重大危害设施: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GB182182009)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
21、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一)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1984年颁布了重大工业事故控制规程。1982年6月,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1996年,欧共体颁布了塞韦索法令;1999年2月,塞韦索法令替代了原先的塞韦索法令,新法令是强制性条约。(两层目标:一是预防包括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危害;二是减轻事故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后果。),(二)国内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
22、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依托。1997年,原劳动部选择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和成都等六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继六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之后,重庆、泰安、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
23、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二、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 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
24、体系框架如图 2-1 所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第一步是以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为依据,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 源。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 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和设施,并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 和补充。在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的同时,要进行隐患排查工作,即查找和确认是否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重大危险源已产生隐患,则必须立即整改或治理,并按法规标准进行评审和验收。对受技术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立即整改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在安全评价基础上
25、,强化安全管理、监控和应急措施等风险控制措施。通过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辨识登记、申报或普查,建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 隐患数据库,使企业和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掌握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使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二)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或称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预防重点。应尽可能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危险程度、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的影响范围进行分级。企业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管理知识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