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等21.3 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5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7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7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7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93.1 现有工程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9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33.3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及其预测评价143.4 水土保持方案203.5 环境风险评价233.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03.7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24 公众参与354.1 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2、354.2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364.3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364.4 公众意见与建议36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86 联系方式396.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396.2 环评机构联系方式39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莲煤矿”)位于江西省吉水县阜田镇境内, 1989年建井,开采C1煤层, 1995年正式投入生产。2005年12月前,矿山为吉水县县办煤矿,2005年12月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现核定生产能力40 kt/a,现有采矿证(证号:C3600002011011120103975)开采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面积为1.8243 k
3、m2,开采深度+35m-60m。2012年9月29日江西省国土厅同意调整预划定矿区范围,以“赣采复字20120036号”文批复了划定矿区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面积为1.8714 km2,开采深度(标高)为+216m-500m,资源储量为1512.0kt。其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对石莲煤矿实施扩建是十分必要的。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建设单位拟投资2037.14万元,对该矿区进行改扩建。根据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2年10月编制的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扩建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石莲煤矿的建设规模为新增生产能力2万吨/年,扩建后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
4、,服务年限为10.0年。项目煤类为无烟煤,可用作动力用煤及民用煤。项目原煤委托附近洗煤厂洗煤后再销售。本项目为井工煤矿开采扩建工程,不设洗煤设施。井下开采原煤提升至地表后委托附近洗煤厂洗煤处理后再外售。采用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炮采。矿井开采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有:废水类矿井涌水、矸石堆场淋溶水、员工生活污水等;废气类原煤及矸石外运装车点等地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的扬尘、原煤及矸石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矿井废气;噪声主要来源于矿井钻孔及凿岩设备、通风机房、提升机房、水泵、空压机等;固废主要为矸石、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等。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因为工作场地
5、、原料堆场等工业场地的建设而导致的的植被破坏和相应的生态影响,环境风险也是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切实做好扩建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矿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在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规范等要求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本评价工作由中晟环保科技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评价过程中得到了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及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吉安市环保局、吉水县环保局、吉安市环境监测站的指导与支持,以及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谨此一并致谢!1.2 建设项
6、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等1.2.1 主要建设内容现矿区面积为1.8243 km2,开采标高为+35-60米,生产规模为4万吨/年。项目改扩建后,矿区面积增加至1.8714 km2,开采标高为+216-500米,生产能力由4万吨/年扩建为6万吨/年,服务年限为10.0年。建设情况见表1.2-1。表1.2-1 工程内容及与现有项目依托关系一览表项目组成扩建前扩建后备注主体工程矿山已建有主斜井(井口标高+120m)、副斜井(井口标高+132m)、风井(井口标高+120m)、运输大巷、空压机房、配电室、高位水池等组成。开采规模4万t/a,采用走向短壁后退式,采煤工艺为炮采利用现有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
7、。开采规模为6万t/a,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炮采,其他主体设施不变利用现有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储运工程矸石堆场2座矸石堆场,矸石堆场占地面积共为10400m2,最大堆存量约31200 t利用现有矸石堆场,其位置及面积不变;增设拦矸坝及淋溶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原煤堆场2个原煤堆场,占地面积共为600m2,最大堆存量约2400 t。堆场设有防风防雨雨篷,以及喷雾水防扬尘装置改造现有原煤堆场,改造为全封闭贮煤场,但其位置及面积不变;改造辅助工程炸药库最大储存量为3吨炸药,位于主井南约50米处新建炸药库,占地面积共为20m2,最大储存量为3吨炸药,位于工业场地东面约600米处搬迁生活设施热水器
8、供热,不设燃煤锅炉,办公楼及生活用房建筑面积2600m2利用现有利用现有公用工程供水生活用水取至山涧溪流,工业用水采用矿井涌水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利用现有沉淀池及回水系统改造道路从770县道引入利用现有进矿道路,不新建进矿道路利用现有供电采取两回路电源线路,一回电源引自枫江变电站;另一回引自阜田变电亭利用现有利用现有环保工程废水处理矿井涌水经沉淀后回用于井下等,部分外排,生活污水直接外排新建废水处理设施(pH调整+沉淀),用于处理矿井涌水并部分回用于井下用水、矸石及原煤堆场的洒水降尘、降温。在职工生活区建设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后达标外排新建注:项目不设锅炉,员工用热水采用电
9、加热。1.2.2 生产工艺(1)现有工程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矿井开拓方式采用斜井开拓,主要井筒有主井、副井和风井3个井筒。矿井开采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现有原煤委托洗煤厂洗煤后外售,矿区内未设选煤厂。矿山开采的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见图1-1。图1.2-1 矿山生产工艺及污染源分布图(2)改扩建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分析井田开拓方案项目采用斜井开拓。利用现有主井(斜井),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提煤、进风,以及一水平(初期)运矸、运送材料、设备、运人等任务,并作矿井安全出口;利用现有副井(斜井),串车提升,担负二水平(后期)运矸、运送材料、设备、运人及进风等任务,并作矿井安全出口;风井(
10、斜井)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并作为矿井安全出口。井筒特征本矿井扩建完成时共4个井筒,井筒特征见表1.2-2。表1.2-2 井筒特征表序号井筒名称主井(斜井)副井(斜井)风井(斜井)1井口坐标(54坐标)纬距(X)304228230422223042281经距(Y)385895343858914038589579井口坐标(80坐标)纬距(X)304222930421693042228经距(Y)3858947638589083385895222井口标高(m)+120+132+1203井底标高(m)-60-6004方位角()5井筒倾角()28286井筒长度(m)7净直径(宽)(m)扩建前扩建后2.42
11、.42.48净断面(m2)4.84.84.89井壁厚度(mm)250250250材料砌碹砌碹砌碹10井筒装备钢轨,木轨枕,消防、压风、排水管路,电缆,水沟,台阶钢轨,木轨枕,水沟,台阶水沟、防爆门、台阶、扶手11备注利用利用利用生产工艺系统布置矿井生产沿用现有工艺流程,见图1.2-1。选煤工艺石莲煤矿可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王潘里段C1煤层和老山下亚段B4煤层,煤层属中灰分、中至中高硫分、特低挥发分、高热值无烟煤,主要用于民用和动力用煤。由于矿井规模小,不进行加工,可设置简易手工拣矸系统,原煤直接外运销售。石莲煤矿可采煤层C1煤层的平均硫份为2.62%,其含硫率大于1.5%,须经洗煤后才能进
12、行外售。石莲煤矿不设置洗煤装置,拟委托附近洗煤厂进行洗煤处理(见附件洗煤协议)。项目运输道路均为硬化道路,故运输扬尘对其影响较小。1.2.3 生产规模建设规模:改扩建后项目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项目煤类为无烟煤。1.2.4 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037.14万元,150.27万元(包括水土保持投资),占总投资7.38%。1.3 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1.3.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采复20120036号文批复同意了本项目划定矿区范围,根据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属允许类,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石莲煤矿
13、是“五证一照”齐全的私营合资企业,在资源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技改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满足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赣府厅字200674号)要求;本矿山为薄煤层,扩建工程矿井薄煤层采区回采率取87%,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取99%,满足煤矿规定的回采率要求。1.3.2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与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的符合性矿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上述标准已得到吉安市环保局确认。从预测结果和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项目扩建后不会改变区域地表水体、地下
14、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的功能要求。(2)从影响评价结果来看,吉水县石莲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扩建工程的建设不会改变区域地表水体、地下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的功能要求。(3)区域总量控制要求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只要保证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则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不会使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声和地下水环境功能发生变化。(4)选址可行性矿区不属县、镇规划范围;矿区可能塌陷区内无居民点、公路、铁路等环境敏感目标分布;项目选址不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的禁止和限制矿产资源开发范围;煤层开采过程中留足保安煤柱,矿山的设计与开采符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
15、行管字2000第81号)中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发生塌陷和疏漏等环境风险事故;矿区建筑物布置紧凑合理,满足物流顺畅,各功能车间分区明确。(5)公众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公众基本支持本项目建设,没有反对意见。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3.3 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工业场地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不受洪水威胁,也无需要保护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矿区不属县、镇规划范围;矿区主导风向为东向,113 月多偏北风,矿区生活管理区位于工业场地的北侧,避开了主导风向下风向;炸药库周边300m范围内无居民点;矿区可能塌陷区内无居民点、公路、铁路等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扩建后项目矸石堆场下游500
16、m范围内无居民点;项目选址不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的禁止和限制矿产资源开发范围;煤层开采过程中留足保安煤柱,矿山的设计与开采符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行管字2000第81号)中的相关要求,确保不发生塌陷和疏漏等环境风险事故。矿区建筑物布置紧凑合理,满足物流顺畅,各功能车间分区明确。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拟建项目评价区内环境空气中常规因子TSP、SO2、NO2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水质中pH、COD
17、cr、SS、石油类、硫化物、Cu、Zn、Pb、Cd、As、Cr6+等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的要求,说明纳污河道金沙河水质现状较好。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区域地下水中pH、CODMn、Cr6+、Cu、As、Cd、Pb、Zn、氟化物等,除pH值超标外,其他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pH值超标主要原因为区域土壤为偏酸性土壤造成的。声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矿界周边敏感点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周边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亚砂土等;矿区所在范围为山林地,工业场地位于矿区中部;区域山体
18、较为稳定,且项目为地下开采,对地表破坏较小,未造成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及森林公园,不属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未发现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含樟树)。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和当地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具体结果如下。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工业场地和排风井为中心的周边2.5km范围,原煤仓边界100m范围。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项目废水排入双山水库上游500m及下游1500m总长约3500m。地下水环境环境评价范围矿区所在沟谷(水系)所组成的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
19、及监测点为范围,面积约2 km2。声环境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场界外100m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以矿区所在的沟谷(水系)所组成的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及地理单元为范围,面积约为2.5km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以炸药库为中心周围300m。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现有工程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3.1.1 废气排放情况及处理措施建设期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为:道路拓宽、修建和平整场地时推土机、挖掘机、汽车运输等产生的施工扬尘。主要的防治措施为:对地表施工场所采取洒水保湿和覆盖等防尘措施,减轻扬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3.1.2 废水排放情况及处理措施(1)工地的泥浆水和地面降雨径流污
20、水污水中含有油、各类建筑垃圾及大量泥沙,改扩建项目施工范围较小,时间较短,类比同类项目,施工期废水产生量为8-10m3/d。对于施工废水和井下初期少量涌水,采用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2)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水等),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浓度约为300mg/L,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本项目施工高峰期预计将有20人在施工现场作业,项目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4m3/d,CODCr为0.72kg/d。建设期间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SS和COD。评价提出在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区生活污水利用现有的处理设备进行改造,采用生化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处
21、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后外排。3.1.3 噪声污染源情况及治理措施建设期的声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时机械及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对矿区附近的居民的影响。采取禁止夜间施工及合理的降噪措施,使噪声主要影响对象是矿山本身的施工人员。3.1.4 固废产排情况及防治措施建设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包括工业场地场平、场区绿化换土、矿井井巷掘进开挖的土石。根据现场调查及土方量平衡计算,地表开挖多余土方均用于场区内场平填方及外售(井巷矸石),并还需弃石方4.68万m3,弃石暂时堆场于现有矸石堆场,可用于矿区地表工程建设。3.1.5 现有工程存在的问题根
22、据现场调查,企业现有工程主要存在以下环境问题:(1)井下废气净化系统不完善;运输煤炭、矸石的车辆未密闭,运输扬尘较大。(2)煤场未采取封闭措施;矸石堆场未设置拦渣坝和淋溶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处理不能达标排放。(3)矿区内地表破坏较严重,松散堆积物较多,易造成水土流失,扬尘较大。拟建工程污染物产排情况及治理措施3.1.6 废气排放及治理措施矿山废气排放主要包括井下废气和工业场地粉尘。具体如下:(1)井下废气井下废气粉尘初始浓度约5.0mg/Nm3,项目主要采取煤层预注水、喷雾洒水措施,降低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及通风稀释措施,控制排放废气中粉尘浓度低于1.0mg/m3,达到煤炭工业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水县 矿业 有限公司 煤矿 扩建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