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一)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11、长期超前地质预报22、中期超前地质预报23、短期超前地质预报24、临兆预报2(二)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项目及内容31、不良地质预报及灾害地质预报32、水文地质预报33、断层及其破碎带的预报34、围岩类别及其稳定性预报3(三)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31、地质调查法32、TSP法超前地质预报53、地质雷达法84、红外探测法105、加深炮眼法116、超前水平钻法12(四)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15(五)拟定工作计划、准备工作及工作执行161、拟定工作计划162、准备工作173、执行工作17(六)编制工作报告和建立预警机制171、
2、编制工作报告172、建立预警机制17(七)针对特殊地质段的处理方法181、涌水出现处理方法182、突水突泥地质现象的处理方法183、断层破碎带处理方法19三、超前地质预报提交的资料19(一)绘制必要的图件19(二)绘制必要的表格、照片19(三)提交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报告20四、设备及人员安排20(一)拟投入以下设备20(二)拟投入以下人员20五、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20(一)质量保证体系201、机构设置原则202、组织机构设置203、基本工作制度21(二)质量保证措施211、人员素质保证222、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223、对现场测试人员的选择22(三)安全保证措施221、基本安全原则222
3、、设置专职安全员22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22六 附件23附表一 相关现场记录表格23附表二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样2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工程三分部起止里程为DI2K43+600DI2K51+796。正线长度10.814Km,其中双线并行段长5.16Km,左线单线长2.844Km,右线单线长2.810。位于标段最末端。铁路设计等级为客运专线、双线,设计时速250km/h。工程地点位于贵阳市龙里县,管段内共有隧道6座。主要工程量见下表:表一 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隧道名称中心里程进口里程出口里程隧道全长线别1梅家庄隧道DI2K44+525DI2K4
4、2+235DI2K46+8154580双线2502老罗堡隧道DIy2K47+933DIy2K46+915DIy2K48+9502035 双线2503五里坡左线隧道DIy2K50+399DIy2K49+460DIy2K51+3511891单线2504五里坡右线隧道DIy2K50+780DIy2K50+225DIy2K51+3351110单线2505吴家庄左线隧道DIy2K51+666DIy2K51+537DIy2K51+794257单线2506吴家庄右线隧道DIy2K51+654DIy2K51+547DIy2K51+760213单线250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列表如下:表二 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
5、法统计表序号隧道名称地质调查法TSP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加深炮眼法超前水平钻法1梅家庄隧道有无有有有有2老罗堡隧道有有有有无无3五里坡左线隧道有有有有有有4五里坡右线隧道有有有有有有5吴家庄左线隧道有有有有无无6吴家庄右线隧道有有有有无无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一)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各种不良地质所导致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由于经济、时间、工程密度、技术难度等原因,对拟建隧道围岩的地质勘探难以详尽查明各种不同规模的地质构造或异常,这种情况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预料不到的塌方、涌水和大变形、岩爆等事件,故说明应该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状况
6、和掌子面前方的成灾情况及时地进行超前预报。通过及时超前预报掌子面前方围岩不良地质与软弱围岩范围,进一步确认并详细划分围岩类别,再结合掌子面观测和施工设计图,及时提出调整支护参数或加固措施建议,在实际好的围岩段节省工程投资,对软弱围岩段的支护切实得到加强,真正比较好地实现对隧道的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技术等原因所造成的工程事故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使隧道建设的投资分配更加合理,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以地质为中枢,加强隧道地质工作,将地质综合分析贯穿到长期、中期、短期、临兆超前地质预报四个阶段中,实行地质、物探、钻探三结合,优化物探
7、组合,综合应用,确保隧道安全、快速、优质施工,不留后患。确保隧道施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长期超前地质预报长期超前地质预报是对一座隧道的宏观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在于确定整座隧道的难点、疑点,重点地段和不良地质作用类型和分布里程,为施工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更有针对性,使防灾、减灾措施更加具体,为科学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可有效地避免盲目性;指导中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的顺利进行,并为选择物探手段和物探方法的优化组合提供依据;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布置突出重点。2、中期超前地质预报中期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对隧道掌子面前方80120m范围内做出的超前地质预报,其目的是进一步确认和完善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确定
8、的重点地段,以期发现新的地质灾害地段,为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确定目标。3、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对隧道掌子面前方3050m范围内,它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攻坚阶段,做好该阶段的预报对于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率具有决定性意义。4、临兆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特殊的前兆反映,当发现断层破碎带、岩溶、突水突泥、塌方、煤系地层有害气体、瓦斯、硬岩岩爆等的临兆反映时应及时果断的做出临兆预报,尽可能避免更大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二)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项目及内容主要对隧道开挖面前方一定距离的岩溶、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破碎带、浅埋段、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和瓦斯
9、等有害气体的灾害地质的施工探测。对照勘测阶段的地质资料,预测、预报地质条件变化及其对施工的影响。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超前地质预报由超前地质预报组来完成,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不良地质预报及灾害地质预报预报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有无突水、突泥、岩爆及有害气体等,并查明其范围、规模、性质,提出施工措施或建议;2、水文地质预报预报洞内突涌水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并评价其对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的影响;3、断层及其破碎带的预报预报断层的位置、宽度、产状、性质、充填物的状态,是否为充水断层,并判断其稳定程度,提出施工对策;4、围岩
10、类别及其稳定性预报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类别与设计是否吻合,并判断其稳定性,随时提供修改设计、调整支护类型、确定二次衬砌时间的建议等。(三)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全面正规、长短结合、贯穿全程、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长距离预报和短距离预报兼而有之、搭配进行。不论长距离预报还是短距离预报,都要经过2种以上方法进行综合预报,以便相互补充、验证,提高准确率。由于超前水平钻孔在获取较准确的地质资料中有突出的作用,因而即使占用施工时间长,费用较高也要坚持在隧道中使用,以便确认地质情况及地下水量。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各隧道工程计划采用预报方式详见表二。1、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是对开挖
11、面的地质情况如实而准确的反映,是判断围岩类别的最直接的资料,也是用以推断掌子面进深方向围岩状况的主要参照物和推断进深方向地质状况的边界条件。利用地质理论将隧道所揭露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构面产状、地下水出露点位置及出水状态、出水量等准确记录下来并绘制成图表,结合已有勘测资料,进行隧道开挖面前方地质条件的预测预报。其优点是占用施工时间很短,设备简单,不干扰施工,成果快速,预报效果较好,而且为整个隧洞提供了完整的地质资料;缺点是与隧洞夹角较大而又向前倾的结构面容易产生漏报。(1)掌子面地质素描主要内容如下:1)岩性:是最基本的地质资料。主要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风化程度等。2
12、)断层:是地壳上主要的构造痕迹,它的形成、特性及规模决定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对隧道施工影响极大,是开挖时发生塌方的主要地质原因之一。主要描述断层位置、产状、断层破碎带宽度及构造类型、断层性质及其与其它断层的关系、派生节理产状、密度及充填物等。3)贯穿性节理:是造成块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描述节理产状、密度、宽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特征(光滑、粗糙、起伏不平)、出露位置等。4)岩脉:岩脉侵入的位置往往是地壳的薄弱点。我们主要描述岩脉的岩性,出露位置、宽度、接触关系、破碎情况、风化程度等。5)地下水:地下水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地层渗水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如在断层带内岩体破碎,或节理被次生粘土
13、充填地段有水,则会大大降低围岩的自稳能力,增加坍塌甚至突水的可能。主要描述出水点位置、出水状态(滴、流、涌)、水量、出水点附近有无沉淀物等。同时了解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2) 数据处理分析包括确定围岩级别变化及围岩变化趋势,分析掌子面前方断层破碎带等构造、软层发育分布相关性等。(3) 提交预报报告将收集的地质资料定期上报,针对特殊情况及时汇报。(4) 施工验证隧道开挖后及时与预报进行核对,验证预报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预报精度。2、TSP法超前地质预报(1)TSP系统组成及原理TSP系统是专门为长距离、地质复杂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而设计的,它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是人工震源、传感器单
14、元、记录单元和分析处理解释单元,如图3.4。人工振源为系统激发地震波,通常是在隧道的左、右边壁布置大约24个炮点,呈一条直线,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传感器单元用于反射地震波的接收;记录单元用于收集、存储地震波信号;分析处理解释单元为系统专用软件TSPwin,TSPwin是一套集数据采集、管理以及数据分析为一体的高度智能化软件,能快速、准确地输出测量结果。TSPwin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操作简便,能高效管理测量数据。地层或断层反射波前震源传感器传感器隧道图一 TSP探测原理TSP方法属于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法。地震波在设计的24个震源点(布置在地层或构造的走向与隧道轴相交成锐角的隧道
15、边墙)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当地震波遇到岩石波阻抗差异界面(如断层、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加速度地震传感器器接收并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采集数据通过TSPwin专用软件处理,便可了解隧道工作面前方地质体的性质(软弱岩带、破碎带、断层、含水岩层等)和位置及规模。(2)实施方案1)准备工作当需要采用TSP203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首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爆破钻孔预报断层构造时,爆破钻孔应根据断层走向布置在与断层夹角较小一侧的隧道边墙上,预报岩溶则隧道两侧边墙都应布置爆破钻孔进行重复测量。每一次预报的炮数应为24个,炮间距约
16、l.5m。炮眼高度为距隧底约l m,所有炮眼与接收器的高度应基本相同。炮眼孔深1.2l.5m(孔深应尽量一致),向下倾斜1020,垂直于隧道轴向,或向前与掌子面成10夹角。钻孔完成后应注意保护,及时套PVC管以防止塌孔。装药及起爆准备装药及起爆准备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使用瞬爆电雷管起爆;炸药量应大于200m探测距离要求,一般50g左右,最多不大于75g。炸药与炮孔之间用水耦合,以保证炸药与炮孔严密耦合,传感器套管与围岩之间用环氧树脂耦合。接收器钻孔的布置要求距掌子面约55m,距第一个爆破孔约35m;必须在隧道两壁各安置一个接收器,接收器安置高度与炮孔一致;孔径4245mm,孔深2m,应根
17、据采用的耦合材料确定接收孔上倾还是下倾(当采用环氧树脂进行耦合时,接受器孔应向上倾510;当采用水泥砂浆进行耦合时,接受器孔应向下倾510)。在传感器孔和爆破孔全部钻好后,由测量班提供每个孔的三维坐标,同时用水平角度尺和钢尺测量每个孔的角度和深度,并记录下来。接收器套管的埋置与爆破孔装药接收器套管的埋置关系到接收器所收集的地震波信息的准确性。在传感器孔钻好后把环氧树脂药卷塞人孔中,然后用风枪将套管埋入孔中,环氧树脂凝固很快,5min后即可凝结牢固。当所有的爆破孔钻好后,为防止塌孔,应立即在每个孔内装炸药,每孔装药量为100g,用瞬发电雷管连接好,装入爆破孔的底部。以上所有准备工作都可以与隧道施
18、工平行作业,不占用隧道施工时间。但进行数据采集时,为减少噪音对地震波信号的影响,要求隧道内的各工作面均要暂停3045min。2)现场测试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现场测试。为提高测试精度,测试时要求个工作面暂停工作,为了尽量少占用施工时间和减少进行现场测试时的干扰,现场测试时间一般选取在喷锚结束和钻爆开始之间的交接班时间。爆破采用逐个爆破,在爆破孔注满水后立刻进行爆破,接收器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电脑里。3)预报分析采集的数据采用TSPwin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处理时,首先正确输入隧道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几何参数。剔除质量差的记录道。质量合格的地震道才用于数据处理和解释。预报长度为100120m。基
19、本处理流程包括11个主要步骤,即:数据设置带通滤波初至拾取拾取处理炮能量均衡Q估计反射波提取P、S波分离速度分析深度偏移提取反射层。处理的最终成果包括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等,以及反射层二维分布。图二 地质构造平面及剖面图 图三 TSP成果二维显示及及岩石力学参数曲线 图四 P波反射层及其能量图3、地质雷达法目前多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隧道施工开挖前的地质超前预报。地质雷达法是目前分辨率较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质量检测、场地勘察中被广泛采用,近年也被广泛应用于隧道超前预报工作。地质雷达法是以介质的导电性、导磁性为基础,研究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20、经介质透射、反射、吸收后的能量衰减、频散作用和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用于探测地质异常体的形态和空间位置。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要求:提供掌子面前方及开挖段2030米范围内的地质情况;提供开挖段前方及周边的水文地质预报;提供开挖段前方及周边溶洞的规模及位置的预报;测试后24小时提交地质预报成果报告给监理或施工单位;预报成果报告应包括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的剖面图和简明的文字说明,通过对围岩完整性的判定得出的围岩类别划分,并对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评价。(1) SIR20型地质雷达GPR原理 美国GSSI公司产的SIR20型地质雷达(见图五)。其原理是,向地层发射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脉冲波,电磁波传播的过
21、程中遇到不同电磁性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会转换成反射波返回地面,另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继续传播,再次遇到界面时,又产生反射波返回地面。接收到反射波并利用所带信息加以分析,就可获得被探地层的层厚、动弹模量等物理量。图五 SIR20型地质雷达(2)系统组成 SIR20型地质雷达由主机、显示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采集时窗、扫描速率灵活可变,扫描速率最高可达160扫描每秒;数据采集时有多种增益控制形式和滤波形式供选择,可保证数据采集的正确可靠;配备有多种频率的天线,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以达到需要的分辩率和控测深度;配有各种专用测量轮,使用时可达到精确定位。使用专用软件,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试验,可获雷
22、达图像,供分析解释。地质雷达法测线测点布置图见图所示。图六 地质雷达法测线示意图(3)地质雷达剖面法测量1)根据探测介质的性质和目的层深度选择合适频率的天线。2)对于深部界面的反射波会由于信噪比过小而不易识别,应用不同天线距在同一测线上进行重复测量,将测量记录中相同位置的记录进行叠加,增强对深部介质的分辨能力。4、红外探测法红外探测是根据红外辐射原理,即一切物质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的原理,通过接收和分析红外辐射信号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红外探测适用于定性判断测点前方有无水体存在及其方位,不能定量给出水量大小等参数。(1)红外探测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和工作要求:1)探测时间应选在爆破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工程 超前 地质 预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