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介绍.doc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介绍.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介绍葛文彬2005年8月11日泸定县磨西泥石流挤占大渡河,冲毁公路300m主要内容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泥石流类型划分附录B(规范性附录)暴雨强度指标R附录C(资料性附录)泥石流沟发展阶段的识别附录D(规范性附录)单沟泥石流危险区预测附录E(资料性附录)泥石流调查的主要方法附录F(资料性附录)泥石流试验方法附录G(规范性附录)泥石流沟的数量化综合评判及易发程度等级标准附录H(资料性附录)泥石流调查表附录I(规范性附录)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附录J(规范性附录)区域性泥石流活动性调查评判本规范为行业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由国
2、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制订本规范的目的为避免或减轻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统一技术标准,规范泥石流勘查工作使防治工程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宗旨贯彻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精神适应范围规定了:泥石流类型划分危害性分级、泥石流灾害的调查与勘查的内容。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及城镇人口集中区、大中型工矿企业、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安全的泥石流灾害勘查工作;也可适用于危及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安全的泥石流灾害勘查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
3、B/T50266-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J27-1991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GBJ50-199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术语和定义泥石流泥石流灾害潜在泥石流沟泥石流勘查泥石流防治防灾预案泥石流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泥石流灾害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或构成危害的灾害性泥石流;泥石流如不造成损失或不构成危害,则只是一种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潜在泥石流沟经调查无近期泥石流活动史但存在可能暴发泥石
4、流部分条件的沟谷泥石流勘查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在活动区域进行:泥石流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采用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实)验等手段,结合调查确定的防治工程方案开展勘查为对应的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供防治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参数泥石流防治包括:泥石流预防(避让、监测、预警预报)工程治理防灾预案贯彻“以人为本”宗旨,在泥石流活动地区为避免和减轻泥石流危害而制定:监测、预警预报、避让、搬迁等预防性防灾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人的主动防治泥石流危害的群测群防方案。基本规定泥石流勘查目的和阶段划分泥石流调查工作可行性论证阶段泥石流勘查设计阶
5、段泥石流勘查施工阶段泥石流勘查应急治理泥石流勘查泥石流勘查目的和阶段划分目的:查明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危害,为防治方案的选择、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资料。阶段划分:1、泥石流调查、2、可行性论证阶段泥石流勘查、3、设计阶段泥石流勘查、4、施工阶段泥石流勘查阶段。5、应急治理泥石流勘查(在突发或遇灾前兆过程中可采取)。调查工作调查对象:暴发泥石流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沟谷调查重点:形成要素和泥石流特征通过调查与判别:1、区分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和非泥石流沟2、确定易发程度、危害等级3、提出防治方案、建议可行性论证阶段泥石流勘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其发育的自然地理、地质
6、环境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定量勘查,查明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进一步论证泥石流工程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工程治理的建议方案、地域范围。设计阶段泥石流勘查初步设计阶段:1结合可行性论证阶段优化的治理方案进行2围绕采用的工程措施、工程设计所需的泥石流参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进一步勘查3论证和比选工程治理方案,提出措施建议。施工图设计阶段:1、对初设阶段勘查遗留的问题和设计中需增补的参数进行补充勘查,2、重点是工程建设地段的工程地质详勘。施工阶段泥石流勘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按施工揭示的地质信息对勘查资料加以综合,补充、修正和完善为变更设计进行补充勘查。应急治理泥石流勘查应用前提:发现泥石流前兆泥石流发
7、生过程中泥石流发生后急需消除或减轻泥石流危害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时特点:围绕应急治理工程开展、针对性很强、非常规的勘查工作泥石流类型划分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按集水区地貌特征按暴发频率按泥石流物质组成按流体性质按泥石流一次性暴发规模按水源和物源成因分类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分类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年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年50年)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按物质组成按流体性质分类按一次暴发规模分类泥石流危险性分级在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定性分级的基础上,结合灾情、险情,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划分。1、已发生泥石流,调查灾情并结合单沟泥石流危险性分级、危险
8、区的划定,确定险情。2、对未发生泥石流,调查单沟泥石流危险性分级、划定危险区,确定险情。泥石流危险性分级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分级表根据泥石流灾害一次造成的死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灾情)潜在危险性分级表区域泥石流活动性和危险区的划分应充分利用GIS技术,调查影响区域泥石流活动性的相关因子,并将其集成综合分析,作为区域泥石流活动性和危险区划分的依据(参见相关文献),并评价其危害性。泥石流调查工作内容:资料收集自然地理调查地质调查人为活动调查冰川泥石流调查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调查报告编写资料收集调查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泥石流发生的历史记录、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已有勘查资料
9、和泥石流防治工程文件、与泥石流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自然地理调查地形要素:量测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比降、流域高差、谷坡坡度、沟谷纵横断面形状、水系结构和沟谷密度等。气象要素: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年际变率、年内降水量分配、年降水日数、降水地区变异系数和最大降水强度,尤其是暴雨日数及其出现频率、典型时段(24h、60min、10min)的最大降水量及多年平均小时降雨量。水文要素:收集或推算各种流量、径流特性、主河及高一级大河水文特性等数据。植被与土壤:调查流域植被类型与覆盖程度,植被破坏情况,土地利用类型和侵蚀程度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H24(D)、H1(D)、H1/6(D)的界限
10、值表暴雨强度指标RR的计算见下式:R=K(H24/H24(D)+H1/H1(D)+H1/6/H1/6(D).(B.1)式中:K前期降雨量修正系数,无前期降雨时:K=1;有前期降雨时:K1;尚无可信的成果可暂时假定:K=1.1R1.2;其中:H2424h最大降雨量mm;H11h最大降雨量mm;H1/610min最大降雨量mm判别:R3.1可能发生泥石流的雨情R=3.14.2发生机率0.2R=4.210发生机率0.20.8R10发生机率0.8地质调查查阅区域地质图、现场调查流域内流域内分布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断层性质、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与宽度、褶曲的分布及岩层产状,统计各种结构面的方位与频度。新构造
11、运动与地震:分析新构造运动特性,从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知地震基本烈度。不良地质体与松散固体物质:流域内不良地质体松散固体物源的位置、储量和补给形式。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第四系潜水出露情况,岩溶负地形及消水能力。人为活动调查泥石流活动范围内和沟口、泥石流扇上居民点及工农业相关基础设施泥石流沟槽挤占情况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毁林开荒、陡坡垦殖、过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弃土弃碴:主要调查筑路弃土和工厂、矿业弃碴及其挡碴措施。水利工程:可能溃决形成泥石流的病险水库、输水线路的安全性、发生原因、条件、危害性和溃决条件应进行详细调查。冰川泥石流调查内容冰雪融水泥石流:U形谷的地貌特征,冰
12、碛物、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堆积特征、规模及稳定性,冬春季雪崩、冰崩的规模和频度,春季冰雪融水的径流量及其时间分布,冰川和积雪的面积,雪线变化等。冰湖溃决泥石流:调查冰川舌的进退及可能发生的冰滑坡,冰碛湖的面积、水量与水深,阻湖终碛堤的空间形态和物质特征,冰湖下游的沟谷形态和支沟径流,沿沟的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等。西部山区注意末次冰川退缩时形成的古泥石流扇与现代泥石流扇的区别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泥石流特征:调查暴发泥石流的时间、次数、持续过程、有无阵性、堵溃、断流、龙头高度、流体组成、石块大小、泥痕位置、响声大小等泥石流特征(查阅资料和现场访问)。引发因素:发生泥石流前的降雨时间、雨量大小、
13、冰雪崩滑、地震、崩塌滑坡、水渠渗水、冰湖和水库溃决等引发因素。堆积扇:调查泥石流堆积扇的分布、形态、规模、扇面坡度、物质组成、植被、新老扇的组合及与主河(主沟)的关系,堆积扇体的变化,扇上沟道排泄能力及沟道变迁,主河堵溃后上、下游的水毁灾害。既有防治工程:调查既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类型、规模、结构、使用效果、损毁情况及损毁原因。单沟泥石流堆积区危险区预测经验公式预测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危险范围s(km2):s=0.6667LB0.0833B2sinR/(1-cosR)(D.1)式中:L为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km),L=0.8061+0.0015A+0.000033W;B为泥石流最大堆积宽度(km)
14、,B=0.5452+0.0034D+0.000031W;R为泥石流堆积幅角(度),R=47.82961.3085D+8.8876H;A流域面积(km2);W松散固体物质储量(104m3);D主沟长度(km);H流域最大高差(m)。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等级标准表危害性调查与判别a)危害作用方式:调查泥石流侵蚀的部位、方式、范围和强度,泥石流淤埋的部位、规模、范围和速率,泥石流淤堵主沟的原因、部位、断流和溃决情况,泥石流完全堵塞或部分堵塞主河的原因、现状、历史情溃决洪水对下游的水毁灾害。b)危险区的划定:确定泥石流危险区范围,可参考表5。c)灾害损失:调查每次泥石流危害的对象,造成的人员
15、伤亡、财产损失,估算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预测今后可能造成的危害。估计受潜在泥石流威胁的对象、范围和程度;按预测的危险区评估其危害性。危险区确定泥石流活动性、危险性调查评判在一般调查的基础上,对泥石流活动性、危险性,开展进一步调查。根据服务对象,进行评判决策可分为四类调查、评判: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判别区域性泥石流活动性评判、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泥石流防治评估决策单沟泥石流活动性调查判别调查范围以泥石流小流域周界为调查单元,主河可能堵塞时,应扩大到可能淹没的范围和主河下游可能受溃坝水流波及的地区。调查的主要内容参见附录H泥石流调查表中的项目进行调查。突出以下重点。a)确认诱发泥石流
16、的外动力:暴雨、地震、冰雪融化、堤坝溃决。b)沟槽输移特性:实测或量取河沟纵坡、产沙区和流通区沟槽横断面、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各区段运动的巨石最大粒径和巨石平均粒径,现场调查沟谷堵塞程度、两岸残留泥痕。c)地质环境:按附录G泥石流沟易发程度和流域环境动态因数综合分级评判表中的要求实地调查核实、并按流域环境动态因数综合分级确定构造影响程度。现场调查流域内的岩性,按软岩、黄土、硬岩、软硬岩互层、风化节理发育的硬岩等五类划分。d)松散物源:调查崩坍、滑坡、水土流失(自然的、人为的)等的发育程度,不稳定松散堆积体的处数、体积、所在位置、产状、静储量、动储量、平均厚度,弃碴类型及堆放形式等。e)泥石流活
17、动史:调查发生年代、受灾对象、灾害形式、灾害损失、相应雨情、沟口堆积扇活动程度及挤压大河程度,并分析当前所处的泥石流发育阶段(见附录C)。f)防治措施现状:调查防治建筑物的类型、建设年代、工程效果及损毁情况。泥石流活动强度判别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灾害发生机率)评估危险程度或灾害发生机率(D)泥石流的致灾能力(F)受灾体的承(抗)灾能力(E)D1受灾体处于安全工作状态,成灾可能性小;D1受灾体处于危险工作状态,成灾可能性大;D1受灾体处于灾变的临界工作状态,成灾与否的机率各占50,要警惕可能成灾的那部份。致灾体的综合致灾能力分级量化表受灾体(建筑物)的综合承(抗)灾能力分级量化表泥石流防治评估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泥石流 灾害 防治 工程 勘查 规范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