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doc
《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潘华,高孟潭,李金臣,2009. 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 震灾防御技术,4(2):131140.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1潘华高孟潭李金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 2008 年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本文称“美国地震区划图”)采用 5 种类型震源区模型。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震源模型的划分目的、划分原则、基本特征、用途、各类型源间的相互关系, 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原则与基本方法。评述了美国地震区划图震源区模型及其地震活动性 参数确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提供参考。关键词:地震区划图 美国地震区
2、划图 震源区 地震活动性 潜在震源区引言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2008 年公布了最新版美国地震危险 性图(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ismic Hazard Maps,USNSHM)。该图表示了美国境内不同概 率水准的地震动水平,将应用于建筑规范的抗震规定、保险费率构建、风险评估及其他公共 政策(Petersen 等,2008)。美国地震区划图最重要的版本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导编制的美国地震危险性图(National Seismic Hazard Maps,NSHM)(类似于我国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便于论述
3、,以下称为“美国地震区划图”)。早在 1976 年,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 Algermissen和 Perkins 出版了第一张概率含义的美国地震区划图(Algermissen and Perkins,1976),1990年他们对该图又进行了更新(Algermissen and Perkins,1990)。此后,每 6 年对全国区划图进 行一次更新,至今已经更新了 3 次,分别为 1996 年版(Frankel 等,1996)、2002 年版(Frankel 等,2002)、2008 年版(Petersen 等,2008)。其中,1996 年版地震区划图,在美国地震区划 图编制历史上
4、较为重要,它发展了一套与以往编图相当不同的方法(Frankel 等,1996),奠 定了现今美国地震区划图编制的基本理论、方法、模型以及表达方式,其采用的震源区划分 方案和地震活动性模型,除了一些局部的微调外,一直沿用至今。2008 年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是在 1996 年版和 2002 年版基础上,在基础资料、模型和地1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13B01)和地震行业专项核电厂地震安全问题研究(200708003)资助收稿日期 2009-05-19作者简介 潘华,男,生于 1966 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工程地震。E-mail: panhua.mail震
5、动衰减、不确定性处理等方面进行大量更新后编制的。该区划图与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表达方式类似,但概率水平和标示的地震动参数更多。其采用的超越概率水平为 50 年 2%、5%和 10%,标示的地震动参数除了峰值加速度外,还有反应谱数个周期的谱加速度值,主要有 0.2s 和 1s 两个周期点。与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不同的还有,其提供的参数是针对一般 基岩场地(地下 30m 内等效剪切波速为 760m/s)。2008 年版美国地震区划图,反映了地震区 划领域的新动态,其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对我国正在编制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可 以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将对美国地震区划图编制采用的源及其地震活动性参
6、数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1 美国地震区划图的震源区模式1.1 源的意义潜在震源区(seismic potential sources)作为专有名词被强化和应用,主要体现在我国的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卢寿德,2006)。在以美国地震区划图为代表的国 际上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通常采用震源(seismic sources)或震源区(seismic source zones)代指未来具有不同地震特征和地震活动性的区域,并不是专有名词,其中,位置较为具体的通常称为“sources”,而覆盖一定面积的面源通常称为“zones”,更大的也有称为 “provinces”。1.2 源的
7、类型自 1996 年版美国地震区划图以来,其采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震源区,应用不同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来表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参与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大致有 5 类震源区(本文为便于论述,分别简称为 S1、S2、S3、S4、S5):S1:网格地震活动性源(Gridded-Seismicity Sources) S2:背景震源区(Background Source Zones) S3:特殊地震活动性区(Special Zones) S4:剪切形变震源区(Shear Source Zones) S5:断层源或断层源区(Fault Sources or
8、 Fault Source Zones)上述震源区模型分为两类:一类直接用于表述由地震目录资料所反映的地震危险性,包 括 S1、S2、S3,其中 S1 主要设计用于刻画历史地震活动性的空间分布;S2 主要设计用于赋 予低水平地震活动区一个平均的基本地震活动性;S3 设计用于对 S1 进行补充,用于圈定具 有特殊地震活动特征的地区。另一类则主要用于表述断裂构造和特定的地震构造背景具有的 地震危险性,包括 S4、S5,其中 S4 源主要考虑剪切变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S5 源用来刻画 断层上的地震危险性。这 5 类源区在空间上是层叠的,最下层为 S1+S3,上覆 S2,再叠加 S4+S5。S1 和
9、S2 适用的震级范围均为 5.07.0,部分地区最大震级为 7.5 级或根据 S3 源进行调 整;在 S4 或 S5 源叠置的地区,S1 和 S2 最大震级降低至 6.5 级,以避免重复计算。S4 和 S5 源主要用于考虑 6.5 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1.3源的基本几何形式美国区划图采用的震源或震源区有 3 种基本的几何形式:网格、面和线。2 期潘华等: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133网格:直接应用于模型 S1,空间上为 0.10.1的网格,覆盖全美国。面源:有两种,一种应用于 S2 模型,为面积较大的面源,空间上不重叠,基本上覆盖 全美国;另一种应用于 S3、S4 以及 S
10、5 模型的个别断层带,为面积稍小的局部面源,仅覆盖局部地区和断裂带。线源:用于 S5 模型,直接以断层线勾画,主要用于美国西部地区数百条全新世活动断 层和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在东部地区仅个别断层采用。线源为了表示对未来地震位置估计的 不确定性,个别还采用一束平行的断层线,如:中东部的 New Madarid Fault Zone,用 5 条平 行的断层迹线来表示未来地震发震构造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1.4 各类源分述S1:网格地震活动性源(Gridded-Seismicity Sources) 网格地震活动性源(简称网格源)可以看成是离散化的震源区,划分时并不考虑具体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特征,直接以
11、 0.10.1网格划分。网格源应用的重要假定是未来大地震 主要发生在历史上中小地震丛集的地区,强调的是历史地震重演,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稳态 分布,高地震活动区在不远的将来依然是高地震活动区。网格源采用截断的 G-R 关系来刻画 地震震级分布,需要确定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参数为 G-R 关系的 a 值和 b 值。S2:背景震源区(Background Source Zones) 背景震源区(简称背景源)主要用于为缺乏历史地震活动性资料或较弱地震活动地区提供基础地震活动水平的估计。它以大区域平均的地震活动性赋给全区,相当于给弱地震区赋 予地震危险性的本底值(floor)。背景源通常是根据地质条件和地震
12、活动特征的明确分区特征 来划分。背景源也应用截断的 G-R 关系来刻画地震震级分布,需要确定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参 数为 G-R 关系的 a 值和 b 值。S3:特殊地震活动性区(Special Zones) 特殊地震活动性区(简称特殊源)作为一种震源区,用于对网格源和背景源进行补充。特殊源主要是指那些在地震活动性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的地区,用网格源和背景源均无法充 分地表达。当某一地区在地震资料完备程度、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最大震级、b 值、震源深 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部变化时,就需要划分特殊源。特殊源圈定了地震活动性发生变化 的地区,其参数替代特殊源所覆盖的网格源的相应地震活动性参数。例如,在美
13、国中东部地区划分的特殊源中,两个源是考虑平均地震活动性水平与中东部其它地区不同,一个源是最 大震级相对其它地区需要提高,另一个源是地震资料完备程度与其它地区不同。在美国西部 地区划分的特殊源中,一个是平均地震活动水平与西部其它地区不同,一个是最大震级需要 提高,一个是考虑俯冲带地区深源地震。S4:剪切形变震源区(Shear Source Zones) 剪切形变震源区(简称剪切源)主要应用于美国西部地区。在美国西部的一些地区,断层并不明显,但地形变测量(如 GPS 数据)和地震活动都表明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变率,由地 质依据估算的矩释放率远小于由 GPS 数据估计的值。这些地区仅采用地震活动性数据或
14、地质 依据还不足以刻画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因此,在这些地区划分出一种特定的震源区剪 切形变震源区,该源整体上具有剪切变形的特征,其地震发生率也根据剪切变形率来估算。S5:断层源或断层源区(Fault Sources or Fault Source Zones) 断层源主要用于考虑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应用于具有明确古地震数据或具有较明确的分段性特征和滑动速率等地质信息的断层。该类源需要根据分段性、滑动速率或古地震信息来构建未来地震位置、大小和发生率。大部分断层源为线源,个别为面源,比较特殊的断层源,如:New Madrid Fault Source,采用了一束平行折线来表示;Cascadia
15、Subduction Zone,为面源,沿 Cascadia 俯冲带划分;东部的 Charleston SC Zone 采用了一宽一窄两个嵌套的面源来反映这里并不明确的 1886 年 M7.3 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断层源采用特征的或 G-R 分布的震级-频度关系(Frankel 等,1996),断层长度、面积以及滑动速率是断层源的重要参数。断层源的地震复发率藉由地质量测以及地震活动性、地形变测量与分析来获得,并根据断层长度和面积采用经验关系来估算 G-R 关系的最大震级或特征地震模型的特征震级(Wells andCoppersmith,1994)。美国区划图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美国地震区划图采
16、用的基本的地震活动性模型为泊松模型;震级分布采用两种:截断的 G-R 分布模型和断层源上的特征地震分布模型。因此,美国地震区划图计算需要确定的主要 地震活动性参数为:各震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G-R 关系最小震级 Mmin、最大震级 Mmax 和 b 值、特征地震模型的特征地震震级 Mchar。Mmin 是在截断的 G-R 震级频度关系中考虑的最小震级,相当于震级下限。美国地震区划 图采用 5.0 级为最小震级。Mmax 是在截断的 G-R 震级频度关系中考虑的最大震级 Mmax,相当于震级上限。美国地 震区划图中,除了断层源和一些特殊源区外,大部分地区最大震级为 7.0 级。Mchar 用于
17、断层源的特征地震分布模型,它通常根据断层段长度或面积与震级的关系来 确定。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在不同类型震源模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得。基于地震活动性的 震源区,直接采用地震目录来统计得到;基于剪切变形或断裂构造划分的震源区,通常需要 结合地质依据和地震活动性数据来估算。美国地震区划图在美国中东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地区采用了不同的地震活动性模型,下面 分别进行分析。2.1 美国中东部地区(CEUS)美国中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性统计,采用去除了前震和余震数据的非丛集的地震目录,包 括自 1700 年以来至 2006 年 M3 级地震共计 3350 次。根据该目录确定中东部地区 b 值为0.95。美国区划图
18、在地震危险性计算中,中东部地区除个别地区外,均统一使用该 b 值。 美国中东部地区采用了除剪切源外的其它 4 种震源类型:(1)网格源 S1 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网格源震级分布采用截断的 G-R 震级-频度关系,b 值=0.95。 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统计在每个网格单元内完成,采用最大似然法估算,并采用空间二维高斯光滑函数外推至周围网格(Frankel,1995)。根据不同震级地震资料完备程度的不同,采用了 3 种统计计算方案:1924 年以来 M3 级地震资料(M1);1860 年以来 M4 级以上 地震资料(M2);1700 年以来 M5 级以上地震资料(M3)。最终以逻辑树综合计算不同方 案结果
19、。网格源最大震级的确定与背景源一致。22 期潘华等: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135(2)背景源 S2 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划分背景源是作为对网格源的补充,在中东部称为 M4 模型。在中东部分别划分有 4 个 背景源:克拉通区(Craton Zone);扩张边缘区(Extended Margin Zone);落基山脉区(RockyMountains Zone);科罗拉多高原区(Colorado Plateau Zone)。 背景源震级分布采用截断的 G-R 震级-频度关系,b 值=0.95。 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在每个背景源内统计,采用 1976 年以来地震目录资料,并将得到的年平均
20、发生率值按面积规准,然后拆解到一系列的网格中(即:网格源模型的网格单元)。背 景地震活动性参数主要作为网格源地震活动性的一种补充,以避免网格源确定的地震活动性水平过低。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当网格源上三种方案加权地震活动性(M1(0.5)、M2(0.25)、M3(0.25)高于背景源时,则在逻辑树计算中背景源方案加权系数为 0,即不考虑背景源,M1M3 权重不变;当三种方案加权地震活动性低于背景源时,应考虑背景源活动性参数,则在逻辑树计算中 M1、M2、M3、M4 四种参数权重分别为 0.4、0.2、0.2、0.2。而只有一个 区为特例,即落基山脉区(Rocky Mountains Zone),
21、当背景源地震发生率大时,只采用背景 源发生率,不考虑网格源发生率。最大震级在扩张边缘区(Extended Margin Zone)为 7.5,其它区均为 7.0。在实际计算中,还考虑了克拉通区(Craton Zone)和扩张边缘区(Extended Margin Zone)最大震级的不确定性,采用了多个震级值及其权重方案,以逻辑树加以综合。(3)特殊源 S3 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特殊源用以表述地震活动性方面具有特殊性的区域,用于对网格源模型进行调整,被包括在特殊源内的网格单元或其参数由特殊源替代。特殊源本身不参与危险性计算。美国中东 部划分有 5 个特殊源。Eastern Tennessee Z
22、one 和 New Madrid Zone 两个特殊源,直接替代其覆盖的网格源,且 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直接在源内采用 1976 年以来 3 级以上地震数据统计得到,并假定地震年平 均发生率在源内均匀分布,但在边界处开始采用光滑处理;Wabash Valley Zone 特殊源将最大 震级由 7.0 提高至 7.5,并以该最大震级替代其覆盖的各网格单元的最大震级,网格源的其他 参数不变;Charlevoix Zone 特殊源是考虑丛集地震活动性的面源,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因 此,b 值与东部其它地区不一致,采用 b=0.76,其覆盖的网格源均调整为该 b 值,其他参数不变;在 105W 以西的地区
23、,地震资料完备的时段比中东部其它地区更短,因此,作为一个 特殊区,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统计的 3 个方案(M1、M2、M3)的起始年代分别调整为 1976 年、1924 年和 1860 年,其覆盖的网格源年平均发生率的统计均采用此调整方案,其他参数 不变。(4)断层源 S5 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美国中东部地区仅包括 4 个断层源:新马德里震源区(New Madrid Seismic Zone);米尔 斯断层源(Meers Fault Source);契罗断层源(Cheraw Fault Source );查尔斯顿震源区(Charleston Seismic Zone)。它们是中东部仅有的 4 个具有古
24、地震数据可用于建立地震复发率的断层。前 3 个为线源或多线源,后 1 个为嵌套面源。新马德里震源区(New Madrid Seismic Zone)和查尔斯顿震源区(Charleston Seismic Zone)属于比较特殊的断层源区。新马德里震源区(New Madrid Seismic Zone):采用特征地震模型,参数采用了多方案,计算中利用逻辑树方法加以综合。首先断层源采用由西而东平行排列的 5 条断层迹线来表示,以反映新马德里地区 3 次大地震发震构造的认识不确定性,中线权重最大,向两侧递减;其次,特征地震震级也采用多方案,断层线由北而南分为 3 段,北段采用 7.17.8 之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美国 地震 区划图 及其 参数 模型 分析 评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