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物探课程设计.doc
《工程与环境物探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与环境物探课程设计.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工程与环境物探课程设计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一月十九日目 录第一章 折射波法基本原理和方法31.1折射波法基本理论31.2 折射波法观测系统41.3 折射波分层解释的法4第二章 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72.1 仪器设备72.2 采用的观测系统9第三章 现场资料采集实验步骤10第四章 软件说明和数据处理过程104.1 软件功能104.2 数据处理过程11第四章 数据处理结果及图形绘制23参考书目24第一章 折射波法基本原理和方法1.1 折射波法基本理论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
2、为V1和V2,且V2V1。如图11所示。从激发点O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的距离为X,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KE、ED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为: (11)图1-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D两点分别作界面R的垂线,则OADGh,再自A、G分别作OK,ED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EGFi,因已知,所以: (12)即 和 (13)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1旅行BK(或EF)路程与以速度V2旅行AK(或EC)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13)的关系和式(1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14)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
3、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0(时距曲线延长与t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15)式(15)表示出界面深度h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1和V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1.2 折射波法观测系统根据折射波场形成条件和特征,折射波观测系统必须避开盲区,且要把接收部分尽量放到待测地层折射波区范围。当水平层状介质满足折射条件的前提下,固定一个激发点,将排列沿测线由近及远进行时距观测,将得到由浅入深各层介质的地震波信息。在地震记录上可观察到各层介质折射波的动力学特点, 从而判别层间干涉、波形置换特征。在时距曲线上将反映出各层介质折射波运动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为了消除表层不均匀及界面
4、起伏的影响,往往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如图2-2所示,同一观测地段分别在两端O1 和O2 点激发, 图2-2此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记录,可得两支方向相反的时距相遇曲线S1和S2。AE段折射, O1 O2接收, EA段折射,O1O2接收。其优点可弥补单一时距曲线的不足,可以从不同方向反映界面变化。1.3 折射波分层解释的法折射波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t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t0法又称为t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0法通常能取
5、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如图13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1和S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1和O2, (a) (b)图1-3 t0法折射界面示意图若在剖面上任意取一点D,则在两条时距曲线中可以分别得到其对应的走时t1和t2,从图中可以得到: (16)且在O1和O2点,时距曲线S1和S2的走时是相等的,称之为互换时,用T表示,则有: (17)当界面的曲率半径远大于其埋深时,图中的BDC可以近似地看作为等腰三角形,若自D点作BC的垂直平分线DM(DM即为该点的界面深度h),于是有: 和 (18)将公式(16)中的t1和t2相加,并且减去(17)式,再将(18)式代入后可以得到: (
6、19)式(19)便是任意点D的t0值公式,由此可得D点的折射界面法线深度h为: (110)令和则式(110)可以写为: (111)因此只要从相遇时距曲线中分别求出各个观测点的t0值和K值,就可以得出各个点的界面深度h。从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只要从时距曲线上读取t1,t2和互换时T,就可以算出各个点的t0值,并可以在图上绘制相应的t0(x)曲线(13(b)中所示)。关于K值的求取:根据斯奈尔定律可将K值表达式写成: (112)由公式(112)可以看出,只要求得波速V1和V2则很容易得出K值。其中V1通常可以根据表层的直达波速度来确定,因此关键就是V2值的求取,为此引出参数时距曲线方程:令 (11
7、3)对式(113)两边对x求导,可得: (114)式中和分别为上倾方向时距曲线S1和下倾方向时距曲线S2的斜率(即视速度V*的倒数)。根据公式: 和 因为是同样O1O2内观测段,设上倾方向x为正,下倾方向x为负,则: 和 它们分别对x求导有如下形式: 和 (115)将(115)代入(114)式中,经一些变换后可得: (116)于是可以求得波速V2为: (117)当折射界面倾角小于15时,可以近似的写成 (118)因此只要根据(113)式在相遇时距曲线图上构置(x)曲线,并求取其斜率的倒数,则可以根据(113)式得出波速V2,进而代入(112)式中求得K值。知道了K值和各个观测点的t0值后,可以
8、根据(111)式计算出各个点的界面深度h。然后,以各观测点为圆心,以其对应的h为半径画弧,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圆弧,作这些圆弧的包络线即为折射界面的位置。或由、和计算h和i,再用公式计算得到真深度h0。第二章 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2.1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振源、检波器、工程检测仪、触发开关、电源、大线等,具体布置见图2-1。SWS-1A型多功能检测仪就是陆地进行折射波勘察的主要仪器设备之一,见图2-2。 图2-1 仪器设备布置折射波法振源类型:炸药(或雷管),重锤和垫板。 检波器:竖向检波器,其自振频率约为38HZ,所测地震波主频率的20-25。一般折射波法的自振频率较高。触发开关: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环境 物探 课程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