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doc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3年)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3年11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规定与工作程序 . 2第一节 基本规定 . 2第二节 评估工作程序 . 4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与等级 . 6第一节 评估范围 . 6第二节 评估等级 . 7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 12第五章 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13第一节 地质灾害调查 . 13第二节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18第六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19第七章 成果编制与提交. 26第八章 审查备案 . 26第九章 附则. 29附录A . 3
2、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 30附录B .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件的编制要求 . 35a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号公告)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及多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际情况,对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修订,以期提高全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水平及报告质量,增强评估结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
3、展和城镇化进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要求,促进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规定了不同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规定、工作程序、基本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广东省地质灾害易发区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不能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第五条 有关术语和定义(一)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二)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三)地质灾害危险区: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四)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包括地质灾害
4、和险情。灾情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险情是指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人员数量、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五)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引发、加剧或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可能导致损失的综合估量,可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小三个级别。(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受灾体经济社1 / 38 会属性的基础上,对其危害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七)用地适宜性评估:指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对拟建项目用地范围的适宜性进行评估。用地适宜
5、性分为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三个级别。(八)崩塌:指斜(边)坡上的部分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倾倒的现象或过程。(九)滑坡:指斜(边)坡上岩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移)动的坡面变形破坏的现象或过程。(十)泥石流:指山区沟谷或山坡上,由于暴雨、融雪等水源激发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的特殊洪流。(十一)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突然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一种地质现象或过程。(十二)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或过程。(十三)地面沉降:指由于地下松散岩土体固结或压缩,导
6、致整体或局部地面垂直下沉变形的地质现象或过程。(十四)致灾地质作用:指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十五)致灾地质体:指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十六)不良地质现象:指地质体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形破坏的地质现象或过程。第二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规定与工作程序第一节 基本规定第六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及建设工程本2 / 38 身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估,对建设或规划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第八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地面塌陷、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地下空间开发引起的地面塌陷
7、)、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第九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开展如下主要工作:(一)充分收集、综合分析和利用评估区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和地震等方面的资料。(二)根据踏勘和地质灾害调查,取得能够满足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评估的基础资料,合理确定评估范围。(三)具有能够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的基础数据。 第十一条 拟建工程征地范围处于危险性大区的项目,评估报告中应明确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评估报告要求,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确保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的安全。相关部门负责跟踪
8、检查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评估人员必须是报告评估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评估人员(三人或以上)应当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资格证书,其中必须有一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第十四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完成后,由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评审通过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能提交使用。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调查必须重视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与利用,必须对评估区进行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并且
9、遵循重点地段重点调查的原则;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必须遵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3 / 38 第二节 评估工作程序第十六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可分为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综合整理及报告编制、报告评审四个阶段,详见图2-1。第十七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引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文件: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2、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 12328-90);3、1:2.5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GBD 14003-89);4、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
10、00)(GB/T 14158-93);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8、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 0240-2004);23、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D2008-02);14、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
11、1-2006);1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其它可根据工程和规划的类型,采用相关的规范。4 / 38 图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图 5 / 38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与等级第一节 评估范围第十八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予以确定。评估范围应包括拟建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影响区域,并考虑外围地质灾害对其的影响。第十九条 不同灾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依据下列规定进行:(一)崩塌的评估范围,应包括潜在崩塌体、崩塌危害区及崩塌缓冲区。(二)滑坡
12、的评估范围,应包括潜在滑坡体、滑坡区及其危害范围。(三)泥石流的评估范围,应包括泥石流物源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即完整的流域及其危害范围。(四)地面沉降评估范围应包括沉降区域及可能影响的范围。(五)地面塌陷评估范围:岩溶地面塌陷的评估范围应包括岩溶地面塌陷区及其可能影响的范围;矿山地下采空区或地下空间地面塌陷的评估范围包括位移角圈定的塌落区、位移区及其影响范围。(六)地裂缝的评估范围应与推测地裂缝可能延展和影响的范围一致。第二十条 线状工程如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应以线路中线向两侧及两端外扩5001000m以上。非线状工程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外扩,一般应以征地红线外扩50
13、m以上。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在已进行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6 / 38 第二节 评估等级第二十四条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按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表3-1)。对评估区所在地历史上已发生过危险性大、危害性大,且已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或已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评估项目,均为一级评估项目。表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第二十五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的特点及其对拟建工程项目及其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
14、划分(表3-2),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判定。 7 / 38 表3-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按照表3-3进行确定。 8 / 38 表3-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9 / 38 10 / 38 注:当建设项目重要性符合两个以上重要项时,按重要性级别最高的一档确定。11 / 38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第二十七条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在充分收集和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工作。(一)收集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区域地质、地震等资料及工程建设初步设计图
15、或规划图。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钻探或物探工作。(二)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评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土性质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判定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进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三)综合分析研究工程项目特征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影响,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四)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评估建设场地用地适宜性,提出地质
16、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第二十八条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和半定量以上评价指标进行论证评估。(一)收集的资料应具有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判断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半定量或定量评价指标。已有资料无法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时,应补充钻探、物探等工作,取得必要的测试数据。(二)应根据建设工程特点,进行1:10001:10000(较长的线状工程可选用l:25000l:50000)比例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作,按照相应精度要求对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等进行调查。(三)必须对评估区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和定性或半定量评价
17、指标进行论证评估。(一)收集的资料,应具有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定性或半定量评价指标。当已有资料无法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12 / 38 评估要求时,应补充钻探等工作,取得相关的测试数据。(二)应根据建设工程特点,进行1:1000l:10000比例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作,按照相应精度要求对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等进行调查。(三)应对评估区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评估。三级评估可参照二级评估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第一节 地质灾害调查第三十一条 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在充分收集和
18、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踏勘后确定的调查重点地区为:(一)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二)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可能为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三)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区域;(四)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的范围;(五)各类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六)线性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所属范围崩塌调查内容与要求。(一)崩塌所处自然地理位置。主要调查崩塌发生地的地名,行政区位置(坐标、经纬度)、崩塌区自然经济状况。13 / 38 (二)崩塌的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规模和崩落方向;发生时间。(三)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开闭程度、力学属性、延伸及贯穿情况,风化程度、地下水位。(
19、四)调查崩塌区气象水文条件,分析崩塌的原因,了解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五)调查崩塌体的危害对象,经济损失,所在边坡的潜在稳定性、防治措施及效果。 第三十三条 滑坡调查内容与要求。(一)收集当地的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丁程地质、地质构造和遥感等资料。初步确定已发滑坡位置及潜在滑坡的地段。(二)滑坡地质环境条件调查。(1)滑坡区地形地貌调查。包括滑坡区所处地貌类型、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滑坡发生地形部位、形态特征、坡度、相对高差;坡面特征、前缘临空面高度及倾角,有无河流冲刷。(2)滑坡区地层岩性调查。指地层时代,岩层类型,岩性组合特征,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土质滑坡,应调查土的类
20、型、特征。(3)滑坡区地质构造调查。主要调查滑坡区所处大地构造部位,构造结构面类型及其组合特征。(4)滑坡区气象及水文地质调查。包括滑坡区地表水分布、变化和地下水出露、流量等与滑坡形成的关系:滑坡发生前和发生时的降雨量及降雨特征。(5)地震调查。调查滑坡区历史地震情况与发生滑坡的关系。(6)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滑坡区是否有因修建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设施,开挖坡脚、采石放炮和当地滑坡整治的经验。(三)已发生滑坡体调查内容与要求(1)滑坡体所处自然地理位置。主要调查滑坡发生地的地名,行政区位置(坐标、经纬度)、滑坡区自然经济状况。(2)滑坡体基本数据和特征调查。滑坡发生时间;滑坡体形态特征:滑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地质灾害 危险性 评估 实施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