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巢湖地质实习报告绪言地质实习的目的和任务: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本地质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任务:(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2)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3)平顶山的“金钉子”;(4)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安徽巢湖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1位置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2地貌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
2、40,平面M型展开,最高海拔350m,最低20m。3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7、8月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月可降到-13度。4资源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巢湖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皖中明珠”之称:800里巢湖烟波浩渺,似“一面宝镜”;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三、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情况:其地理坐标大
3、致为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郊巢湖。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凤凰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仅20m。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第一章 地 层
4、一 概 述引言:该区主要发育地层为古生界,出露在巢湖市北郊山区。它们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巢县六合地层小区。该区的综合底层见表2: 界系统组(阶)代号厚度(m)岩 性 描 述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10粉质亚粘土,粉质重亚粘土,粉质轻粘土,砂及砂砾层上更新统Q3x19含铁锰结核粉质轻粘土,含钙质结核。下更新统Q2515含砂粉质轻粘土,粉质重亚粘土,含砾重亚粘土砂砾下更新统Q10.42浅褐、浅棕色中厚层砾岩,黄褐色厚层块状砂砾岩。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宣 南 组K2xn98上段:灰紫、砖红色中厚层砂砾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下段:砖红色中厚层含砾长石岩屑、细粒岩夹泥质粉细砂岩。侏罗系上
5、统黄石坝组J3m92紫灰色安山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岩屑细砂岩、粉砂岩。中下统磨 山 组J1m915砖红色中厚层砂砾岩与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三叠系下统东马鞍山组T2d96岩溶、膏溶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石膏假晶灰质白云岩南陵湖组T1n160258上部:薄层深灰色灰岩夹炭质页岩。中段: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厚层灰岩、钙质页岩。下段:深灰色厚层灰岩微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钙质泥岩。和龙山组T1h2136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下部: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钙质泥灰岩。殷 坑 组T1y85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中部: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
6、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下部: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大 隆 组P2d2024硅质炭质页岩夹灰质白云质泥岩、硅质页岩、泥质粉砂岩、页岩龙 潭 组P2l3674上段:粉砂岩、泥岩夹煤线,顶部透镜状白云质灰岩。下段: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下统银 屏 组P1y20一深灰色粉砂质泥岩、页岩为主孤 峰 组P1g2853上部:浅紫、黄褐色薄层硅质泥岩。中部:灰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下部:灰黄色粉砂岩、泥岩、页岩。栖 霞 组P1q209上段:含燧石团块含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下段:薄中层状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灰岩,底部黄黑色碎屑岩夹劣质煤。石炭系上统船 山 组C3
7、c78亮晶生物碎屑灰岩、球状灰岩、微晶灰岩。黄 龙 组C2h27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生物碎屑泥晶与亮晶灰岩。下统和 州 组C1h27上部: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渣(姜状或蜂窝)状灰岩。下部: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岩。高骊山组C1g25上部:杂色砂质、粉砂质页岩,顶部灰白色石英砂岩,底部夹褐铁矿,豆状赤铁矿。金 陵 组C1j914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底部铁质粉砂岩。泥盆系上统五 通 组D3w177上段:粉砂质泥岩夹石英砂岩、粘土页岩。下段: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底部中厚层状砾岩。志留系中统坟 头 组S2f205210上部:粉砂岩、泥岩。中部: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下部:石英细砂
8、岩。下统高家边组S1g121324上段:石英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中段:黄绿色页岩、薄层长石细砂岩。下段:灰黑色页岩。古生界奥陶系上统五 峰 组O3w25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页岩。红花园组O1h48亮晶微晶灰岩、砂质灰岩夹硅质岩仑山组O1l122细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底部加灰岩透镜体。寒武系中上统山凹丁组C-2-3s309含硅质团块细晶白云岩、微晶粉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底部白云质细砂岩下统半 汤 组C-1b156泥晶粉晶白云岩与白云质泥灰岩互层早冷泉王组 C-1l105粉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底部含砾砂岩。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290含燧石条带、沥青质微晶白云岩,葡萄状蓝藻微晶白云岩夹硅质条
9、带。图表2 巢湖地区综合地层图二 地 层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一)震旦系 区内震旦系出露在青苔山及半汤两地(背斜核部),仅有上震旦系灯影组,由于受断裂影响或掩盖,该组未见底。如本区北部之青苔山,灯影组可
10、分为上、下两段,厚度360.06m。 下段厚约291.49,以浅灰色白云岩为主,可分上 、中、下三部分。下部含硅质条带、硅质结核,148.33m,中部为厚层葡萄状含凝块石含蓝藻泥晶白云岩95.82m,上部类硅质岩,白云石呈碎裂状,厚47.34m。其中中下部含微古植物原始光面球藻等以及核形石,迭层石:贝加尔迭层石等。 上段为灰白、灰紫、灰黄色薄层微晶白云岩、条纹状白云岩及细晶鲕粒白云岩,底部为厚层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层,顶部掩盖,产微古植物化石原始光面球藻等,厚68.57m。 在半汤地区,上段比较发育,但以浅灰白色中至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硅质结核与团块的白云岩为主,底部为一层黄绿色含磷粉砂质页岩
11、(p O 5 达5.38%),厚90.43m。 本区灯影组上段顶部直接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假整合超覆,缺失西南地区及南京、巢县前湾灯影组顶部的一套厚层硅质岩。 (二)寒武系 寒武系主要分布在半汤,以含镁碳酸盐为主,厚达570m。由于近年来发现部分三叶虫化石,因而已将该地寒武系自上而下划分出:下统冷泉王组、半汤组,中上统凹丁群,下、中统之间呈假整合接触。 下统: 、冷泉王组 以深灰色中层粉晶白云岩为主,厚104.9m。中上部层内含2-10cm厚之硅质条带,底部有一层厚约1m的含砾砂岩。含葛万藻,迭层石.,以微古植物原始光球藻. ,面球藻. 。本组岩性与下状灯影组上段相似,不易划分,而与半汤组之间间
12、断明显,故有人以为本区缺失早、中寒武世沉积。但另一种意见认为:本组底部具一间断面,又含早寒武世常见之等化石,且与下伏富含蓝藻具独特结构(如葡萄状、条纹状、花边状等)并发育硅质条带、结核、团块之灯影组的白云岩区别明显,故应属于早寒武纪早中期产物。 2、半汤组 以中厚层微晶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主,厚156.12m。其下部为白云质石英砂岩及藻层泥岩、钙质页岩。以泥质成分多为特点。在钙质页岩中含:策得利基虫, 昆明盾壳虫,奇蒂特虫, 山东盾壳虫,太阳女神螺。如以见到就归入早寒武世这一认识,那么本组就相当本地地区馒头组上段。 按岩性特征本群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 以灰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组成为主,
13、厚177.99m。下部颜色较浅,呈浅灰、灰色。底部有一层原为1-10cm之浅灰红色薄层杂基白云质细砾岩,砾石大小在0.2123cm之间,呈凌角或次圆状,成分以微晶白云岩为主,含硅质岩,明显假整合于半汤组之上,上部颜色较深,含燧石团块。 上段 本段以呈溶蚀状(蜂窝状)的细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硅质岩组成为特征,厚131.7m。下部含硅质团块,上部夹硅质岩。 山凹丁群至今未发现化石,但其上部白云岩中发现早奥陶世头足类化石,故归入中晚寒武世。 (三)奥陶系 本区奥陶系出露不多,但见于半汤一带。总的划分与下扬子地层一致,但由于出露差,发育不全,以下奥陶统仑山组较发育为特征。如半汤汤山剖面:厚118.23m,
14、可以分为下、中、上三个部分。下部由细晶泥质白云岩组成,缺乏硅质团块为其特征。与山凹丁群呈连续沉积。曾在其中采获:垂叶角石 , 可本角 等。为各地常见之早奥陶世早中期时代的产物。中、上部为含硅质结核、硅质条带白云岩组成,其中没发现化石。岩石硅化明显,因而其它各组情况,不甚清晰。但与邻区含山县相比较,不如它们发育齐全,汤山一带常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也稍有增加。可能本区以碳酸盐相发育为特征。 (四)志留系(s)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1.高家边组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
15、,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2.坟头组: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五)泥盆系(d)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五通组(d3w)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
16、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育,厚约52m。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
17、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六)石炭系(c)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分组描述如下:1. 金陵组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高骊山组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巢湖 地质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