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边坡勘查报告.doc
《小店边坡勘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店边坡勘查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 查 报 告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二一年四月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报告及治理设计书评审意见一、主要优点评述1、勘查工作目的任务明确,各项工作按相关规范开展,工作质量符合要求。通过勘查工作,基本完成了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设计工作,达到了工作目的。2、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工作区不稳定边坡的现状,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论认为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符合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工程治理。3、小店组不稳定边坡拟采用“削坡减载+生态恢复+截排水”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案基本平行。4、治理工程量:削坡减载总土石方量8400m3,废碴清理12400m3,生
2、态治理复录1800m2,截排水沟213m,23 m3。5、设计各项保障措施齐全,进行了费用概算,并提出监测设计。二、结论意见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设计工作,按照委托方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基础资料较充足,论证较充分,设计的治理方案基本可行,同意评审通过,可以批准实施。评审组长:2010年5月2日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报告院 审 意 见一、工程概况中溪镇小店组废弃矿山的不稳定边坡危及当地村民的安全,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通过招标确定由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担小店组不稳定边坡的勘查、治理设计工作。本次工作任务为通过勘查工作,查明不稳定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稳定性评价,并
3、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理设计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组通过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实地地质环境调查、工程地质剖面测绘等工作,等编制提交了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于2010年4月25日组织人员对报告进行了评审。二、主要成绩与优点1、工作目的任务明确。2、工作程序和方法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充分收集了该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工作的最新资料,基础资料真实、可靠。各项工作按相关规范开展,工作质量符合要求。3、通过实施各项勘查工作,完成了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治理设计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工作目的。4、通过勘查工作,查明了工作区内不
4、稳定边坡的现状,并进行稳定性计算,认为其处于不稳定状态中,结论符合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工程治理。5、提出了采用削坡减载、回填等综合治理措施建议。6、报告章节安排合理,内容充分,结论明确,符合规范要求。三、结论意见 本次勘查工作完成了委托的各项任务,基础资料翔实,结论正确,勘查工作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达到了委托工作目的,同意报告通过院级审查并及时提交委托单位审查。 院评审组:组长:孙凤贤 成员:李方根 金传旺 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2010年4月26日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 查 报 告勘查单位: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院长:马作明总工程师:马作明项目负责:刁天
5、仁报告编写:石夏军 刁天仁 余翠华 许 娜审核:孙凤贤日期:二一年四月目 录1 前 言11.1 项目由来11.2 工程概况21.3 勘查工作依据及目的任务31.4 勘查范围与勘查阶段的确定41.5 以往相关工作程序51.6 工作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72 地质环境背景102.1 气象水文102.2 地形地貌112.3 地质条件112.4 水文地质条件142.5 工程地质条件152.6 地震162.7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73 不稳定边坡特征183.1 边坡类型183.2 坡面裂缝203.3 成因分析213.3灾害类型及失稳模式224 稳定性评价234.1 稳定性计算方法234.2
6、计算参数的确定244.3 计算结果及评价254.4 稳定性综合分析和预测评价255 危险性分析266 防治措施建议286.1 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286.2 地质灾害防治的预期效果297 结论与建议307.1 结论307.2 建议30附 图1、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地形地质图 1:5002、小店组不稳定边坡A-B线地质剖面图 1:2003、小店组不稳定边坡C-D线地质剖面图 1:2004、小店组不稳定边坡E-F线地质剖面图 1:200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 查 报 告1 前 言1.1 项目由来宁国市政府为治理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等5处地质灾害,2009年12月10日宁国市政
7、府招标采购中心在安徽省政府采购网、宁国市政府招标采购信息网、今日宁国媒介上发布上述5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设计工作的采购公告,采购编号为NGZFCG200903020号,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甲级资质单位)于2010年1月7日向宁国市政府招标采购中心递交了宁国市重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投标书。宁国市政府招标采购中心对参标的3家(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三三二地质队、三二二地质队)“标书” 进行现场开标,结果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作为中标候选人,经预中标公示5个工作日后,宁国市国土资源局于2010年1月13日向安
8、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下发了中标通知书,之后,双方于2010年1月25日签订了宁国市重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合同书.合同签订后,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立即成立项目组,通过开展资料收集、勘查等工作,编写提交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报告。1.2 工程概况小店组不稳定边坡点位于宁国市120方向约38公里、中溪镇东约11公里处(见交通位置示意图),行政区划属宁国市中溪镇管辖,其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550;北纬:3029232008年1月, 小店组村后的山体上出现了坡面裂缝,长约60米、宽0.6米,深约10m(未见底),地裂缝总体走向158,地裂缝北西端插入石
9、煤矿的开采边帮中,南东端尖灭于山体中。该地裂缝形成了该村上部的崩塌隐患区,如遇降雨或其他条件的改变,有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可能。对坡下2户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1.3 勘查工作依据及目的任务1.3.1 勘查工作依据1.3.1.1 任务依据宁国市人民政府举行公开招标会,确定由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担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治理工程设计工作,双方签署宁国市重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合同书。1.3.1.2法律、法规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9.07.05)1.3.1.3技术依据(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
10、6)(2)不稳定边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3.2工作目的本次工作的目的为:通过对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勘查工作,为消除本区地质灾害隐患提供工程治理依据。1.3.3 工作任务1、搜集工作区基础地质及其气象、水文、地震资料;2、查明不稳定边坡分布范围、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引发变形的主次要因素;3、评价边坡的稳定性、破坏形式、危害性; 4、提出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建议。1.4 勘查范围与勘查阶段的确定1.4.1 勘查范围的确
11、定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分布及危害范围及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勘查区的范围确定。小店组不稳定边坡的勘查区范围为:西侧坡麓段至小溪沟,东侧至山体山脊线段,北至现开采矿山边帮,南侧向不稳定斜坡体外延10米,勘查区大致呈梯形,东西向长82米、西侧底宽68米、东侧顶宽44米,勘查区面积4840平方米。勘查区由四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见表1-1。表1-1 勘查区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编号坐 标XY13376659207174101337664720717329133765802071734343376617207174191.4.1勘查阶段的确定依据
1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勘查区的工程程度以及委托要求等确定勘查阶段。2009年6月5日受宁国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对该点进行了排查鉴定,分析了小店组不稳定边坡的形成条件,初步圈定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范围。因此该处灾点的工作程度较高。本次勘查工作的委托任务为勘查、并进行治理设计工作,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确定,本次勘查将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与设计阶段勘查合并进行。1.5 以往相关工作程序建国以来,地勘单位在工作区及其附近地区开展过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工作,主要工作有:1.
13、5.1 区域地质、矿产地质1961年1965年原安徽省地质局317地质队,开展了1:20万旌德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编有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书。安徽地调院、浙江地调院完成了临安幅1:20万地质调查工作,于2002年7月由项目组整合编制成1:20万临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安徽省地质调查院2004年、2005年分别完成的宣城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安徽省1500000地质图说明书。上述工作基本查明了本区的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地质特征,为本次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最基础的地质资料。1.5.2 水工环地质1990年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和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的1:50万
14、安徽省工程地质报告对该区域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水工环地质进行了论述,并对地质灾害作了概略调查。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3年完成的安徽省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500000);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00年完成的安徽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500000),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探讨其形成原因,总结其规律性,基本反映了全省地质灾害现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1.5.3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2年,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10万宁国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编写有安徽省宁国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该报告对宁国市的地质环境
15、条件做了较为翔实的叙述,本报告书将本工作区附近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5.4 专项地质灾害调查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宣城市监测站每年汛前均对该处进行调查,并先后编制完成了2007、2008、2009年度的宣城市汛前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报告,200年对对小店组不稳定边坡开展了专顶调查工作,缩写有关于宁国市中溪镇中田村小店组村后地裂缝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对不稳定的规模进行了调查,并初步分析了稳定性、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2009年6月完成的宁国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鉴定报告。对该处地质灾害的发生初步分析了形成条件,提出了地质灾害应急措施,并指出应尽快委托有
16、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勘查、设计与治理工作。2009年,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开展宁国市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编写有工作报告。该次工作对小店组不稳定边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1.6 工作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1.6.1 勘查工作程序 本次勘查工作程序如图1-2所示。图1-2 勘查工作程序图1.6.2 工作方法收集资料:全面收集勘查工作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测量、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自然经济、气象、水文等方面的资料,了解边坡及地质灾害历史,并对资料了系统性、综合性分析。地形测量:本次工作对地质灾害体及其附近开展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测量,同时对勘查线进行了1:2
17、00剖面实测。本次测量的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1m。测量的主要内容为主要包括地形地物及不稳定边坡分布位置、长度、宽度及危害范围等,对各类地质点、地形变点、地质灾害特征点等进行详细测绘、标注。野外地质调查:重点团结勘查区、并适当外延开展地质调查填图,主要工作内容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确定工作区的地质单位、岩性组合与分布、地质构造特征与展布等。专项地质灾害测理:主要针对对勘查区范围进行专项地质灾害测量,比例尺为1500,主要查明勘查区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岩石风化程度;断层、裂隙的分布、发育程度及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地质灾
18、害体的特征进行调查,逐一查明的灾害类型、坡体结构类型、危害程度,实测地质灾害体的几何形态、规模等;查明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渗水点的分布,并进行涌水量测算量。根据地质灾害体的展布特征、地形条件、坡体结构等,布置工程地质剖面测量。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对搜集的资料和勘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勘报告编写。1.5.3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工作区前期已进行了岩土体剥离、削坡等工作,勘查区岩土体、不稳定边坡揭露良好,因此在能满足相关规范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勘查工作,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1)地质、工程与环境地质、专项地质灾害测量各0.1平方千米;(2)地形测量0.035平方公里,工程地质
19、剖面测绘290米/3条;(3)地质调查点12个。1.5.4 工作过程及工作质量评述2010年2月,我单位中标后,随即成立项目组开展相关资料、现场踏勘工作,编制勘查设计报告,(因期间春节假期)于2010年3月上旬进行地质测量、开展野外勘查工作,于3月下旬结果野外勘查。完成野外检查验收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阶段。本次勘查工作,严格按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和有关规范进行,野外工作成果按我院质量管理规程执行,项目组100%自检并且院、队抽检,质量责任到项目组、工作人员。成果的质量符合有关技术要求。院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项目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分别进行了抽检、现场验收,验收结果为质量优秀。勘查工作充
20、分收集了该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相关规划设计等工作的最新资料,基础资料真实、可靠。在对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范和地质灾害体实际情况布置开展勘查工程布设的,达到了勘查要求。勘查报告是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充分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成果真实,可信度高。2 地质环境背景2.1 气象水文2.1.1 气象本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4,年际变动一般在14.8至16.4,最热的7、8月平均气温27.5,最冷的1月平均
21、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是41.4,极端最低气温是14.5;在垂直分布上,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一般每上升100米,气温就降低0.84。全年无霜期226天。工作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89.7毫米,最大为1989.9毫米(1983年),最少为1206.2毫米(1978年),一日最大降水量达248.7毫米(1983年7月5日)。总体上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6月份雨量最大,4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5,11月至翌年2月约占年降水量的14.3。降雨量集中在58月份,一般在165 毫米以上,而且多发强降雨,该段时期内常发生洪灾并引发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2009年受台风“莫拉克”
22、影响,8月7日宁国市普降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50毫米,最大达25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64.4毫米,最大年蒸发量为1715.7毫米,最小蒸发量1170.3毫米,一年中7、8两月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的30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与年降水量近。2.1.2 水文本区属长江水系下游青弋江流域水阳江次级流域上游东津河流域,中田河为工作区的主要河流。中田河发源于工作区北侧的塔立山,从工作区南东约200米处由北东向南西径流至狮桥附近汇入东津河。工作区西谷底分布一条溪流,源自北侧平峰山,工作区以上径流长度小于1公里、汇流面积0.2平方公里。该小溪属降雨型地表径流,其流量与降雨正相关,一般在春夏季因降雨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店边坡 勘查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63361.html